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1. 理论部分1.1 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序号内容学时1 微生物学基础82 生物化学基础83 分子生物学84 细胞培养技术85 发酵工程学8序号内容学时6 生产工艺优化87 质量控制体系88 新药研发流程89 现代生产技术81.4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2.1 实验设计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检测;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心机等;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等;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设计概述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备工艺、药物的性质分析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目的1.了解制药工艺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2.学习常见药物的制备工艺和操作技能;3.掌握一定的药物质量控制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内容与方案实验一磷酸氢钙片的制备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磷酸氢钙片的制备方法;2.熟悉磷酸氢钙片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3.学习分析磷酸氢钙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实验设备和材料1.高速搅拌器、真空泵、烘箱、电子天平、滤纸、喷雾瓶;2.磷酸氢钙、二氧化硅、玉米淀粉、硬脂酸。

实验步骤1.将磷酸氢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加入水中搅拌至均匀;2.加入玉米淀粉和硬脂酸继续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粘稠;3.过滤混合物,得到滤饼;4.将滤饼放入烘箱中干燥;5.用高速搅拌器将干燥滤饼粉碎;6.将粉末加入喷雾瓶中,以二氧化硅为助剂进行微粒化处理;7.将微粒化的粉末进一步加工成磷酸氢钙片。

实验评价标准1.磷酸氢钙片制备成功;2.磷酸氢钙片大小均匀;3.磷酸氢钙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符合要求。

实验二盐酸利福平片的制备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盐酸利福平片的制备方法;2.熟悉盐酸利福平片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3.学习分析盐酸利福平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实验设备和材料1.高速搅拌器、真空泵、烘箱、电子天平、滤纸、进口盐酸、硬脂酸、甘露醇。

实验步骤1.将盐酸利福平和硬脂酸混合,加入水中搅拌至均匀;2.加入甘露醇继续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粘稠;3.过滤混合物,得到滤饼;4.将滤饼放入烘箱中干燥;5.用高速搅拌器将干燥滤饼粉碎;6.将粉末加入片剂机中,通过片剂机成型;7.待成型片干燥后,进行喷涂包衣。

实验评价标准1.盐酸利福平片制备成功;2.盐酸利福平片大小均匀;3.盐酸利福平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符合要求。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1.课程名称:制药工艺2.课程目标:2.1熟练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2.2了解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2.3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2.4培养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制药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3.1.1 药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3.1.2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3.1.3 药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操作规范;3.2 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3.2.1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3.2.2 设备的检测和维护;3.2.3 设备的保养。

3.3 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3.3.1 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3.3.2 药材检测方法及其分析技术;3.3.3 药材的加工制备,质量与标准。

3.4 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3.4.1 药品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3.4.2 药品生产中的质控技术和方法;3.4.3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

4.教学方法:4.1 知识讲授: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理论基础。

4.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4.3 样本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的制药材料和产品,让学生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4.4 视频教学:引入视频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制药生产的实际情况。

5.考核方式:5.1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统计分析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5.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制药工艺过程掌握情况,包括流程、规范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3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出勤情况等方面。

6.参考教材:6.1 《制药工程学》(第3版),何泽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2 《制药工艺学教程》(第2版),姚春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6.3 《制药工艺学》(第2版),孙定亮,科学出版社,2017年。

级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PPT课件

级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PPT课件
详细描述
药物合成工艺流程设计
总结词
分离纯化技术是药物合成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多种分离方法和纯化手段,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详细描述
在药物合成过程中,常常需要采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萃取、蒸馏、重结晶等,以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这些技术需要根据不同原料和产物的性质进行选择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THANK YOU
药物制剂工艺流程设计
VS
药物制剂的剂型与辅料选择是药物制剂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药物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选择药物制剂的剂型与辅料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剂型的特点、辅料的作用等因素。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辅料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剂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在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以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药设备
02
用于实现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反应器、分离设备、纯化设备、制剂设备等。
制药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03
应根据具体的制药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制药工艺流程及设备
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制药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意义
包括在线检测、离线检测和过程控制等多种方式,涉及的指标包括成分含量、杂质控制、微生物限度等。
质量控制的方法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确保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质量控制的实施
制药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优化与改进的方法
涉及工艺参数优化、设备改进、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例如采用连续制造技术、酶催化技术等新型制药技术,提高药物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作业上交操作指南:
请同学们将课程设计以word格式上传到本 网站“互动平台-作业提交-制药工艺学课程 设计-作业提交-填写姓名学号-提交作业”
上交截至时间:2012-6-10Fra bibliotek



