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瘿病中医护理常规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部肿大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
3.可选用乌蔹莓等中药外敷颈部。
4.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四)高热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
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中医关于“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结而成本病。
一、病因1.情志内伤忿郁恼怒或忧愁思虑日久,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则津液不得正常输布,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
正如《诸病源候论·瘿候》所云:“瘿者,由忧惠气结所生”,“动气增患”。
《济生方·瘿瘤论治》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
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为瘤。
”2.饮食及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宜,一是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二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则发为瘿病。
《圣济总录》所谓的“泥瘿”即由此所致。
《诸病源候论·瘿候》谓“饮沙水”“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容易发生瘿病。
《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云:“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
”这些均说明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关系。
3.体质因素妇女以肝为先天,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病。
另外,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滞之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常使病机复杂,病程缠绵难愈。
二、病机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项前。
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停痰聚,痰气搏结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病理性质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发生病机转化。
如痰气郁结日久可化火,形成肝火亢盛证;火热内盛,耗伤阴津,导致阴虚火旺之候,其中以心、肝阴虚最为常见;气滞或痰气郁结日久,则深入血分,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痰结血瘀之候。
瘿痛诊疗方案(2012年4月1日)

癭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癭痛,系西医之亚甲炎,甲亢,甲减等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肿大结块科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
《诸病源侯论》指出:“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
”《杂病源流犀烛》曰:“其症皆隶五脏,其源皆由肝火。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癭肿质硬(2)癭痛明显(3)发热、心悸、汗出(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2)甲状腺肿大质硬、触痛明显(3)血沉增快、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低吸碘率(早期)(4)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史。
(二)症候诊断1. 热毒壅盛证: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 气郁火旺证: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板兰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玄明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亚甲康胶囊、莲花清瘟胶囊等。
2. 气郁火旺证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中成药:亚甲康胶囊、丹栀逍遥散等。
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瘿病

《圣济总录·瘿瘤门》“山居多瘿颈 , 处险而 瘿也”
2、分类:
《圣济总录·瘿瘤门》从病因的角度进行了分 类,“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 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 忧、劳、气则本于 七情 " 。
瘿散结;适用于瘿病早期由痰气郁结所致者。 常用药: 昆布、海带、海藻、海螺捕、海蛤壳、浙贝母化
痰软坚, 消瘿散结; 郁金、青木香、青陈皮疏肝理气。
加减: 1、肝气不舒明显而见胸闷、胁痛者, 加柴胡 、枳壳、香附、延胡索、川楝子;
2、 咽部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牛榜子 、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肿。
2. 痰结血瘀证
如见心悸不宁, 心烦少寐, 易出汗, 手指颤动, 两目干涩, 头晕目眩, 倦怠乏力, 舌红, 脉弦细数者, 为阴虚。
二、治疗原则
基本治则:理气化痰, 消瘿散结
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 配合活 血化瘀;
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 以滋 阴降火为主。
三、证治分类
1、 气郁痰阻
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 质软不痛, 颈部觉胀, 兼证: 胸闷, 喜太息, 或兼胸胁窜痛, 病情常随情志波动 舌脉:苔薄白, 脉弦。 证机概要: 气机郁滞, 痰浊壅阻, 凝结颈前。 治法: 理气舒郁, 化痰消瘿。 代表方: 四海舒郁丸。本方功能理气解郁, 化痰软坚, 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主要根据瘿 病局部症状的不同, 提出了瘿病的另外一种分 类:“坚硬不可移者, 名曰石瘿; 皮色不变, 即 名肉瘿; 筋脉露结者, 名筋瘿; 赤脉交络者, 名 血瘿; 随忧愁消长者, 名气瘿。”其对本病的分 类更切合临床实际,
瘿病诊疗方案

瘿病诊疗方案瘿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教学参考丛书,主编周仲瑛、蔡淦,第二版《中医内科学》。
1.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
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2. 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 全身症状:瘿块发展较大时,可因压迫气管而引起胸闷、咳嗽。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
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西医诊断:根据《外科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早期,诊断有赖于对称性软而光滑的甲状腺肿存在,可有低碘摄入或进食致甲状腺肿大物质病史。
主要表现脖子粗。
摸着有疙瘩,能看出脖子稍粗点甲状腺囊肿多为良性,早期的甲状腺轻度肿大,质软,无自觉症状,随着腺体增大,出现结节,肿大严重时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发病年龄一般在40~50 岁或以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病史长,常合并有心脏病变。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二、证候诊断1. 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2. 痰结血瘀: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 肝火亢盛: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烦热,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多汗,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红苔黄,脉弦数。
4. 心肝阴虚: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光滑,心悸不宁,心烦少寐,眼干目眩,手指颤动,消瘦乏力,月经量少或闭经,阳痿,舌质红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1. 气郁痰阻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中医内科学——瘿病.

