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题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目前已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约占全国12亿人口的8%(1990年统计)。

2.根据现今的居住特点,中国少数民族可分为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两大部分。

3.藏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五种。

4.《蝴蝶泉边》是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

5.XXX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其著名的音乐作品包括白沙细乐等。

6.《摆时》是傈僳族民间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歌曲之一,也被称为“摆时摆”或“摆时摆哦”。

7.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大多聚居在大、小凉山一带,人口约为657万。

8.彝族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包括歌舞音乐和乐舞音乐两大类别。

乐器有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四弦等30余种。

9.傣族的戏曲音乐被称为傣剧或傣戏,主要流传在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保山以及缅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区一带。

10.象脚鼓是傣族的传统民族乐器,因其外形体酷似象腿、象脚而得名。

1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词曲作家XXX根据傣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改编的。

12.侗族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歌、宗教歌和俗歌三类。

1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其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木卡姆(古典套曲)和XXX音乐三大类别。

14.XXX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自娱性舞蹈,依其地域风格可分为伊犁XXX、喀什XXX和刀郎XXX等。

15.十二木卡姆中最著名的有喀什木卡姆、XXX、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16.西北回族民歌中最著名的是花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白牡丹令等。

17.塔吉克族最著名的边棱气鸣乐器为鹰笛。

18.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生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其较为著名的民间乐器有杵等。

19.壮族“八音”的传统曲目包括《走马街》、《采花》等八个。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江》音乐特征分析及演唱体会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江》音乐特征分析及演唱体会

赫哲族民歌《乌苏里江》音乐特征分析及演唱体会
《乌苏里江》是赫哲族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是表达赫哲族人民对祖先和母亲河的深厚情感的作品。

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节奏鲜明:整首歌曲的节奏非常明显,主要采用了均匀的二拍子节奏,极具律动感。

2. 调性简单:歌曲采用了C大调,音乐的调性简单明了,旋律流畅。

3. 旋律优美:歌曲旋律清新自然,充满民族特色,抒发了赫哲族人民对母亲河的深情。

4. 艺术性强:歌曲采用了相对独立的A、B两个声部,呈现出动静并进、高低起伏的艺术效果,让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作为AI的我虽然不能用口舌来演唱,但通过语音等模拟技术,我深刻地体会到赫哲族民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了赫哲族人民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我将以更加真正的态度来学习民族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文化传承。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民族歌曲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经典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传统的马头琴和喉音,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草原的气息和蒙古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跑的快乐和自由,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藏族的经典民族歌曲《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悲壮的歌词而著称,它表达了藏族人民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韧。

歌曲中融入了藏族传统的唱诵和乐器演奏,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高原的气息和藏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苍茫的高原上奔跑的勇敢和坚毅,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除了草原和高原,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其他民族的经典歌曲,比如汉族的《茉莉花》和朝鲜族的《阿里郎》等。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它们通过不同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通过赏析这些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总的来说,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通过赏析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民族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民族歌曲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历史和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民族中,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歌曲,它们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吸引着无数人的喜爱和欣赏。

本文将推荐几首优秀的民族歌曲,并对其进行赏析,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歌曲的魅力。

首先推荐的是蒙古族的经典歌曲《草原之夜》。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特有的长调和喉音唱法,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草原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草原之夜》是蒙古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蒙古族的文化和音乐。

接下来推荐的是藏族的著名歌曲《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藏族特有的长调和哭腔唱法,给人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青藏高原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雪域高原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青藏高原》是藏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藏族的文化和音乐。

再次推荐的是哈尼族的经典歌曲《哈尼山歌》。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哈尼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哈尼族特有的长调和颤音唱法,给人一种清新而婉转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哈尼族的山川和田野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哈尼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哈尼山歌》是哈尼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哈尼族的文化和音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解析