1 贝诺酯的生产 2 氟哌酸的生产 3 维生素E的生产 4 盐酸普鲁卡因的生产 5 阿霉素的生产 6 黄连素的生产 7 紫杉醇的生产 8 长春碱的生产 9 氯霉素的生产 10 头孢曲松的生产 11 阿德福韦酯的生产
12 盐酸雷尼替丁的生产 13 氟伐他丁的生产
课程设计
主要内容: 1.药物的主要性质:名称、结构、理化性质; 2.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适应症; 3.药物的发展状况和生产状况; 4.合成路线的选择和优化; 5.生产工艺流程图:流程方框图、流程设备图; 6.生产工艺指标(工艺参数); 7.生产车间设计; 8.生产工艺规程; 9.三废处理; 10.其他说明等。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概述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制造工程中的核心课程,是研制和生产药品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二、设计内容1. 药品选择和药品特性分析在药品制造中,药品的选择和特性对设计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药品,通过对其药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药品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药工艺设计方案。

2. 制剂类型及配方设计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制剂类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结合药品特性,进行配方设计,并对不同配方组分的选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是指药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全过程,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选药品和制剂类型,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置、批量加工、完成制剂等流程,并对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作出评估。

4. 工艺条件的优化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是指温度、压力、pH等因素,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本环节需要学生针对所选的药品和制剂类型,对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分析学生应该对选题的药品的性质、制剂类型、选配方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生需要细致地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并描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3. 工艺条件分析和改进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药品和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分析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课程报告撰写学生根据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撰写课程报告,内容包括调研过程、制药工艺分析和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

四、结论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药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为药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_化药制药工艺教案

大学_化药制药工艺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制药工艺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化药制药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常见的化药制药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3. 学会分析化药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绪论1. 化学制药工艺的定义和分类2. 化学制药工艺的发展历程3. 化学制药工艺的重要性二、原料药的制备工艺1. 原料药的合成方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机合成、生物合成等- 合成方法的选择原则2. 原料药的分离纯化-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萃取、色谱等 - 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制剂的制备工艺1. 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湿法制粒、干法制粒- 压片、包衣2. 液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溶液、悬浮液、乳剂的制备- 注射剂的制备3.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要点四、特殊药物的制备工艺1. 抗生素的制备工艺2. 抗肿瘤药物的制备工艺3. 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五、化药制药工艺的可持续发展1. 绿色化学在化药制药工艺中的应用2. 节能减排在化药制药工艺中的应用3. 智能化在化药制药工艺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制药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引入案例,介绍化药制药工艺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讲解1. 按照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化药制药工艺的各个阶段,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制备工艺、特殊药物的制备工艺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化药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如原料药的合成、制剂的制备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药制药工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化药制药工艺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2. 实践操作: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二妙栓的制备工艺)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意义三、概述3.1 剂型简介3.2 二妙栓3.3 苍术3.4 黄柏3.5挥发油四、二妙栓的制备工4.1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4.2 黄柏挥发油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4.3 二妙栓的制备工艺五、参考文献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二妙栓的制备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除了在理论课堂上掌握有关制药工艺的基本过程之后,另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能够通过设计一种药物的制备工艺,达到以下目的:1. 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

2. 通过实现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意义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苍术,黄柏等中药材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懂得了挥发油的基本知识,并学到了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路线。

3.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掌握了中药二妙栓的制备工艺。

三、概述3.1剂型简介栓剂(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早期人们认为栓剂只起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局部作用,后来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发挥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按制备工艺与释药特点分类1、双层栓:一种是内外层含不同药物,另一种是上下两层,分别使用水溶或脂溶性基质,将不同药物分隔在不同层内,控制各层的溶化,使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

