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纬讯-技术稿件-水利防汛抗旱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2009-07-13

合集下载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案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案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案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应用案例方案背景:当时水利部及下属机构的网络现状:即将安装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会运行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骨干网上,水利部网络中心到 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区、市)网络中心的广域网信道为 2Mbps 的 E1 信道;水利部网络中心为华为 Quidway NE16E,长委的为华为 Quidway NE08E,黄委的为思科 CISCO 7513,松辽委和珠委的为华为 Quidway R4640,其他流域(海委、淮委和太湖局)的为思科 CISCO 3662,31 个省(区、市)的为华为 Quidway AR4640,重点工程管理局的为 Quidway AR4640;水利部网络中心、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区、市)和 4 个工程管理局网络中心都配置了防火墙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水利部网络中心到 7 个流域机构、31 个省(区、市)和 4 个工程管理局网络中心还有备用的 ISDN 线路。

据参加施工的项目工程师介绍,这次建设的防汛抗旱指挥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应满足以下几个主要功能要求:1.在多种网络应用基础上实现先进的基于 TU-T H.320/H.323 和 H.324M 标准的视频会议与多媒体数据交互功能的系统。

2.支持混速、混音和自适应接入;3.支持动态双流功能,实现一个视频信道能同时传递和接收两个不同视频信号;4.支持动态分屏功能(最大 16 屏),且任意图象均可锁定或设置成为语音激励状态。

5.灵活的组织、管理和监控会议功能 6.支持流媒体组播和会议录制、点播功能;7.提供服务质量保证(QoS)功能。

此外,该系统还要能结合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实时远程视频会议、远程培训,满足防汛抗旱工作在不同地域、不同区域的各级机构之间高效率召开日常会议、学习培训、技术交流、异地指挥调度及异地协同工作等活动。

智慧水利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水利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水利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利设施的实 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防汛预警和 应急响应能力。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测 、预警和辅助决策,提高水利防汛的 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 挖掘和分析,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水利信息化进程,提升水 利行业现代化水平。
D
0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原则与思路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 独立的功能,便于开发、维护和升级。
安全性保障
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高 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确保系统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 采取加密、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
智慧水利防汛决策指 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汇报人:xxx 2024-03-18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 • 决策指挥平台功能设计 • 系统集成与实施方案 •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 • 培训与推广计划
项目背景与目标
01
水利防汛现状及挑战
01
水利设施老化,抗洪能力下降
许多地区的水利设施年代久远,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 ,导致抗洪能力大幅下降。
02
极端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严峻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洪涝灾害频发,给防 汛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03
信息化水平低,决策指挥受限
传统水利防汛手段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获取、处理和 分析能力有限,影响了决策指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便于后续的数据分 析和处理。

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

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

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建议书为了满足防汛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原有有线通信、移动手机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利用车载(便携)卫星通信系统和COFDM单兵现场影象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组成“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势在必行。

“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旨在汛情紧急情况下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出动(或根据汛情预先出动),能第一时间将现场的影像信息经系统采集与处理后,及时地将现场影象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后方指挥部或远方上级指挥机关,并通过话音和数据沟通,供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之用。

一、需求分析1、在水库堤防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摄像人员的实时图像、现场声音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送到一定距离外的指挥车;指挥车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现场影音,另一方面再通过无线(卫星)信道将影音传送到上级指挥中心。

2、根据防汛业务中图像的分析、存储等应用需要,现场图像传输应具备高质量:图像的数字编解码应达到720*576或D1分辨率;无线信道速率应达到512Kbps;图像传输延时应尽量小。

3、防汛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所发生的环境复杂,,无法或很难找到“通视”的路由,所以从拍摄的现场到指挥车的无线图像传输必须具备“绕射”“穿透”的效果,应可以采用全向发、全向收模式,才能满足灵活、机动、便捷、快速的应用要求。