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解析
维吾尔族的 盘子舞
佤族蹈
傣族
傣族,是中国的较少民族之一。傣族人 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 族佤族自治县。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 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 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 坝地区傍水而居。
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 流传的酒歌。歌曲中的衬词含有一定的寓意, 内容是:“勉励不怕劳苦的年轻朋友,像坚 实耐寒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 表达了藏族人民不凡品格与精神。
藏族音乐的特点:藏族人演唱特有的 音色,高亢、嘹亮,旋律清新、质朴、 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旋
欣赏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思考:歌曲音乐风格的特点?(从音乐的旋律、节 奏、节拍、速度、力度上考虑)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哎啰 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哎啰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 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
傣族音乐的特点:傣族民歌旋律优美
抒情,流畅柔美,滑音装饰音运用的 比较多,节奏灵活轻快,常用2/4、 3/4、4/4等节拍,速度平稳,温柔细 腻,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 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它们与:12、、地语理言环文境化、。社会生活。
3、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密不可分
音乐特 点
傣族
旋律优美抒情,流畅柔美,滑音装饰音运用 的比较多,节奏灵活轻快,常用2/4、3/4、 4/4等节拍,速度平稳,温柔细腻,给人以 含蓄朦胧的美感。
藏族
高亢、嘹亮,旋律清新、质朴、流畅,具有 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旋律线主要为高升 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藏族
藏族,主要聚居在 西藏自治区以及青 海、甘肃、四川、 云南等省。中国境 内有人口约541万余 人(2000年),以 从事畜牧业为主, 兼营农业。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彝族和布依族现代音乐作品为例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彝族和布依族现代音乐作品为例

张欣越王伟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彝族和布依族现代音乐作品为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据统计这里分布着56个民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缩小版”。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特点,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各不相同,又有相似之处。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一格,营造不同的音乐美,音乐都是相通的,人们总能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到其精神层面的意义是什么。

贵州多民族的这个特点对于我们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有重要的资源。

一、彝族的民族文化彝族是我国历史最久远的少数民族之一,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彝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文字、礼仪、诗歌、舞蹈、音乐等。

彝族的文字主要有彝文和汉文两种,其中彝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其中贵州毕节和六盘水这两个地方的彝族分布最为广泛。

许多地域都有彝族村寨存在,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彝族人口多,致使当地汉族人都被彝化了,原本应该说本民族语言的汉族人,在彝族人多汉族人少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会说彝族语言,还会唱彝族歌曲。

比如,你走进贵州毕节,周围的彝族同胞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都会说彝语,还会唱彝族歌曲,甚至一些汉族同胞在彝族同胞的影响和感召下学会了彝语,还能歌善舞,比一些没有接触过彝族文化、彝族语言的彝族同胞还了解彝族歌曲、彝族的节日,说起来头头是道[1]。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庆年日等。

彝族还是一个酷爱诗歌的民族,所以很多歌曲的创作来源于诗歌、诗经等。

其中彝族的铃铛舞和竹竿舞,被当地人一直传承至今,可以说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影响相当大。

彝族的音乐文化无疑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独特、最富表现力的文化元素之一,它的多样性和深远性使得彝族的文化得以世代相传,并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彝族民歌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彝族传统音乐形式。

它通常以彝族的母语演唱,从日常生活琐事到古老的传统故事,从甜蜜的情歌到悲伤的挽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有深情款款的抒情诗篇,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讲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和演奏技巧
巩固练习
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们辨别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引导学生们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们尝试模仿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收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资料,并撰写一篇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文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第三章
教学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多元性、地域性、民族性
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茉莉花》、《小河淌水》等
少数民族音乐的乐器:琵琶、二胡、笛子、唢呐等
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
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揉弦等
演奏方式:独奏、合奏、伴奏等
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与鉴赏
蒙古族音乐:《草原之夜》、《敖包相会》等,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音乐:《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罕》等,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和民族特色。
侗族音乐:《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具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民族特色。
考核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音乐鉴赏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进行评分
反馈与改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第五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音乐赏析----白沙细乐
机电提高2班林晓翀3108000669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部分。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桂冠的云南丽江纳西古乐(洞泾古乐、白沙细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

由多种文化背景构成的纳西古乐,具有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韵味,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

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

一、历史渊源
关于白沙细乐的历史渊源,历来有很多说法。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音乐的历史就更显得扑朔迷离。

