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大学语文论述题

合集下载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人:永州一中刘小忠【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套试卷,可谓是“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6 ~ 28 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

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

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

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这里没提到《中庸》。

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

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

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26.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4 分)27.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5分)28.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6 分)【答案】26.《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27.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

大学语文2016年4月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大学语文2016年4月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2016年4月《大学语文》真题一、单选1.下列历史人物中,《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为例证的是(D)。

A.赵武灵王B.汉武帝C.唐明皇D.后堂庄主【解析】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2.《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B)。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解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才是中心论点,本文有三个分论点,第一是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开始,说明了“熔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第二是分论点指出了“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第三是指出“必须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而这三个分论点,分别用例证法举了三个例子来阐明道理,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3.下列《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提到的愚蠢见识中,与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关的是( C )。

A.麒麟和火蛇是真实存在的B.刺猬好吃油虫C.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D.男性特别优越C【解析】“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

这种错误,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办法很简单。

他只消请他的夫人把嘴张开亲自数一数就行了。

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自以为是。

自以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这是我们人人都容易犯的一种致命错误。

”4.《冯谖客孟尝君》先写冯谖客的“无好”、“无能”,后写孟尝君经营三窟,这样的表现方法是(C)。

A.以小见大B.互相映衬C.欲扬先抑D.首尾呼应【解析】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

《大学语文》答案大学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A10. C二、填空题1. 优秀2. 个性3. 文化4. 解决5. 具有6. 传承7. 造诣8. 开拓9. 规范10. 文学三、简答题1. 解释下述词语的意思: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者沉浸在艺术欣赏之中时,人与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自我感知消失,忘却自我存在的状态。

这种忘我境界可以使人深入艺术世界,体验到纯粹的美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2. 试述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扩大人们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开拓视野,培养情感,增长见识。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传递价值观念。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智慧和思想,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此外,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共鸣和快乐,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文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 举例说明诗歌和散文的区别诗歌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

例如,一首诗歌往往具有韵律和节奏,通过押韵和音律的运用,传递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散文则更加接近于日常的语言表达,它更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传达信息的清晰性,常以散文体式展开叙述、叙事或论述。

此外,诗歌的结构通常较为紧凑,使用较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而散文的结构相对较为松散,讲究故事的连贯和逻辑的阐述。

因此,诗歌和散文在表达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论述题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大学语文胸怀天下的论述题

大学语文胸怀天下的论述题

大学语文胸怀天下的论述题
胸中有家国立志为天下“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是啊,正如歌中唱的,中国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而正值青春朝气蓬勃的我们也正跨着大步,追寻着我们的人生梦、中国梦。

新时代的我们要心怀家国志存天下,才能在追梦路上乘风破浪、勇创辉煌,无悔于青春,无愧于祖国。

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自己奋斗,为民族奋斗。

司马迁忍辱苟活,勾践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理想、正义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而无怨无悔,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就要为了中国梦而奋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坚忍不拔,励志笃行,向我们的中国梦进发。

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能担当、会担当、敢担当。

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后,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放弃了高额薪水,双手重新抓住的却是中国导弹事业,扶起的亦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担当就是要对国勇于承担,让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在担当中让生命的脉搏与祖国的血脉一起跳动。

要知行合一,崇实重干,将志向付诸行动。

教育家陶行知从“知行”到“行知”再到“行知行”,名字的每一次改变都代表着他教育哲学思想的飞越,真正做到了“名实相符”。

因此,我们应像他那样努力做到行动与品德一的一致。

心容青天,青天在肩。

君子之肩,背负青天。

心怀家国,志存天下,知行合一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履行,完成无悔于青春和民族的事业。

论述类2016年真题答案

论述类2016年真题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二)参考答案一、【参考答案】1.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D 项“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证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载内容”,扩大了范围。

【技巧点拨】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2.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漏掉了修饰语。

【技巧点拨】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3.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扭曲文意。

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白斌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关系错误。

【技巧点拨】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春季高考 语文试题 答案 word 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春季高考  语文试题 答案 word 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语文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卷一(选择题共50 分)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卷二(非选择题共70分)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21.(3分)(1)师不必贤于弟子(2)长风破浪会有时(3)如泣如诉(4)夕阳无限好(5)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评分标准】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三句即得满分。

如果答题超过三句,选择正确答案给分,答题错误不倒扣分。

句中有错别字或漏字、添字,该句不得分。

22.(3分)○12016年4月8日上午举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

○2这场马拉松比赛是由健力跑俱乐部组织的。

○3本市的长跑爱好者参加了这场比赛。

○4这场比赛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评分标准】答案对四分即得满分,答对三句得2分,答对两句得1分,答对一句不得分。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共3页)第1页23.(4分)【评分标准】标题、正文、落款各1分。

格式符合要求,内容明确,语句通顺即得满分。

答案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4.细柔,温暖(暖呼呼),干净,黄金、晶亮,厚厚。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任意三个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25. ○1人们在婴儿诞生前,怀着虔诚的心情,收集来干净的绵绵土,○2把它厚厚地捕在热炕上烘暖。

○3婴儿在上面出生后,人们用它把婴儿擦洗干净。

○4婴儿触到温暖的绵绵土,像又回到了母体,安然入睡。

【评分标准】答案四个要点,答对任意三个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26.不能换。

“伏”字表达了“我”见到沙漠时的激动与虔诚之情,“趴”字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27.○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2生动形象的写出“我”诞生时,身上黏着绵绵土的情景,○3表达了对绵绵土的赞美(或对生命诞生时的喜悦)之情。

大学语文试题a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a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a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张惶失措B. 一愁莫展C. 黄梁美梦D. 出类拔萃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李商隐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八个字?()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 金玉良缘,天作之合C.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D.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5.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散文集是()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故事新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

3.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4. “______,______”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5.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2. 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 描述《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A5. C二、填空题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江春水向东流3. 司马迁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简答题1. 略2. 略3. 略四、论述题1. 略2.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2、老舍《想北平》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想北平》主题: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之情。

对比烘托作用:用欧洲巴黎等四大名城与北京对比,烘托出北平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独特感受和热爱。

3、写出王昌龄《从军行》中借景抒情、叙事事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借景抒情。

灰暗的长空阴冷的雪山表示征战地荒僻之意,遥望玉门抒发征人望归不得的思乡之情(间接抒情),境界壮阔,情意真切;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叙事抒情,语言凝练。

涵盖了战地荒僻、战斗频繁、战斗惨烈等内容,浓缩了多少艰苦激烈的战斗和牺牲。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的情感内容是什么?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整体比喻意义和效果是什么?
答:陶渊明《归园田居》情感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整体喻意:诗人对解脱困境、重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效果:通过比喻收到了使诗歌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5、概括司马迁《管晏列传》的中心思想,并简述管仲的治政特点是什么?
答:司马迁《管晏列传》中心思想:作者高度地赞扬了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晏婴的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生活俭朴的品德和作风以及桓公不计私仇,善任贤能的宽广胸怀。

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政治愿望。

管仲的治政特点:(1)对外取信于诸侯;(2)与民同好恶;(3)对内通货积材
6、沈从文《箱子岩》一文中所写作者的"幻想”是什么?并请说说本文进行了哪些对比来突出主题?
答:沈从文《箱子岩》:"幻想”是作者对湘西人所寄托的希望:希望家乡人民担负历史的使命,创造新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