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歌曲(藏族)
4.2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多彩的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欣赏设计思路:民歌历史悠久,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四单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二节《少数民族民歌》。
选取少数民族原生态经典民歌为主要内容,在保留教材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藏族古老呼麦民歌《成吉思汗赞歌》、维吾尔族民歌《忠诚的心》。
以少数民族民歌为中心主线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围绕聆听、感受、体验、探究不同的风格特点,力求凸显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聆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充分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经典民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聆听欣赏少数民族经典民歌,感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3.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唱家鲍蓉演唱的歌曲《中华大家园》导入: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氛围,师生交谈中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少数民族,去聆听他们多彩的民歌。
二、聆听与体验一)苗族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这是哪个少数民族?(设疑)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提问:你认为苗族飞歌有什么特点?(关注音乐要素)高亢嘹亮明朗,浓郁的苗家生活气息,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介绍飞歌:“飞歌”苗语称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它是苗族声乐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演唱方式有齐唱、对唱、独唱等。
二)藏族1.初听《酒歌》:听音乐片段,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情绪是怎样的?2.介绍歌曲体裁酒歌:藏族人民敬酒时唱的酒歌,在西藏城乡广为流传。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女: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 合: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咳罗咳罗咳罗咳,咳罗咳罗咳罗咳, 咳罗咳罗咳罗咳罗,爱我中华。 男: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 合: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的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嘿!
欣赏: 民族版 宋祖英-----《爱我中华》 通俗版 超女版《爱我中华》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 南省古丈县,苗族,中共党员,著名女高 音歌唱家,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毕 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 学院民族声乐研究生班,国家一级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 辣妹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你来》、《小背篓》、《远方的客人请你 留下来》、《兵哥哥》、《好日子》等。 连续20多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演唱经典歌曲,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族声乐 歌唱家。
少数民族
Hale Waihona Puke 藏族回族蒙古族
白族
傣族
苗族
瑶族
彝族
朝鲜族
壮族
怒族
维吾尔族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 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 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 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 奏跳跃,音域较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 春晚中歌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 该歌曲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青藏高原》

八年级(上)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草原放歌》《青藏高原》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少数民族的歌曲感兴趣,引导学生喜欢少数民族歌曲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2、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青藏高原》,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藏族民歌这种音乐体裁.3、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民歌《青藏高原》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二、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藏族、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三、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情绪及声音流畅的把握.三、教具:钢琴、多媒体平台.四、教材分析:《草原放歌》这单元介绍了,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绿色的草原如诗如画,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本单元意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音乐作品的感悟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让学生亲近蒙藏牧民的生活,增添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音乐的风格,努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领略,观赏藏族风光及风士人情.(出示播放录像及出示大量的图片)教学意图:此环节目的是通过录像及大量精美的图片欣赏,带领学生感受藏族风光及风土人情.(三)听听藏族的歌曲《拉萨谣》教学意图:体验藏族歌曲的民族特色,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四)欣赏藏族歌曲《青藏高原》.谈谈感受:首唱歌手李娜的演唱,既高扬着藏歌的风味,又增添了流行唱法的因素,歌曲柔和,舒展,以缓缓起伏的旋律线描绘了内蒙草原富饶、美丽、和平的景象.教学意图: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五)唱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轻轻跟琴演唱歌曲,在教学中可以先完整地欣赏范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投入独特的感悟,用整个心灵演唱.教学意图:学生用比较比较流畅,高亢的声音演唱歌曲.(六)看看舞蹈《青藏高原》学生欣赏舞蹈《青藏高原》、《洗衣歌》、《弦子舞》教学意图:学生欣赏,感受藏族舞蹈为下面自己表现作动作指导、示范. (七)表现《青藏高原》带领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青藏高原》教学意图:此环节目的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青藏高原》.(八)总结与归纳:师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收获.六、教学后记:。
小学音乐教案《巴塘连北京》三篇