2、中空栓:可达到快速释药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设 计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 ***************************药学院制药工程系2012年 3 月 28 日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课程设计的题目: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一、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熟悉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和革新。

根据原辅材料的来源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和选择工艺路线并掌握中试放大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 了解化学药品的特殊性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2) 熟悉化学制药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及其评价方法;(3) 熟悉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技术;(4) 了解中试放大、生产工艺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5) 了解药厂“三废”的防治。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合成工艺设计( 1 )设计方案确定:对选定的工艺路线、主要反应原理等作简要介绍与评述。

( 2 )工艺流程图绘制:工艺流程图用单线形式绘制,用示意图表示单元操作所有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之间的反应过程。

( 3 )主要反应的设备要求。

( 4 )生产工艺操作注意事项。

( 5 )反应产生的三废的处理方法。

目录一头孢氨苄的简介1. 头孢氨苄发展过程 (1)2. 头孢氨苄的药理性质与临床应用 (2)3. 头孢氨苄的理化性质 (3)二头孢氨苄的合成路线和选择1. 微生物酶酰化法 (4)2. 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 (5)3. 苯甘氨酰氯与7-ADCA缩合工艺 (6)三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流程1. 生产头孢氨苄的操作流程 (7)四三废的治理措施1. 对产生的废水的分析 (8)2. 树脂吸附法处理产生的废水 (9)五课程设计的总结1.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10)六参考文献头孢氨苄的简介1. 头孢氨苄的发展头孢类抗生素发展到今天一共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氨苄属于其中的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

从抗菌性能来说,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

但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头孢菌素CSNH 2NHC(H 2C)3OCHNOCH 2OCOCH 3COOH COO -SNH 2N OCH 2OCOCH 3COOH氨7-基头孢烷酸头孢氨苄发展过程简介头孢氨苄SNCHCOHN OCH 3COOHNH 2H 2O .2. 头孢氨苄的药理性质与临床应用1 . 抗菌谱:对G+菌效果较好对G-菌效果较差该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内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杀菌作用。

该品为广谱抗生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率高。

特别加入增效抗炎因子,使该品具有标本兼治得效果,其杀菌能力比青霉素类大20倍,比磺胺类大10倍、比喹诺酮类大5倍。

药理头孢氨苄属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与头孢噻吩相仿,但其抗菌活性较后者为差。

除肠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外,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产或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的大部分菌株对该品敏感。

该品对奈瑟菌属有较好抗菌作用,但流感嗜血杆菌对该品的敏感性较差;该品对部分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和志贺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其余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均对该品呈现耐药。

梭杆菌属和韦容球菌一般对该品敏感,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对该品中度敏感。

2 . 临床用途:1.适用部位: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2.适用症:流行性感冒,气肿疽、恶性水肿、坏死杆菌病、等所引起的败血性高热(41~43℃)或持续低温(37℃以下)喜喝冷水、无神嗜睡、行走拐跛、耳部变蓝、流泪等。

同时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疾患3. 头孢氨苄的理化性质1 . 头孢氨苄的结构\名称 SN CHCOHNOCH 3COOH NH 2H 2O.又称先锋Ⅳ \ 头孢力新,化学名为(6R ,7R )-3-甲基-7-[(R )-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2. 头孢氨苄理化性质1.白色或乳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2. 水中微溶,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3.在固态及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遇热、强酸、强碱和紫外线均易分解;4. pH3.5~5.5,其水溶液在pH8.5以下较稳定,但在pH9以上则迅速被破坏。

二头孢氨苄的合成路线和选择1.微生物酶酰化法微生物酶酰化路线的生产工艺多采用固相酶术,将无色杆菌细胞吸附在DEAE(二乙胺乙基)一纤维素载体上,将此固相装柱,通入0.1%七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一ADCA)和0.5%D苯甘氨酸甲酯,5h后,85%的7-ADCA转化为头孢氨苄。

该法生产头孢氨苄工艺先进,无污染。

但固定化酶技术尚不成熟且反应对温度和PH要求较高。

生产过程中不太稳定,工业大规模生产较为困难。

1.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苯甘氨酸无水酰化路线的生产工艺基本原理是以苯甘氨酸为原料,进行二次酰基化;将7-ADCA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二硅烷基化的产物;将上述两步反应产物的进一步反应得到头孢氨苄。

