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导学案
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导学案

黄土高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地貌特征,形成一定的区域认知。
2.能够从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要素出发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理解各地理要素是如何去影响自然环境的,养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借助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4.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治理,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习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学习难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形成人地协调观。
【自主学习】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部,属于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位于地势的第阶梯。
2.范围: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北起,南至。
3.跨越省区:自东向西主要地跨省、省、省、自治区。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
【实验探究】一、实验名称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二、实验类型师生合作演示三、实验目的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四、实验器材两个塑料透明水槽(一大一小)、1个大量杯、8个小量杯、2个量筒、9个塑料瓶(5个装土壤、1个装有植被的土壤、3个制作成喷水器)、铁架台、水、沙土和黏土五、实验步骤实验一——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将小水槽倒放置在大水槽一侧,另一侧放置两个相同大小的量杯,用以接水。
2、将铁架台放在小水槽这一侧的后方,左右两侧分别倒放两个空的塑料瓶,用以模拟降水。
注意:两个塑料瓶的降水强度要一致。
3、将两个装有相同土壤的塑料瓶一个横放在小水槽上,另一个斜放在小水槽上,模拟不同的坡度。
位置与上方的降水装置和下方的接水装置保持在一条线上。
4、两位同学同时向降水装置的塑料瓶里倒水,观察两个量杯中的水土分布情况。
实验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将小水槽倒放置在大水槽一侧,另一侧放置两个相同大小的量杯,用以接水。
2、将铁架台放在小水槽这一侧的后方,左右两侧分别倒放两个空的塑料瓶,用以模拟降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第6章 第3节

第6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能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认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3.了解黄土高原的风土民情【重点难点】1.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2.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点。
【知识梳理】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自学课本P23-25,完成:1.范围: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
2.河流: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黄土风情: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一种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陕北名歌。
活动一:完成P25活动。
二、自学课本P26,完成:4.成因:黄土高原的成因“”。
5.地貌景观:形成、、、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
活动二:完成P27活动。
三、自学课本P27-28,完成:6.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地表 ____________ 。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①,②,,③;人为原因:①,②。
活动三:完成P29活动。
四、自学课本P30,完成:8.治理黄土高原:一方面,采取 ______ 等生物措施与 ______ 、 ______ 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 ______ ,如陡坡地 ______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 ___ 的牲畜数量等。
活动四:完成P30-31活动【发散思维】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地貌景观有哪些?【尝试练习】1、读图,小华家在黄土高原,学校就在她家对面,但她每天却要绕道而行,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 )A.河网密布、绿洲点点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D.千沟万壑、地表破碎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 B.风水雨相说 C.风成说 D.冰川作用3、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B.植被遭到人为破坏C.黄土土质疏松 D.降水集中,多暴雨5、解决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A.植树种草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C.大力发展畜牧业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6、下列说法,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性表现的是(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B.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区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D.水旱灾害频繁7、下列关于解决黄土高原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把黄土高原的人口全部迁移到其他地方去C.从事农业生产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D.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8、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A.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B.提高粮食产量C.大力发展交通D.大力发展旅游业参考答案:DCCBA CBA【归纳总结】一、文明的摇篮位置主要跨越省区文明的摇篮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黄土高原

二、自主学习(请你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读图6-3-3
(1)在图中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并说出省级行政区域。
大同、阳泉、平朔——山西
准格尔、东胜——内蒙古
神府——陕西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铁路线,说一说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陇海线、同蒲——太焦线、包头——西安的包西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1)
执笔
审核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省级行政区域。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后果。
学习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学习难点
黄土高原的形成。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导入设计:
(1)通过阅读,你能简要说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吗?
答:。
(2)结合对课文的预习,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答:。
三、合作探究(先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再与同学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19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2.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1〕
修订审核
学习目标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学习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的成因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
一、导入设计: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 黄土高原因外表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
位于我国地区,
它东起,西至,北连,南抵。
跨
越、、、等省区。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3. 黄土高原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传统民居,地方
民歌。
、、、。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土的来源地是、
和我国内陆地区。
6.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那么是作用。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
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1.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黄土高原导学案

