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教学设计思路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共价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洁厕灵的主要成分—HCl,介绍HCl分子的形成过程,由此得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且学会应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析氯气和氯化氢中共价键,引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
共价键知识是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为学生学习有机物,以及选修三《物质结构》中涉及共价键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好本节课对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在本专题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并且已经学习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由简单入手,逐层深入,通过迁移应用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共价键的学习能够得心应手。
三、教学评价目标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 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工具PPT、视频、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知识,学会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另外一种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
【师】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先行组织】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以离子键形成化合物;展示饼干和桥梁的图片。
【生】学生展示NaCl的电子式,回顾离子键的学习。
同时引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物质的方式。
【生】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它们要分别满足2电子和8电子稳定结构,那它们是如何形成HCl的呢?通过学生发现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引出两事物可以以共用的方式相互结合:同学们爱吃的夹心饼干,两块面饼共用中间的夹心从而粘连在一起。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价键的观点,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2.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并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化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含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分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械和试剂,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准备教室练习题和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稳固知识。
4. 确保教室整洁,课前安置好黑板和白板。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实验探究和教室小结。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共价键的物质图片,如氯化钠、氯化氢分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结构特点,并引出共价键的观点。
同时,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共价键实例,如石墨烯、钻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起首,介绍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包括电子配对理论、杂化理论等。
接着,通过展示一些典型共价键的模型,如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等,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与水反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氯化氢分子的溶液,观察到丁达尔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的存在形式和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中共价键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结束前,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观点、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际应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有机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诠释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板书]二、键参数1.键能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生阅读书33页,表2-1]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2.键长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②单位:1pm(1pm=10-12m)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设问]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键角105°V形CH4键角109°28′正四面体[小结]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二第一节共价键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知道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2.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3.能应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共价键[学生用书P16]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类型 s-s型H—H的s-s σ键的形成 s-p型H—Cl的s-p σ键的形成 p-p型Cl—Cl的p-p σ键的形成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p-p π键p-p π键的形成特征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面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共价键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共价键模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正确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初步了解键能、键长、键角的概念,能根据其数据认识共价键的强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通过观察模拟微观结构的三维动画,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并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较复杂的物质电子式和结构式分析。
2、从微观的角度和三维空间上想象物质的结构。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课前预习、习题练习、【知识链接】NaCl、HCl的形成过程【学习过程】:一、共价键:(一)定义:原子通过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二)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1、共价键的本质是;2、形成规律:通常,电负性或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3、表示方法:电子式:是指在符号周围用小点(或×)来描述分子中原子__ __ _ 以及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的式子。
(三)共价键分类1、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类:、、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类:、3、按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键、键。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人们把原子轨道以导致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
例:H2 、HCL、CL2的形成归纳δ键:a、特征:b、种类:(2)π键:人们把原子轨道以导致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π键特征(3)δ键和π键比较①重叠方式δ键:π键: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③成键电子:δ键π键④δ键形成π键形成(双键中含有和,叁键中含有)⑤在由两个原子形成的多个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键,而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2.1.1共价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标题:“2.1.1共价键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2.1.1共价键”。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共价键的定义、形成及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能应用于实际分子结构的分析。
例题3:解释水的分子结构并描述氢氧共价键的特点。
答案:水的分子结构是一个氧原子中心,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氧原子的两边。每个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价键。氢氧共价键的特点是电子对由氧原子吸引,而氢原子则贡献一个电子。这种电子对的共享使得水分子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
例题4:根据分子的电子排布,判断下列分子是否形成共价键?
最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共价键的重要性和应用。我会提醒学生,共价键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关系到分子的稳定性,还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有关。我会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共价键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化学键的类型、分子的结构等知识点。例如,可以提供有关离子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这些键有更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提供有关分子轨道理论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共价键的形成的分子轨道理论,可能较难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共价键与分子性质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共价键的知识来分析实际分子结构,从而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共价键》精品教案

《共价键》精品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会识别判断共价化合物,熟知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示方法。
3.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化学反应的实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共价键1.从微观角度理解氯气的形成过程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两个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达到8e-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氯气分子请你根据上述图示,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2.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3.共价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1)电子式如H2:H··H;N2:··N⋮⋮N··;NH3:。
(2)结构式化学上,常用“—”表示1对共用电子对,如氯分子可表示为“Cl—Cl”,这种图示叫做结构式。
(3)几种常见的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及其结构(完成下表)分子H2O CO2CH4电子式结构式H—O—H O==C==O立体构型V形直线形正四面体1.写出下列微粒或物质的电子式(1)NH+4:;(2)OH-:;(3)NH4Cl:;(4)NaOH:。
2.根据已知结构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1)H—O—Cl:;(2)H2O2:。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1)H2:H·+·H―→H∶H;(2)NH3:;(3)CO2:。
(1)电子式中各原子一般均达8e-(H为2e-)稳定结构。
(2)复杂阴、阳离子用“[]”,在“[]”外,标明离子带的电荷数,如Na2O2中O2-2的电子式为:[··O ······O ······]2-。
二、化学键及分类1.化学键 (1)化学键(2)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教案

《共价键》教案一、共价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电子云重叠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共价键的实质。
2、知道共价键的基本类型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3、学会判断常见分子共价键中的σ键和π键。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判断,掌握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2)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能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σ键、π键的特征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模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指导学生从s、p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成键的探究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四、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生动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能在教学中有效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两种共价键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流程图知识铺垫(能层、能级、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过渡引入→探索新知(对比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电子云角度分析共价键→学生自主探究s、p轨道以何种方式重叠程度比较大→利用分类思想归纳总结共价键的两种类型——σ键、π键→对比探究σ键、π键的共性和差异性)→学以致用(探究利用电子云重叠方式判断共价键成键的规律)→习题巩固强化→归纳总结六、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书写H、Cl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为一个能层【提问】为什么Cl原子核外电子第一能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能层却能容纳8个电子?【说明】能层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第一能层只有一个能级,我们称为s能级,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能级和p能级,其中p能级含有3个轨道。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学会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分布。
3.掌握共价键的类型,如单键、双键和三键,并能正确表示其化学结构。
4.学会运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形成。
5.掌握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了解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设想三: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想四:多元化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想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共价键的微观过程,但可能对分子空间构型的理解存在困难。
2.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键已有初步了解,但可能对共价键的深入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模型来加深理解。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化学学科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共价键概念、类型、分子几何构型及极性判断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并解释生活中与共价键相关的现象,例如水的氢键作用、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等。
(3)撰写一篇关于共价键知识点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2.实践作业:
3.实践作业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