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工作培训-课件

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 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 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
卫生部列入管理的其它传染 病
关PU D班ONG及关园注意事项
1.以书面形式发放告家长书
2.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 展终末消毒并做好记录
3.幼儿私人物品消毒后离园
4.严格晨检及增加午检
5.停止一切混班性质的集体活动
6.加强家访工作
7.及时做好信息反馈
22
PU DONG
方告12..如疾面家实病告预内长知防疫 常容书情识及,:必不关提班须预、防开包性班用括时药间四 3.本园已采取措施 4.希望家长配合的相关事项
三级
手足口 1周内,同一 1周内,同一幼 1周内,同一幼
病
幼儿园发生2- 儿园发生5-9病 儿园发生10例
4例(含一个 例,或发生重 及以上手足口
班2例)
症或死亡病例 病病例
流感
1周内,同一 1周内,同一幼 1周内,同一幼 班级等集体单 儿园等集体单 儿园等集体单
位发生3-9例 位发生10-29例 位发生30例及 流感样病例 流感样病例 以上流感样病
传染源的管理——早隔离
17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儿童免疫力 PU DONG
新生入学及转入时要审查免疫接种 证, 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 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 对于应 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
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 根 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 经
18
PU DONG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依据1.1.1背景介绍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卫生消毒及隔离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园区的卫生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卫生标准和园区实际,旨在制定明确的卫生消毒及隔离管理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1.1.2法律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学校卫生标准》等法规,确保卫生消毒及隔离工作符合国家标准,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1.2适用范围1.2.1适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行政、后勤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人员。
1.2.2适用场所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区域,包括教室、食堂、厕所、操场等各个场所。
第二章卫生消毒2.1教室卫生消毒2.1.1定期消毒(1)每周对教室进行一次表面清洁和消毒,使用专业消毒剂。
(2)特殊时期,如传染病流行,加大消毒频次,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2.1.2特殊区域重点消毒(1)重点消毒易受污染区域,如玩具、学具、桌椅等。
(2)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保特殊区域的卫生状况。
2.2食堂卫生消毒2.2.1食材处理前消毒(1)食材进入食堂前,要进行初步消毒,特别是生食材。
(2)采用合格的消毒剂,确保食材的卫生安全。
2.2.2餐具消毒(1)餐具每餐后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杀灭细菌。
(2)定期对餐具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堂卫生达到标准。
2.3厕所卫生消毒2.3.1日常清洁(1)每日对厕所进行表面清洁和消毒,使用专业的清洁剂。
(2)特别注意易污染区域,如水龙头、把手等,保障厕所卫生状况。
2.3.2定期深度消毒(1)每月对厕所进行一次深度清理和消毒。
(2)采用高效消毒剂,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确保学生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三章隔离管理3.1学生生病隔离3.1.1学生发病时(1)学生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时,立即通知班主任和园医。
(2)将生病学生隔离至医务室,保障其他学生的健康。
学校托幼机构等培训ppt课件

患者衣、被单 阳光下暴晒
含氯消毒剂
粪便
生石灰 含氯毒剂
垃圾
含氯消毒剂
灭蝇
5%氯氰菊酯 2.5%溴氰菊酯
2014.05.12
消毒剂浓度 消毒方法 作用时间
250 mg/L
浸泡
30 min
500 mg/L 0.3%
擦拭
30 min 60 min
直接照射 30 min
三、猩红热
1.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 可出现草莓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手指和脚趾 出现皮肤脱屑。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且症状消失。
三、猩红热
4.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
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
二、水痘
1. 临床表现: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 疹、疱疹,不同疹型可同时存在为其特点;多见 于躯干,其次为面部和四肢。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
于发病后14 天。
二、水痘
4.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 消毒液擦拭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 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手部卫 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四、手足口病
1.临床表现:发热,手心、脚心、口腔粘膜出现 疱疹。
2.传播途径: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 3.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 天,且症状消失。
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定义
幼儿园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模版

幼儿园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幼儿园作为儿童托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
