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合集下载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姓名:王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中心(215300)关键词微粒静脉输液影响预防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门诊输液室则是重中之重,随着静脉输液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输液安全问题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静脉输注药物的要求是无化学污染物,不含活性微生物,无热原,无微粒,药物应与溶液相容,药物应与输液容器相容,药物彼此间应相容,输液过程中药物须保持稳定[1]。

由此可见,微粒是静脉输液能否得到安全保障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药典》(2005版)对大输液中微粒就有明确规定:标示装量为lOOml或lOO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1ml中含10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12粒,含25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2]。

据文献报道,少量的微粒对人体虽有影响,短时期可引起一些生化变化,经一定时间的修复、代谢仍可恢复,但大批量的不可代谢性微粒长期存在于机体内,不但可给肝、肾造成不可恢复的、甚至形成病理性改变的损伤[3]。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现就微粒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对策综述如下。

1微粒的影响1.1 微粒的概念及来源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人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l一25um,也可为50—300um或更大的颗粒。

肉眼只能见到50 um以上的微粒[4]。

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玻璃屑、纤维素、甥料微粒、炭颗粒、脂肪栓、药物结晶、碳酸钙、氧化锌、糊精、黏土、纸屑、细菌、霉菌、真菌、真菌孢子以及空气中的尘埃等[5]。

药品本身质量不合格、橡胶塞的反复穿刺、混合药物使用的配伍不当及药液的错误抽吸、玻璃安瓿的切割不当与消毒不彻底、操作环境的净化不到位以及护士的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都会直接造成微粒污染液体。

1.2微粒的危害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的、严重的、长期的,甚至难以被人发现,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态、化学特征、血管被阻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6]。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较常见,现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标签: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来源;预防措施近年来,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较为严重,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现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途径1.1 橡胶粉针剂的膠塞配液前仔细观察液体的澄清度,统一用9~12号针抽加配液。

维西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将300例进行输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粉针玻璃瓶橡胶塞为一组,直接抽吸加安瓿针为一组,直接输药液为一组,配液操作都在一般的治疗室进行。

对输液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其结果显示,加安瓿水针剂和直接输药液无一例发现有不溶性的微粒,而加橡胶塞粉针剂中300例中就有240例有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微粒浮于液体上,占80%,这证明不溶性微粒来源于各种橡胶粉针剂的胶塞。

1.2 配液间及病房空气污染对不溶性微粒污染也有一定的原因,虽治疗室每天消毒,但使用后会很快被污染,加之操作者的工作衣、帽、鞋、口罩又不消毒,人员流动大等,造成治疗室空气不洁净,另外,病房中尘埃、细菌、微生物含量就更高,输液时可随排气管进入液体造成污染。

1.3 护理操作因素规范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发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

2 不溶性微粒的预防措施2.1 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2次,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配液前洗手,污染后再洗手。

护士在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为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污染。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否则会直接把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检查。

护士应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2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选用8~9号为宜,另外,减少联合用药来减少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减少细菌、尘埃、微生物的污染。

输液药液中微粒的污染、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药液中微粒的污染、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药液中微粒的污染、危害及预防措施
陈倩
【期刊名称】《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4)001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在大量的药学临床研究中发现,药液中存在大量的不溶
性微粒,这些不溶性微粒在经静脉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和长期的危害,有时甚至直接危及到生命。

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药液中的微粒,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

为此,本文对有关微粒的污染、危害及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陈倩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护理部,524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2
【相关文献】
1.浅论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 [J], 张瑞银
2.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J], 孙利人;张少丽;何月玲
3.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J], 孙锦珠
4.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J], 王清妍;王选东
5.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预防措施 [J], 赵静;方新林;孟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40页PPT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40页PPT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临床经验总结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局 居晓伟 (天津300162)关键词 输液 微粒 医疗质量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仅影响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长期叠加的微粒可导致许多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引起新的疾患,甚至造成死亡。

以下报告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防治措施。

1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注射剂中漂浮或沉降的黑点、色点、纤维、结晶等为异物。

含异物的注射剂可通过肉眼的澄明度检验而去除,避免流入临床应用。

但是注射剂中还存在大量的肉眼不能发现的不溶性微粒。

对200多例输液后微孔滤膜截留微粒的显微镜计数表明,每张滤膜的微粒数均在几万甚至几百万以上,其中2~5μm为98193%、5~10μm为0191%、25~50μm为0111%、60~100μm为0105%1。

对于装量超过100ml的静脉滴注用注射剂,国家规定在澄明度检验符合规定后还必须增加不溶性微粒的检验,并制定了具体质量标准及操作方法2,3。

除另有规定外,每1ml含10μm以上的颗粒不得超过50粒,并且大于20μm以上的不得超过5粒。

英国药典也有严格规定。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除应用不符合规定的注射剂外,还来源于输液全程的污染4。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含大量不溶性微粒的输液进入人体可直接造成热原质样反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但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微粒在某部位的叠加堆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其严重的远期后果至今未引起临床重视。

