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歌欣赏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 少数民族民歌 教案

音乐鉴赏  少数民族民歌   教案

少数民族民歌教案【教材分析】《少数民族民歌》是普通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科书音乐课程(必修)第二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大块:欣赏民歌、学习音乐知识和拓展与探究。

教材要求通过欣赏部分使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情绪;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使学生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的音乐和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拓展探究部分引导学生探究少数民族民歌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理论及鉴赏没有形成自身的方式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认识蒙古族、藏族音乐的民歌体裁,使学生能够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蒙古族和藏族的音乐进行比较,感受其音乐情绪,体验蒙古族、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

2.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教师讲解蒙古族和藏族的民歌常识,认识、理解蒙古族和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文化理解:培养和增进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对祖国灿烂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分辨不同民族音乐和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个民族音乐和民歌的风格特征。

【课时与课型】1课时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音箱、电子琴【教法与学法】讲解法、引导探究法、聆听法、归纳总结法【德育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让学生聆听民族音乐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和教师讲解各民族的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他们本民族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

音乐赏析:中国民间歌舞音乐

音乐赏析:中国民间歌舞音乐

(3)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 • 十二木卡姆——是流行在 维吾尔族中古老的长期流 传在民间的,内容丰富的 大型歌舞曲。包括叙诵歌 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 组曲、即兴乐曲等。 听赏《十二木卡姆》
(4)朝鲜族的歌舞音乐 • 农乐舞——它是在朝鲜 族人民中流传最广、最 普遍的民间歌舞形式。 表演形式比较自由,舞 者人数不限,有的持小 手鼓而舞,有的男舞者 头戴“象帽”,帽顶上 系一象尾,舞动时用力 甩动头部,使“象尾” 绕身体旋转。
弦子——弦子是一 种情绪欢快热烈的深 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歌 舞。舞时由一男子拉 着弦子在前领舞,一 群人跟在其后,围圈 歌舞。 听赏藏族《弦子》
(2)蒙古族的歌舞 • 蒙古族的歌舞历史悠 久,在元代已有文献 的记载。相传“安代” 舞已有三百多年的历 史,是一种为“安代” 病的病人解除病魔而 作的歌舞。一般边歌 边舞,节奏强烈,歌 词即兴编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族民间歌舞 •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 动丰富多彩,并随历 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 传衍与发展。汉族的 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 富,而且种类繁多、 风格各异。
(1)秧歌——秧歌是我 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 民间歌舞,主要流行 在我国北方的陕北、 河北、山东、东北地 区。一般包括歌曲、 锣鼓点、器乐曲牌三 个部分。 听赏山西民歌 《看秧歌》

谢!
(分布)
• 在中国56个民族里汉族占总人口的 91.96%。主要居住在黄河、长江、珠江 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 • 其他的55个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 居住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50-60在%,分 布在中国东北、内蒙、西北、西南、中 南和东南等地区。
• 3、中国民间歌舞的特点及其发展 (特点) • 中国民间歌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 文化、原始歌舞遗存、于民族交融中发展, 歌、舞、乐三者结合等方面。 • 歌、舞、乐三者结合,是中国民间歌舞的 一大特点,其表演形式多样。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内容]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共享文档】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内容]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共享文档】

3.笛子的分类:梆笛,曲笛
4.笛子的名曲介绍
三、欣赏笛子曲
1、《扬鞭催马运粮忙》(北派绑笛曲)
a乐曲创作背景
b乐曲结构:引子+小快板+抒情的中板十热烈的快板
c表现风格和音乐素材来源:东北秧歌
d曲作者介绍:魏显忠
e听音乐
2、《姑苏行》(南派曲笛曲)
a乐曲结构:宁静引子+抒情的中板十热情的小快板+再现引子的主题+尾声
二、乐曲《梅花三弄》
1、乐曲简介:晋朝古曲流传子中国大地将近200年历史,乐曲意境表达情感
2、乐曲结构:引子虚幻般飘逸状的音乐安静祥和+A部主题雪花飘飘+B天气晴朗+结束,一切回归大
自然无限风光
3、播放音乐
三、排箫的基本常识
1、历史演变
2、乐器构造及音色
3、常用技巧
4、乐曲欣赏《远方的思念》
(1)曲作者:俞逊发
[教学手段]精讲与电化手段相结合
5
h
[教学过程]
一、民族概况
二、其音乐体系
三、其音乐特点
四、代表作品《黑眼睛的姑娘》赏析及学唱
五、朝鲜族的抒情谣
1.民族概况
2、其音乐体系
3、其音乐特点——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旋法
4、代表作品《椐梗谣》《阿里郎》赏析及学唱
6
h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三)
h
7
[教学内容]藏族的山歌及酒歌 彝族的“四大腔”
4、秦腔的板式
5、秦腔的角色
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
六旦:老正旦、小旦、花旦、正旦、武旦、媒旦
二净:大净、毛净
一丑:
十三门:
6、常用伴奏乐器:二股弦、板胡、月琴、笛子、唢呐、海笛、笙、干鼓、暴鼓、堂鼓、战鼓、大锣、