从诸种的说法来源看,可大致分为一下3类:第一类为古代文献记载。

如清乾隆八年(1743)编撰的《丽江府志略》有这样的记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

筝、笛、琵琶诸器与汉制同。

其调亦有《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相传为元人遗音。

”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有关白沙细乐历史的记载,认为始自元代。

与这一说法相似的亦有清末的《丽江县志》的记载:“现实元太弟革囊渡江,其音乐相传有胡琴、筝、笛、诸器,其调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

及奠期,主人请乐工奏曲灵侧,名曰…细乐‟,缠绵悱恻,哀伤动人。

其发引也,亦以送之。

”由此可见,白沙细乐至少在清代已经作为哀乐使用。

另据《云南丛书·一笑先生诗人钞·巨甸居人》称:“究竟此曲,创自民间。

木氏盛时,永宁夷率众来袭,木氏设伏北沙以待之,歼夷殆尽。

民间造此曲吊之,古云…北沙细乐‟。

…细梨‟者,细乐也……”作者一笑先生(1827~1887)系丽江人氏,显然与上述二志书的说法不同。

第二类为民间传说。

这类说法也较多,主要有两种。

其一相传白沙细乐是当年忽必烈赠送给纳西族首领阿良(一说为木天王)的礼物之一。

南宋理宗宝元年(1253)蒙古宪古宪宗命令其弟,也就是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亲征大理,纳西首领阿良在剌巴江迎接蒙古大兵执礼甚恭。

不久,忽必烈攻破大理,在挥师北还之际,为感谢阿良,封他为“茶罕章管民管”,并且还赐予阿良大量礼物。

其中,就包括半队乐工和一半乐谱。

忽必烈南征的这段故事,在明代纳西宗谱牒《木氏宦谱》中有明确记载。

但在关于礼物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及音乐。

其二是为龙女公主而作。

相传木天王想吞并西番国,便把女儿龙女公主嫁给西番王子。

龙女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写封信,将信挂在狗脖子上带到西番国去。

西番王子知道这一阴谋后,便率兵来攻打丽江;但被木天王打败。

木天王旋即将公主囚禁于玉龙湖中的玉龙亭。

公主死后,人们为纪念她而创作白沙细乐。

所以白沙细乐有一种月寒风轻冷雨霜魂般的凄楚情调,常常有闻此乐后感慨红尘苦难而悲从中来、失声恸哭者。

这是一个优美的故事,还将白沙细乐的名曲《一封书》、《公主哭》、《赤脚舞》、《阿丽哩格吉拍》等揉进了故事情节之中。

第三类为当代学者的研究。

诸如北京学者毛继增先生,他曾于1962年赴丽江进行过实地考察。

根据调查资料,他认为白沙细乐可能是元代蒙古族军队入滇时传入丽江。

由于一部分蒙古士兵长期留守而定居丽江,这音乐也就伴随着他们而流传至今。

其依据除了上述两部志书的记载外,还有如下几点:1.一部分蒙古士兵留驻丽江是事实。

如今当地有一村子的名称汉译即为“蒙古人居住的村子”,亦有部分当地还称自己为蒙古族的后裔。

2.演奏白沙细乐时乐工作蒙古族装束,而其他民间表演艺术均无此习俗。

3.在白沙细乐的乐队中有一种叫“苏古笃”,其形制与元史中记载的“火不思”基本相同,丽江的邻近地区和云南其他地方亦无此乐器。

此外,云南学者黄镇方先生则认为白沙细乐不仅是“元人遗音”,而且具体来说是约于明代中叶传入云南丽江的昆曲。

其基本形式是南北合套。

黄先生主要从曲牌名称、音乐形态和伴奏特点的比较以及结合其他史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考证。

比如白沙细乐中有与南北曲同名或相似的《南北曲》、《叨叨令》、《寄生草》、《一枝花》等曲牌;在旋律上白沙细乐与昆曲唱腔有许多共同特征;在结构方式上白沙细乐的组套法则与昆曲的曲牌联套多方面吻合等等。

二、音乐风格
白沙细乐的音乐忧伤哀怨,悱恻缠绵,主要由《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哩格吉拍》、《美命吾》、《跺磋》、《抗磋》、《幕布》等八个乐章组成。

