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简单的力的测量。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4. 力的测量实验三、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四、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2.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内部结构和实验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案内容: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
2. 提问:当我们用力拉扯弹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1.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产生弹力。
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 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讲解其结构,包括弹簧、指针、挂钩等。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四、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拉力下的变形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弹簧的弹性特性,即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五、力的测量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六、总结和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和理解程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六、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方法2.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3.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七、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方法2.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3.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八、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2.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5.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和校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2. 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和校准方法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讲解,深入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入弹力的概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结合实验或图片,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3.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展示弹簧测力计,讲解其结构和原理。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 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6.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
7.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和校准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和校准方法。
8. 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处理弹簧测力计的误差。
9.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性和应用。
10.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误差和校准方法的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用于实验操作和演示。
2. 实验器材:如物体、绳子等,用于实验操作。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概念及原理。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子、重物等。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和操作弹簧测力计,让他们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让孩子们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而产生的力,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弹簧的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解决实际问题。
4. 动手实践:孩子们自己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5. 分享成果: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概念及原理。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孩子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了解家中的弹簧制品,如弹簧床垫、弹簧门等,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就是我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教学设计方案,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物理初二下人苏科版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物理初二下人苏科版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通过对所学和几种特别力的复习,引出力的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明白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对妨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的探究,和推门的实验,引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明白还能够用力的图示;通过对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高空王子“阿迪力,了解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等。
2、演示器材:学生实验器材、旱冰鞋两双。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附:随堂练习。
力力的作用的相互性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
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表达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
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必定有。
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截了当接触〔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3、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力时,脚也会感到,这一现象说明。
请再举出相类似的事例:。
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各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5、重50牛的铅球被抛出在空中,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铅球所受的重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其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指针相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弹簧,思考弹簧是如何产生弹力的。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它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4.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特点:大小与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2.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用法: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摩擦,视线与指针相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4)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4)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明白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通过观看,明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观看和对比
(3)体验、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通过观看,明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观看、比较和实验操作,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正确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实际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观看图中的日常现象——发生形变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一些作用〔做功〕,使学生明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看中摸索、学习。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实验,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会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及设计表格的能力。
(4)了解范性形变。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体验
(3)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会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弹力的概念。
(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弹力概念的引入。
(2)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电视片断的回放、通过对课本图8-1的观看以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形变的概念;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形变;进而通过探究物体形变时会显现什么现象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两个等高的木块,重物,塑料板,钩码,铁架台〔含铁夹〕。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电视片断。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看中摸索、学习。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形变,物体形变时能产生力及力的单位;明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
2.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3.明白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量程和分度值。
重点明白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量程和分度值。
难点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学有具橡皮筋弹簧气球塑料板重物课前预备:第一项:请同学们预备好以下器材,上课时带来,预备实验一根橡皮筋,一只气球第二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做图8-1所示的实验,并依据实验现象填写以下空格内容1.手压气球,气球会;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物体的这种叫做形变。
2.当拉长橡皮筋,压缩气球时,你的手的感受是。
3.弹力的定义是。
你明白的弹力有:。
第三项:实验并填写空格实验一:步骤: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看伸长的长度。
现象: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
实验二:步骤: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观看气球形变大小变化。
现象: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讲明。
第四项:阅读课本p42-43填写以下内容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的力。
〔2〕观看弹簧测力计的,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假设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观看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第五项: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本p42-43填写以下内容1.制造原理:。
2.构造: .3.观看课本图8-4回答: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
4.观看课本图8-5回答:〔a〕〔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b〕〔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c〕〔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d〕〔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第六项:弹性势能5.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教案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第二课时)
十二中初中部刘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观察和对比
(3)体验、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实验操作,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正确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实际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观察图中的日常现象——发生形变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一些作用(做功),使学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四、教学资源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