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索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4.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多样性。

2. 学习并演奏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

3. 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乐器和乐谱(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4. 学生练习乐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少数民族音乐,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探索(15分钟):1. 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如多样性、传承性、地域性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其地域、民族、传统乐器等方面的内容。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音乐,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实践(20分钟):1. 教授学生所选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包括旋律、节奏、和弦等。

2. 分组让学生练习演奏所选曲目,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3. 学生小组进行演奏表演,展示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少数民族音乐与主流音乐的异同点,并思考少数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表演。

2.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展示,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表达和演奏技巧等方面。

少数民族歌曲类型分类

少数民族歌曲类型分类

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有: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牧歌的特征,气息宽广、句幅较长,常伴有颤音和装饰音,给人以历史沧桑感。

藏族箭歌,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是猎手夸耀箭术时所唱的。

歌唱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广泛流行的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就是一首箭歌。

朝鲜族抒情谣,表现题材广泛,以表现爱情者居多,旋律流畅,多采用该民族特有的三拍子节奏,著名的抒情谣有《阿里郎》《道拉基》等。

苗族飞歌,苗族的一种山歌,在山间或田野歌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节奏自由,常有滑音,句尾惯用甩音。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是指在中国的多种不同民族组成中,不同民族各自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和文化。

因为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特征、音乐赏析方法和音乐文化。

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方面,需要根据个体的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论述,包括音乐特色、创作特点、演奏形式等方面。

一、音乐特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是多元化和多样性。

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的文化地位,特性以及音乐风格。

在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对于不同的民族,音乐内容和演奏形式的区别也十分明显。

从曲调上看,少数民族音乐大多数以哀伤、怀念和感恩为主题,以传递民族文化为宗旨,也有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形式。

二、创作特点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特点是包容性和开放性。

由于民族文化的历史、地理、人种、宗教等多种因素,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也十分多样化。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创作性和艺术性,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和情感,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是按照历史传统的方式创造的,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三、演奏形式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奏形式有所不同,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口头传唱等形式。

其中,独奏是一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常见于弦乐、管乐等乐器。

重奏一般是由两个或三个乐器来演奏同一曲子,借由合奏来形成音乐的复杂层次。

合奏演奏形式可以拓展集体合作的方式,让表演者在合奏中感受到团队的协作和气氛的振奋。

还有一些民族音乐,如藏族、蒙古族等,是口头传唱,传统的演唱形式多为高亢的喉音和吐字。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体现。

在已有的民族音乐基础上不断创新,可以促进少数民族间互相的了解和交流。

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与传承,不仅可以从中发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化的相互认识提供平台。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指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它只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但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音乐风格。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习惯和文化传承。

他们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反映出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的紧密联系。

不同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其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以及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较为知名。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独奏和马头琴合奏等音乐形式;藏族的藏戏音乐、拉萨风琴、格桑花等;维吾尔族的迪亚音乐、塔吉克音乐等;朝鲜族的牡丹江组曲、满族舞蹈音乐等;壮族的鼓舞、打板子等等。

