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介休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一)1.学校诗社开展“诗中寻美”活动。
下面是小华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自然之美“,枳花明驿墙。
”俯仰之间,落叶繁华,野趣横生。
(温庭筠《商山早行》)(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自暗而明,暮自明而暗,变化生趣。
(欧阳修《醉翁亭记》)(3)“,。
”妙用对偶,鸟欢鱼跃,心旷神怡。
(范仲淹《岳阳楼记》)情志之美(4)“,肯将衰朽惜残年。
”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弥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沉舟侧畔千帆过,。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蕴含哲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汉文有道恩犹薄,。
”溯古思今,千古文人,命运相同。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7)“露从今夜白,。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8)“,。
”坚定信念,自信昂扬,实现理想。
(李白《行路难》)古诗的美在大自然的草木间,在诗人流动的诗情里。
2.请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诗句填空。
(2分)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点评:月圆人未圆,苏轼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以上两幅书法作品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韵”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口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
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
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儒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xiàn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 )慕汗流浃( )背(2)文中画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只填序号)A.表示递进 B.解释说明 C.表示延长 D.表示转折(4)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5)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中的《》(文章名)。
【答案】(1) 羡jiā(2) 妇儒妇孺(3)B(4)我想,我应该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
(意思对即可)(5) 朝花夕拾五猖会2.用原文补写出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范围:九年级上1-3单元;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0分)最近,年级黑板报新增了“语文角”栏目,其中呈现的内容引起不少同学关注。
你也开始注意,并试着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贴出了与多音字“和”相关的三个词语,希望有意参与者分别为“和”标音,并将词性为形容词的词语用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对应处。
(2分)(1)应和(2)和蔼(3)掺和2.阅读下面文段,画线处填写成语或词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2分)白求恩同志_____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_______,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
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______,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A.毫不利己自私自利小心翼翼怅然B.毫不利己拈轻怕重满腔热忱佩服C.精益求精拈轻怕重小心翼翼怅然D.精益求精自私自利满腔热忱佩服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把握,为第二自然段补全首句。
(2分)一个语言片段有两种或多种解释,这种现象称为语言的“歧解现象”。
语言的歧解现象,。
如“他叫张亮”这个语言片段中的“叫”,常用的词义有两个:①叫作,②呼叫。
由于这两个词义同时存在,所以产生了歧解现象。
在“他叫张亮,他的哥哥叫张明”“他叫张亮,叫了半天了”这两句话中的“他叫张亮”,就不会产生歧解现象。
2024届成都市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成都市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g)汹涌(yǒng)忧戚(qī)沉甸甸(diān)B.解剖(pōu)游弋(yì)灰烬(jìn)间不容发(fà)C.宽宥(yòu)麾下(...zèng)金戈铁马(gē)...huī)憎恶(D.箴言(...zhé)强聒不舍(.....qiǎng)...zhēn)冠冕(...guàn)折腰(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B.我想起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C.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D.风云变换的季节里,密云来去匆匆,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三星堆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游园览胜。
B.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殚精竭虑,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C.在《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并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
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
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
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
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做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材料二传统节日面临的冲击,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方面,主要是节日内容的独特性和明晰性被模糊了,因为传统节日很大一部分属于时令性的,与中华民族独特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联,例如元旦、春节、立春、寒食、冬至等,这一系列传统节日以农耕社会对时令变化的固有依赖为前提,在当代社会,这一依赖的固有性弱化了,甚至逐渐消失,这导致了以时令性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在内容上弱化。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必修⑤模块学分考试语文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日期:2011年11月10日命题人:舒百胜冯少欢张翠玲马莉审核人:邵松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桑梓.(zǐ)蓬蒿.(hāo)白云出岫.(xiù)草芥.(jiè)ArrayB.胡诌.(zhōu)奢侈.(chǐ)叨.陪鲤对(tāo)酗.酒(xù)C.捧袂.(jué)蕴藉.(jiè)涸.辙之鲋(gù)倒涎.(xián)D.迤.逦(yǐ)馔.食(zhuàn)得鱼忘筌.(quán)陨.首(yǔ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完璧归赵差强人意阴谋鬼计辨别B.刚愎自用素昧平生龙盘虎踞溯源C.老当益壮门衰祚簿海市蜃楼怅然D.察颜观色开源节流涣然冰释针贬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报告虽然材料翔实,条理清楚,但观点不突出,引用资料失当,可为不刊之论....。
B.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老师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的爱戴。
D.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点情面也没有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教育、优质教育。
C.奥运圣火登顶珠峰之时,无论是参与的勇士,还是观看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受到震撼。
D.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你愣着干吗?”妈妈大声训斥我:“还不去收拾房间,等会儿客人来了。
”B.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C.大家都在关注检查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
6、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水浒传》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C.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D.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是边塞诗派的鼻祖,作品多表现出乐天知命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每题4分,共12分)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
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
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
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
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
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
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
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肉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
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们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
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
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
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
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
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
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7.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在潜水途中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题4分,共12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1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2、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用蜩和学鸠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衬出大鹏的志高行远。
B.宋容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内我与外物的分标,辨明荣辱的界限,他的修养已经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C.“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
D.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但他仍有待于风力,因此也算不上得逍遥。
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每题4分,共8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四、(每空1分,共10分)14、文学常识与名句填空。
①实迷途其未远,。
舟遥遥以轻飏,。
②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⑤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⑥“诗圣”,一生坎坷,他的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15至17题。
(每题4分,共12分)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并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