【导语】歌曲《巴塘连北京》是⼀⾸流⾏于四川巴塘⼀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分简练,曲调短⼩⽽⼜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
它⼜以⼈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胡或⼆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分成两个圈,⾃右向左载歌载舞,故⼜称“巴塘弦⼦”。
第⼆乐句的句⾸紧接着第⼀乐句的尾⾳,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条⾦⾊的⼤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民向往⾸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乐,旨在通过⾳乐实践活动,使学⽣从各种丰富多彩的⾳⾊中感受少数民族的⾳调风格极其风⼟⼈情,拓宽学⽣的⾳乐⽂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版第⼗册第⼆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个教学内容。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个乐句构成的⼀段体。
歌词把东⽅的彩虹⽐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路,⼗分形象⽣动。
第⼆乐句的句⾸紧接着第⼀乐句的尾⾳,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条⾦⾊的⼤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民向往⾸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歌曲结构⼗分简练,曲调短⼩⽽⼜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以⼈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胡或⼆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分成两个圈,⾃右向左载歌载舞,故⼜称“巴塘弦⼦”。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能够唱在⽼师的引导下⾃学乐谱,个别学⽣学习乐器,识谱能⼒强,在⾳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
在演唱⽅⾯,⽓息的运⽤、声⾳的控制能⼒有待提⾼。
在识读乐谱⽅⾯有⼀定的基础,但对于跨⼩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准⽋佳。
对于这⼀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求充分发挥学⽣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式,层层深⼊的步⼊跨⼩节的节奏,使学⽣⾸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钢琴牵引学⽣矫正⾳准,在⼤量的⾳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识谱能⼒、提⾼⾳乐技能、培养⾳乐表现⼒。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内容。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
节奏简单,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2/4拍,节奏简单,五声音阶勾画出日喀则多姿多彩的美景。
四分、八分音符的运用,展现了藏族舞步欢快的旋律。
歌曲中的称词也富有藏族特色,全曲给人以载歌载舞情绪的感染,很容易吸引学生们学习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并能充分的表现自己。
在课堂中应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1、欣赏藏族风光和音乐,感受藏族的特点,让学生对藏族产生兴趣。
2、运用聆听、唱谱、律动、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
3、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四、学习重点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准备六、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走进西藏日喀则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叫卓玛的小姑娘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里,她想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大家想去吗?师:就让我们跟着卓玛去旅行,让我们出发吧!2、课件展示西藏风光画面.3、师生谈话,交流对藏族的了解。
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里?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呢?(简介西藏的地理位置)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势较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布达拉宫,藏族人民服饰,雄伟壮丽的寺庙建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身穿长袖短褂,外面穿着宽大的长袍。
她们喜欢用金银和珠宝把自己的衣物装饰的绚丽夺目;节日里他们载歌载舞尽情放松,尽情欢乐;藏族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哈达,藏族人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
第四课藏族的歌

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以藏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如演唱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听赏与跟唱描绘姑娘卓玛幸福生活的创作歌曲《卓玛》,听赏以藏族民歌主题为素材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阿坝夜会》,听赏表达对西藏拉萨赞美之情的歌曲《拉萨谣》。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二、导入新课1.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教师表演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3.今天我们一起去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刚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我的家乡日喀则>.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 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2、退踏步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答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全国12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1990年统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目前已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
2.就中国少数民族现今的居住特点看,可分为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两大部分。
3.藏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五种。
4.《蝴蝶泉边》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爱情生活的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5.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其较为著名的音乐有白沙细乐等。
6.《摆时》是傈僳族民间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歌种之一,也有人将其称做“摆时摆”或“摆时摆哦”。
7.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其中大多聚居在大、小凉山一带。
人口约657万。
8.彝族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歌舞音乐与乐舞音乐两大类别。
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四弦等30余种。
9.傣族的戏曲音乐,被称为傣剧或傣戏,主要撒布在云南省的德宏、西双版纳、保山和缅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区一带。
10.象脚鼓因其外形体酷似象腿、象脚而得名。
它是傣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111.《有一个艳丽的地方》是词曲作家杨非根据傣族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改变的。
12.侗族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歌、宗教歌和习俗歌三类。
13.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其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木卡姆(古典套曲)、赛乃姆音乐三大类别。
14.赛乃姆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间自娱性舞蹈。
依其地域风格可分为伊犁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刀郎塞乃姆等。
15.十二木卡姆中最为著名的有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
16.西北回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是花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白牡丹令等。
17.塔吉克族最为著名的边棱气鸣乐器为鹰笛。
18.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对生活在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统称。
高山族较为著名的民间乐器有杵等。
19.壮族“八音”的传统曲目为:《走马街》、《采花》等八个。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二、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理解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实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因为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所以,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 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虽 少,但分布很广。由于各民族 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从 而也形成了各民族具有自己独?
藏 族 民 歌
藏族妇女雪域高峰““藏族妇女藏 族 妇 女藏族妇女西雪冰藏宝民“峰西河居顶藏雀农”儿牧山大学”拉 萨 旧 城 区 的主摏酥油茶布达拉宫穷母岗日
雀
“
儿
八
山
角
”
街
”
布达拉宫
藏区民居
藏族民歌欣赏:
《逛新城》
舞蹈表演
藏族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西
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 爱情歌、风俗歌、颂经调等。 其 中山歌音域宽广,节拍、节奏自 由,旋律起伏大,悠长高亢,极 富高原特色。
藏藏族族歌歌舞舞欣欣赏赏 :
知识巩固、延伸练习:(师生互动)
藏族舞律动 : ——《北京的金山上》
民歌有两种:
一种是来自于民间的由老百 姓自己在劳动生产或生活中哼 唱或世代传唱的民间歌曲;
另一种是由艺术家创作的具 有民族风格的歌曲。
总结:
• 你能哼唱至少两首藏族和新疆维吾尔族民 歌吗?
• 你能听辩出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吗?
• 你能感受到这两个民族歌曲的大致特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