中秋节的传统民歌

中秋节的传统民歌

中秋节的传统民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中,除了赏月、赏灯、品尝美食之外,传统的中秋节民歌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中秋节民歌是以歌颂中秋佳节的主题,表达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富有亲和力,极具民间特色。

一、《月儿高》《月儿高》是中秋节最经典、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统民歌之一。

这首民歌旋律婉转悠扬,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美满生活的向往。

歌词中描述了明亮的圆月高悬天空,象征着中秋佳节的到来。

歌曲中的旋律中略带伤感,唱出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问月亮》《问月亮》是中秋节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传统民歌。

这首歌曲的旋律明快欢快,乐观向上。

歌词中,歌手通过询问月亮的形象、光辉、神秘等特点,表达了人们对中秋佳节的追求和祝福,歌颂了中秋佳节的团圆和美好。

三、《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充满了浓郁的中秋节的浪漫和情感。

这首歌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成为了中秋节民歌中的经典之作。

歌曲的旋律缠绵悱恻,歌词深情款款,表达了人们对中秋节的深深思念和对爱情的热切渴望。

四、《丢丢山歌》《丢丢山歌》是属于少数民族中秋节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以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基调,旋律流畅动听。

歌曲中运用了民族方言,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和人们对中秋佳节的热情,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

五、《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主题的中秋节传统民歌。

歌曲中讲述了嫦娥仙女为了挽救人间秩序,抱着草药从人间奔月的故事,将中秋节与神话传说有机结合,歌曲旋律明快而庄严。

中秋节的传统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民间渊源。

这些传统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让人们在中秋佳节中感受到团圆和美好的情感。

无论是在家庭中或是亲朋好友聚会时,这些歌曲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温馨。

在接下来的中秋节里,让我们一起共同欣赏、传唱这些美妙的中秋节民歌,以歌声庆祝和传承这个传统节日。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课前导入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营造课堂气氛二、新课讲授1、新课导入播放幻灯片一问:你能说出这些图片上的服饰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展示图片)(高山族服饰图片学生比较陌生,可以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来提示)师:音乐服饰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展示幻灯片二)2、蒙古族师:我们先来听常一段音乐,这段音乐给你展示一幅怎样的画面。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展示幻灯片三音画同步)生答:看到一幅大草原辽阔的画面,主奏乐器是马头琴。

师:一段悠扬的马头琴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上。

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是内蒙古著名的一首民歌《森吉德玛》。

这里的民歌如同这里的牛羊一样多。

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两类长调和短谓(展示幻灯片四)(1)长调、短调.师:我们先来感受长调,长调是最具草原气息的音调。

大家听一听,它的节奏是自由的?还是规整(播放《赞歌》)师;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绵长宽广,节拍自由,唱时有类似马头琴演奏式的润强。

具有史诗般的雄浑气魄。

适于抒情咏唱。

也只有在大草原上这样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环境下长调才能如此地悠长自由辽固。

那么短调具有这样的特征吗?(播放《黑缎子坎肩》)短调结构规整紧凑,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2)呼麦师;在内蒙古有一种很神秘的长调,可以说是内蒙古独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级艺术瑰宝。

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罕见的喉音艺术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让气息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同时,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将气以不同方式由嘴唇呼出,激发出两个八度的泛音旋律,形成高音声部,如此一人同时唱出双重唱、三重唱等多声部。

好了,老师不多说,同学们亲自来感受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两个声部来。

(播放音频《四座山》)(因低音的旋律不是很容易听出,所以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引导)3、藏族展示幻灯片六师问:大家看这幅图片把我们带到了哪里?生答:西藏师,对。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 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康定情歌》3. 蒙古族民歌:《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4. 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5. 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黑板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别播放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傣族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一首未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进行演唱,展示音乐才华。