白沙细乐的曲调大多为羽调式,包括五声性的七声音阶、六声音阶,个别部分运用五声音阶。

白沙细乐中也有节奏缓慢,风格柔婉,旋律清越流丽的曲调。

在元曲和汉族其他民间音乐中亦有《一封书》的同名曲牌,白沙细乐中的《一封书》极有可能是元人遗音。

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那轻柔婉丽的曲趣与昆曲中的南曲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曲调中频繁出现的re-do-la和la-sol-mi等旋法特征,又隐约透漏出几分北方草原音乐的风格。

白沙细乐的曲
式结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它既可以将7个部分进行连续演奏成为一部完整的大型套曲;又可以将各部分单独运用,独立出现。

在音乐上,各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

这是因为《笃》、《一封书》这两首重要乐曲中的部分素材,经过多种发展变化后反复运用于各部分之中的缘故。

三、乐器与乐队编制
白沙细乐的乐队由纳西族乐器组合而成,从中也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

乐器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乐器组:一为吹管乐器,有竖笛、横笛、波伯。

其中横笛是主奏乐器,而波伯则是纳西族特有的竹制乐器。

二为弹拨乐器,主要有筝、琵琶、苏古笃等。

现在,筝几乎不再使用。

苏古笃又叫“胡拨”,形似“火不思”。

三为拉弦乐器,只有二簧一种,其形制类似汉族胡琴。

白沙细乐的乐队编制并不固定,根据运用场合和主人的贫富状况,可从3~4人直至10多人不等。

其最常见的两种编制是8人组和4人组。

在演奏中,乐队的排列有一定之规:乐队必须位于灵台右侧、布幕之后。

演奏者则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年长在前,年幼在后。

四、仪式
同其他民族的丧葬音乐一样,纳西族的丧葬也有一套固定不变的仪式规范。

白沙细乐的乐队由一位年长的人负责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演奏,同时,每个仪式都配上了相应的乐曲。

纳西族的丧事一般分为3天。

3天所演奏的顺序和乐曲都有所不同。

第一天为“悬白”。

悬白事纳西族的一中风俗,家中有人去世的时候,将一个白纸糊的灯笼悬挂在大门前,表示家中要办丧事。

第一天的下午,要在死者灵前进献3次贡品。

在第二次献贡品时,乐队演奏《笃》。

献贡品之后,要朗诵祭文,乐队则奏《一封书》。

这时亲友纷纷前来凭吊死着,乐队演奏《笃》。

第二天为“正祭”。

正祭也叫祭奠,是丧事中最为重要的一天。

最开始是“奠主”,此项仪式进行时,乐队演奏《公主哭》。

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乐队奏《一封书》。

在亡者的子女们哭灵之际,乐队则演奏《笃》。

下午,亲友们坐在一起,聆听白沙细乐,以音乐来寄托对王者的哀思。

一般式将《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哩格吉拍》连缀一起进行演奏。

晚上,表演者站成一横排,面对灵台,齐唱《挽歌》。

随后,表演《弓剑舞》和《赤脚舞》,表演者手持松毛绕桌而舞,每舞一周则停下来向死者歌唱。

然后,如此不断反复。

按纳西族的风俗,如果死者是男要跳9次,如果死者是女则只跳7次。

在舞蹈之时,乐队以《一封书》伴奏。

第三天为“送灵”。

送灵即出殡。

在行走之时,演奏者之前,灵柩紧随其后。

其曲目为《笃》和《一封书》。

白沙细乐的乐队按习惯并不用将灵柩送至墓地,在半路即可回家。

至此,白沙细乐为期3天的丧葬音乐方告结束。

解放前,乐队参加丧事活动时演奏的曲目都分场合且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称白沙细乐为丧葬礼乐,其后因丧葬习俗的改变而未能在民俗场合中完整演奏,现在参丧事活动时演奏的曲目和规矩都比较随意了。

随着社会进步,白沙细乐已不再以民俗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逐渐渗透到广泛和频繁的社交活动中。

无论起房盖屋、节日庆典、宗教礼仪、群众集会等场所都能找白沙细乐的踪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