黄土高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能: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2. 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3. 了解当地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4. 了解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涵盖了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它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集中分布区,面积约66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而闻名,如丘陵、峡谷、沟壑等。
2.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降雨量较少,气温变化较大。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缺乏水源和土壤保水能力差,黄土高原常年地表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等。
长期以来,过度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等因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产生。
4. 黄土高原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过度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耕种、修建水土保持设施等,以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5. 黄土高原的人民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黄土高原的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此外,畜牧业和旅游业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6. 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壶口瀑布等。
这些景点不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也为当地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黄土高原的文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习俗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导入一些与黄土高原有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相关问题。
2. 学习导引向学生引导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帮助他们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所跨省级行政区2、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3、读图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二、知识梳理(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1、从我国地理分区看,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地区,从地势阶梯看,黄土高原位于第____级阶梯。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北连_________(大致以_____为界),南抵_________。
3、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科学家们致力于黄土的来历,提出了多种假说:一种是风成说,认为黄土的老家不在当地,是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是水成说,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还有一种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石粉碎之后,残留在原地逐渐演化形成的……(1)你认为哪一种学说更有道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目前多数科学家赞同黄土“风成说”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请用直线将下列黄土出现的现象与其合理的解释连接。
(三)、黄土高原上的地形地貌特征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土是从西北方向带过来的 3、黄土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来的 2、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1、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 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相同A.黄土高原自西北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B.黄土像冬天的积雪一样,以较为均匀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的地貌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导学案

1.富于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哪些?2.读图:(1)山脉、地形区:A. 山B. 岭C. 岭D. 山E. 高原(2)省级行政区:①②③④(3)河流:⑤⑥⑦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2)5.窑洞有什么优点?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 ---- ----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1)(2)(3)11.气候有什么特点?12.地表特征是什么?。
形成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
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里?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1)(2) (3)人为原因:(4) (5)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1)(2)(3)17.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1)(2)(3)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富于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哪些?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读图:(1)山脉、地形区:A.太行山B.秦岭C.乌鞘岭D.贺兰山E.内蒙古高原(2)省级行政区: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宁夏回族自治区④甘肃省(3)河流:⑤黄河⑥汾河⑦渭河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5.窑洞有什么优点?冬暖夏凉。
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高亢而悠长。
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风成说”。
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戈壁----沙漠----黄土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1)黄土像冬季积雪一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
黄土高原导学案

黄土高原导学案一、导学目的本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导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a. 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宁夏等省份。
b. 地形特点: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坦,多为丘陵和台地,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
c. 地质构成: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土构成,黄土富含细颗粒、容重大、透气性差。
d. 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地貌独特,包括黄土丘陵、峡谷和河谷等,形成了美丽的地质景观。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a. 植被: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主要为草原和灌木,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度较低。
b. 水资源:黄土高原水资源匮乏,主要靠降雨补给,水库和人工灌溉在该地区起到重要作用。
c. 土壤侵蚀:由于地质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d. 生物多样性: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较低,但仍有一些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存在。
3. 黄土高原的人文历史a. 农耕文明: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农耕文明在该地区盛行。
b. 古代历史遗迹:黄土高原保存着丰富的古代历史遗迹,如兵马俑、秦始皇陵等。
c. 文化传承:黄土高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黄土高原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等。
d. 经济发展:黄土高原经济多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工业和旅游业。
三、导学方法1. 导入: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导学内容,并准备小组报告。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与讨论。
4.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的短文,并描述他们对该地区的印象和感受。
四、导学评价学生通过小组研究和讨论,能够全面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及黄土地表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目标。
1、播放有关黄土高坡视频,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形区吗?
2、展示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自学互动一:文明的摇篮
1、小组合作,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教材P24,图6.25及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来。
)
位置、范围: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北连____________(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____;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二)自学互动二: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
阅读教材P23—2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黄土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自学互动三:风吹来的黄土
阅读教材P26、2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看看哪个小组的表述更为准确、全面?)
1、黄土的成因
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________”,黄土来自_____、蒙古高原和我国___________地区。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3、黄土地貌景观:
小组合作:
(1)这些景观分别是什么?
(2)他们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这些景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联系加以说明)
三、测评训练
1、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 D.华北平原
2、黄土高原上的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陕西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3、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 B.火山灰堆积 C.风成说 D.冰川作用
4.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 (高原) B.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 (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干
湿区看,属于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 _
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阶梯。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哪些
内容你更容易懂?
2、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还有哪些?
【拓展阅读】
黄土的形成学说
(1)“风成说”核心思想
中国到黄土是石英等粉砂物质经风力吹扬搬运而堆积在异地的粉尘,再经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黄土化”过程而形成的。
(2)“水成说”核心思想
黄土高原是本身固有的“坯沙岩”系统独特的物质来源,在青藏高原隆起,冰期间冰期内陆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形成转换环境中,在更新世以来的几个多水期洪积、冲积而成。
(3)“风水两相说”的核心思想
中国黄土形成于温带草原环境,典型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黄土物质来源有异地也有原地。
石英砂电镜分析结果:颗粒形态种类多样,整体呈流线型或螺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