六、板书设计1. 少数民族民歌分布图2. 各民族民歌特点3. 歌曲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示例:《达坂城的姑娘》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述了达坂城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2)示例: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晒佛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汉族
• 汉族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听赏《黄河船工号子》 《小河淌水》 《铜钱歌》
汉族民歌音乐特点
• 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 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劳 动、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音调粗 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 山歌: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 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 抒情小曲。山歌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形式。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 • 小调: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小调的词曲 比较明丽婉转,优美流畅,节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讲一个民 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
• 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 有关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环境) 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习俗) 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人文)
• 民歌串烧 龙船调——湖北 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川 乌苏里船歌——黑龙江 阿里山的姑娘——台湾
苗族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
• 听赏《大阪城的姑娘》
• 维吾尔族音乐分类:歌曲、歌舞、器乐、 说唱音乐、木卡姆 • 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旋律明朗、热情、 奔放。节奏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韵律。 情绪饱满激越。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听赏
• 少数民族分布地区:
云南:傣族、彝族 四川:羌族 新疆: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 黑龙江:赫哲族 辽东地区:满族 贵州:侗族、苗族 广西:壮族 台湾:高山族
听赏
• 《酒歌》 • 《歌唱美丽的家乡》 • 《月光下的凤尾竹》
藏族 苗族 傣族
各民族的音乐特点
藏族:节奏规整,结构匀称,情绪热烈, 曲调热情,婉转流畅 苗族:曲调高亢悠扬,情绪激动节奏自由 奔放 傣族:旋律悠扬婉转,节奏平稳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精品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精品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课后反思:
导入可以是一段音频或视频材料,也可以是图片 或文字材料,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只要欣赏的 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 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就可以顺利进 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新颖独特的导入设计不仅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教 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 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编辑版ppt
2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上介绍的鉴赏的曲目有六首音乐作品, 分别为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酒歌》、朝 鲜族《纺织谣》、维吾尔族《牡丹汗》、乌孜别克 族《一杯酒》、和苗族《歌唱美丽的家乡》,因作 品教多,我选择了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和藏族 的《酒歌》作为重点鉴赏的作品,其他的做浏览性 欣赏。除此之外,我还选择了流行音乐《吉祥三 宝》,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和维吾尔族的乐器演
聆听体验、对比听辩、讲授、演示、演唱、讨论等。
编辑版ppt
6
Hale Waihona Puke 精细化教学设计: 导入环节
整节课起始阶段的教学 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说到蒙古族,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这 个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的民族历史悠 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蒙古族有自己的语 言和文字。多信仰喇嘛教。
本课教材上介绍的鉴赏的曲目有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酒歌朝鲜族纺织谣维吾尔族牡丹汗乌孜别克族一杯酒和苗族歌唱美丽的家乡因作品教多我选择了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和藏族的酒歌作为重点鉴赏的作品其他的做浏览性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经过编词配曲的西藏新 民歌,它是西藏东南部林区一带 狩猎时所唱的歌曲。共四个乐句, 前两乐句音调优美质朴,节奏舒 展流畅,第三乐句节奏加以紧缩, 曲调情真意切。第四乐句曲调上 下起伏,情绪昂扬起来。全曲表 达了西藏农奴翻身后无比喜悦的 心情。 举例说说其他藏族民歌? 《翻身农奴把歌唱》《洗衣歌》 《逛新城》《唱支山歌给党听》 等。
独特的民族风
——少数民族民歌欣赏
宝鸡新华职中 庞芳
第一站:蒙古族
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 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 河北、青海、河南、甘肃等省区以及 俄罗斯。
蒙古族民歌按音乐特点和风格主 要分为两种:长调和短调。 两者的区别在于长调曲调悠长, 节奏自由,篇幅较大;而后者曲 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小。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 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 放的情感与性格。
课后延伸

认识一下这几种乐器:


听音乐,分辨这几首歌曲分别属于哪个民族 的民歌。 演唱一首自己熟悉的民歌。
牧歌是蒙古族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时歌唱的一种 民歌类别。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和 劳动中产生的。歌词共四句,内容纯朴优美, 富有诗意,表达了牧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
欣赏:<牧歌> .
思考:旋律 节奏 情绪

蒙古民歌音调高亢悠长,宽广舒展,节奏较 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表现出草原牧 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 尤其是长调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民歌? 《嘎达梅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赞歌 》等
第二站:藏族

Biblioteka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 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 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 省。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 歌、风俗歌等。 山歌的音乐最为宽广,节拍自由, 旋律起伏较大,与高原风光爽朗的 特点相吻合。风俗歌中的箭歌和酒 歌则显得曲调简洁婉转,风格热情 朴实。

第三站:哈萨克
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 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 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 制成, 或扁平或瓢形,琴杆 细长, 上面有8—10个品位, 两根丝弦或钢丝弦, 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 音。

哈萨克族主要以放牧为生,从题材上可分 为劳动歌曲,赞颂歌曲、爱情歌曲、习俗 歌曲和其他歌曲等五类。特点是音调高亢 嘹亮,富有草原风味。


玛依拉是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哈萨克族姑娘。 歌词内容描绘了姑娘活波开朗、惹人喜爱 的性格;以及牧民们挤在她家屋檐下倾听 她美妙歌声的情景。 全曲由四个乐句加短小的副歌构成。曲调 轻盈明快,节奏活泼舒展,生动的刻画了 这位哈萨克族姑娘热情奔放的性格。
课堂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 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口 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流传于 民间,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次经 过加工,改造和提炼,民歌是劳 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蒙古族: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 由,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藏族:歌声嘹亮,高亢。 哈萨克族:节奏变化复杂,曲调 语言性、叙述性较强。旋律优美, 结构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