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一、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和计量,以及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结构、增长速度以及各个经济主体的贡献等重要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我们通常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作为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
GDP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分别表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开支。
通过计算这些支出的总和,我们可以得到国家或地区的GDP。
除了GDP之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
例如,人均GDP可以用来衡量人均收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投资水平;进出口贸易可以用来衡量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等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情况。
通过分析GDP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经济是否处于增长或衰退阶段,以及经济增长的速度如何。
这对于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
通过分析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产出和贡献,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部门间的依存关系。
这对于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找出自己的优势领域。
这可以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吸引外资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国民经济核算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情况的重要工具,对于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的制定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 1971年有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作为官方文件公布,题为 《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发表,即正式的MPS。
➢ 1984年,又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
➢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一致通过,各国建
立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2024/10/14
20
2.SNA
国民帐户(National Accounts)是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的手段。它运用复 式记帐原理,对影响经济业务资金变动的双方, 利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帐户,作相互联系的等 额记录的记帐方法。
2024/10/14
18
(三)世界上存在的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 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
(System of
(Material
National Accounts) Product System)
简称:SNA
简称:MPS
为西方发达国家和绝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 采用,也是适用于世 界各国的统一的国际 标准。
产出:物质性产品 (实物产品、物质 性服务)、非物质 性服务。
生产过程
2024/10/14
5
3)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做到:
其一:国民经济各部门 必须按比例、保持协 调地发展。
其二:保持社会再生产 各环节——生产、分 配、流通和使用之间 的平衡。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只有保持各部
门的按比例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2024/10/14
物质生产部门与 非物质生产部门 的共性是:所有 的生产必须有消 耗。即投入与产 出
物质部门与非物 质部门的区别是: 物质部门提供的 产品是具有实物 形态的有形产品 和物质性服务; 非物质部门提供 的是无形的服务 产品。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作用

楚地 认识这 种 关系, 有利 于 国民经济核算 的发展 和开 发核 算 资料 , 发挥 统计作 用。 关键 词 : 宏观 经济统计 分析 ; 国民经 济核 算 ; 作用
国 民经济的统计研究 , 不仅要从数量方面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的 模型等;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包括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综合评 规模和水平 , 而且还要把这些数量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 价法等。 统计分析。
三 、宏观经济统 计分析促 进国民经济核 算体 分析 的意义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 以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 , 利用国民经济核 算资料 , 以国民经济为整体 , 把国民经济各个部 门、再生产各个环节 和各个要素形成 的数量联系起来加以综合研究 , 作 出综合评定 , 国 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 , 各" I  ̄ f l 、各个环节 、各种要素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 , 只有从整体出发 , 将各部分的数量表现联系起来分 析, 才能对 国民经济 的运行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 , 能 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 、政策和路线的贯彻执行 隋况 , 为实现 国民经济发展总 目标服务 ;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政 府对 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管理 、搞好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 反映国民经 济宏观效益 , 为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 制定最优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Ma c r o s c o p i c e c o n o my l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作用
侯 福 忠 黑 龙 江 省建 三 江 管 局洪 河 农 场统 计 科 黑 龙 江 建 三江 1 5 6 3 3 2
摘要 : 国 民经 济核 算 体 系是 宏 观 经 济 统 计 分 析 的 基 础 , 宏 观 经 济 统 计 分 析 推 进 国 民经 济核 算体 系 的 发展 和 完善 。 清
国民经济核算简答题(已排版)

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所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2.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服务。
2)从内容上说,揭示国民经济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通过系统的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述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国民经济的经济主体分类,其他均为经济特征分类。
分类体系建立在经济主体和交易分类的基础上:(1)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经济主体分类。
(2)生产领域中的分类是为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及生产率计算和经济结构分析服务的。
(3)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中的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
(4)在最终使用领域,消费按政府和居民消费目的分类,是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和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服务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
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是为投资品需求结构和资本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分析服务的。
4.国民经济核算用哪些主要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和联系?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学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营自主性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平等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
(5)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利益刺激功能。
(2)自动导向功能。
(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4)调节供求功能。
(5)优胜劣汰功能。
(6)自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7)传递信息功能。
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现实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非竞争性(2)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3)市场无法克服外部不经济。
(4)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信息和理性的不完备性。
(5)市场难以克服失业、通货膨胀和市场失衡。
(6)市场无法克服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5、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大纲(2021年)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大纲(2021年)来源:中国统计学会发布时间:2021-06-04 09:51《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科目一、考试目的遵循突出能力考核的原则,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统计理论和经济理论知识,运用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处理统计业务和解决统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调查设计1.掌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统计用户需求,熟悉统计调查制度(方案),围绕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规范设计统计指标和调查表式或问卷,准确界定统计调查单位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划分统计调查范围,科学设计调查表式和指标。
2.熟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利用行政记录等数据收集方法的利弊及相互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要求的调查单位,选择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
3.掌握各种抽样技术,能够根据特定的调查总体、调查目的和调查条件,拟定抽样方案,确定具体精度要求和样本量,选择合适的抽样方式和现场采样方法。
4.熟悉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规定,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具体统计调查方案的效率、成本和可行性进行恰当的评估。
(二)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1.掌握专业统计调查制度;熟悉周期性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基本内容。
2.掌握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调查单位、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等原则要求,结合实际拟定贯彻落实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工作方案。
3.熟悉本专业的统计调查工作,能够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项目,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或者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疑难问题。
4.能够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对采集、整理、汇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校验。
(三)国民经济核算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和功能,熟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原则。
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基本核算表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

思考题
10.1 什么要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10.2 如何区别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 10.3 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框架及相关内容。 10.4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并从涵义引申出 不同计算方法? 10.5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中的平衡关系。 10.6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和关系是怎 样的? 10.7 经济增长率与经济指数是何关系?计算经济增长 率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0.8 用什么物价指数表现通货膨胀?
根据表中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照下述方 法计算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2832-7120=5712.0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 本消耗+营业盈余 =2944+401+601+1767=5712 (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 -进口 =3637+2187+786-895=5715 其中,与生产法和收入法相比,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值高出3亿元,属统计误差。
[例10-2] 假设某地区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为157.8亿元,报 告期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相关价格指数资料如表10-4所 示,据此分别从生产和使用角度计算该经济总体的经济增 长率。
报告期 (亿元) 价格指数 (以基期为100)
总产出 第一产业பைடு நூலகம்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
机构单位: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
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 济实体;
基层单位:具有完整生产投入和产出的单位
。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经济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分类-以机构单位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