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运动处方实验报告模板

运动处方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一:身体形态测试实验目的:学习重量、长度、宽度、围度等常用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软尺、指距尺、足长测量器、直角规实验步骤:(一)重量测量1.体重:与身高一同测量。

(二)长度测量1.身高: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30-40度,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与立柱接触,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

2.指距(指距尺):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3足长(足长测量器):跟点至趾尖间的直线距离。

4上肢长(直脚规):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下肢长(直脚规):髂前上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B。

臀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

也可以用身高—座高。

6跟腱长(直脚规):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三)宽度测量1.肩宽:左右肩峰之间的直线距离。

2.骨盆宽(弯脚规或直脚规):左右髂嵴之间的直线距离。

(四)围度测量(软带尺)1.胸围:软带尺的上缘置于背部肩胛骨下角点,经腋窝水平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性软带尺下缘置于乳头上缘,以发育女性则通过胸中点水平绕一周,呼气末读数。

2.腰围:肋骨及髂嵴之间腰部最细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度。

3.臀围:臀部最突出的部位一周的围长。

4.大腿围:臀纹线最低点绕行一周的围长。

5.小腿围: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7.踝围:脚踝处周长。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参考值18.5-23.9)和腰臀比=腰围/臀围(WHR:女0.75-0.80,男0.85-0.95)实验名称二:身体机能测量(1)实验目的:心率、血压、布兰奇心功指数、卧倒-直立试验、直立-卧倒实验反映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熟练使用心率表、血压计。

实验器材:心率表、血压计实验步骤:(一)心率:使用心率表或桡动脉/颈动脉触摸法(食指、中指、无名指)测试10秒心率值,获得每分钟心率。

学生健身运动的处方研究

学生健身运动的处方研究

学生健身运动的处方研究1.研究目的世界卫生组织与1969年正式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

关于运动处方的定义,各专家学者的表述不一,但其要点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按其健康、体力等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注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从事经常性锻炼,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将运动处方引入学生的健身锻炼中,能培养学生科学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能力。

运动处方对于学生来说,实质上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学会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持之以恒的锻炼,从而促进现代学生的身心健康。

2.研究方法2.1.文献法:在本文的撰写期间,我参阅了大量的有关运动处方的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和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大量的资料显示,运动处方是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理念,是完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2.2.实验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的身体状况特点,为其制订简单的运动处方,作为对体育课运动锻炼的延伸,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体素质方面的弱点有了明显的改进。

2.3.观察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原则,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锻炼的时间更加充分,也为运动处方的执行提供了时间保证,使学会锻炼、终生锻炼的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

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更喜欢按照自己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从而更加完善了课堂教学内容。

3.结果与分析3.1.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项目:要根据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如需增加心肺耐力,则应从事慢跑、健身操等有氧运动。

如要改善力量,则要进行哑铃、杠铃等力量运动。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部分。

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处方分析研究

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处方分析研究


结合 自身状况参照 F 表安排 计 划 ( ) 表2 。 四 、骑 自行 车 I 自行 车 的运 动 特 点 和 作 用 。 自行 车 是 . 种 经 济 实 惠 且 普 及 性 大 的 交 通 工 具 。 中 国 是 自行车 王 国,用 自行车健 身具 有』 的群 泛 众 基 础 。骑 自行 车 还 可 以说 是 融 娱 乐 和 健 身 大 实 际 意 义 。有 关 评 定 方 法 很 多 , 归纳 起 来 为一 体的 高效率 健身 方法 ,它能 提高心 肺功 可 分 为 三 个 方 面 。 能 ,锻 炼 下 肢 肌 力 和 增 强 耐 力 。 缺 点 是 受 天 ( -h观 察法 气影响较大 。 观 察运 动员 的表现 ,如 出现脸 色苍 白、 2 自行 车 运 动 锻 炼 方 法 及 注 意 问 题 。刚 . 眼 神 散 乱 、 表 情 淡 漠 、 连 打 哈 欠 、 反 应 迟 开始骑 自行 车锻炼 者应 达到每 分钟蹬 6 次 , O 缓 、 精 神 不 易 集 中 、情 绪 改 变 ( 激 动 或 沉 默 易 同散步 节奏 。对 于消遣 骑车 者来说 ,蹬 速在 寡 言 ) 、运 动 成 绩 下 降等 现 象 ,就 可 初 步 判 断 每 分 钟 7一 l 0 最 合 适 。 计 算 蹬 速 ,只 需 记 为 疲 劳 。 5 O次
l 得分 } 1 0 1 0 l O ຫໍສະໝຸດ l l 5 l l 5 1 5 l
角度 看 ,慢跑 比较 安全并 节省 时 间,健 身效 果 好 ,见 效 快 , 运 动 负 荷 容 易控 制 , 不 会 发 生较 大 的运动 损伤 。 因此 ,慢 跑被列 为有 益 健 康 、抗 病 延 年 的手 段 之 、 被 国 内 外 称 为

