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2、导入课题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

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理解“不可估量”并板书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

那个字表示“全”?教师引导:全世界都知道谁?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理解“众星拱月”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4、再现宏伟建筑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

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6篇)圆明园的毁灭篇一一、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

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

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

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

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

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

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同学们,人们一向把圆明园和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罗马竞技场相提并论。

可我们眼前却是一片废墟,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它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昔日的圆明园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圆明园:这是一个世界奇迹,这是一座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建筑,这是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

二、细读课文,品赏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为什么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从文中2—4自然段找一找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圆明园布局奇特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指生)你怎样理解“众星拱月”?谁是星星,谁是月亮?2、圆明园建筑宏伟1)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2)圆明园中有哪些宏伟的建筑?从文中找出描写建筑的句子并画下来,并交流)师生合作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体会对比的手法和圆明园中的不同建筑风格。

)3)小练笔:我仿佛来到了(),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

4)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生个别读,齐读)3、文物珍贵圆明园中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通过“上自”和“下至”“历代”“各种”等重点词语体会圆明园中的文物历史悠久,而且多。

)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珍贵,它们有着怎样的价值?(展示资料)此刻,你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怎样的情感?带着感情齐读。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生字新词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建筑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村乡野诗情画意武陵春色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天南海北艺术瑰宝奇珍异宝损失销毁灰烬侵略不可估量谁来读一下?请你(1)停一下孩子,大家看这个“瑰”字,生活中很多人都读错,这是玫瑰的瑰。

跟老师读“瑰宝”好,继续(2)最后一个词读得很好,再来一遍,“不可估量”这个词里有个多音字,你读得很准,不可估量(量读二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无法计算,难以估计)文中说什么无法计算?请你说,是啊,损失不可估量过渡:字词读准了,放到文中你能读好吗?2.(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简单概括。

师:你说的对,文章就是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两部分。

板书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布局建筑文物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的?A巧妙布局:第二段请你来,你关注了圆明园的布局,大家看,这就是圆明园的布局图。

这三个大的是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再加上这些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这就是“众星拱月”的布局同学们,这样的布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精巧,巧妙)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B建筑宏伟:第三段过渡: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请你…我在这位同学刚才的句子里听到了两个“有……也有……”同学们,这个句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排比句)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咱班同学读书水平真高,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我们合作读一读怎么样?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生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生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师:我刚才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师:我读的是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你们读的是—师:我们这样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对比)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书写课题导入1. 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叫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师: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一一圆明园。

(引导多个学生读这个词)师: 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天)再读课题。

(指导学生将“毁灾”两字读轻了。

)这就是被吸灭后的圆明围,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

师: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心和它交流。

二、检查预习,引入课文感悟l.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

读好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词语,认读第一组: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捧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奇珍异宝建筑宏伟瑰宝精华读了这组词,你有何发现? 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象?第二组:不可估量化为灰烬“不可估量”什么意思?简直无法估计,无法推算,计算不了了的是圆明园的什么? 由此可见圆明园的毁灭一一课文是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引导:圈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他肯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谁来说价值,也用上“是......?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4.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看出什么? 画出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

5.交流: 读后你有何体会?(随机处理,顺学而导)(1) 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众星拱月”体会理解圆明园的大,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圆明园占地面积有458.9 公顷。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聊一聊好吗?生:好师:你们都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里呀?生: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生:杭州的西湖生:长城生:泰山师:你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课下我们继续交流,好,上课!教学过程:O1、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造艺术的菁华,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2.3.4 自然段,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完成学习单,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同学们,开始吧2、小组汇报: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圆明园的景观之多: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精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分布着145 处景观,宫殿楼阁140 多座,桥廊、水榭、亭台、馆轩等更是难以历数。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师:你是说圆明园内有生:不少的小园。

师:哪个词语更能突出之多:理解:众星拱月(随文识字),小圆就是星,大圆就是月众星环绕着月亮即是小圆环绕着大圆。

理解“拱”:环绕,谁能完整的说出众星拱月的意思。

园内主要哪些景观呢?生:(老师,我来说)园内有殿堂、还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还有山乡村野、有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不仅有民族建造,还有西洋景观师:好,接着谈生:(老师,我来说说景观的特点)殿堂是大气的,亭台楼阁是小巧的;买卖街是热闹的,山乡村野是宁静的;“平湖秋月……”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蓬莱瑶台…”是想象建造的;师:真好,现实与幻想同在!不仅有民族的,还有西洋的,咱们呀, 来欣赏欣赏这风格各异的景观师:同学们满是惊讶之色!来,请大家一起读读这段话,要注意读出景观的特点。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憧憬之意。

师:找两个同学合作着再来读一读!谁来?请你读黑色的句子,你读蓝色的句子。

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边想象。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圆明园的瑰宝之丰(文中描写奇珍异宝的句子) 师:你知道这个“上自” “下至”中间隔了多少年吗?生:1000 多年....师:1000年可不止,足足有2300多年,到底有哪些奇珍异宝呢?请看:(播放视频)师:(解说)这些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件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菁华!这所有的瑰宝和菁华就珍藏在圆明园中。

小学语文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引言: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皇家园林,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然而,19世纪的圆明园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毁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痛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小学语文21课本中关于圆明园的教学设计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并进行课后反思。

一、学情分析:1. 学生背景:小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有限,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2. 学生兴趣:小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可能缺乏兴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能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21课本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的原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