这些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它们渗透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学,是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体现。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传播,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宝贵财富。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例如,专门成立少数民族音乐团体,将少数民族音乐带到大众视野;在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等水平型选修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收集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图像等资料,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通过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们不仅可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交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中 不可或缺的元素。
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节奏通常具 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
节奏的运用需要充分考虑音乐 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以及 音乐的演奏和演唱方式。
调式
调式是音乐的色彩,是音乐中重 要的表现手段。
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调式通常具有 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风格,反映 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和文化传
CHAPTER 06
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赏析
《茉莉花》赏析
总结词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详细描述
这首曲子采用典型的五声宫调式,曲调委婉流畅、温柔优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曲调的起伏变化,理解曲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舞曲》赏析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少数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 族的音乐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发展。现代的少数民族 音乐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种类与流派
种类
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根据地 域可分为南方少数民族音乐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根据民族 可分为藏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
少数民族的服饰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其音乐文化 的载体之一。服饰上的图案、色彩和装饰都与音乐息 息相关。
在一些民族中,服饰的颜色、质地和样式还代表着不 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因此,通过服饰和音乐的结合 ,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定义少数民族音乐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关系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如旋律、节奏、乐器等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如民歌、歌舞、器乐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2.2 教学内容介绍蒙古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如长调、短调、马头琴等学习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3.2 教学内容介绍藏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藏族音乐的特色,如锅庄舞、笛子等学习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藏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4.2 教学内容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如十二木卡姆、手鼓等学习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彝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了解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5.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月琴等学习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侗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6.2 教学内容介绍侗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侗族音乐的特色,如大歌、侗笛等学习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6.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侗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布依族音乐7.1 教学目标了解布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7.2 教学内容介绍布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布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八仙箫等学习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布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土家族音乐8.1 教学目标了解土家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8.2 教学内容介绍土家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土家族音乐的特色,如摆手舞、唢呐等学习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8.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土家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回族音乐9.1 教学目标了解回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介绍回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回族音乐的特色,如花儿、手鼓等学习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回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哈萨克族音乐10.1 教学目标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0.2 教学内容介绍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哈萨克族音乐的特色,如冬不拉、弹唱等学习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哈萨克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一章:黎族音乐11.1 教学目标了解黎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1.2 教学内容介绍黎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黎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椰胡等学习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黎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傈僳族音乐12.1 教学目标了解傈僳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2.2 教学内容介绍傈僳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傈僳族音乐的特色,如傈僳调、笛子等学习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傈僳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三章:畲族音乐13.1 教学目标了解畲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3.2 教学内容介绍畲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畲族音乐的特色,如畲歌、笛子等学习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畲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四章:高山族音乐14.1 教学目标了解高山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4.2 教学内容介绍高山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高山族音乐的特色,如歌舞、口弦等学习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高山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心得体会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1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分享、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总结与展望。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27页PPT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27页PPT
如果没有天上的云彩吆,海棠花儿 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你耐心的等待 吆,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吆。
短调
蒙古音乐的特点: 长调为主 节奏自由 旋律舒展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我国的西北部 主要聚集在天山山脉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鲜艳的纱裙 头戴“朵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 鼓
手鼓是维吾尔族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把维吾尔族音乐的灵魂——节奏,表现得很完美; 手鼓的鼓点以切分节奏为主:咚哒哒 咚哒
《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维吾尔族
蒙古
A.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约480多万 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B.住的房子是蒙古包
马背上的民族
马 头 琴
长调: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流畅,气息 较宽广的歌曲。
敖包相会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吆 ,为什 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 娘吆,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吆?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新疆音乐特点:
旋律:明朗、 热情 节奏: 欢快
具有维吾尔舞 蹈的韵律,热
情饱满、激越。
影响民族风格形成的因素 :
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化和民族性格
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各族人民 不同生活的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就有不 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少数民族音乐简介-课件

少数民族音乐简介-课件
少数民族音乐简介课件
目录
• 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 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 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与艺术家 •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 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与
价值 • 少数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比

01 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少数民族音乐是指中国除汉族以外的 其他民族所创造和传承的音乐艺术, 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02 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文化传承
01
少数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 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02
通过学习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 化传统、历史演变和社会习俗。
03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 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信仰与习俗
少数民族音乐与民族信仰和习俗紧密 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表现
少数民族音乐在表现上强调即兴和情感表达,而 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旋律的流畅和和谐。
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比较
音乐体系
少数民族音乐的体系各 异,不同民族的音乐体 系不同,而世界其他民 族音乐也有各自独特的 音乐体系。
音乐功能
少数民族音乐在不同民 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仪式、娱乐、祭祀等 ,而世界其他民族音乐 也有各自的音乐功能。
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通过欣 赏和演唱少数民族音乐,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 解和团结。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丰富音乐市场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可以为音乐市场注入新的 元素,丰富音乐市场的多样性。
促进音乐创新
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促进音乐创 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音乐
满族,原称满洲族,人口众多,是仅次于壮族,总人口排名第二的少数民族。

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在明朝末期逐渐强大,并于1635 年11 月22 日正式命名为满洲族。

直至今日,满族人仍将11 月22 日视为自己民族的诞生日,称为“颁金节” 。

族服饰满
满族男子善骑马,懂射箭,号称“马背上的民族” ,因此,满族男子常穿马褂。

在清朝时期,皇帝们都以赏赐臣子“黄马褂” 为最高荣誉。

衣服用色简单,以青、蓝、棕为主,鞋子为方便骑射,一般穿皮靴或棉布靴,并剃头留辫,常戴帽子,而且帽子有很多种,有礼帽、便帽之分。

满族女子常穿长至脚面的旗装,做工十分讲究,会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且会在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

