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曲式 乐段地类型13
游击队歌的曲式结构

游击队歌的曲式结构
《游击队歌》的曲式结构是带有对比性中句的三段式。
第一乐段1-8小节,从纯朴流畅的音调和轻快敏捷的节奏开始,在发展中不断进行音域扩充,音乐形象充满动感。
第二乐段9-12小节,转入属调,雄健有力的对比主题充满自信和力量。
第三乐段13-16小节,是第一段主题的再现,把游击队员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此外,《游击队歌》作为一首四部混声合唱歌曲,其中含复调因素的和声织体为全曲提供了生机勃勃的动力。
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一、单牌体二、联曲体 >>三、变奏体 >>四、循环体 >>五、套曲体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单牌体、联曲体、变奏曲、循环体和套曲体。
单牌体:是由一个曲牌构成的乐曲形式。
曲牌又称“牌子”,原为说唱、戏曲及器乐音乐中独立使用的曲式单位,每一曲牌均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俗称“牌名”,就说唱及戏曲音乐而言,牌名一般出自于歌词,可以从牌名看出原曲的内容(如《赛龙夺锦》)、来历(如《梁州序》)或音乐特点(如《急板令》),但大多数的曲牌名和音乐的内容无必然联系,只是一个标志(如《夜深沉》、《下西风》),故同名的曲牌,其曲调乃至词格往往大不相同,在器乐曲中,变化则更大。
曲牌是音乐陈述的基本段落,一般由一个乐段组构成,也有的可分成两个或三个相似或互相呼应的乐段。
联曲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是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首完整乐曲。
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联曲体是戏曲、说唱音乐及器乐曲的主要形式,它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曲牌联缀的结构原则有二点:1、套曲中的每个曲牌的宫调必须相通,调性统一和谐。
2、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层次,一般是先为慢曲,次为中曲,急曲在后,引子和尾声为多为散板,依次递变,因而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规律。
在说唱、戏曲音乐中,往往以第一支曲牌及所属宫调命名。
变奏体: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
初中音乐曲式分析知识点整理

初中音乐曲式分析知识点整理音乐曲式是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它指的是音乐作品中不同乐章、乐段的组织和排列方式。
在初中音乐学习中,了解和掌握音乐曲式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整理初中音乐曲式分析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
一、什么是音乐曲式音乐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它指的是音乐作品中不同乐章、乐段的排列方式。
音乐曲式可分为三个层次:1. 小曲式: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即A部分和B部分,常用符号表示为A-B。
小曲式常见的类型有AB、AAB和AABB等。
2. 二部曲式:由两个完整的乐章构成,通常分别进行变奏和重复。
3. 大曲式:由多个部分或乐章构成,通常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尾声等。
二、常见的音乐曲式1. 小曲式小曲式是最简单常见的音乐曲式,常用的小曲式有AB、AAB和AABB等。
- AB曲式:A部分是主题,B部分是变奏或转折部分。
通常以ABAB结构排列,如著名的《迪伦之歌》就是ABAB结构的小曲式。
- AAB曲式:A部分是主题,A2部分和A1部分基本相同,但稍有变化,常用于作曲中的副歌部分。
- AABB曲式:A部分是主题,B部分也是主题,两个主题在形式上相同,但音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圣诞颂歌》就是ABAB结构的AABB曲式。
2. 二部曲式二部曲式由两个完整的乐章构成,通常是进行变奏和重复。
- 变奏部分:乐曲的第一部分,以主题为基础进行编排,通常在速度、音高、节奏等方面进行变奏,展示作曲家的技巧。
- 重复部分:乐曲的第二部分,与变奏部分基本相同,但可能会进行一些变化,比如增加或删除一些音乐元素。
3. 大曲式大曲式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尾声等部分,通常由多个乐章构成。
- 引子:乐曲的开始部分,引入主题,往往是简短的乐段,让听众进入音乐的氛围。
- 主题:乐曲的主要部分,包括主题A、B等,通常有明确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发展部分:乐曲的中间部分,对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常常表现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艺术境界。
音乐一部、二部、三部曲式结构类型

乐句a
乐句a
一部曲式
a a
一段体
二部曲式
无再现
有再现
并列二部曲式(并列两段体)
再现二部曲式(再现两段体)
二部曲式
A
B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a
bc
c
c
c
并列二部曲式(并列两段体)
a b
A
B 二部曲式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a
a
a
b
a
二部曲式