3 呼吸耐 力测定 。连 续测5 肺活 量 , . 次 但若 要获得 理想 的健 身效果 , 则应遵循 科 学 每 次 间 隔 3 秒 。 疲 劳 时 ,肺 活 量 一次 比 一 次 O 指 导 。下 面 表 中 ( 表 3 列 举 了大 学 生 骑 自行 下 降 。 见 ) 路、平 路结合 坡路 或沙地 上进 行 。步 行 的速 车健 身 的适 宜时 间 、距 离指 标 ,可 以参 照执 ( 疲 劳 的主 感觉是 :疲 乏 、腿 疼 、 三) 度 、 幅 度 、 时 间 决 定 着 运 动 负 荷 的 大 小 , 一 行 。 心 悸 , 甚 至 头 痛 、 胸 闷 、恶 心 ,等 等 。 般安排 在清晨 、睡前 或饭后 ( 小时) 行 , 半 进 五 、确定运动 强度 ( 生理 负荷量) 由 于 运 动 性 疲 劳 时 表 现 出 运 动 能 力 下 地 点可选 择在湖 边 、公 园、林 阴道 等环 境优 运 动 强 度 对 运 动 效 果 和 人 体 运 动 安 全 降 、 疲 劳 感 和 某 些 客 观 生 理 指 标 发 生 改 变 等 美 、供氧 充足 的地方 。步行 是增 强心脏 功 能 宵 直 接 影 响 。 运 动 强 度 掌 握 是 否 合 适 , 是 制 几 个 方 面 的变 化 , 而 且这 些变 化 随 所 观 察 的有 效 手 段 之 一 , 并 且 减 肥 效 果 妤 。轻 快 的 定 和 执 行 运 动 处 方 的 关 键 。 运 动 强 度 常 用 心 对 象 的年龄 、性别 、训 练水平 、思 想 、情 绪 步 行 可 以 缓 解 神 经 肌 肉 的 紧 张 度 , 对 于 整 天 率 作 为 定 量 化 指 标 , 也 可 用 跑 速 作 为 强 度 指 和 运动 条件等 方面 的差 异而各 有不 问 ,所 以 伏案 学 习, 以脑 力思维 为主 的人学 生来 说 , 标 。运动 处方 规定 的心率 数 ,多采 用计数 脉 小 能单 独用 利, 法 定疲 劳,只 仃综 合观 方 可 使 其 处 于 紧 张 状 态 的 大 脑 皮 层 细 胞 得 到 放 搏 的方 法 来 掌 握 ( 1秒 钟 脉 搏 数 乘 以6 。 测 0 ) 察 ,才 能 比较 町靠 。 松 。 因 此 , 步 行 也 是 一 种 非 常 好 的 积 极 性 休 表4 根据 年龄推算 出的相应运动强度 , 是 息方式 。 ( 率 )。 体 育 锻 炼 者 确 定 运 动 强 度 时 应 注 心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_大学体育与健康作文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_大学体育与健康作文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_大学体育与健康作文摘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对1453名中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的干预教育。

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体育教育中融入运动处方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

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地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35―04 投稿日期:2005-03-15基金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国家体育总局应用基础课题,并获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

通讯作者:邢文华。

作者简介:甄志平(1975-),女,河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本研究通过在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教育实验,探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质与健康干预的可行性,以期有助于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及定量化,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实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石家庄市3所中学初二、高二年级l 4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15.73±3.42岁。

