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成为了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本文将对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音乐中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以无伴奏的方式演唱,主要由男性合唱团体演绎。

三声部民歌是指同时存在低音、中音和高音三个声部,并且各个声部之间相互呼应、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和声效果。

这种多声部的合唱形式在世界音乐史上并不多见,因此也使得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具有了非常特殊的音乐魅力。

在对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探究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音乐结构。

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结构非常丰富多变,它通常以“问答式”或者“反复叠加式”为主要组织形式。

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声部会相互呼应,形成了音乐上的对话,这使得整个歌曲充满了生动的表现力。

在某些情况下,三个声部会同时进行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上。

在音乐语言方面,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注重对声音的处理和运用。

在传统的民歌演唱中,歌手经常会运用颤音、滑音、装饰音等技巧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使得歌声更加动人、感染力更强。

由于壮族语言的语音特点,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通常采用较高的音调进行演唱,这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变化性,也使得歌曲更富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节奏和韵律在不断地演变和丰富。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往往会运用一些特殊的节拍和韵律,从而使得整个歌曲更富有动感和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享受。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还表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上。

作为壮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声部民歌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包括了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曲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它们可以表达爱情、友情、家庭、劳动、战争、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主题,这些主题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同时,广西壮族民歌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壮族人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二、音乐语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声响特点广西壮族民歌的音乐语言是充满强烈的民族特色的。

它采用了独特的音调和口语韵律,以及强烈的节奏和重复性。

此外,广西壮族民歌的声响特点也十分独特。

它借助了多种乐器,如竹笛、牛骨琴、木鱼、沙锅等,以及壮族人特有的五声八度音阶,创造出了各种清晰嘹亮、激情澎湃的声响效果。

三、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广西壮族民歌以其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其独特的旋律和不同以往的取材,使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歌曲中去,让人深深体会到广西壮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增强,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也趋势明显。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向国际化方向更进一步,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一、强调现代感和创新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鲜、时尚的元素,让广西壮族民歌更具有现代感。

在音乐和歌词的表达方式上,可以加入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新鲜的视角,让广西壮族民歌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注重技巧和艺术性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过去一直采用口头传承的方式练习,从而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随着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对传统歌唱技巧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合唱音乐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进行探究,探讨其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壮族、布依族、瑶族、苗族、侗族、独龙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合唱音乐形式,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合唱音乐通常是集体性的表现形式。

在农闲时节或是节日庆典中,民族群众会组织成队伍,进行集体的合唱表演。

这种形式具有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的意义,也是一种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的方式。

广西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不同民族的合唱音乐在旋律、曲调以及歌词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

比如壮族的山歌、布依族的竹竽歌、瑶族的芦笙歌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合唱音乐形式。

广西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有着独特的表演方式。

音乐表演通常结合舞蹈和器乐演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会配合烟火、戏剧等元素,增添了音乐表演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使其成为一种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

二、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历史渊源广西是中国的南大门,古代丝绸之路出海口之一,地处南宁、梧州、柳州、桂林等中国西南部交通要道的枢纽地带。

这里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民间合唱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广西的合唱音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壮族的《柳子闹征东》、《龙蛟歌》等都是饱含了当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音乐作品。

瑶族的芦笙歌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古老的音乐宝库”。

在长期的民族交往和文化碰撞中,广西各民族的合唱音乐形式得到了相互影响和交融,使得这一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近年来,广西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加大力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以此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民族团结,打造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他们的民歌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更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一、艺术特色1. 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曲调、节奏和表达方式上。

壮族民歌的曲调舒缓柔和,富有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节奏方面,壮族民歌以自然流畅的韵律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壮族民歌还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歌者常常通过特定的声音、音调和唱腔来抒发情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壮族民歌的歌词通常选自壮族古老的文学作品,如《侗族诗选》、《壮族诗歌选》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歌词大多以壮族独有的民族语言创作,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情怀。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而备受瞩目。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民歌表演常常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通常以户外自然舞台为主,歌者们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身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创新发展1.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如今,壮族民歌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歌唱表演,丰富多彩的舞蹈、戏曲和音乐剧等形式也开始被融入使壮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2. 融合现代元素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壮族民歌也积极融合现代元素,使其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些壮族民歌作品开始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了现代音乐器乐和编曲手法,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表现壮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特色,一些地方开始将民歌表演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民歌表演场景化,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创新发展。