a
再现二部曲(再现两段体)
a b
三部曲式
无再现
有再现
并列三部曲式(并列三段体)
音乐中有趣的结构
音乐中有趣的结构
——了解一部、二部、三部曲式结构类型
旋律 节奏
织体
音乐材料
调式 和声
音色 速度
主要内容
一、曲式结构类型概述
1.一部曲式:一个乐段构成 2.二部曲式:两个乐段构成 3.三部曲式:三个乐段构成
二、知识详解
一部曲式
一段体
一部曲式
A
a
a
A
B
C
二部曲式
AB
并列二部曲式(并列两段体)
作业:
• 一部曲式:《香槟》《晨景》《肖邦前奏曲no.2》《Baby Song》 • 二部曲式:《游击队之歌》《大海啊,故乡》《摇篮曲》 • 三部曲式:《我的歌声里》《送别》《梦幻曲》等
谢谢观看
二部曲式
A
B
再现二部曲式(再现两段体)
二部曲式
A
B
A
B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C
三部曲式
并列三部并再曲列现式两三(段并体列三段体)
三部曲式
舞剧音乐总结

音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是指器乐套曲形式,它是由若干首乐曲或乐章(一般应在两个以上乐章)构成地器乐曲。
套曲中器乐或乐章之间体裁﹑风格既有对比性,又有统一性。
这种对比与统一构成了乐曲地完整结构。
奏鸣曲13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泛指一切单乐章地器乐曲。
18世纪发展成为由三至四个乐章组成地﹑各具特色地器乐独奏套曲。
奏鸣曲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三段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或者省略了展开部地奏鸣曲式,慢板(行板﹑广板﹑柔板)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小快板或快板。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快板,或急板。
奏鸣曲式在套曲作品中(如奏鸣曲﹑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等),某一个乐章或若干乐章总要用奏鸣曲式写成。
奏鸣曲式是古典曲式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三大部分组成。
组曲又称“连曲”,是器乐套曲体裁之一,由各具相对独立性地若干乐曲或乐章组成,可分为古典组曲与现代组曲。
古典组曲(17﹑18世纪)由速度﹑节拍形成对比四首乐曲组成,及阿勒曼德(四四拍﹑中速)﹑库朗特(三拍子﹑稍快)﹑萨拉班德(三拍子﹑慢速)﹑基格(常见三拍﹑快速)。
现代组曲通常分为四种类型:一﹑由特定地标题内容,如姆斯基-柯萨科夫«舍赫拉查达»;二﹑由若干首特性乐曲组成,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三﹑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如德沃夏克«捷克组曲»﹑马克«陕北组曲»等;四﹑精选歌剧﹑舞剧﹑戏剧﹑电影音乐编排而成,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等。
室内乐通常指由少数演出者演出的重奏曲。
重奏曲的每一个声部只能由一件乐器演奏。
主要形式有弦乐重奏、钢琴重奏、管乐重奏等。
弦乐重奏包括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弦乐五重奏。
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的最主要的形式,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把。
弦乐三重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把或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
初级音乐分析知识点总结

初级音乐分析知识点总结1. 音乐元素音乐分析的首要任务是了解音乐元素,包括和声、旋律、节奏、音色等。
和声是由不同音符组成的和谐音乐结构,它包括和弦、和弦进行、和声学理论等内容。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旋律,通过不同音符的排列组合形成。
节奏是音乐中的节奏感和节奏结构,包括节拍、拍子、小节等概念。
音色是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品质和特点,是音乐中传达情感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2. 音乐结构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组织和排列。
音乐结构可以分为乐曲形式、曲式和段式结构,通过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整个音乐作品的布局和发展。
3. 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是指特定时期、地域或作曲家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
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通过音乐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4. 曲式分析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了解曲式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常见的曲式包括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小步舞曲式等,对这些曲式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发展。
5. 和声分析和声分析是对音乐中和声关系和和声进行的分析,了解和声的变化和演变规律。