4、摄像员一端的无线图像发射设备应体积小、重量轻,可背负使用,采用全向发射天线,通视环境下传输距离不小于3公里,阻挡环境下传输300-1000米1;5、由于需要覆盖的范围很大,如果使用微波需要建设多个接收基站,工程量大,频点申请的费用也很高,而且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可能出现问题1阻挡环境的传输距离受具体环境、天线高度等直接影响。

此处为建议指标。

的地区。

所以,指挥车到指挥中心的传输建议采用卫星方式,可以实现指挥中心到单兵的双向音视频传输。

6、摄像员可与指挥车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通话,接收现场指挥。

二、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1、技术体制选型分析目前,无线图像传输的技术体制可大致分为:模拟传输、数字/网络电台、GSM/GPRS、CDMA、数字微波、扩频微波、无线网、C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

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抗旱指挥工作中的应用

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抗旱指挥工作中的应用

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抗旱指挥工作中的应用2016年7月份,最让全国人民揪心的就是南方多个省市普降暴雨,多地汛情严峻。

为了更高效地组织防汛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雨情、汛情、灾情,安排部署防汛工作。

个人认为,视频会议会商系统作为防汛调度指挥工作中重要的基础硬件辅助系统,能够帮助防汛指挥部门的有关专家和领导及时沟通防汛形势、讨论和传输防汛命令,为防汛指挥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尤其在当下紧急关头,毋庸置疑视频会议作为一个重要的多方音视频沟通工具,在防汛抗旱应急调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视频会议会商系统的重要应用(1)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召开进一步部署防汛抗灾工作。

(2)7月7日上午,安徽副省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方春明主持召开省防指第五次防汛会商会和防台风异地视频会,贯彻落实7月6日晚国家防总防台风异地视频会商会精神,分析研判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发展态势及可能对我省造成的影响,部署各项防范工作。

(3)天津排水管理处自2006年一直在使用天津宏远信通提供的思科和宝利通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该系统维护良好,稳定运行。

在防汛的重要时期,天津宏远信通针对天津排水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2次上门检修和维护服务,确保天津排水管理系统能够圆满完成各个阶段的会议组织和部署。

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简介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即两个及以上身处异地的群体或着个人,依托多媒体硬件设施和网络传输线路,对影因文件资料进行时时传输,实现异地间的有效互动,进行即时通讯,为会议提供辅助服务系统设备。

其主要功能为:(1)支持H.264协议,能够在网络带宽条件不佳的条件下仍然尽力保证视频会议的流畅。

(2)能够实现双动态视频流,在视频会议召开过程中,一方面正常显示会场主画面,另一方面能够加入第二路的音视频资源。

第二路动态图像主要显示发言者显示在电脑上的讲稿,以及录像资料、辅助摄像机图像等画面。

(3)灵活的会议组织形式,系统支持多点交互式会议、会议自动召集、会场手动邀请、会议终端发起、会议快速召集。

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视频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中的应用作者:王婷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8期【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越来越多的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渗透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语音、视频、数据传输为特征的现代通信技术在防汛指挥应急系统里的应用,使得后方指挥部的决策更加准确、及时,本文将对防汛指挥中的视频技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防汛应急系统;多媒体技术;视频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在应急防汛指挥系统里,对现场数据(包括音频、图片、视频等)的采集是整个指挥决策系统中重要部分。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3G的多媒体视频通信技术实现了语音、视频的快速传输,各防汛单位面对复杂的灾情实际,结合当前先进的面向服务的SOA架构体系,借助于互联网服务,Android终端平台,以及web Gis等先进技术,建立一个以图像、视频采集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的工险、灾情信息化服务系统,在防汛抢险应急通信保障方面提供了充分的现场数据,同时,为后方指挥部作出准确决策提供了帮助。

为了满足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准确及时的作出应对方案,充分发掘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以提高防汛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工程监控和水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运用视频技术来实现对工险、灾情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监测,结合成熟的EVS通信协议和DV等标准视频采集设备,构建可个人携带的3G无线视频系统,成为未来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1.多媒体视频技术现状分析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借助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交互能力的不断增强,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创造了条件。