微粒进入微血管直接造成阻塞。

人体毛细血管的管径只有7~12μm,因此即使检验符合的注射剂中的异物,一旦进入这种极细的血管中可立即引起阻塞,造成损伤或坏死。

如果发生在眼部和肺部可造成眼中央视网膜动脉和肺动脉闭锁不全等疾病。

微粒刺激发炎、形成肉芽肿。

不溶性微粒包括纤维、玻璃屑、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结晶体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

患者长期反复输液由于微粒在局部组织大量堆积、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形成肉芽肿。

关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综述

关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综述

关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综述【摘要】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会对人体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肺动脉高压、输液反应等不同程度的危害。

但是,如果能从药液生产,药液的配置,药液的输入三个环节进行严格的防范,就能降低微粒所造成的危害, 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重点综述了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危害,分析了减少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的措施。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危害控制1输液微粒污染概述1.1.概述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μm,少数可达50~300μ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

过去医学界对输液微粒可能引起的危害很少考虑,近30年来,对微粒进行了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2]。

1.1.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体,从而可能导致急性反应或潜在危险,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

输液微粒可能引起的危害有:①引发输液反应。

大量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有些异物可引起抗原作用,诱发炎症反应。

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称之为热原样反应[3]。

②造成血管阻塞。

较大的微粒可直堵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障碍。

③肉芽肿的形成。

研究表明,当微粒侵入肺、脑、肾等到组织内时,在吞噬细胞等炎性反应细胞作用下,造成肉芽肿,从而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甚至坏死。

④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赵翔[4]将3组经不同孔径滤器过滤的溶液,注入随机分组的家兔体内,在推注 2、10、30和60min 时分别测量肺动脉压,发现不同粒径的输液微粒都可引起急性肺动脉压升高,持续数分钟后恢复,其升高程度、持续时间与微粒数有一定关系。

此外,不溶微粒还能诱发静脉炎、过敏反应、癌反应、血管闭塞、肺动脉高压等。

2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2.1 液体生产过程药液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 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 就可能造成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的产生、危害与预防

输液微粒的产生、危害与预防
粒超过 3个应禁止采购 。 静脉输液中不容微粒主要是药物、输液 器具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微 粒,配药过程 中产生 的微粒及输液 不当产 生,这三方面进行防范可减
管路 向溶液中引入空气 以产生压力 ,空气 中的灰尘 、微生物很容易造 成药液 的污染。终端过滤器 的一次性输液器虽 已广泛使用 ,但 目前对
针对 药物生产环节、 规 范输液操作过程 、改善 输液环境、使用安装有输液终端滤器的输液装置和严把一 次性输液 器质量 关,能有效减 少和防止药 液的微粒污染。结论 采取正确预防措施 ,可有效减 少微粒产 生,达到 临床用 药更安全。
【 关键词 】 微 粒产 生;污染 ;危 害;预 防
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住 院病人 的常规治疗手段 ,而输液 中不溶微 用净化水源和加强生产管理规范等。近年 随着现代化生产管理、生产 条件的不断改进 、新设备 的不 断投入 、新工艺 的应用,药厂在 生产过 程中可能造成 的微粒污 染基 本得到有效控 制。
2 0 1 5

蓑 墨 …

疾病预防
输液微粒 的产生 危 害与预 防
张利
( 四川省 西昌市人 民医院 中医科 )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o 1 5 ) 1 O
【 摘要 】目的 为了有效减 少和 防止输入液体 的微粒 污染,减少输 关药
【 1 】 尹三风 , 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的探 讨『 J J 。 护理 与实践 , 2 0 1 0 ,
7( 7) :9 1 - - 9 2
1 、2操作过程 中的微粒污染 ( 1 )切割 安瓿的方式和 步骤 不当 会产生大量的玻璃碎屑 。其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与砂轮切割后是否用 乙 醇棉签消毒擦拭后再掰开抽吸有关 。( 2 )加药时反复 穿刺橡胶塞 ,这 是药液产生污染的主要原 因,且 穿刺 的次数越 多,产 生的微粒越 多。 ( 3 )空气 带入微粒 。抽入 注射 器 的空气 不仅 对药液产生污 染,而且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理行为减少微粒对人体的伤害。为提 高静 脉输液质量 ,护理人 粒不得超过2粒。 ”而人体最小 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 4~7/ x m.
员不仅要对病人的安全高度负责 ,同时要强化无菌观念 ,了解 药液 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毛细血 管栓塞 ,引起局部供血不 药物配伍方面的知识 ,做到现配现用 ,提高病人的用药效果。
临森医学工 2 0 月 7 第5 程 . 年5 第1卷 期 0 1
・ 护理 研 究 ・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多发因素 、危害性及护理干预
纪淑英 .姚 海燕
( 新疆 克拉玛 依市 第二人 民医院 骨 科 ,新疆 克拉玛 依 840 ) 309
【 摘要 】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 中微粒 污染的 多发 因素及 危害,建立正确的操作程序及 预防措施 ,提 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 用药
血管引起血管肉芽肿 、静脉炎及血栓 ;②进入肺 内可产生 肉芽 慎 独 的道 德 境 界 。
肿 ;③ 分散在体 内各处会 引起栓塞 ,对 心脏和其他器官 如肝 、 22 勤奋学 习、努力进取 要提高输液 质量 ,护理人员应具 备 .
肾都有损害 :④ 由于微粒碰撞作用 ,使血 小板减少 ,造成 出血
收 稿 日期 :2 1— 3 2 修 回 日期 :2 1— 4 2 00 0—2 000—6
微粒通过静脉输液 或静脉注射 .会不 可避免地随之进人人体 . 从而可能导致急性反应或潜在危 险。
作 者 简 介 :纪 淑英 (9 0 ) 17 一 ,女 ,副 主任 护 师 ,本 科 学历 ,护 士 长 。

