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 快乐的家园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1-10的排序和比较。
3. 数字1-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书写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数字的排序和比较,以及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挂图、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1-10,让学生观察、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数字的特点和规律。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数字1-10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4. 活动二:让学生通过游戏或练习,掌握数字1-10的排序和比较。
5. 活动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数字1-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书写方法和顺序。
2. 数字1-10的排序和比较。
3. 数字1-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写数字1-10,每个数字写五行。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 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找出数字1-10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北师大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 快乐的家园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5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一、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3.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4、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5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1.同学们,你能认真地看图,说说2、3、4、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有了前面的“1表示什么”做基础,这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对于能独立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 小结:2可以表示2只小鸟、2个人;3可以表示3朵白云、3个苹果;4可以表示4朵野花;5可以表示5只鸭子。
这里的每一个数我们都可以像画图形表示1一样,画出自己喜欢的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板书:2、3、4、5。
)2.同学们刚才看图回答问题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好好想想: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用数字来表示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吧!小组交流汇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1扇门、2个凳子、5张桌子、3个小朋友等。
3.同学们,抛开情境图,照着刚才那样,谁能说说6、7、8、9、10在我们的生活中各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6只小熊、7朵鲜花、8棵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只要合理就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板书:6、7、8、9、10。
)小结:用图形表示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数一个画一个,也可以数完后一次画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快乐的家园∣北师大版

一生活中的数
1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10各数,引导学生进行数数,认识1~10各数所表示的符号。
2.初步体会基数(表示几个)与序数(表示第几个)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图片,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难点: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课前准备
挂图、小木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数数,培养学生学习乐趣。
2.拿出挂图,并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观察能力。
二、新课学习
1.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1~10数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让学生数数,初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三、结论总结
1.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数字1~10及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课堂练习
1.看图数数。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五、作业布置
1.拿出小木棒来数一数,理解数字1~10的含义。
2.观察周边的风景,学会用数来表示物或人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
1.1根木棒。
2.两本书。
3.3个苹果。
4.4支笔。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快乐的家园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和排序。
2. 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 认识和理解等号、不等号的意义,能够用等号和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
4. 认识和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等号和不等号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卡片、几何图形卡片、磁性黑板、磁性数字和符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和排序。
3. 活动一:通过展示加减法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 活动二:通过展示等号和不等号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等号、不等号的意义,能够用等号和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
5. 活动三: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6.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等号和不等号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7. 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认识和理解2.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3. 等号和不等号的意义4. 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等号和不等号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快乐的家园》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耐心倾听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我们,(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哪儿?图中有什么?2、生汇报后,师: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3、师提示:谁有好办法能把图中个数是1的物体都找出来?(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记号。
)4、请小老师为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二、抽象出数字“1”1、师:刚才大家找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
(板书1)带读“1”2、师: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我们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
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师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1根粉笔,1盒粉笔;1个班级等等3、请学生用1来说一说身边的事物三、抽象出数“2、3、4、5”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已经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体,谁还能说说,这幅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2、生观察图,可与同桌交流3、指名汇报(师要善于指导:用手一个一个地指,指一个数一个,要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4、师及时评价,(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表扬表达清晰的,表扬能认真倾听的,表扬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四、找一找,说一说1、师:孩子们,在这幅漂亮的图画上有不同数量的物体。
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数量的物体呢!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说出物体吗?2、活动:师说“2”,指名说物体(如2只手,2只眼睛,2张桌子)师说5,生说物体(如5个手指,5个扣子,5位同学)3、生生活动:同桌一个说数,一个说物体五、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经营性质第1、2题。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 快乐的家园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0到10的数,包括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对于数的认识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10以内数的意义、10以内数的读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
关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材首先结合情境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和感知1~10各数,然后从1~5的认识、0的认识、6~10的认识中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学习相关数字正确的书写。
对于数的大小比较,教材也是先通过具体实物的一一对应,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然后再引进“=”“<”“>”等符号,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示具体数量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利用儿童成长过程中积累的逐一数数的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用1,2,3等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渐渐地体会到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规律。
这样的数数经历不仅在本单元,而且在第一学段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不断积累,因为它对学生理解自然数及其意义、理解数的运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的一一对应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在后续有关数的认识等内容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将为后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数出0~10这11个数,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3.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等符号,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和掌握“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
2. 学会用“上、中、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
2. 学会用“上、中、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中、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
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快乐的家园2. 内容:用图表或文字形式展示“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上、中、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
2. 让学生用“上、中、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自己的学校或社区。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上、中、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3.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示范课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的是1~10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1~5,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第二部分“试一试”用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并扩展到6~10各数的认识。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所以教科书设计了一个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这个场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数量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的“抽象”过程,教科书提供了多个具有相同数量的不同的实际背景,鼓励学生数出共同的个数,再用数来表示。
在此基础上,教科书还设计了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相对应的物体数量的实例,以促进学生对数表示物体个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重点:能数出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过程:师:我的家乡风景如画。
树木苍翠,鲜花盛开。
同学们,你们想去我美丽的家乡看看吗?出示情境图: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1. 认识数字“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来%源^#*:中教师表扬细心观察、表达流畅的学生。
师小结:从图中我们找到1个萝卜、1座房子、1个太阳、1只小狗等,1可以表示这些单个的个体,当然这些个体可以是很大的,如太阳,也可以是很小的,如1粒芝麻;1还可以表示1个集合或1个群体,如1筐萝卜、1群小朋友等。
师: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用“1”来表示?2.认识数字“2、3、4、5”师:请大家仔细看图,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2、3、4、5”?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小结:2只小鸟可以用数字2表示、3朵白云可以用数字3 表示、4朵花可以用数字4表示、5只鸭子可以用数字5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