(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答题模板

题目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读法
读法原则:物质名称的读法、方程式的系数的读法
示例:
2H2 + O2 → 2H2O
读法:二氢加氧气生成二氧化氢
题目中的离子方程式的推导过程
步骤:
(1) 将原来的离子方程式转化为解析式
(2) 根据题目要求, 将解析式中的各种离子进行计算
(3) 将结果写成新的离子方程式
示例:
原题目:溶液中的Fe2+被络合剂络合后的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络合剂:SCN-
解析式:FeSCN2+
离子方程式:Fe3+ + SCN- → FeSCN2+
题目中的溶液浓度的计算
步骤:
(1) 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2) 将题目中的信息带入关系式中进行计算
(3) 将结果写成有意义的单位
示例:
原题目:溶解28.8 g的NaOH于1000 mL的水中形成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题目中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步骤:
(1) 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化学方程式
(2) 根据题目要求, 将化学方程式带入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将结果写成有意义的单位
示例:
原题目:在25°C时, 反应2H2 + O2 → 2H2O的平衡常数是多少? 已知在反应平衡时, [H2] = 0.25 mol/L, [O2] = 0.5 mol/L, [H2O] = 0.75 mol/L。

公式:K = [H2O]^2 / ([H2] * [O2])
计算过程:K = (0.75 mol/L)^2 / (0.25 mol/L * 0.5 mol/L) = 6
结果:K = 6。

高中化学沉淀洗涤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沉淀洗涤答题模板

标题:高中化学沉淀洗涤答题模板一、引言沉淀洗涤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也是高考化学的重要考点。

掌握沉淀洗涤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正确回答实验题、提高化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答题模板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中化学沉淀洗涤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沉淀洗涤是通过洗涤的方式,去除沉淀中残留的杂质离子,以得到纯净的沉淀。

洗涤的原理主要利用沉淀与洗涤液之间的离子交换或溶解度的差异,使杂质离子进入洗涤液,而沉淀则留在滤纸上。

洗涤液的选择应根据沉淀的性质和杂质离子的种类来确定,通常使用去离子水、稀酸或稀碱等。

三、答题模板1. 沉淀的洗涤方法(1)用去离子水洗涤:将沉淀转移至滤纸上,用去离子水冲洗滤纸上的沉淀,直至滤液无色或接近无色。

(2)用稀酸或稀碱洗涤:根据沉淀的性质和杂质离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稀酸或稀碱进行洗涤。

例如,如果沉淀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使用稀酸进行洗涤;如果沉淀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可以使用稀碱进行洗涤。

洗涤时,将稀酸或稀碱加入滤纸上的沉淀中,静置片刻后倾去洗涤液,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滤纸上的沉淀。

2. 洗涤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洗涤液:根据沉淀的性质和杂质离子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洗涤液,以确保能有效去除杂质离子。

(2)控制洗涤液的用量:洗涤液的用量应适中,过少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杂质离子,过多则可能导致沉淀溶解损失。

(3)避免沉淀损失:在转移沉淀至滤纸上的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沉淀损失。

可以用玻璃棒引流或者将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进行过滤。

(4)检查洗涤效果:洗涤后,要检查滤液的颜色和透明度,以确保杂质离子已被完全去除。

如果滤液仍呈有色或浑浊状态,说明洗涤不够充分,需要继续洗涤。

四、注意事项1. 熟练掌握沉淀的性质和溶解度规律:在解答沉淀洗涤问题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沉淀的性质和溶解度规律,以便选择合适的洗涤液和方法。

2. 注意实验安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高中化学各类型答题模板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__,若不再产生沉淀,则__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__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三、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1)“海”(溶液):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产生倒吸;④生成(产生)……色沉淀;⑤溶液变浑浊;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⑦有液体溢出。

(word完整版)分析化学简答题

(word完整版)分析化学简答题

简答1.基准物质的条件之一是摩尔质量要大,为什么?答:摩尔质量大,称样量大,降低了由于称量而引入的相对误差。

2.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也可以用滴定度表示。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③基准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非基准物质只能用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人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映完全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停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

在实际分析中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即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常常不一致.4.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什么影响?标准溶液的浓度过大时稍差一滴就会给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而过小时终点变色不灵敏,一般分析中标准溶液常用浓度0.05~1.0 mol/L为宜.5.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有什么要求?⑴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无副反应发生,并且能进行完全(完全程度≥99。

9% ),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⑵反应速度要快。

⑶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

⑷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6.滴定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滴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且准确,相对误差可达0.1%~0.2%。

