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鸽巢问题(例3)教学设计

师总结:根据上面的题中只要分放的物体个数比鸽巢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鸽巢至少有2个物体,可以推断出“要保证有一个鸽巢有2个球,分放的球的个数至少比鸽巢数多1”。因为要从两种颜色的球种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3个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法与学法
归纳总结、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说一说:把10支笔放进4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支笔?
三、巩固练习
70页“做一做”1、2.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作业
设计
第169页1、2、3
板书
设计
鸽问题
分放的球的个数至少比鸽巢数多1
心得
反思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归纳总结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动态修改部分一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鸽巢问题(例3)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吴国霞
使用教师
王金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70例3,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考,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利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推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正确辨析“鸽巢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趣的生活情境。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猜2只,有的猜3只、5只、7只……师:同学们通过思考,都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只要认真学习今天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鸽巢问题”吧![板书课题:鸽巢问题(3)]【设计意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课件出示教科书P70例3。
师:大家来猜测一下答案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猜测出的答案有2个、3个、5个。
师:同学们对答案进行了猜测,你们有什么方法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验证答案,课件配合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至少摸2个球就能保证是同色的。
验证:球的颜色共有2种,如果只摸出2个球,会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如果摸出的2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满足条件。
预设2: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
验证:把红、蓝两种颜色看成2个“抽屉”,因为5÷2=2……1,所以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3个球是同色的,摸出5个球不是最少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9例2,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2、3、6题。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3.在探究过程中,经历将具体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形式,会运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入n个空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k+1)个物体”形成一般性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69“做一做”第2题。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把4把椅子看成4个“鸽巢”,把5个人放进4个“鸽巢”中,总有1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人,即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预设2:我用算式表示:5÷4=1……1,1+1=2,所以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师:同学们研究了物体数比盛放物体的工具数多1的情况,得出了总有一个盛放物体的工具里至少放有两个物体。
“鸽巢原理”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例1学习的有关知识,并直接揭示课题,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2。
师:请你试着证明这个结论。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
)【学情预设】预设1:我随便放放看,一个抽屉1本,一个抽屉2本,一个抽屉4本。
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2:我用假设法来思考,如果每个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最多放6本,最后的1本书一定会放到3个抽屉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3:我用算式来证明:7÷3=2……1,2+1=3。
师:你能理解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板书算式:7÷3=2……1,2+1=3)【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里放2本,还剩一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创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渗透“建模”思想。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相关学具(若干笔和筒)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游戏规则是:请这四位同学从数字1.2.3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写在手心上,写好后,握紧拳头不要松开,让老师猜。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后面问题的研究中。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具体操作,感知规律教学例1:4支笔,三个筒,可以怎么放?请同学们运用实物放一放,看有几种摆放方法?(1)学生汇报结果(4,0,0)(3,1,0)(2,2,0)(2,1,1)(2)师生交流摆放的结果(3)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会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设计意图: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这句话的理解。
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枚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筒,理解“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笔”。
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质疑: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到这个结论的方法呢?2.假设法,用“平均分”来演绎“鸽巢问题”。
1思考,同桌讨论:要怎么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汇报2汇报想法预设生1: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筒里放1支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筒里,总有一个筒里至少有2支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鸽巢问题(2)教案与反思

第5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第2课时鸽巢问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知“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熟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突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不知道哪些袜子颜色是相同的。
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
你们知道最少拿几只袜子出去吗?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师: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要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验证各自的猜想。
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
摸2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1红1蓝;2红;2蓝摸3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1蓝;2蓝1红;3红;3蓝摸4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2蓝;1红3蓝;1蓝3红;4红;4蓝摸5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4红1蓝;3蓝2红;3红2蓝;4蓝1红;5红;5蓝教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_鸽巢问题_数学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参加游戏,这三位同学至少有两位同学的性别是相同的。
我可以怎么选?师:三男或三女符合吗?为什么?游戏规则是:在老师说开始时,3位同学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三位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游戏后,你能发现什么?猜想如果游戏继续重复下去,会怎么样?(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为什么?你说的真有道理。
其实在这个游戏中还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活动2【讲授】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杯子。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杯子 ,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小组内摆一摆。
(2)反馈:两种放法(课件出示)(3)判断:3枝铅笔放进2个杯子,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支笔。
这句话说的对吗?为什么?(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杯子。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你们的摆法(2)反馈:四种放法课件出示,板书(4,0,0)、(3,1,0)、(2,2,0)、(2,1,1)(3)师:4枝铅笔放进3个杯子,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几支笔?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找到每种摆法中笔数最多的杯子,然后再找到这些最多的杯子中最少的笔数)(4)师:实际就是多中找少师:我们刚刚把所有摆放的方法都一一罗列出来,从而找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方法叫枚举法。
这种方法好不好?(评价:随着数据的扩大,摆放的方法一定会更多,甚至不能一一罗列)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怎么摆?(每个杯子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杯子,总会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枝笔)(你的方法果然简单)(6)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假设法,假设先在每个杯子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杯子,那么这个杯子就有2枝铅笔了)(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4÷3=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杯子呢?为什么?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杯子呢?为什么?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杯子呢?把(n+1)枝铅笔放进n个杯子呢?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鸽巢问题第二课时的公开课篇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
“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1.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
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
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
谢谢你们。
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问题探究(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出示例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定有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鸽巢问题(2)例3》教学设计
班级:六年级主备人:贺立江
学习内容:课本70页鸽巢原理例3、做一做
学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增强对逻辑推理、模形思想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快乐导入:1、5个人坐3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坐()个人?
2、把7只气球扎成3串。
不管怎么扎,总有一串至少有3只气球。
为什么?
二、快乐学习、探究:
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3)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
(可能还是一定?)请你列出可能的情况。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P70做一做
四、总结提升:
1、把15本书分给4个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本书?
()是分放的物品,()是抽屉,用()÷()=商……余数,则至少数=()+()
2、如何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原理,关键是找出谁是(),谁是(),如这个题中,()是分放的物品,()是抽屉,然后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3、P71(4--6)
五、作业
1、木箱里装有红色球3个、黄色球5个、蓝色球7个,若蒙眼去摸,为保证取出的球中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最少要取出多少个球?
2、体育用品仓库里有许多足球、排球和篮球,某班50名同学来仓库拿球,规定每个人至少拿1个球,至多拿2个球,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所拿的球种类是一致的?
3.用红、白、黑三种颜色给一个3×n的长方形中的每一个小方格随意染上一种颜色.n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至少有两列染色方式完全一样?
4.口袋中放有足够多的红、白、蓝色的球,现有31个人轮流从中取球,每人取三个。
证明:至少有4个人取出的球的颜色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