2. 教材形式:教材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插图和文字的配合来呈现教学内容。

3. 教材难度: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但可能需要一些历史背景知识的补充。

三、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培养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量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3. 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小组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

四、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对于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的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 教学不足:教学中可能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量和讨论,对于圆明园毁灭的影响等内容可能没有涉及到。

3. 教学改进: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量和讨论,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文章,或者进行小组展示等。

结语:通过对小学语文21课本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可以发现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齐读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二、整体感知预习课上,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谁来说一下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生:课文主要介绍了-----师:评价鼓励师:课文介绍的内容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你觉得是哪两个方面?生:辉煌和毁灭师:这篇文章不仅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还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板书:毁灭)三、品读感悟1、课文中哪几段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生:2.3.4师:哪段写了它的毁灭?2、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一个最能概括圆明园布局的词语。

②出示第二段:读了这段文字,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师:真不错!你看到了举世闻名!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圆明园的布局呢?生:“众星拱月”师:你的悟性可真高!许多小园环绕着圆明园的周围,就像?星星环绕着月亮,这就是众星拱月。

你看圆明园布局多精美啊!(边说边展示课件)③齐读:带着美感齐读第2段!3、交流第3段圆明园布局这么美,我们忍不住继续前行!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段,边读边标景观,想一想有什么特点。

可简单作批注②交流:谁来说说你标了哪些景观?师: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亭台楼阁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生齐读: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我读的是宏伟大气的殿堂。

你们读的是?生:我们读的是小巧精致亭台楼阁。

师:这个就有所不同了。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它们建筑风格一样吗?生:有大有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师: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谁来试着对比着读一读?我们大家一起像她这样对比着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看对比还体现在哪儿呢?③朗读展示:同学们你从这些对比中,你读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是的,圆明园景观风格各异、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圆明园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啊!同学们,你们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小组合作试一试吧!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配乐上台朗诵 4名学生上台合作读(训练),老师有个建议,注意对比着读,读出景物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的第三、四两个自然段;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感受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领悟作者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2.引导学生借助联想想象、反复朗读和展现图片等方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领悟作者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初读,理清思路1.导入:从课题的“毁灭”一词,理解毁灭的意思,理解题目的含义,以此导入课题。

2.交流生字: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描写昔日的圆明园,看到了什么样的圆明园?)侵闯掠毁(描写英法联军,看到了什么样的英法联军?)3.作者围绕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板书:布局收藏建筑2.品读文章,读中领会1.走进昔日的辉煌1.体会布局美: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体会“众星拱月的布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圆明园布局的句子;(2)找出关键词:“众星拱月”,借助图片理解众星拱月;(3)带着理解在读句子;2.体会建筑美: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和田园风光”等词语通过联想想象、反复朗读和展示图片等手段体会圆明园建筑的美,以此为基础带着感受朗读,并训练学生的朗读;(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批注喜欢的原因;(2)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3)展示大部分同学共同喜欢的句子,集体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带着感受在读,老师指导朗读,(4)假设学生漫步园内,交流感受,以此为基础理解第三段作者的感受,第三段集体朗读,在读感受文字的美;3.体会收藏的文物的美:通过展示图片,感受祖国历史的博大精深;2.走进圆明园的毁灭(1)找文中描写圆明园毁灭的内容,课件展示,学生反复朗读,画一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写一写感受;(2)谈感受,说一说是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体会到的,在读此句;(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启发学生对于圆明园毁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3.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1)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题,却用大量笔墨写他昔日的辉煌,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题目有难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引导总结。

)四延伸阅读,读写迁移(1)《致巴特莱的信(节选)》阅读完成习题;(目的:训练强化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方法)(2)尝试书写《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文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

通过品读、想象以及借助图片等方式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现在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对侵略者的仇恨,振兴中华的坚定决心,这是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办法就是以读促悟,联想想象。

本文另一个难点就是体会作者安排教材的独具匠心,是通过小组合作,老师引导方式克服。

抓关键字词理解文本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借助本课,希望孩子们能学会,并且合理利用。

学情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离学生较为久远,不能深入体会,所以教学有难度。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学生在理解本部分内容的时候,不能直观体会,要反复朗读、大胆想象,感受圆明园的辉煌,燃起热爱祖国的激情。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效果分析:教学本课后,学生情绪高涨,义愤填膺。

不仅对圆明园的毁灭痛心不已,还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度痛恨。

我见此情景,问道:“同学们,屈辱的历史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不仅仅是痛心,更应该是觉醒,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写,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年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把读和写结合在了一起。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遗憾的教学,这节课后也有不足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1.对于课前查阅的资料。

学生仅仅停留在从电脑上机械的打印下来,不会有取舍的巧妙运用。

改进办法,课堂上不允许念资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2.有感情的朗读还不够到位。

特别是“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认识不够。

所以,惋惜之情没有读出。

今后加强朗读训练。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的题目《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当堂达标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 línɡ lónɡ tī tòu (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 hónɡ wěi (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藏”字是()结构,部首是(),除部首外有()笔,在文中,它应该取读音()。

2、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3、圆明园中建造了许多风景名胜,最具代表性的有________4、用“————”划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5、你喜欢圆明园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上下 14 cánɡ 2. 玲珑剔透宏伟 3.金壁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5.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毁灭”是什么意思?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

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

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

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

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