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课论文——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论辛亥革命成败

论辛亥革命成与败辛亥革命,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所标志的新的革命高潮来临之前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高潮。
如果说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开始算起,那与反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就已经算是一个开端,“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原意是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但其最终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个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首先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也是无产阶级为主,革命的成功没有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且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中国传统地方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地方权贵在革命之后仍然保有土地等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民阶级任然是受到剥削的阶级。
更关键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底层人民的生活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再者,由于辛亥革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任务来控制局面,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卓越:镇压义和团、创建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担任北洋大臣编练北洋军、创办各种武备学堂、与张之洞一起废除科举制度、引入无线电机、编刊《立宪钢要》等。
深得资产阶级的信任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拥袁弃孙”倾向,虽然孙中山在众多革命团体中有较高的威望,也得到立宪派和旧势力的支持,但也很难控制局面。
又由于当时时期的革命党人尚没有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也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和才能,更认为中华民国既已成立,剩下的只是建设问题,普遍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令孙中山很快让位于袁世凯,由此让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辛亥革命已过去百年,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各族人民所重视和借鉴,它作为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了,但又很快失败了,为什么?辛亥革命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我想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结局谈谈自己的看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君主制度,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虽然最终还是受统治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下,没有彻底的革命,但它最大的功绩应该在于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为后面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力量。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指导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是软弱的,没有坚定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没有意识到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因此只能见到短暂的胜利和最终的失败。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能让我得到以下几点历史启示: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这对拯救祖国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增添了新的内容。
因此革命的历程里,我们要分析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形势和性质,更要看清清政府一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将清楚的分析体现到实践革命之中,更坚持的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于反对清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
然而最后的中心落在推翻清政府,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压迫的问题,而使胜利变的短暂。
二、由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与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和文化上,而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忽视了中国现实的特殊面貌。
可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不够成熟到足以驾驭局势的程度,没有能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反帝反封建、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任务。
历史不是有智慧的领导人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而是需要根据现实既定的条件去继承的改变和创造出来的。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与体会内容摘要: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有很多。
本篇论文从思想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经济上的孤立无援;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袁世凯控制北洋军的强大武力;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党松散;时局限制等六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了分析。
在辛亥革命中,中华民族喊出了:振兴中华;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探寻;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我们不禁想要探寻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一.思想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先进的建党路线,没有用远大理想武装革命党人的头脑;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没有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的革命军队”。
当南京临时政府财政上无法支撑时,孙中山竟一度有“租让满洲”的想法,想要依靠西方列强,这无疑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蒋介石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跚跚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二.孙中山经济上的孤立无援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必须有足够的军饷武器。
孙中山让位给袁固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袁的本质认识不清,但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无力支付为争取彻底胜利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辛亥时期的中国革命党人缺乏财源,民国甫建,迅速出现巨大的财政需求和严重的财政困难,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和政府崩溃的危险。
在南京临时政府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向日本借款等一系列努力失败后,孙中山对短期内获得借款已经绝望,不得不接受议和。
诚如山田纯三郎回忆:“孙先生方面既无打倒袁世凯的武器也无资金”“不得不含泪同意南北妥协,最终让位袁世凯”。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那场革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皇朝的覆灭。
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
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大盗窃国,帝制复辟,中国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这场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想谈谈我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首先应承认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可抹杀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近世文明。
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在政治上,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作文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强烈地激动过一代国人的心灵。
这场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想谈谈我的认识。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是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有他成功的一面,但是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实现。
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在历史终极意义上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谓终极意义,是指最后的结果和影响;所谓历史终极意义,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最后的结果和影响。
我们必须从历史终极意义的角度来定性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史、抗争史上的地位。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攫取,孙中山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华民国仅挂了一个空招牌。
近现代史纲要——论辛亥革命成败之理性分析

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理性分析刘子君一、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面前,仍以失败而告终。