瘿囊
瘿囊颈前肿块较大, 两侧比 较对称, 肿块光滑, 柔软,
主要病机为气郁 痰阻, 若日久兼 瘀血内停者, 局 部可出现结节。
瘿瘤
颈前肿块偏于一侧, 或一侧 瘿瘤表现为主要 较大, 或两侧均大, 瘿肿大小 病机为气滞、痰 如桃核, 质较硬。病情严重 结、血瘀。 者, 肿块迅速增大, 质地坚 硬, 表面高低不平。
加减: 1.胸闷不舒加郁金、香附、积壳理气开郁; 2.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 加夏枯草、丹皮、 玄参、栀子; 3.纳差、便溏者, 加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 结块较硬或 有结节者, 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僵蚕、穿山甲 等, 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的作用; 4.若结块坚硬且不移者,可加土贝母、莪术、山慈姑、天葵子、 半枝莲、犀黄丸以散瘀通络, 解毒消肿 。 本型多由气郁痰阻证发展而来, 一般需较长时间服药, 方可取 效。
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质地坚硬, 结节高低不平者, 可能恶变, 预后不佳。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 可 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挑或指头 大小, 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 大者可如 囊如袋, 触之多柔软、光滑, 病程日久则质地较 硬, 或可们及结节。 2. 多发于女性,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 史, 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 发生阴虚火旺的 病机转化时 , 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 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加减:
1、肝火旺盛, 烦躁易怒, 脉弦数者 可加龙胆草、 黄苓、青黛、夏枯草;
2、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钩藤、白蒺藜、天麻 平肝熄风; 3、兼见胃热内盛而见多食易饥者, 加生石膏、知 母;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称为“瘿气”,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其病机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痰火互结所致。
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注重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中医诊断1.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颈前有结块,质地柔软,精神紧张,情绪抑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消肿。
2. 肝火盛型:表现为颈前肿块,质软或质硬,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泻火,化痰散结。
3.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急躁易怒,胸闷不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
二、中医治疗1. 肝郁气滞型:(1)内治法: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疏肝解郁、行气消肿之品。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薄荷、白术、生姜等。
(2)外治法:可用消瘿散外敷,以消肿散结。
消瘿散由海藻、昆布、夏枯草、黄药子等药物组成。
2. 肝火盛型:(1)内治法:以栀子清肝汤为主方,加减清肝泻火、化痰散结之品。
常用药物有栀子、黄芩、黄连、大黄、柴胡、白芍、当归、甘草等。
(2)外治法:可用消瘿膏外敷,以消肿散结。
消瘿膏由海藻、昆布、夏枯草、黄药子等药物组成。
3. 肝郁脾虚型:(1)内治法: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之品。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白芍、当归、生姜等。
(2)外治法:可用消瘿散外敷,以消肿散结。
消瘿散由海藻、昆布、夏枯草、黄药子等药物组成。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1. 西医治疗:根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西医治疗方案,如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治疗、手术治疗等。
2. 中医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择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如内治法、外治法等。
四、日常生活调摄1. 饮食调摄: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瘿肿质硬。
(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二)证候诊断1.热毒壅盛证: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郁火旺证: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
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板兰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玄明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芩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
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气阴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瘿病中医护理常规
因情志内伤,痰湿内生,上逆于颈部所致。
以发于甲状腺部,或为漫肿,或为结块,或有灼痛,多数皮色不变。
良性肿物大多随吞咽上下移动,或伴有烦热、心悸、多汗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
病位在颈部。
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项颈部肿块大小、硬度、有无压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二、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临证(症)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
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心、交感、肝等。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术前指导患者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床上排便、头部后仰等练习以便术后恢复。
(3)术后1天患者的颈部需制动,禁止吞咽动作。
发现异常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术后按手术后护理常规进行。
(5)晚期患者全身衰竭,形体消瘦,长期卧床,应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舌脉、胸憋、心悸等情况。
(2)观察肿块的皮肤色泽、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血管怒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气短、手足抽搐鞥情况。
3、给药护理
(1)了解用药类别、时间、途径、药量,观察用药后反应。
(2)中药宜温服,观察疗效。
(2)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甲状腺制剂。
4、饮食护理
饮食应清淡,富有营养,忌烟酒等。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特别是偏于寒凉的食物,如苦瓜、油麦菜等。
忌食含碘食物,如紫菜、海带、海鲜等;忌生姜、羊肉、咖啡、浓茶等温热或刺激辛辣食物。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摄取适当的含碘食物。
尽量少吃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的食品,如甘蓝菜、花椰菜、大白菜、玉米、豆浆、芒果等。
晚期患者的营养消耗量大,应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饮食,忌食辛辣、海带和酒类。
(1)气郁痰阻证:可用柴胡、菊花泡茶饮,可食百合、芦荟等。
(2)痰结血瘀证:可食凉拌猪肝,杏仁饮,蒲公英陈皮饮。
(3)肝火旺盛证:可食茵陈,凉拌苦瓜,菊花、石决明泡茶饮。
(4)心肝阴虚证: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可用枸杞子、决明子泡茶饮。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减轻对疾病给予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适量适度。
3、指导患者自我心理调节,切口愈合后在医师指导下逐步练习颈部活动和肩关节活动。
4、饮食应清淡,高热量、高蛋白富有维生素,忌烟酒、辛辣、发物等。
5、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定期门诊复查。
告知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可配合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