和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中的和声关系和和声进行的搭配和组合。
6. 旋律分析旋律分析是对音乐中不同旋律的构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了解旋律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式。
旋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变化和表现方式。
7. 节奏分析节奏分析是对音乐中的节奏感和节奏结构进行分析,了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节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8. 音乐史音乐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了解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发展历史。
通过了解音乐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总之,音乐分析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元素、结构、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各位对音乐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知识考点之曲式

教师招聘考试音乐专业知识考点之曲式【考点1】一段曲式一段曲式是指以某种类型的一个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也称“一段体”或“一段式”。
一般较短小、精炼,但完整而独立,能表达出完整的思想内容。
它和乐段的重要区别是:一段曲式可以同时使用前奏﹑间奏﹑尾奏,而乐段却不可;如格里格《我爱你》是以并行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为基本结构并附有前奏、间奏以及尾奏的一段曲式。
当首尾调性不同时,乐段的主调在前,一段式主调在后;一段曲式为了表现完整内容的需要,可能使用多样化的重复,如:复奏﹑复合。
【考点2】二段曲式由两个功能不同的乐段有机结合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根据二段式的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有无再现第一段的主题材料,可以将二段式分为两种陈述:再现的二段式、无再现的二段式。
再现二段式的一般特征是:第一段通常是重复型的具有呈示性质的乐段,中段有时是前段材料的模仿,或某一动机的展开;在和声上中句以不稳定为特征,结构零碎,多用重复;第二段的上句通常都具有中间性的陈述特点,表现在和声的不稳定、材料的分裂、模进、织体节奏的改变等方面;第二段的下句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段的主题材料,使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一种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
无再现的二段曲式是指在曲式第二部分不出现清楚的、前面部分的主题材料。
它常用作声乐作品中,主要是由于歌词有统一的作用,无需主题再现也能使形式完整、内容统一,歌词中找不到使前面音乐材料再现的理由。
【考点3】三段曲式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叫三段曲式。
它的结构形式为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呈示段的呈示性功能较稳定,和声调性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结构为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结构上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音乐曲式分析

音乐曲式分析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一段段特定的音乐结构及其排列方式。
通过对音乐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本文将以音乐曲式分析为主题,从基本概念、常见曲式类型以及曲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1.1 音乐曲式的定义音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中由一系列乐章或乐段组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形态和发展,对于作曲家来说,是构建音乐作品的重要指导。
1.2 曲式的组成要素音乐曲式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题、副题、转换段、发展段以及回旋部等。
主题是曲式的核心,负责展示作品的主旋律。
副题则是主题的补充和变化,用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常见曲式类型2.1 二段曲式二段曲式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曲式类型之一。
它由两个主题组成,分别标记为A和B,通常以A-B的形式排列。
A节是开场段,而B节则是变奏后的重复段。
这种曲式通常用于简短的音乐作品,如小步舞曲等。
2.2 三段曲式三段曲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曲式类型。
它由三个主题组成,通常以A-B-A的形式排列。
A节和C节是主题段,而B节是过渡段,连接A节和C节。
