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属于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一门课程中。
在这门课程中,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曲式和作品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背景和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乐曲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曲式结构、音乐形式、和声、旋律等内容,并通过案例来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音乐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1. 选择合适的案例。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之一。
其目的旨在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基本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基本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音乐鉴赏力,提高音乐修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讲授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以传统曲式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目的是培养、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备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基本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基本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对各类音乐作
品进行分析与揭示,从而达到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准确揭示音乐作品内涵,运用一般曲式结构创作小型音乐作品以及具备曲式基础知识教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实际分析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课程代码:65012010、6501202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Analysis
学分:4 修读期:7、8
授课对象:音乐系学生
课程主任:秦大平讲师硕士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教授如何分析一部作品的结构使学生掌握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理论以及创作技巧,内容包括从一部曲式到奏鸣曲式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从而深刻认识时代与音乐、作曲家与音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书目:
《透视音乐》,秦西炫、秦大平,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基本教材:
《曲式与作品分析》,高为杰,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曲式分析_精品文档

舒伯特《春梦》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 门德尔松《无词歌》No.6(威尼斯船歌)
2021/10/10
12
第六章 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再现单三部→复三部) 复二部曲式?(并列单二部→复二部) 复三为再现复三,复二为并列复二。 首部:单二、单三 中部:单二、单三、展开性段落、体积较大的一部曲
2021/10/10
4
第三章 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 分
乐段?(完整、相对完整) 更小的组成部分: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 一部曲式? 动机的五种基本类型? 超过一小节长度的动机。
2021/10/10
5
第三章 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 分
单乐段(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乐句……) 转调乐段 复乐段 转调双乐段 终止的收拢和开放;完满、非完满 结构的方整性与非方整性 结构的综合与分解 作为独立曲式的乐段和作为曲式一部分的乐段的不同
乐段的规模。
并列单三的三部分对比不大。 再现单三是再现单二的中段(成为“中部”)、再现
句(成为“再现段”)的扩大化。
单三部曲式的用途:各种体裁。复三部与回旋曲式的 一部分。
单三部的重点:中部(“对比性中部”或“展开性中 部”)、再现部。
2021/10/10
9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实例分析 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 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 No.2开始部分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开始的行板部分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开始部
中部是单二单三,两端是小乐段。如:肖邦《玛祖卡 舞曲》Op.41,No.2
2021/10/10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04003学时:64 学分:4分适用对象:音乐学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要求: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种,平时占20%,期中20%,期末占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高为杰、陈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础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吴祖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杨儒怀著,《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本科理论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着重学习作品曲式结构与音乐分析,并着重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学与学生自习,使学生了解早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和各种曲式的类型,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并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掌握曲式的理论:主要有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2、掌握曲式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3、 能够以曲式的基本理论独立的分析音乐作品。
4、 能够以曲式理论写作音乐分析文章。
(二)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作品的体裁结构。
2、以理论的掌握带动作品的分析。
3、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修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基础课程之后,开始学习本门课程,并为其他课程如钢琴、声乐、中外音乐史等提供不可或缺的技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绪论:曲式定义、基本术语、曲式发展基本结构原则、音乐的称述类型 4 2 一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乐段内部结构、分类等 8 3 二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二段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类等。
6 4 三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三段式的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从属部分。
16 5 三部曲式:定义及特征、三部曲式的中部、基本类型、中部及再现部、从属部分。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
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NO.3第三乐章。
5、分析要求: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简要分析音乐内容。
第三部分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主题
三声中部
结构的补充
三部性原则
结构的扩充
二、简答题:
1、写出乐曲的调性布局结构。
2、稳定型陈述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变奏曲式?一般有哪几种变奏方式?
4、回旋奏鸣曲曲式和奏鸣曲曲式有哪些不同?
5、复二段与二段曲式有何不同?
三、分析题:
按要求分析乐曲:
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并作简要的音乐内容分析。
格里格《我爱你》
《在银色月光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