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7.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反应物的基本单元?在确定基本单元后,可根据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计算。

一般酸碱反应以提供一个H+或相当结合一个H+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则以给出或接受一个电子的特定组合为依据。

8.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滴定分析的误差可分为测量误差、滴定误差及浓度误差。

高中化学答题卡模板(可编辑,可修改)

高中化学答题卡模板(可编辑,可修改)

高中化学答题卡模板(可编辑,可修改)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答题卡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修改。

答题卡基本结构
答题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学生信息: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等;
2. 题目列表:按题目顺序列出每个问题;
3. 答案填写区:用于填写答案的空白区域;
4. 总分及评分标准:用于记录总分并标注评分标准。

编辑和修改答题卡
您可以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 Microsoft Word 或 Google Docs 来编辑和修改此答题卡模板。

简单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2. 打开模板:双击打开模板文件,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编辑。

3. 编辑学生信息:将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填入相应位置。

4. 编辑题目列表:按照需要的顺序修改、添加或删除问题。

5. 编辑答案填写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填写区域的大小和
样式。

6. 编辑总分及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填写总分,并在需要的
地方添加评分细则。

7. 保存并打印:编辑完成后,保存文件并打印出所需的答题卡。

请注意,确保您的修改没有改变答题卡的整体布局和格式,以
保证学生在填写和阅读答题卡时的清晰度和方便性。

注意事项
- 确保答题卡的标题和相关信息与试卷一致,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 如果您需要打印多份答题卡,请及时备份模板文件,以便重
复使用。

- 在答题卡上留出足够的空白区域,以保证学生填写答案的清
晰度和可读性。

- 如有需要,请使用合适的字体大小和样式,以提高答题卡的可读性。

希望这份高中化学答题卡模板能够满足您的需求,祝您使用愉快!。

高中化学教案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答题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本课时重点讲解的化学知识点;
2. 相关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或问题,引出本课时的主题;
2. **知识讲解**:逐步讲解本课时的重点知识点,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4. **问题解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答,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吸取教训。

**评价方式:**
1. 口头答辩: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

**延伸活动:**
1. 阅读拓展:推荐相关书籍或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化学知识;
2.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设计一个与本课时相关的化学实验,并进行实施和总结;
3.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辩论,锻炼他们的辨析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1. 化学教材;
2. 相关化学学习网站和期刊。

**备注:**
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题型及其答题模板有机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模板对于提高化学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知识点概述在学习有机化合物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元素组成,通常包含其他元素如氢、氧、氮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常见的官能团和官能团的命名规则。

基本题型及答题模板1.命名题型:给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根据其结构给出合适的名称。

1.命名题型:给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根据其结构给出合适的名称。

1.命名题型:给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根据其结构给出合适的名称。

答题模板: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基链和官能团按照命名规则找到基链和官能团的名称使用适当的前缀、后缀和编号,将基链和官能团的名称相连,得到有机化合物的名称2.结构题型:根据给定的名称,需要画出相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结构题型:根据给定的名称,需要画出相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结构题型:根据给定的名称,需要画出相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答题模板:根据所给的名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基链和官能团确定基链的主链方向,并在适当位置添加官能团在基链的适当位置添加氢原子,以满足碳原子的价层规则3.性质题型:根据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名称,询问其性质或化学反应。

3.性质题型:根据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名称,询问其性质或化学反应。

3.性质题型:根据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名称,询问其性质或化学反应。

答题模板:根据已知的结构或名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结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官能团的性质和可能的化学反应4.反应题型:给定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要求根据已知的反应条件推断可能的反应产物或进行反应方程式的平衡。

4.反应题型:给定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要求根据已知的反应条件推断可能的反应产物或进行反应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5(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

化学5(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8)装置气密性检查:1)空气热胀冷缩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口a处用橡皮管连接一段导管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双手握住圆底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化学实验规范模板记忆一、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 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不是一定相等,加纸后调平天平;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例如氢氧化钠固体的称取),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 检验SO42-时,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消耗的氢气量大于实际参于反应的氢气的量)。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 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6. 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7. 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8. 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19. 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三、规范实验表述1.洗涤的原因:(1)沉淀需要洗涤的原因是:洗去沉淀表面的可溶性物质。

(2)凡是涉及冰水(或冷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最终提高产品产率。

(3)若用特殊溶剂洗涤,例如乙醇洗涤的目的:(1)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使固体易干燥。

(4)乙酸乙酯制备中精除杂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溶解乙醇;(2)反应乙酸;(3)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过滤、沉淀除杂与洗涤。