为了保障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卫生消毒、隔离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模板旨在提供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的参考,以确保幼儿园内部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二、卫生消毒制度1. 环境卫生清洁措施(1) 幼儿园内部设施、教具和玩具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幼儿活动环境卫生;(2) 幼儿园配备专业清洁工具和卫生用品,如清洁剂、消毒液等,保证清洁工作的有效性;(3) 幼儿园切实加强对公共区域、厕所、餐厅等区域的频繁清洁和消毒工作;(4) 幼儿园定期清洗和维护食品准备和储存区域,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2. 卫生消毒管理措施(1) 定期组织对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2)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并负责消毒工作记录的管理;(3) 幼儿园制定详细的消毒工作流程和方案,包括消毒物品的选择、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等;(4) 幼儿园采用定期消毒还是常规消毒取决于不同设施、教具和玩具的使用频率和具体情况;(5) 幼儿园制定有关教职工个人卫生和健康的要求,并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检查和培训。
三、隔离制度1. 外来人员隔离管理(1) 外来人员(家长、访客等)进入幼儿园前,必须接受测温,如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则禁止进入;(2) 幼儿园建立访客登记制度,记录外来人员的到访时间和联系方式,以便追踪;(3) 外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遵守幼儿园的卫生规定和要求;(4) 幼儿园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外来人员的健康意识,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
2. 疫情隔离管理(1) 幼儿园制定针对疫情的隔离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够有效控制和处理;(2) 当有学生、教职工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相关卫生部门;(3) 对于疑似病例或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 在出现疫情时,幼儿园暂停接收外来人员,并视情况通知家长带孩子居家观察或暂停上课。
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隔离制度的目标1.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2. 提高幼儿园卫生管理水平,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园所环境。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室内外环境的消毒面干净、无尘土;定期擦拭家具、墙壁等表面,保持清洁。
(2)室外环境: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扫,保持地面干净、无尘土;定期修剪绿化植物,保持园所环境整洁。
2. 幼儿用品的消毒(1)餐具: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定期煮沸消毒。
(2)玩具:每周进行一次清洗和消毒,确保玩具表面干净、无细菌。
(3)毛巾、被褥:每天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幼儿用品的清洁卫生。
3. 幼儿活动区域的消毒(1)教室: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扫,保持地面干净、无尘土;定期擦拭家具、墙壁等表面,保持清洁。
干净、无尘土;定期擦拭马桶、洗手台等表面,保持清洁。
4. 消毒方法的选择和使用(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化氢等。
(2)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配比,确保消毒效果。
(3)正确使用消毒剂,避免对幼儿和环境造成伤害。
5. 隔离措施的实施(1)对患病的幼儿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观察,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3)对接触过患病幼儿的幼儿进行观察,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四、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 幼儿园应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师,负责幼儿园的消毒隔离工作。
2. 幼儿园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提高教职工的卫生意识。
3. 幼儿园应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
4. 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五、总结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是保障幼儿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
托幼机构消毒规范

附件3绵阳市学校/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规范1.目的规范我市学校(托幼机构)内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行为,科学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2.工作步骤2.1 确定消毒范围2.1.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在消化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每日一次对室内外活动场所的地面、课桌椅及玩具物体表面,餐(茶)具,毛巾,工作人员及幼儿(学生)手,厕所粪便及病人排泄物或分泌物等;若呼吸道传染病疾病流行期间,在对物体表面消毒的同时,应该每天对教室、寝室的空气进行一次消毒。
终末消毒:在病人和疑似病人全部隔离(或离开)后,彻底进行一次性消毒,包括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被褥、衣服等个人物品的消毒。
若是呼吸道传染病疾病应该对教室、寝室等室内空气进行一次消毒。
2.1.2学校(托幼机构)内发生不明原因疾病传播流行时,综合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染病的消毒范围,从严消毒。
2.2 组织准备2.2.1 消毒资料:消毒药具采购记录、使用说明书、消毒工作记录表册等。
2.2.2消毒器材:消毒棉花及酒精、灭菌粉/片、消毒桶和消毒盆、免洗手消毒液、喷雾器、固定或移动式消毒紫外灯或臭氧消毒机等。
2.2.3 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鞋。
2.3 消毒方法2.3.1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是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措施,应作为首选。
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时,可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或薰蒸、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器等进行处理,3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2.3.2地面及物体表面: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后可用清洁水清洁处理;小型玩具用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水冲洗晾干。
2.3.3餐(茶)具消毒:一人一用一消毒。