这种曲式被广泛运用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如莫扎特的交响曲等。
2.3 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变化和重复而构成的曲式类型。
它可以是对主题的音调、节奏、和声甚至结构上的变化。
变奏曲式可以展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技巧,常见的变奏曲包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
三、曲式的影响曲式对音乐作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曲式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明确的层次和发展。
其次,曲式对音乐的表达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曲式类型可能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如快速活泼的曲式适合表达喜悦的情感,而慢板的曲式则更适合表达悲伤和思考。
此外,曲式还对演奏者和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演奏者来说,了解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
对听众来说,曲式的分析可以增强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13
第二章乐段的类型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乐段的含义及其组成关系。
由于乐段部次级结构(动机、乐节、乐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它们之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那么,乐段类型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乐段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方面:即从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上分类。
1、一句体乐段:即一首完整的歌曲是有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种结构比较少见,常见一些民歌中。
如:《酸枣刺》,单句体乐段,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个乐节分为两个动机。
民歌《划龙舟号子》(庞41)
民歌《要嫁妆》(庞41)。
2、二句体乐段:即乐段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如《牧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如《绣荷包》民歌(148),两句式的单乐段结构,材料不同,对比式乐段。
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民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两句材料基本相同,叫平行式乐段。
歌曲的每乐句小节数相同,并且每一乐句的小节数均为偶数(2、4、8,不包括6),乐句数也为偶数(2、4、8,不包括6),这样的乐段属于方整性乐段。
不具备方整性条件的乐段叫非方整性乐段。
《嘎达梅林》: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在那遥远的地方》
3、三句体乐段: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从方整性来看,三句体乐段都属于非方整性的乐段,因为乐段的乐句数为奇数。
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句体:
第一句: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第二句:共产党领导的崭新的国家,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第三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这是一首独立的一部曲式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材料运用是混合型的,即有相同材料,又有对比材料,如前两句的头部材料相似,为平行关系,后一句使用对比材料。
《放风筝》(152),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为一对上、下句,第一句运用衬词扩大句幅,第二句唱两句歌词节奏压缩,形成与第一小节相同的句幅(8小节),第三句的前半部分使用衬词,后半部分重复第二句的后半部分。
《绣荷包》(149),三句体乐段,第一二句是上下句,第三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
如《大烟袋》(庞41),歌曲应用补充的手法,使歌曲结构成为三乐句的平行式乐段。
1、2句材料材料相同,3句运用分裂的手法,使用前两句的部分材料发展而成。
《情歌》民歌,三句体单乐段结构。
4、四句体乐段:又名起、承、转、合乐段。
有四个乐句组成。
结构源于中国的诗歌,悯农、春晓、关雎、静夜思。
如《沂蒙山小调》,《阿佤人民唱新歌》《卖报歌》《槐花几时开》,四个乐句,典型的起、承、转、合单乐段结构。
《送别》:叔同填词,奥威特曲,是一首外国歌曲,并非遵循“起承转合”原则,但是艺术的创作规律是相通的,通过分析,这首外国曲调也符合这一原则:第一、二句是变化重复关系,第三句出现新的材料(节奏、调式向下属功能发展),带有“转”的意思,第四句重复完全重复第二句,完满结束。
四句体乐段并非都是起承转合的关系:
如《敖包相会》aAbB
《二月里来》abcd四个乐句的对比式乐段。
