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周围的数(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此类题目侧重于考察孩子是不能 区分判断的符号教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基本辨析题:1.大的画√:小的画〇2.长的画√:短的画〇( ) ( ) ( ) ( ) 3.高的画√:矮的画〇 4.长的画√:短的画〇( ) ( ) ( ) ( )5.高的画√:矮的画〇6.多的画√:少的画〇( )( ) ( ) ( ) 7.大的画√:小的画〇 8.粗的画√:细的画〇( ) ( ) ( )( )9.高的画√:小的画〇 10.粗的画√:细的画〇()()()()()()11.高的画√。
12.粗的画√。
二、综合实践题:1.两个小朋友比一比:你能比什么?比高矮、比体重等操作方法:先目测猜谁会高些:谁矮些。
谁体重重些谁轻些。
2.比跳远。
猜谁跳得会是最远的:再实践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三个物品来比较时使孩子明白三选二的原则作业布置《补》页。
板书设计比一比高矮轻重长短教学过程把下面的物品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三页板书设计分一分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教后反思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时第 3 课时总第( 8)课时星期(三)(9 )月(13 )日课题分一分授课类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部分孩子会因为画符号出错:马虎粗心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教时安排1教学过程在地上行驶的画√:在水里行驶的画○:在天上飞行的画△。
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三页板书设计分一分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时针对孩子们这几天的典型错题来安排的一节专项练习课:发现部分孩子对直观的颜色和形状分类已经掌握:但是关乎一些用途和特征来分类的:一些孩子因为缺少生活实际经验:不能正确找到标准分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1、初步感知(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
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四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比

.整理与复习(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向与位置
.时、分、秒
.月球旅行
.乘法口诀(二)
.整理与复习(二)
.除法
.统计与猜测
.趣味运动会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乘法》
、《乘法口诀(一)》
、《认识图形》
、《认识除法》
、《口诀求商(一)》
、《厘米和米》
、《位置和方向》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混合运算
、时、分、秒
实践活动:我们地户外活动
、分段统计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除法
.混合运算
.方向与路线
.生活中地大数
.测量
.整理与复习(一)
.加与减(一)
.认识图形
.加与减(二)
.整理与复习(二)
.统计
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地除法》
、《认数》
、《分米和毫米》
、《加法》
、《认识方向》
、《减法》
、《认识角》
、小数地初步认识
、统计—平均数
实践活动:饮水情况调查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
.对称、平移和旋转
.乘法
.整理与复习(一)
.面积
.认识分数
.整理与复习(二)
.统计与可能性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除法》
、《年、月、日》
、《平移和旋转》
、《乘法》
、《观察物体》
、《千米和吨》
、《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
、《解决问题地策略》
、《可能性》
、《认识百分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数字1-5,并知道它们的数量关系。
2.能用简单的图形或物体表示数字1-5。
3.能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1-5。
2.知道数字1-5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5各若干套。
2.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各五只。
3.游戏道具:五颗骰子、五个小篮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2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1、2,边看边念。
2.引导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1、2的数量。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3、4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3、4,边看边念。
2.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3、4的数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第三课时:认识数字5
1.让学生看数字卡片5,边看边念。
2.学生用小提琴模型或小动物模型表示数字5的数量,巩固对数字5的认识。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1.使用五颗骰子进行游戏,让学生根据掷出的点数用小篮子装相应的物品。
2.让学生互相交换小篮子,找出装的物品是否正确,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演示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对数字1-5进行了初步认识,但部分学生对数字数量的抽象表示还不够深入。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设置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帮助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完整版)定稿一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1)生活中的数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 10 以内数的认识类型:实践应用类布置时机:“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能正确识别身边的人和物的数量,学会又快又准确的识别方法。
作业内容:我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还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数。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身边的数吧。
要求:( 1)身边的人和物( 2)分类记录( 3)又快又准确记录人:班级:数量分类表名称数量1234567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2)火柴棒组成的数字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认识 10 以内的数类型:认识类布置时机:“认识周围的数”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10 以内的数字,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作业内容:1.用火柴棒分别摆出 10 以内的数字。
2.分别数出每个数字分别是由几根火柴棒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3)实践性作业——数字和口算卡片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类型:操作类布置时机:“10 以内的数认识和加减”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认识 10 以内的数,熟练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作业内容:要求:卡片美观大方,在父母指导下完成。
1、制作数字卡片,说说数的组成。
2、制作 10 以内口算卡片,练习口算,按一定的规律整理成一张表,并说说你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4)实践性作业——找周围的物体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分一分,认识物体。
类型:实践应用类布置时机:“分一分,认识物体”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会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各是什么形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作业内容: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并把把相应的物体写在下面,看谁找的最多。
要求:把相应的物体填在方格里。
记录人:班级:统计分类表形状名称1长方体2正方体3球4圆柱体2、用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来玩一玩。
青岛版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青岛版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比容量。
从内容的数量来看,人教版比青岛版的容量小。
人教版比青岛版多了“认钟表”这一内容,但却少了“认位置”、“统计”、“比较”这几块知识内容。
人教版的计算部分内容安排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没有出现退位减法,而青岛版在第七单元里出现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比编排。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编排跳跃性小于青岛版,难度也小于青岛版。
比如:人教版在第三单元安排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安排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而青岛版在第三单元直接安排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比生活情境插图。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生活情境插图以学生现有生活为基础,比较适合乡村学校中的农村孩子使用。
而青岛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情境图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有城市生活经验的孩子比较适用。
比实践活动。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即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青岛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也安排了两次,分别为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比呈现方式。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直接,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比较小。
青岛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间接,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比较大。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比较,我认为,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起点比较低、难度比较小,具有较小的挑战性,对学前教育比较薄弱的广大乡村小学的孩子比较适用;青岛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起点比较高、难度比较大、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适合学前教育比较扎实的城区学校使用。
青岛版教材由于梯度大,所以需要我们老师把功夫做在前面,教学前必须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教材的体例安排和编写意图。
每册教材的内容都按照四大领域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信息窗,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丰收园这样几个相同的栏目,1、“信息窗”(主题情境图)——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亮丽风景线2、合作探索(一年级为:你说我讲;二年级为:你问我说)——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导航标栏目名称落实了课改理念,探究环节的呈现形式也引领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新⼈教版⼩学⼀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个和第⼏个,掌握数的顺序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较熟练地计算⼀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这些符号表⽰数的⼤⼩。
5、直观认识长⽅体、正⽅体、圆柱、球、长⽅形、正⽅形、三⾓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和动⼿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学好数学的信⼼。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这⼀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般总称⼀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常⽣活中有⼴泛的应⽤,同时它们⼜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终⾝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1、重视学⽣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