9 2・
临床压学工 0 年5 第1卷 期 程2 0 月 7 第5 1
3 建立 正确 的操作 程序 及预 防措施
35 橡 皮 胶 塞 的 使 用 建 议 液 体 的 包 装 使 用 新 的 橡 胶 塞 。 因 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 无菌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 污染
.
输液微粒的危害
• 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 且不是暂时性存在 • 会对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
输液微粒的危害
• 输液微粒有的产生于生产过程,有的产 生于使用过程,有些微粒可以避免而有 些微粒则难以躲避。输液微粒进入机体 血液循环,经过较大的静脉后流经微小 的毛细血管网,在血液循环中作为异物 ,不能被代谢吸收,因此,其产生的危 害性严重而持久。以往大量研究表明, 输液微粒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 、形状、性质、堵塞血管的位置、血液 循环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
输液微粒的种类
.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在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源质量 • 生产车间空气的净化指标,生产设备的洁净程度 • 生产工艺标准、卫生管理、人为因素
• • 塑料微粒 • 主要来源于输注装置,有的是塑料管中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有的是因制
造材料不耐摩擦而脱落的颗粒,有的是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 装等带入的机械性微粒。在我国,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或注射器在使用 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引入微粒的现象。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会随着输 液过程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不良影响。
.
配液时环境对药液产生污染
• .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病房空气的尘埃、纤维、细菌和真菌; 输 液时可随进气管进入输液。
• 在输液滴注 40、60分钟后,病室输液中污 染的微粒分别是实验室的601%、607%。
•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的无菌操作 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穿
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中 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的 ,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 由于中草药注射液中存在着不溶性微粒,添加中草 药制剂会产生大量微粒。
.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 多种药物配伍后微粒数量会大幅增加,添加药 物的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加药物的 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
• 中药制剂配伍后会发生氧化、聚合而使 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不溶性微粒 。
• 粉剂药物溶解不充分也可形成不溶性微 粒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实习带教)
浙大一院 杨志海
201. 5
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 疗方法。 2.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 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 300um。 3.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
输液微粒的种类
• 药物结晶 • 这类微粒是因为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物作为化合物的水溶剂,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改变而 影响其性状,甚至转变为固体微粒。临床上常见的因违反配伍禁忌而产 生的药液浑浊就是因药液的存在环境发生改变而致。 • 石棉纤维 • 这类微粒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的过滤介质。为尽量防止输液过程中各种微 粒进入病人体内,我国先用的输液器终端都有一个过滤装置,用于对进 入病人体内的药液过滤,尽量减少外界微粒对病人的影响。然而,这个 过滤装置可因生产过程中相关因素及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纤维脱落, 这些脱落的纤维将随着药液进入病人体内,造成不良影响。 • 其他 • 输液微粒的种类除以上常见种类之外,碳颗粒、细菌、真菌、肉芽肿、 钙及锌等都可以作为输液微粒,对病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
不溶性微粒是指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经 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杂质。其粒径在150um之间。是一种不溶于水,肉眼看 不见的存在于液体中非代谢性颗粒杂 质。
肾脏只能排泄3微米以下的微粒
.
内容
.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 玻璃屑------------切割安瓿不当产生 • 橡胶微粒----------穿刺橡胶塞产生 • 塑料微粒-----------存在于输注装置中 • 药物结晶----------药物配伍时产生 • 石棉纤维----------输液器的过滤介质中 • 碳微粒------------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 • 脂肪栓-----------脂肪乳药液中存在
•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对药液产生污染,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还会与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 微粒
.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 输液中添加药物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大大增加 ,高达67.24%
• 小针剂比输液中的微粒含量高15倍,而粉剂比注射 针剂的微粒更多,是其4~5倍,而且50um以上的微 粒也显著增加。
中草药注射液 存在着大量的 不溶性胶体微粒
临床输液反应多
.
在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
切割安瓿产生的微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一支安瓿可 产生近一万个微粒
穿刺胶塞污染率 高达56%~73%
穿刺胶塞产生的微粒
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药 液中2um的微粒增加5-7倍,510um的微粒增加20-27倍
.
在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放置时间越长, 产生的微 粒就越多
.
操作因素
• 切割安瓿时,砂轮和玻璃摩擦会产生玻 璃屑和脱落的砂粒
• 配药的针头越大,切割橡胶塞所产生的 橡胶屑也越大
• 注射器的反复使用也可导致微粒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