语音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都能够实现快速传输和应答。

当前的主要相关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于IP网络构建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通常是基于网络架构体系为H.320和H.323协议,H.320是基于电路交换的,而H.323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采用了视频压缩技术,从而可以实现容量更小的文件进行传输。

华纬讯-技术应用解析-可视化指挥调度保证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高效运行-2009-09-09

华纬讯-技术应用解析-可视化指挥调度保证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高效运行-2009-09-09

技术应用解析2009年9月可视化指挥调度保证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高效运行(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张浩,曾青)煤矿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人们对煤矿安全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每一起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都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矿的生产安全已经迫在眉睫。

从煤矿的实际应用考察,现代厂矿企业生产是人员、物资、设备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会议。

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依靠面对面的会议形式来完成诸如交接班、生产讲评、工作总结等人员交互性内容。

而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涉及到安全的设备和场所进行监控管理,例如煤矿的绞车房、风机房、仓库、井口、巷道等事关生产安全的重点部位,这些部位的温湿度、气体浓度以及各种环境数据都需要持续地进行动态监视,企业通过监控系统来完成这部分工作。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建设两套独立的视频会议系统和监控系统来实现上述功能,但这种两套独立系统的存在着兼容性差、共享性差、重复投资、操作复杂等诸多缺陷。

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了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和指挥于一体,为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方案。

一、可视化指挥调度带来煤矿应急模式的转变由于VC3系统集会议、监控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三合一”整合系统,其结合视频应急指挥应用,通过融合通信将调度与事件处置集中于一体,在实际应用中,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煤矿应急带来了运作模式上的转变,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可视化指挥调度紧密结合了煤矿应急救援的环节和过程,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实际价值煤矿应急救援涉及到方方面面,当事故发生时,政府领导和煤矿各级领导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启指挥调度,将事故现场的图像上传到指挥中,供领导快速决策,相关部门启动应急程序,协助现场人员撤离,并且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防止和减轻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能够为广大煤矿企业带来应急能力的提升,具有在煤矿企业中大面积推广的现实意义。

国家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案例介绍

国家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案例介绍

国家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案例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涉及单位包括水利部、7个流域机构(黄委、长委、淮委、海委、松辽委、珠委、太湖局)、31个省(区、市)的水利厅(局)及4个重点工程管理局(黄委河南局、黄委山东局、淮委沂沭泗局、海委漳卫南局)。

系统建成后应能在各会场之间实现交互式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

该视频会议系统将是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越、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系统,并且兼顾系统的中长期扩展,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视频会议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本次系统建设依托于2M带宽的专线IP网络,并以V.35网络作为备份应急线路构成整个系统的网络架构,RADVISION(锐讯)在充分考虑到实际的线路承载能力及各大流域的整体应用需求,采用了分布式的MCU布局来搭建整个水利部门的异地应急指挥系统。

同时在水利部及各大流域均配备V.35网关系统,实现系统的线路备份能力,确保系统在极端情况下仍然能够传达国家水利部门的应急指挥命令。

如图,系统在水利部机关配置视频会议MCU,以支持水利部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区、市)间的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在长委、黄委、淮委、松辽委4个设有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流域机构配置视频会议MCU,用于支持相关辖区内省(区、市)及所属重点工程管理局的视频会议;在本工程涉及的43个单位配置44套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终端和7套桌面视频会议终端。

在系统的增强功能和辅助设施方面,系统分别采用了分布式的GK(网络及设备管理)系统、TMS(终端管理)系统、DCS(T.120)数据协作系统、电视墙显示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以及流媒体系统等,形成一个以RADVISION MCU系统为核心的多媒体视讯平台。

该平台也实现了如下的主要应用特点:1、混合组网能力本系统同时支持H.320和H.323标准,在MCU ViaIP400上配置了V.35模块,相应在视频会议终端上提供ISDN、E1和V35接口,在召开视频会议时使用专线、微波或ISDN接入都能方便的加入到会议中,提供各种方式的接入能力,充分体现本系统应急指挥的指导思想。