《南泥湾》aAbc四句体单乐段结构。
前两句都是带有扩充的句子(均为6小节)。
第三句(四小节)没两小节各自重复。
第四句(四小节),有低而高,甩腔结束。
《浏阳河》民歌,四句单乐段结构,前三句均为4小节句幅,第四句运用衬词扩展为5小节。
《茉莉花》民歌,四乐句单乐段结构。
前两句方整(均4小节),第三句紧缩(三小节),第四句(三小节)。
非方整性的乐段。
06级1、2 2、19
06级3、4 3、3
5、五句体乐段:特点一般是在四句的基础上,扩展一个乐句而成。
如《乌里船歌》五句体(同学分析)
如《数九寒天下大雪》(庞42)。
前四句均为4小节一句,到这里结束,是一个方整性的单乐段,最后一句采用补充的写法,延续了一个6小节句幅的一句,使整首歌曲称为非方整性的五乐句单乐段结构。
(a,b,c,A,A)
《学习雷锋好榜样》(同学分析):是在四句歌词的基础上,重复了第四句歌词,补充了第五个乐句。
《小河淌水》: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也是四个乐句基础上的扩充,第四乐句变化重复第三乐句;第五乐句完全重复第二乐句。
《我爱你塞北的雪》(同学分析)
6、六乐句乐段:是四句乐段结构的更为复杂化,具体表现:前四句述结束后,五、六乐句,或是重复前面的任意两句,或是前面四句音乐材料的综合发展。
《翻身农奴把歌唱》:abcdcD
《太湖美》:前四句为起、承、转、合关系,后两句则是综合前面的音乐材料。
《谁不说俺家乡好》:abcdeD
7、多乐句乐段:七个以上的乐句构成的乐段,叫多乐句乐段。
特点:乐句之间结合紧密,材料展开层次分明,前后呼应,中间没有再划分乐段的可能。
《红星照我去战斗》:abcdefg,并列的七个乐句,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
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万里江山披锦绣
《大刀进行曲》(庞43):九个乐句构成的一部曲式,前后两句形成呼、应关系。
二、主题材料方面:
乐段中各个乐句的开始部分或整个乐句的大部分,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乐材料,称为平行乐段或重复性乐段。
各乐句使用不同的材料,叫对比性乐段。
同学分析:
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民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两句材料基本相同,叫平行式乐段。
如《绣荷包》民歌(148),两句式的单乐段结构,材料不同,对比式乐段。
分析《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两乐句乐段,往往形成这种结构,三句以上可能出现平行和对比并存的混合乐段。
如四句的:起承转合关系。
三、调性方面:
乐段始终在一个调性中发展,叫单一调性乐段或守调乐段。
《我的祖国》《太湖美》第一段、《牧羊姑娘》《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绝大多数歌曲为单一调性乐段。
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个乐句
乐段中间发生调性转变,或在另外一个调性上结束,或中间转调,最后返回原调,叫转调乐段。
如《牧歌》
《我的祖国》第二乐段。
四、终止方面:
乐段以完满终止结束的,叫收拢性乐段。
(提问终止的类型有那些?完全终止和不完全终止两类,)
如绝大多数单乐段歌曲。
两句的《牧歌》、《绣荷包》民歌、《嘎达梅林》;三句的《情歌》民歌;四句的《送别》《二月里来》《南泥湾》、《浏阳河》、《茉莉花》等。
乐段的完满性,大小调体系的歌曲除了和声上的原位属和声到主和声外(大小调体为功能关系,民歌为色彩关系,民歌可以忽视这种关系),无论那种歌曲,在旋律上的主要表现为:结束音为调式主音,主音的时值长、位置强,以突出其稳定性和结束感。
乐段以半终止或不完满终止结束的,称为开放乐段。
这些半终止以及全终止的不完满性,除了和声进行的规则之外,在歌曲的旋律上的主要表现为:乐段的结束音不是调式主音、而是其他音,如五音、三音甚至是导音等。
以上我学习了乐段的不同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分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创作过程中加以理解掌握。
下面我们学习乐段的扩展和紧缩
五、乐段的扩展和紧缩:所谓乐段的扩展和紧缩是指在较为典型的乐段结构基础上,根据歌词容的需要和感情表达的要求,使乐段的结构规模加长或紧缩,使之成为较为复杂化的乐段结构。
这种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乐段部结构的扩展和紧缩,如两句体乐段的结构原本8(44)小节或4小节(22),因为需要而引起的乐段小节数的增多或减少;一种是典型乐段结构的外部扩充,如二句扩三句,四句扩五句等。
同学分析并标出结构图示:
如《边区十唱》又名《军民大生产》(朱87),这是一首乐段结构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句为两小节一句,第三句因为衬词的加入扩展为三小节乐句,使得原本方整的乐段结构复杂化。
《浏阳河》民歌,四句单乐段结构,前三句均为4小节句幅,第四句运用衬词扩展为5小节。
《放风筝》(152),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为一对上、下句,第一句运用衬词扩大句幅,第二句唱两句歌词节奏压缩,形成与第一
小节相同的句幅(8小节),第三句使用了第二句的一部分材料,压缩为6小节的乐句。
《茉莉花》民歌,四乐句单乐段结构。
前两句方整(均4小节),第三句紧缩(三小节),第四句(三小节)。
《乌里船歌》:音乐主体部分是乐段结构,前四句已经构成了典型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但是为了感情的抒发,又用衬词作了一个补充性的乐句,使之成为五句体乐段,这就是典型乐段的外部扩充。
《学习雷锋好榜样》(同学分析):是在四句歌词的基础上,重复了第四句歌词,补充了第五个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