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4月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2016年4月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2016年4月《大学语文》真题一、单选1.下列历史人物中,《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为例证的是(D)。
A.赵武灵王B.汉武帝C.唐明皇D.后堂庄主【解析】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2.《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B)。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解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才是中心论点,本文有三个分论点,第一是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开始,说明了“熔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第二是分论点指出了“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第三是指出“必须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而这三个分论点,分别用例证法举了三个例子来阐明道理,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3.下列《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提到的愚蠢见识中,与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关的是( C )。
A.麒麟和火蛇是真实存在的B.刺猬好吃油虫C.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D.男性特别优越C【解析】“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
这种错误,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办法很简单。
他只消请他的夫人把嘴张开亲自数一数就行了。
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自以为是。
自以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这是我们人人都容易犯的一种致命错误。
”4.《冯谖客孟尝君》先写冯谖客的“无好”、“无能”,后写孟尝君经营三窟,这样的表现方法是(C)。
A.以小见大B.互相映衬C.欲扬先抑D.首尾呼应【解析】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16年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全国 I 卷) word版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I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和答案解析江苏卷语文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1. 在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恰当的是( )空格人都希望自己/格空格空/ ,却很少有人能沉下来心对生活。
实活很/空/ 空格//空空/,你是诚心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
你越 /空//格//空//格/ /格/,越想得,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默默耕耘,惊就然而。
A. 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 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 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 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 列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一项是(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D. 情人眼里出西施3. 列各,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4. 第一组:《<见》《书虫诞生记》对话东坡》《家有书窝》二组《桌的》《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者》第组:《感悟《我的“离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在想些什么》A. 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 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 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 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 啼中真面目新笙歌衣冠白雪阳春传雅曲/空格空格/格/ 高山水觅知音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偶戏四个文演出专场各准副对联,对与演出场对恰的一项是( )开幕几疑非傀儡 /格/ 台虽小关。
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6. 张霖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的昏聩而落孙山幸主考官的慧眼才榜有名。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6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9 分)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甲卷)语文试题(使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辽宁,海南)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4月及答案解析

(7/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7题
《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A.骈散相间
B.通篇用韵
C.主客对话
D.援譬设喻
上一题下一题
(8/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4月及答案解析
(1/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为例证的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
D.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
上一题下一题
(3/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3题
下列《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提到的愚蠢见识中,与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墨士多德有关的是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3题
下列《湘夫人》语词中,指湘君的是
A.“帝子降兮北渚”中的“帝子”
B.“目眇眇兮愁予”中的“予”
C.“思公子兮未敢言”中的“公子”
D.“闻佳人兮召予”中的“佳人”
上一题下一题
(14/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意象中,比喻“我”的是
A.崎岖的道路
B.城堡的废墟
C.熊熊的烈火
D.黄昏的太阳
上一题下一题
(19/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9题
《婴宁》写移葬鬼母时婴宁的表现是
(1/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26题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2/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27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3/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D.许远
上一题下一题
(6/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6题
下列作品中,既是传记,又属寓言,更兼说理的是
A.《秋水》(节选)
B.《张中丞传后叙》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第17题
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意象中,感叹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的是
A.干瘪的稻穗
B.神话的蛛网
C.雪被下古莲有胚芽
D.“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
上一题下一题
(18/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5题
《长恨歌》中唐玄宗、杨贵妃七月七日密誓之所是
A.未央宫
B.昭阳殿
C.蓬莱宫
D.长生殿
上一题下一题
(16/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6题
《早雁》中“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的深层含义是
A.暗讽朝廷无能,同情百姓有家难归
B.暗示战事紧张,表达对国势的忧虑
C.暗指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
D.暗示自己漂泊异乡又无可奈何
上一题下一题
(17/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4题
下列《行路难》(其一)诗句中,包含了吕尚典故的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
上一题下一题
(15/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上一题下一题
(8/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33题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怖: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9/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34题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熨帖: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8题
《马伶传》写华林部与兴化部第一次较量,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A.场面描写
B.景物描写
C.肖像描写
D.语言描写
上一题下一题
(9/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22题
下列作品中,运用倒叙方式的有
A.《马伶传》
B.《金鲤鱼的百裥裙》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麦琪的礼物》
E.《哭小弟》
上一题下一题
(3/5)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2题
《都江堰》发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疑问,下列语句中,符合作者意图的回答是
A.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B.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C.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
D.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五庙,祭祀李冰父子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赵武灵王
B.汉武帝
C.唐明皇
D.后唐庄宗
下一题
(2/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2题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第11题
《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
A.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B.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历程
C.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D.爱尔克对弟弟的爱及作者姐姐对作者的爱
上一题下一题
(12/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A.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B.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
C.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D.姚纳把雪撬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E.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肤色白得过分,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上一题下一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3题
下列《湘夫人》语词中,指湘君的是
A.“帝子降兮北渚”中的“帝子”
B.“目眇眇兮愁予”中的“予”
C.“思公子兮未敢言”中的“公子”
D.“闻佳人兮召予”中的“佳人”
上一题下一题
(14/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B.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C.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
D.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道怎么的也红了脸
上一题下一题
(1/5)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30题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止
有经: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6/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31题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狼藉: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7/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32题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问遗:__________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4月及答案解析
(1/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为例证的是
第9题
下列语句中,与《西湖七月半》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意旨相符合的是
A.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B.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C.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D.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上一题下一题
(10/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28题
项生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4/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第29题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士欲故,其筑欲密
筑:__________
上一题下一题
(5/10)词语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上一题下一题
(7/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7题
《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A.骈散相间
B.通篇用韵
C.主客对话
D.援譬设喻
上一题下一题
(8/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23题
下列诗词句中,表现在爱人的思念之情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