下面将从节奏、曲调、歌词和表演形式四个方面阐述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广西壮族民歌的节奏鲜明明快,富有活力。

壮族民歌常常以快速的节奏为主,如《追溯拍》、《敬酒歌》等,这种节奏快、节拍强劲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情绪,增强听众的参与感和欢乐感。

广西壮族民歌还有许多特定的节奏形式,如三拍、六拍、九拍等,为其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节奏美感。

广西壮族民歌的曲调多样,旋律优美动人。

壮族民歌的曲调往往富有变化和跳跃性,以其独特的旋律特点吸引了广大听众。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壮族的花山歌,旋律婉转动听,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壮族民歌还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如汉族、苗族、瑶族等,使得曲调更加多元化,形成了壮族民歌独特的声音风格。

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壮族民歌歌词内容主要以生活、爱情、劳动等为题材,真实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

这些歌词大多饱含深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壮族民歌歌词也充满了哲理和智慧,通过富有寓意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考,使听众在感受音乐的也能够引起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广西壮族民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舞台艺术效果。

壮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唱、重唱、对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展现出不同层次的音乐美感。

壮族民歌的表演还注重舞蹈的表现,通过具有壮族特色的舞蹈动作,丰富了整个表演的艺术效果,更加深入地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欣赏。

当代的壮族民歌创新发展中,音乐元素的丰富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现代的电子乐器、音乐制作技术等的使用,丰富了壮族民歌的音乐形式,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声音风格。

壮族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得到了推广,如与舞蹈、戏曲等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壮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和艺术内涵。

壮族民歌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通过音乐会、演唱会等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壮族民歌,进一步推动了其创新发展。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民歌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深沉。

在音乐特征方面,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有着独特的节奏、音阶和和声特点,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一、节奏特点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其独特的节奏赋予了民歌生动活泼的音乐特征。

在表现自然风光、工作场景和生活情感时,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节奏十分明快活泼,充满朴实自然的气息。

例如《原班人马走起来》这首民歌,其节奏明快有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田野和辽阔的草原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而在表达爱情、别离、思乡等情感时,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节奏则显得柔和缓慢,情感细腻丰富。

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展现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魅力。

二、音阶特点在音阶方面,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常常运用自然音阶、调性音阶和旋律音阶,独具特色。

自然音阶是民歌中最为常见的音阶,它由七个音组成,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符合自然发声的规律,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

而调性音阶是指在一个调式内所规定的音组成的阶名,例如大调、小调等。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常常使用不同的调性音阶,赋予民歌深厚的感情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旋律音阶也是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不同的音阶变化,使得民歌旋律更富有层次和表现力。

三、和声特点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和声常常采用自由和声和层次和声的形式,使得民歌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自由和声是指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以不受特定和声规则约束的和声形式。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中的自由和声常常体现为不同声部的自由组合,音乐旋律的和声更加灵活多变,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而层次和声则是指不同的声部在音乐中协调配合的和声形式,通过声部的错位和互动,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音乐效果,使得民歌音乐更加动人至美。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广西壮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传统习俗都在民歌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和传承之中。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一、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类型及特点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类型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壮族的山歌、壮族长鼓、壮族竹竿舞歌等,都是代表性的作品。

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深厚的感情内涵,成为了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壮族长鼓则是一种充满了激情和朴实的鼓点,传达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壮族竹竿舞歌则是在跳舞的同时演唱,通过舞蹈和声乐的结合,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苗族的芦笙歌、侗族的芦笙歌、瑶族的牛灯歌等,也是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中著名的民歌作品。

芦笙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而深受人们喜爱。

芦笙歌多是以芦笙为主要伴奏的歌曲,表现了这些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牛灯歌是瑶族的传统民歌,传唱着这个民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和宗教信仰,具有深厚的宗教特色和神秘感。