消毒方法可选用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 分钟;远红外线消毒箱,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碗盘炸裂;自动冲洗消毒洗碗机消毒;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后,流水动冲洗干净;存放于保洁柜中。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制度培训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制度培训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的关注日益提高。
在我国,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的卫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儿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加强儿童消毒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培训旨在提高相关人员对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儿童场所的卫生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意义儿童消毒安全工作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是预防传染病、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基石。
通过培训,使大家认识到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活动特点,科学选择消毒剂、消毒方法和消毒频率。
(2)全面性原则:对儿童活动场所、设施、用品等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3)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消毒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消毒。
(4)持续性原则:持续关注儿童消毒安全工作,定期检查、整改,确保消毒效果。
3.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内容(1)环境消毒:对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的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家具、玩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2)个人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剪指甲,做好个人清洁。
(3)餐具、饮具消毒:对儿童使用的餐具、饮具进行专人专用,定期高温消毒或使用消毒剂消毒。
(4)床上用品消毒:定期清洗、暴晒儿童床上用品,确保卫生。
(5)卫生间消毒:对卫生间地面、便池、洗手池等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6)传染病防控: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预防传染病传播。
4. 儿童消毒安全工作的方法与技巧(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配比、使用消毒剂。
(3)消毒方法:采用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进行消毒。
(4)消毒频率:根据儿童活动场所、设施、用品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
幼儿园消毒培训总结集合6篇

幼儿园消毒培训总结集合6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消毒培训总结集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消毒培训总结篇1物理消毒:①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并且在30分钟以上。
特别是白天开空调的时候。
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30分钟以上,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避免紫外线对人眼睛和皮肤的灼伤,消毒后要开窗通风,驱散残留臭氧后才可进入室内。
化学消毒:含氯消毒剂(消毒片),小桶和大桶都贴有标识,先放入清水到标识处,早上来园小桶放入半片消毒片,依次擦拭茶杯架、桌、椅、柜子、窗、墙壁。
大桶泡放2.5片消毒片,消毒拖把,拖走廊、教室、厕所。
注意:消毒片充分溶化并搅拌后才可使用。
玩具消毒方法:塑料玩具清洗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
玩具一般每周消毒一次。
席子消毒方法:每天用温水擦试。
每周1-2次用消毒液擦,过2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一遍,晾干,以免幼儿皮肤受损。
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每天都必须消毒一次。
桌椅消毒方法:幼儿桌子在进餐前20分钟先用清水擦干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再用消毒液擦(抹布半干),过20分钟后用拧干的消毒抹布擦干。
厕所消毒方法:抽水马桶、便池每天消毒2次,用消毒液擦,在幼儿午睡时和幼儿离园后进行。
每班用木棍绑清洁球每星期擦试便池一次。
托班用便盆的大便用一次消毒一次,小便的一天消毒2次(午睡和离园后)。
被子、被套:每个星期提醒家长带回家晾晒,两个星期清洗一次。
拖把、抹布、垃圾桶、扫帚:按各班的标识分开放好,用后及时清洁干净,晾干。
垃圾桶每天及时倒,经常冲洗干净。
幼儿衣服:衣物要折叠整齐,摆放整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中、大班可以教幼儿自己折叠衣服,童谣:弯左手、弯右手、点点头来弯弯腰)。
题外话:我们园长虽然比较重视学历,但更重视老师的工作能力,耐心、细心、爱心,生活老师其实做的好的话,园长也会给机会做主班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消毒方法
1.食、饮具:煮沸30min;或用含氯消毒液 250mmol∕片浸泡30min,清 水洗净; 2.毛巾、手绢等:煮沸30min;或用含氯消毒液 250mmol∕片浸泡30min, 清水洗净晾干; 3.生活用具、玩具:煮沸30min;紫外线照射60min;或用含氯消毒液 1000mmol∕片浸泡30min,清水擦净; 门把手、楼梯把手、扶栏、桌椅、餐椅、游乐设施等:用含氯消毒液 1000mmol∕片浸泡30min,清水擦净; 衣、被单:阳光下暴晒6小时;紫外线照射1小时;用含氯消毒液 250mmol∕片浸泡30min,清水洗净后晾干;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含氯消毒液5000mmol∕片浸泡120min,清水洗净 后晾干;
【手】
六部洗手法,肥皂措手时间≥1min,瓶装洗手液定期更换 卫生手消毒剂:作用时间≥1min
【个人生活升华用品】
牙刷定期更换(3个月) 擦脸油、牙膏防止交叉感染 梳子定期清洗,随时保洁每人一袋 被褥个人专用,定期换洗
【清洁用具、拖布】
专用、专放并有明显标记 抹布、扫帚拖布等用后及时清洁,晾晒,干燥后存放; -消毒时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 -消毒后可直接控干或晾干;或可用清水冲洗后在晾干 存放; -拖布不能悬挂在水龙头上方;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 片,浓度1000mmol ∕片,消毒时间≥30min。
托幼机构的培训
应配备合格的保育员及营养师; 保育员,营养师及所有教职工应每年定期做体格 检查; 对保育员,营养师及教职工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 保健老师应积极参加上级各个部门组织的知识培 训。
谢谢观看!