二、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正文: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次革命的产物是中华民国,在维新变法之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使更多人走向追求自由与民主的革命道路。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曲折和复杂的转变过程。
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可以说,是为这次革命的导火索。
因为这个时期侵入中国的是来自外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大部分“开眼”人士认为中国必需经过必要的社会体制改革且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使自己资本主义化,才能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的阶级。
它的出现大约是明末苏杭一带的纺织主,成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到了二十世纪初叶,逐步形成形成一个阶级。
同时也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在1900—1910这11年间中,资产阶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
但是靠轻工业起家的中国资本主义的还处于一种起步状态。
此时的中国,赎回路权、矿权的民意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燃烧着。
处于对满清政府的严重失望,资产阶级对政治改革的渴望也更为迫切,他们选择了更加直接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动中国沿海的各色武装起义。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南洋华侨,他们多为工人出身,早年下南洋闯荡,和国内封建统治联系较少,在接触到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同时受到外国人的种族歧视,鸦片战争以来各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他们十分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产生强烈的革命情绪。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000字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社会政治变革,它是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的革命运动。
虽然辛亥革命中出现过一些成功的地方,但它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作一些浅谈。
一、辛亥革命的成功1.更新思想观念首先,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它更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革命先驱梁启超等人先后创办了《新民丛报》等一批思想启蒙的刊物,呼吁民众走向民主自由的前进道路。
同时,梁启超等一些学者也积极推进史学研究的进程,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
2. 开始民主改革其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改革。
辛亥革命中正式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被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新政治文化开始在中国发展。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大众的政治参与。
3. 促进国家现代化最后,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不仅在教育、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得到发展,还有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等领域的进步。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1. 缺乏组织首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高效有序的组织。
虽然失去了组织和领导方向,但革命却意外得以顺利的成功。
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无象制度和社会结构对于革命的困境。
2. 国内外列强势力其次,辛亥革命的失败还受到外部列强势力的干涉。
当时的列强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五国。
)对于中国的弱势状态非常清楚,他们利用中国内部的动乱局势,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境。
3. 官僚主义普遍盛行再者,辛亥革命的失败也与当时中国官僚主义普遍盛行有关。
官僚主义制度的存在,让许多腐败政治人物占据了权力,致使革命运动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实施。
此外,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落后的生产方式、文化习惯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
总结:综上所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就足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一系列史实告诉我们它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它的结果是被袁世凯篡夺了,但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因此究其影响力之大它还是成功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以枪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满清朝廷危机四伏,内乱不止,开始走向最后的衰亡,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交相煎迫的艰难时据。
中国文人开始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艰难探索。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确立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民族民主革命目标,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考察欧美民权和独立革命,探索发动中国革命的理论,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的《发刊词》中阐述了三民主义的精义,提出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建国纲领,这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想理论已经形成,在经历了十次革命失败后,终于,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帝国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君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因该年以干支纪年为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共和革命,它是追求一个国家民族平等的革命。
它是一场全国各族平等的革命。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农民革命,他们都是推翻一个旧朝代建立一个新朝代。
虽然建立了新朝代却复辟了旧制度,而辛亥革命完全不同,推翻了旧朝代建立了新制度。
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改朝换制。
辛亥革命的内容是在政治上建立一个共和国,经济上建立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给与人民充分的新闻,言论,舆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自由。
辛亥革命之后在这些方面开始追求着这些目标迈向走向共和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100327班学号:10031169 杨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它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谈及辛亥革命,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败”的印象。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中,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胜利同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失败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
“辛亥革命失败论”的一个典型的论据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而且,“辛亥革命的失败”成了普遍运用于论证旧民主主义革命何以必然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依据。
无庸讳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是事实,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也是事实。
然而,这并不足以成为论证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据。
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根源仍在于把近代中国的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混为一谈。
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的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革命的最终结果看,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
因此,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
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不等于中国资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当然不可能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进行到底,事实上,就连欧美诸国世界上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分步走”才完成的。
所以,我们并不能苛求辛亥革命.“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低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混淆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便必然会得出辛亥革命失败的结论;混淆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纵然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结论,也是不能令人口服心服的。
在尽量避免这些缺陷的前提下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我想大多数人是赞成的。
总之,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影响的,纵使它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它对于后世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有以一个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辛亥革命才会从根本上理解辛亥革命,从而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