满族女子并不裹脚,一般穿一种类似花盆底的绣花鞋,有点像现代的高跟鞋。

这种鞋子的鞋底正中央垫有10 公分高的木质鞋跟,鞋面会绣上各种精美花色,使得满族女子走起路来显得端庄、高贵。

另外,满族女子服饰中的头饰也很有特色,统称为旗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变化。

例如电视剧《甄?执?》中的旗头是满族早期的“二把头”,会将头发盘于脑后,整体造型较小且扁;《还珠格格》处于乾隆盛世时期,那时流行的旗头名为“架子
头”,是将头发梳进一个长条花式发架上,为了美观,还会在发架上
镶上各种珠宝、金钗等饰品;而到了晚清末期,就梳“大拉翅”,是由二把头发展而来的,可像帽子一样插上饰品戴在头上,但更为简洁与实用。

据说慈禧中年后,就开始大量脱发,不能再盘头,爱美的她就发明了这种“大拉翅”,以弥补脱发的遗憾。

满族宗教信仰
一直以来,满族信仰萨满教,他们认为萨满师是通灵的一种存在,可以为族人传递未知世界的力量与知识,因此每当他们遇到灾难时,就会请来萨满师给予庇护,所以萨满师在满族的地位极高。

比如,在《还珠格格》里,就有请萨满师跳萨满舞来为香妃娘娘化解灾难的片段。

不同于汉族将乌鸦作为不吉利的象征,满族以乌鸦为神,还将它供为神鸟。

另外,满族人对狗也有特殊感情,相传清朝始祖努尔哈赤落难时,狗曾救过他,因此满族忌吃狗肉,凡是狗皮做的东西都禁止使用的。

满族歌舞文化
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满族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历史原因,满族歌舞文化在大量吸取汉族文化后,逐步发展成为两个分支,一个
是以满族文化为主的艺术体系,如自编自唱
的八角鼓、历史悠久的萨满祭司歌舞;另一个是以满汉结合
的音乐体系,如吸收京剧、京韵大鼓的东北大鼓,单鼓音乐
"XT o
八角鼓是满族人民日常极为喜欢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以敲击
八角鼓而得名。

早期,当满族人狩猎归来,或喜迎佳节,演奏者会用手指奏响八角鼓,摩擦镶嵌在鼓身周围的铜钹,再根据敲击的节奏及清脆的乐器声,说唱出有节奏的歌词,以表达欢快的心情。

萨满祭司歌舞是满族人举行祭司大典时的一种歌舞文化。

在整个过程中,萨满会穿着有兽牙、兽骨镶嵌的祭司礼服,系上腰铃,手执鼓,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

它根据祈求的内容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祈神的《清神调》、去灾的《跳饽饽(b o)神调》等,充满了神秘色彩。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后来发展为满族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大鼓是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

最初,它是由北京传入东北,后经过满族人的改编,最终形成如今的表演形式。

在表演中,表演者一人敲鼓、打快板,另一人拉三弦伴奏,将小说、戏曲的精彩片段说唱出来,其中,《三国演义》《西游记》改编最多。

单鼓音乐同八角鼓一样,是以所奏乐器得名。

单鼓,形状与八角鼓一般,但比它大许多,鼓面很薄,鼓身四周也有铁制的鼓环,还有鼓柄,并配备了一条又长又粗的鼓鞭。

单鼓音乐,是一种通过敲击的鼓声与摩擦的钹声为舞蹈伴奏的歌舞形式。

它深受满族女子喜爱。

满族特色乐器由于满族歌舞文化的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

比如,萨满祭司歌舞中不可或缺的腰铃、哈马刀
等。

腰铃又称萨满铃、摇铃,是将一种铜制的锥形铃铛用铁圆环拴在腰带上,当舞者舞动起来,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摇铃一般长17〜20厘米,直径2.5〜3厘米,20〜40枚成一串,系在腰带上,以彼此的间距来影响铃铛的发音。

哈尔马力又叫响刀、萨满刀,金属或木制,在它的刀背或刀柄的孔内串有若干金属小环,舞动时会发出“哗啦啦” 的响声,在萨满歌舞中是驱魔逐妖的“武器” 。

但现在,它已失去音乐上的价值,只在萨满歌舞中充当一种表演道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