1.2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2.1实验研究中主要运动处方及教学方法选取体操(含健美操)、武术、球类(篮排球为主,结合各种小球的选修)为主体课程资源,结合素质练习和各种体育游戏设计Ⅰ型健身(身体素质)系列运动处方和Ⅱ型健身(运动技能及健康教育)系列运动处方。

在教育干预过程中,把课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6―8周;其中穿插理论和知识的室内课6次,开展全校性健康讲座6次。

师范大学女生体育教学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师范大学女生体育教学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成都地区师范大学女大学生 220 人 ,平均年龄 21 岁 。身 体健康 ,无脏器疾病 。 112 实验方法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 。 11211 实验分组 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运动处方组 ( n = 104) 和体育课组 ( n = 116) 。运动处方组进行运动处方负荷量的 锻炼 。体育课组根据教学计划内容进行正常体育课教学 。 11212 实验方法 实验前对运动处方组进行常规体检 、运动 能力测试及运动负荷试验 ,依个体机能评定的结果确定运动 处方内容 。根据女学生对体育项目兴趣的不同 ,选择多样化 的运动内容 ,体育游戏 、有氧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等相结合 。有
运动处方作为一种个体化科学锻炼的运动程序 ,具有科 学性 、实用性 、针对性和安全性 ,在国内外及各年龄不同群体 的锻炼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 端 。其一 ,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仅以体育成绩达标作为评 价体育锻炼的标准 ,而对体质的影响缺乏系统监测和科学评 价 。其二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为中心 ,不重视运动负 荷量的安排 ,使教学内容重复 、单一 、枯燥 ,学生缺乏兴趣和积 极性 ,体育锻炼是“被动体育”。其三 ,由于体育教学只重技 术 、轻理论 ,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科学锻炼常识 。这些问题的 存在与“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背离 。为此 ,本 课题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适于提高学 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运动处方 ,为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实验对象
≥2 分因子例数 %
驱体化
9
强迫
44
人际关系
36
抑郁
34
焦虑
28
敌对性
28
恐怖
13
偏执

运动处方课题研究报告

运动处方课题研究报告

运动处方课题研究报告《运动处方》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运动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福祉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方案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处方的使用情况和效果,为制定适合个体的运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采集了大量的问卷数据,收集了不同人群的个人信息、运动习惯和运动处方的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

然后,选取了一部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一定周期的运动处方实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1. 运动处方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运动处方持积极态度,认为运动处方能够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运动处方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不了解,需要进一步提高宣传和教育。

2. 运动处方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实验组的参与者在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的变化较为有限。

这表明运动处方对个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1. 运动处方的使用情况较好,但仍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运动处方的认识和理解。

2. 运动处方对个体的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健康管理方法。

3. 进一步研究还需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对运动处方的影响,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课题研究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促进全民健康运动的开展。

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5页文档资料

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5页文档资料

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等有良好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从事相同的运动都有同样好的效果。

在运动员、一般健康者和不同程度的疾病患者中,机体产生的反应差异是很大的。

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机能状态下对同运动负荷的反应也不一样。

因此,不同个体应有其机能需要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强度、时间、频度或间隔、持续周期等。

一、何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即根据对锻炼者所测试的实验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度,使锻炼都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

其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的时间带、运动频度和注意事项等。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可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能很好地达到锻炼效果。

根据应用目的和对象不同,运动处方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健身运动处方,它是指正常人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二是康复运动处方,患者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治疗某些疾病和康复的目的;三是竞技运动处方,它是对运动员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而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是学生健身运动处方。

三、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学生在校便于管理,便于组织,可以在课余活动时间进行组织实施,也可以在课间操的间隙分组实施,还可以利用一些课堂实施。

1.评定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在制订处方前,必须对锻炼者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心肺功能,并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进行评定,从而确定锻炼目的。

第一,调查与评价。

通过询问、观察和本人填写调查表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病史、运动爱好、饮食、生活方式等情况,目的是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评价。

第二,根据健康调查的初步健康评价进行运动试验,其目的在于评定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测定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等指标,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定量依据。