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建设方案

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建设方案

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建设方案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防汛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展示,从而实现对防汛工作的全面监控和调度指挥。

下面将介绍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的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1.实现防汛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分析大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3.建立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指挥。

4.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传输:建设智能感知设备,对水位、降雨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2.数据存储与管理:建立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4.GIS系统建设: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调度指挥系统,将各类数据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实现实时监控和调度指挥。

包括地形图、遥感图像、降雨图、防汛路线图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展示。

5.智能调度与指挥:通过数据分析和GIS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调度,包括人力、物资、车辆等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6.系统联动与分享:实现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系统与其他应急管理系统的联动,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作战。

三、建设步骤1.建立数据采集网络,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建设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4.建设GIS系统,获取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数据,并进行展示和分析。

5.建设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高清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
(引子)
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请提供职称)闰之
背景及目标
基于水利行业的监控系统平台已经在我国全国各地迅速铺开,监控技术为水利设施的安全防范和远程汛情获取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如今,这样单一化的系统平台已经无法满足水利行业在防汛通信上对实时视频、远程交互、应急决策、移动勘察、数据分析、地理定位等的多系统子集的综合平台。

故而,集远程监控、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移动视频采集、报警联动、电子地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视频通信平台将成为水利行业视频应用的主流。

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专门针对需要对前方现场进行实时了解的指挥调度需求,研制出了运行在中低带宽条件下的具有单向远程视频监控、移动视频采集及音、视频双向交互功能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在实现综合视频通信平台功能的基础上,还根据水库、闸站、海塘、分滞洪区、重要测流断面等不同水利工程区域的特点,并兼顾防汛及工程管理,与水雨情及工情数据库的整合,对于抗洪救灾的正确决策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为了提升用户的远程可视化交互的使用效果,北京华纬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在2008年底就隆重推出了高清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达到1080P的高分辨率双向视频图像,给用户以极佳显示效果。

同时能够兼容352×288(CIF)、704×576(4CIF)、720P、1080I等其它分辨率,就具有极强的网络适应性。

系统特点概述
1)能够接入各地区的水利安防监控系统,实现综合一体化的全局调度。

我国水域覆盖广阔,各省市的水利安防设施大多都独立采购,独立建设,缺乏可连通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视频调度系统能够支持多厂家多型号编码器,实现不同供应商视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各地已建监控系统统一接入管理。

可以将原有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新建的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统一管理、统一应用。

2)多种视频应用高度集成在一个综合视频通信平台。

为了满足水利安防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或需要多部门协同的工作过程中,多样化的视频应用,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完整实现了视频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以及数据会议、数据采集、报警视频联动等多种业务功能。

3)保护用户已建的的信息系统投资。

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视频调度系统的多品牌接入能力以及多种视频应用于一体的特点,在实现了系统平台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维护的基础上,还将最大程度保护用户已建的监控设备投资,避免了多平台建设的反复投资现象。

4)系统实现与水雨情及工情数据库的整合,做到综合报警联动
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平台提供二次开发接口,能够方便快速地与水雨情及工情数据库等数据平台进行应用集成。

这样,视频调度系统能够结合水利行业的数据库,可实时地获取当天水雨情信息并和视频同步显示,也可进一步获得历史水雨情信息。

例如,系统可获得汛期的警戒水位,一旦实时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系统将自动报警并联动相关视频,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视频调度系统
VC3综合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统一管理。

通过本系统,将视频监控完整的覆盖了各个水坝涵闸等水利设施以及河道湖泊等需要进行水位监测的现场的同时,还将总部与各下属分部、各水利设施值班室、以及监控现场有机的联合成为一体,做到集中化、高效的视频指挥调度。

实现总部对各下属分部、各水利设施值班室、以及水利设施现场的工作人员实施应急可视化指挥调度和日常值勤管理指示的下达和下级情况的汇报。

也可以满足用户对各种工作现场情况的事前预防、工作现场的事中监控、出现事故的事后处置等一系列远程视频监控、视频指挥调度需求。

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控制结构,通过网络连接水利局总部及各下属部门、前方监控现场,整个系统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用户终端子系统、监控前端子系统,本方案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见图1)。