(1)过滤中沉淀洗涤的方法是: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此操作2-3次。

(2)沉淀是否洗净的检查: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要分析过滤出的沉淀上沾有什么离子,有针对性的检验这种离子是否存在)。

(3)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少量置于试管中,再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已沉淀完全。

3.蒸发,结晶,过滤的条件选择(1)涉及趁热过滤,解释原因要根据题目所要的物质的溶解度特点,分析该物质经过滤后进入溶液还是作为沉淀过滤出来。

若该进入溶液,过滤除去的是杂质,那目的就是减少所要的物质的损失;若该物质作为沉淀过滤出来,那目的就是让杂质尽量留在溶液中,提高产品的纯度。

(2)从溶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需要的物质在晶体中)、洗涤、干燥。

(3)从溶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4)在实验室常用减压的方法进行过滤,俗称抽滤的优点是:快速过滤。

(5)调节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6)蒸发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如加热 MgCl2制取MgCl2·2H2O的方法是:边加盐酸边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得到结晶水合物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7)加热除去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时确定水除尽的方法:加热,冷却,称重;再加热,冷却,称重,重复此操作,若连续两次的质量差少于0.1克,则说明结晶水已全部逸出。

(8)蒸发结晶停止加热的判断:液体表面有晶膜出现为止。

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某些物质受热分解。

4、相关试纸的使用。

(1)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待pH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概括为“取、蘸、点、比”。

(2)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的方法:取一小片红色石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气体出口。

若试纸变为红色,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5.焰色反应操作:用洁净的铂丝(铂丝沾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相近为止。

)沾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用盐酸洗的原因:金属氯化物的沸点较低,灼烧时挥发除去。

6.萃取分液操作: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水,观察旋塞周围是否渗水,如不渗水,再将旋塞旋转180度,如不渗水,证明旋塞部位不漏液良好(这也是酸式滴定管的检漏方法)。

塞好上口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扶住旋塞处,把分液漏斗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处是否渗水,如不渗水,将分液漏斗正立后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塞紧,如不渗水,证明瓶塞部位不漏水(这也是容量瓶的检漏方法)萃取: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不时打开旋塞放气,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萃取现象描述:溶液分层,上层色,下层色。

分液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8.滴定终点判断:当滴下一滴 溶液时,溶液由__色变为__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则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9. 装置气密性检查:形成封闭的体系(关闭____或导气管插入水中)检查全部装置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插入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导管中有水柱形成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不漏气。

检查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止水夹夹住软胶管,从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水,如果一段时间后,水不再滴下,则说明装置气密生良好。

10. 容量瓶查漏操作:在容量瓶内装入少量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

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若两次操作,均不漏水,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

滴定管赶气泡,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可能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迅速流出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胶管弯曲向上,然后挤压玻璃球一侧使溶液流出,气泡即可被溶液排出。

11. 验满的操作:(1)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

(2)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3)氯气: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2.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松开拇指,如图连接装置,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微热烧瓶,如果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若导管中有水柱形成。

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不漏气。

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的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改变。

说明装置不漏气。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13. 浓硫酸稀释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4.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 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也称恒压漏斗,其作用是:保证圆底烧瓶液面上方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强相等,使滴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下16.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在长颈漏斗下端套一小试管: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节约液体试剂;能控制反应速率17. 实验中棉花的作用:(1)收集NH3: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2)加热KMnO4制氧气: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制乙炔: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

18.排水量气读取体积的要求:(1)恢复室温;(2)液面相平;(3)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液面相平的理由是: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19.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是因为:氨气被氯化钙吸收(形成八氨氯化钙CaCl2•8NH3)20. 防倒吸的原理:倒置的漏斗上方或干燥管中的空间大,可容纳大量水,水进入漏斗或干燥管中,烧杯中的水面下降,当漏斗边缘或干燥管下口脱离烧杯中水面时,其中的水回流至烧杯中。

21. 水浴加热(小于或等于100℃)、油浴加热(大于100℃),它们的优点是: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

冰水浴冷却的目的:冷凝(或凝华)、收集。

22. 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所用溶液的浓度、固体原料粉碎等。

23. 溶液事先煮沸的原因可能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

驱赶溶解在溶液中的CO2气体和HCl。

24. 某反应温度不高于××℃的原因:(1)适当加快反应速率,(2)若有催化剂则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3)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反应物(如浓硝酸)挥发或分解(如H2O2、NH4HCO3);还要考虑温度过高,平衡移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