2024医疗运动处方临床实践

2024医疗运动处方临床实践

2024医疗运动处方临床实践运动处方是由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处方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基础运动状态、运动测试、医学检查与诊断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和规定的。

运动频率、强度、时间、进阶、周运动总量以及注意事项,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案。

运动处方分为医疗运动处方和健身运动处方两大类。

一、医疗运动处方的适应证目前运动处方在预防和治疗慢病方面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特别适用于运动不足和静坐少动人群的慢病防治。

在运动处方实践中,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病症时有发生,而且随着运动量的逐渐增加,发生概率明显上升。

防治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病症是运动处方制定者必须且能够解决的问题。

解决运动不足、过度、不当三方面问题。

适用范围广泛,运动相关疾病。

运动处方的适应证包含以下几种:1、运动不足引起的各种慢病。

慢性疾病人群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人群。

慢性疾病风险人群包括久坐少动、高血压、糖代谢紊乱、肥胖、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人群。

围手术期人群包括因手术需要卧床、制动等减少活动、固定关节的人群。

残疾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运动减少人群。

2、运动过度和不当引起的各种损伤和病症。

运动损伤人群包括运动系统各种与运动相关的慢性损伤人群。

运动性病症人群包括出现运动性中暑、运动性脱水、运动性腹痛、运动性低血糖、运动性晕厥、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运动性贫血等等病症的人群。

以上人群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理状态、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通过调整运动处方各要素和注意事项,也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3、传统体育疗法适应证通常包括健身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

临床应用可以根据其动作原理,针对不同体质或患有某种特定疾病人群,选取针对性动作制定处方,遵循FITT-VP等原则。

特色:天人合一、整体辨证、精准选择、三调(调神、调息、调身)为先、随证施功。

运动处方制定者可以在掌握传统体育疗法后,将其作为一种特殊运动处方方式,应用于疾病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处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按照运动处方有计划地进行健身锻炼,能够明显的减少动伤病的发生率,提高身体机能,以便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

实验原理: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进行锻炼的重要方式。

根据患者、运动员、健身教练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身体锻炼经历还有心肺功能等机能水平,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实验工具和材料:记录笔笔记本计算器电脑
实验对象:乒乓球专修队员
实验步骤:调查被实施运动处方者一般情况和运动情况:
一般情况:不经常锻炼或者锻炼次数很少。

运动情况:从小爱好体育运动,从高二开始参加正规的体育训练,上大学后曾在推铅球的运动中脚趾受伤骨折。

对丁玉峰同学进行饮食营养调查和统计,
1、调查今日饮食:早餐:米线200g 豆浆一杯:300g
中餐:米饭:400g青椒100g 猪肉:85g
晚餐:一个苹果200g一根火腿肠:50g米饭300g 2、今日运动情况:打乒乓球1小时30分钟步行30分钟
基础代谢(kJ)=体表面积(㎡)×基础代谢率(kJ/㎡/h)×24(h)部分食物和运动的热量表:(数据由网上查得)
米线:346/100 豆浆:13/100
米饭:117/100 猪肉:349/85 青椒:28/100
苹果:106/200 火腿肠:106/50
步行每半小时消耗75卡乒乓球每半小时消耗180卡
由计算得出今天吃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为1437cal
当天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为225kcal+75kcal+432kcal=615cal
所以今天的能量消耗为正平衡,消耗的能量小于于提供的能量。

3、通过了解被实施运动处方者的爱好,结合计算所得的24h饮食量供应情况进行分析及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据调查他的爱好是球类运动,但我认为该同学饮食结构单一,蛋白质摄入明显不足,由于他要练习球类,球类运动属于一种高强度的运动,据<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运动营养学P19表1-9),同学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为70g/d,所以我先让他改善饮食结构,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牛肉等。

然后根据他的爱好制定如下运动处方:先进行2分钟的慢跑热身,然后做3分钟的灵敏性练习,再做5分钟的力量练习,最后进行10分钟的耐力练习。

4、改善饮食结构后,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一次运动。

5、结果分析:
从今天的实验来看,运动效果好,在今后的生活中,依然要注意
营养的搭配饮食,避免健康问题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