合成工艺路线如下:该路线的优点是反应步骤简单,且反应过程不需要消耗水。

实现无水生产,但是需要消耗中间体7-ADCA。

但这个中间体是生产多种抗生素的中间体,因此国内需求缺口较大如果使用本法生产头孢氨苄成本会增加,利润空间会减小。

2 . 苯甘氨酰氯与7-ADCA缩合工艺苯甘氨酰氯与7-ADCA缩合路线的生产工艺以青霉素G为原料,通过扩环重排,裂解为7-ADCA,再与苯甘氨酸酰氯缩合。

以下详细介绍这条工艺路线此法主要包括下面四个反应步骤:1)酯化氧化; 2)重排、扩环、氯化醚化、水解、成盐; 3)酰化水解下面将分别介绍下列四个步骤的有关反应。

1. 酯化氧化:将丙酮、吡啶、三氯乙醇、青霉素G钾加入反应罐搅拌,控温10℃滴加三氯氧磷,反应1h,酯化液转入氧化罐,保持0℃滴加过氧乙酸和双氧水的混合物,20℃下反应2 h,加水,静置、过滤干燥得到S-氧化物2.重排、扩环、氯化醚化、水解、成盐:乙酸丁酯、s-氧化物、磷酸、砒啶,回流搅拌3h,减压浓缩,冷却得黄色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重排物熔点l25-127°,将重排物溶人二氯乙烷,冷至-10°加人砒啶和五氯化磷,于-5°反应2h,再降温到-15勺,缓缓加人甲醇醚化,-10°反应1.5h加水室温水解30min,用4%氢氧化钠中和PH6.5-7.0,分取有机层,浓缩,加PTS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7-ADCA脂PTS盐。

3.酯化水解:将得到的7-ADCA酯游离后,再与苯甘氨酰发生酰化反应,生成头孢酯酰化物。

最后在锌粉和甲酸进行还原性水解,得到头孢氨苄三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流程四三废的治理措施1.有机溶剂采用蒸馏塔回收,用于生产过程。

残渣进行焚烧处理。

2.废水中含有各类盐分与有机物,经生化处理后,无毒排放;3.有毒害性气体通过系列排毒装置引至烟囱高排;4.废渣中的有机残渣采取焚烧方式处理,无机盐可采取相应的回收方式处理;根据我们的分析头孢氨苄的生产中主要在青霉素G酯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因此我们针对此步骤设计了专门的废物处理方法2.树脂吸附法处理废水青霉素G酯化氧化产生的废水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生产1kg头头孢G酸产生240kg 废水),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溶剂和有毒物质,抑止好氧微生物生长,降低废水生化处理的效率。

如果在“三废”处理前,进行有效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溶剂和有毒物质,降低废水COD,不但可以降低三废处理的成本,还可回收溶剂、原料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废水是指青霉素G经氧化、扩环、重排后所得的头孢G酸经结晶、过滤后所剩的母液,来自某制药公司的头抱G酸生产工段,所含各物质的相关质量分数为:砒啶0.19%,甲苯0. 4%,其它未知杂质及色素:pH为3.0,COD为80-90g/L废水成分复杂,单一使用一种树脂,难以达到较好效果,故采用多种树脂多级串联的方法进行试验探索,并设计了如图1的流程五课程设计的总结经过两周左右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头孢氨苄的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详细的学习和了解头孢类抗生素药品的发展历史和相关合成方法。

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

世界各国在最近几年都加大力度研究酶法生产头孢氨苄的技术。

我们相信在未来抗生素药类市场头孢氨苄仍会占据很大的比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

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首先,我怀着真诚的心要感谢我们的组员,我感谢他们给我的帮助,因为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的设计得以顺利完成,我感谢他们不厌其烦的讨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感谢他们认真收集有关头孢氨苄的相关资料,虽然所有的资料并不一定有用到。

在设计的末期是我们一度寻找不到有关三废的处理资料,但是我们在经过仔细严谨的讨论后确定青霉素G酯化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物,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了头孢氨苄生产的三废处理。

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努力,因为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