图1 “水利防汛抗旱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示意图
“水利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子系统、用户终端子系统、监控前端子系统三个核心系统,各子系统结构与功能如下:
1)控制中心子系统
控制中心子系统部署在总部机房,由核心综合视频交换机、流媒体转发服务、视频录像服务器组成。

该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完成信令和控制信息交换、调度以及系统管理。

控制中心子系统是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的核心设备。

根据应用的规模情况,我们可以做到如图搭建的控制中心核心设备级联,满足大规模应用。

2)用户终端子系统
分控中心子系统由高清终端、音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机、话筒等)和音视频输出设备(电视机、音箱)等组成,部署在各相关水利部门的办公区,以实现高清音视频双向交互效果,能够实时提供1080P的高质量图像品质。

网络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多组多方高清晰音视频交互。

为用户提供高档的指挥及会议享受。

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清指挥调度终端实现总部及各个下级部门之间的高清音视频双向沟通,可以召开高清视频会议,进行定期定时的会议和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等。

通过位于值班室的监控终端,工作人员可以对水利设施情况进行全程的监控和录像。

用户还可以据实际网络
环境要求实现视频录放像。

根据需要可增加网络视频矩阵与电视墙、大屏幕系统配合使用。

网络视频矩阵也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为支持高清图像输出的高清网络视频矩阵,使指挥调度大厅内也能够享受到1080P的高清图像享受。

3)监控前端子系统
监控前端子系统由环境监测装置、网络摄像机及DVS或DVR组成,部署在各水坝涵闸或河道湖泊等重要的监控点现场。

主要作用是:通过安装在现场的网络摄像机,将现场音视频采集,并把采集的数据上传。

4)移动前端子系统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水利设施或河道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处理能力,实现及时将现场的第一手图像和音频实时传送到指挥调度中心,满足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决策的需求,本系统支持部署移动前端子系统,将移动现场接入指挥调度系统。

移动前端子系统分为两种形态,移动图像采集指挥车以及移动单兵背负图像采集设备。

这两种设备均能够实现通过无线网络的现场实时图像回传。

移动监控是指挥调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成熟的传输技术和低成本的投资是未来指挥调度的发展趋势。

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将实现水利局总部以及各下属分局之间视频联网,实现分局可以远程实时观看水利设施现场的实时图像,并对突发情况进行视频指挥调度、召开视频会议等功能。

指挥中心利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其权限职能范围内的区域进行视频监视。

支持多种监控模式,可实现现场画面灵活切换、对遥控远端摄像机云台,方便地组合显示多路视频画面等。

借助于远程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独具的多种级别和权限模式设置,分局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通过指挥调度终端可以向距离现场最近的值班室工作人员发布指示和命令,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就重要保障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实时协同处置,全面提高效率。

总部指挥中心当遇到重大的紧急事件需要协调时,决策领导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系统作为综合协调的通信(语音、数据、图像)平台,召集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远程会商,通过系统共享现场的视频图像。

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现场视频图像采集上报、实时音视频交互、应急现场支持,使得相关部门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更加全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对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依据。

同时,系统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指挥中心利用本系统组织召开传统视频会议,与各派出所进行双向音视频交流互动。

会议组织者可以设定多个例会,每个例会包含相对固定的成员,可以方便地组织会议。

会议成员可随时加入和退出会议组。

会议组织者可以对各个会场的发言权进行控制,并可广播某一分会场。

同时,系统还支持远程业务指导:通过系统将指挥中心与各下属分部、现场值班人员等要素联为一体,还可以请领导专家在各级指挥中心帮助要素的值勤人员分析问题、进行业务指导、技术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领导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功能,召开视频会议、传达上级文件、布置工作计划,实现协调会、总结会等各种会议,进行多点多方双向音视频交流互动。

为日常管理等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