化学消毒剂浸泡:含氯消毒剂250mmol∕片,≥30min。
【空气】
开窗通风: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2次,时间 ≥15min;若外界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采取 持续开窗通风;
紫外线照射:室内无人情况下照射60min,有病例的 班级必须每天照射一次。 -灯管应合格; -应定期做效果检测; -不可直接照射人; -有效照射距离为2米。
小便蹲坑扶手及洗手水龙头应每天消毒。
便池: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 浓度1000mmol ∕片,浸泡消毒时间≥2小时。
【粪便】
稀薄排泄物:漂白粉干粉4:1,浸泡时间≥2小时; 成型粪便:20%漂白粉乳液=1:2,浸泡时间≥2小时;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浓 度30000mmol ∕片,浸泡消毒时间≥2小时。
垃圾:用含氯消毒液1000mmol∕片喷洒120min后统一废弃;
传染病流行期间
加强对家长的宣教知识;
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设立隔离室,对患儿及时有效地进行临时隔离,患儿转移后,对隔离室应 进行随时或终末消毒;
Hale Waihona Puke 痊愈后凭医院证明返园;按照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对幼儿园进行每日的常规清洁消毒; 若有疫情爆发时及时上报,做好登记,及时处理。
【便器、盛装呕吐物的器具】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浓度 5000mmol ∕片,浸泡消毒时间≥2小时。 用后应完全浸没,清洗干净后待用。
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预防及消毒
一旦发现有患儿,应对所在的班级进行终末消毒; 当发生流行爆发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单位,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和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让有关单位进行及时消毒。
【玩具、图书】
每日通风晾晒一次; -适用范围:不能湿式擦拭,清洁物品; -注意:暴晒时不能叠加,暴晒时间不少于6小时;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 浓度250mmol ∕片,消毒时间≥30min。
【餐饮具】
煮沸:100℃,≥15min; 蒸汽:100℃,≥20min; 红外消毒柜: 125℃,≥20min;
【物体表面】
类别:桌、椅、坐车、围栏、玩具、各种台面、家具表面、楼 梯扶手、拖鞋等;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浓 度250mmol ∕片,消毒时间≥30min;
每天至少清洁消毒一次;
有病例班级应加大消毒浓度、作用时间及频次。
【衣服、被褥、毛巾类织物】
阳光下暴晒,时间≥6小时; 可用煮沸消毒15分钟;蒸汽消毒10分钟; 250~500mmol∕片含氯消 毒剂浸泡30min,用于毛巾;
【房屋(厕所)的地面】
用符合卫生部(规范)的消毒剂(含氯)440~540mmol∕片,浓度 1000mmol ∕片,消毒时间≥60min; 每天至少一次; 有病例班级应加大消毒浓度、作用时间及频次。
【厕所】
通风,定时打扫,地面用清洁拖布擦拭;出现污染情况应及时擦 拭干净; 地面保持干燥; 便后及时冲洗干净:保持清洁无异味;
托 幼 机 构 卫生保健指导
预防性消毒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个人生活用品卫生与管理:个人专用,定期更换 玩具卫生:日常清洁+消毒 饮食卫生:煮沸蒸汽消毒为首选
环境卫生:以卫生为主,消毒为辅
保健人员卫生:无烟,不佩戴首饰 食堂工作人员卫生:个人卫生,定期体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