以上所述只是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中的一部分代表作品,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展现着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包括两个方面,即音乐演唱和舞蹈表演。

音乐演唱是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传统乐器的演奏,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而舞蹈表演则是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展现民族文化、传统风情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演唱方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以其简单、自然、真挚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民族人民对生活、爱情、家乡等方方面面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壮族的山歌以高亢激昂的节奏和清澈动人的歌声,表现出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苗族的芦笙歌则以其悠扬婉转的音乐语言和富有凝重感的歌词,表现出苗族人民对家园和故土的眷恋和思念。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创新发展对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真实性:广西壮族民歌以自然和真实性为基础,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民歌中常常描绘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农耕劳动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情感表达:广西壮族民歌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征,歌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感情,直接叙述着人们的欢乐、忧伤、思乡之情等各种情感。

民歌通常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传递了壮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情感体验。

三、旋律丰富多样: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

民歌旋律通常简洁明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乐器伴奏一般采用竹唢呐、琵琶、三弦等,音色独特而富有感染力。

四、多声部合唱:广西壮族民歌一般采用多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歌声和声同时进行,具有浓厚的族群特色。

多声部合唱使得民歌的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也突出了壮族民族的集体意识。

在创新发展方面,广西壮族民歌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目前,壮族音乐人和艺术家们广泛吸收了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传统基础的同时融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创新元素。

一方面,广西壮族民歌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如流行乐器的使用、流行的旋律风格和节奏,使之更加易于传播和接受。

壮族音乐人还将民歌与电子音乐、摇滚乐等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使民歌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壮族民歌,政府和学界也积极推动民歌的创新发展。

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和整理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法,开设民歌培训班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歌手和研究人员,推动广西壮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播。

广西壮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其自然真实性、情感表达、旋律丰富多样以及多声部合唱等特点,使其在壮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壮族居多。

而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

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

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

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

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

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

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
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

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

壮乡民歌比较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

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

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

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

族还有很多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是各种山歌调。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

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

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

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有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

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壮族多为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

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
最广泛。

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壮族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具有寓乐于歌、寓教于歌的特点。

壮族民歌把娱乐性、趣味性、知性、艺术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去向往追求美好生活。

“赞美歌”以歌赞山、赞水、赞村、赞事、赞人;“迎客歌”主人要以歌迎客,自谦自责;“猜谜歌”具有相当高雅的美学鉴赏价值,它融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是比知识、比才能的对歌;“劝世歌”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规范、劝告世人尊老爱幼、尊纪守法;“古歌”用来歌颂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

总而言之,壮族民歌的题材与内容,是由时代、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斗争、生息等决定的。

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农耕百事等内容。

壮族民歌的特点还在于表达感情上。

壮家儿女勇于唱情,善于唱情,爱情、友情、亲情都唱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使听者随之而喜怒、而哀愁,达到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艺术效果。

所有这些都是壮族传统民歌的精髓,也是壮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悠久的社会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壮族民歌之所以美,之所以诱人,还在于壮族人民的开放、容异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

艺术来源于生活,代表其文化,各民族文化就有各民族的特点,“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
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

壮民族具有开放、容异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

他们不排外,欢迎外族人来壮族本土居住,且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壮人不固步自封,善于取长补短,大有海纳百川之势。

比如,自古及今,壮人一直以学会汉字汉语为荣。

历史悠久的方块壮字有不少是借用汉字或对汉字加以改造而成的。

又如,在广西各地,壮族与瑶族、壮族与侗族、壮族与苗族、壮族与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仫佬族等各族聚居的村寨比比皆是且和睦共处,歌唱民族团结的民歌亦不绝于耳,凡此种种,都充分展现了壮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与文化。

而歌者美的心灵,是构成壮族民歌永久不衰的细胞质,是壮族民歌生命的蛋白质。

所以,壮族人民独有的文化特质以及壮民族美好心灵所唱出来的歌,将打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