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读二章-六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特点。

2. 通过阅读选篇,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简介。

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分析。

3. 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2. 解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分析法: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选取的篇章,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背景。

2. 讲座:详细讲解《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如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等。

3.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选定的篇章,可以是同一篇章,也可以是不同篇章。

4. 分享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阅读方法。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并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世说新语》原著或选集。

2. 相关研究资料,如刘义庆的生平介绍、历代评论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讲座PPT,包括刘义庆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

2. 挑选适合公开课的《世说新语》篇章,提前分发给学生。

3. 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世说新语》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世说新语》故事表演,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内容和价值,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解读经典文献,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一:作者和背景介绍(15分钟)首先,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其生平和著作;然后,简要概述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

内容二:文本阅读与解析(60分钟)接下来,引导学生针对选定的几个话题和篇章,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话题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话题二:“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失仪,坐不失威”•篇章一:“建安七子之一张横传”在逐一分析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几遍,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如下步骤:1.翻译文本:理解文本原意和表达方式。

2.解析词语:辨析难懂词汇或引申词义。

3.探索主旨:思考文本意义、价值和对人生的启示。

内容三:教学互动和(20分钟)在解析文本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

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导:1.请几位同学简要讲解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展示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指出不当之处和优点。

3.教师进行和点评,概括文本主题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对自己的启示和应用。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参与度和文本解析报告两项。

参与度占总成绩的20%,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互动讨论和课堂练习,班级参与度达到70%以上。

文本解析报告占总成绩的80%,要求学生选定任意一篇《世说新语》篇章进行翻译和解析,提交1000字左右的报告,包括以下要素:1.选题和目的:解释选定篇章的原因和分析目的。

2.文本翻译和解析:逐一阐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含义。

3.主题和启示:文本主题和思想,探究对人生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4.文献引证和参考资料:列出自己参考的文献和资料,注明引用处。

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选修《世说新语》的高年级人文类学生,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六)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 (六)
——(宋)张贵胜《遣愁集》卷一
1.38 “范宣年八岁” 李贽:“还是痛,语用《孝经》” “物质的贫困是培养美德和天才的沃土。” ——(美)埃默森 “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通儒 之高尚者也。”
1.39 “王子敬病笃” 关于“上章”: “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 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 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 厄,谓之上章。” ——《隋书·经籍志》
嘉锡案: 此即《世说》所谓“大吴不免哀制” 也。„„坦之„„哭母以死。故康伯不 及用也。
1.44 “王恭从会稽还” “(太原王氏)总的说来,始终是 依附于司马氏皇权或相权而发展。” ——田余庆
1.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 程炎震: “哀制,谓服中也。不免哀制,似谓 不胜丧。„„”
《类聚》二十引宗躬孝子传曰: “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 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痛断绝,至 七祭,吐血而死。”
王献之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 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晋书》卷八十
王敦
“于时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婢百 余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 车还洛。”
——《晋书》本传 怀帝永嘉初,王敦自青州 “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 归洛阳,委弃公主”。
——《晋书》卷七十六《王舒传》
王献之 致 郗道茂 书: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 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 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 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 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 气耳!”
1.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程炎震云:“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袭
江陵,害殷仲堪。”
义正,生气凛然。在有晋士大夫间,不 愧朝阳之鸣凤。而临终不免逊词乞怜者, 徒以有老母故也。忠孝之道,于斯两全。 虽所事非人,有惭择木,君子善善从长, 可无深责尔矣。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世说新语》概说1.1 教材简介1.2 作者简介1.3 成书背景1.4 版本情况1.5 研究价值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2.1 题材特点2.2 艺术手法2.3 语言风格2.4 历史与现实2.5 影响与传承第三章: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3.1 人物描写手法3.2 典型人物分析3.3 环境描写作用3.4 社会背景分析3.5 实践练习:编写人物或环境描写片段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名篇名句4.1 名篇解析4.2 名句解析4.3 名篇名句的审美价值4.4 影响与传承4.5 实践练习:默写或创作以名篇名句为灵感的故事或诗歌第五章:《世说新语》与我们的生活5.1 现实意义5.2 人生哲理5.3 道德观念5.4 历史反思5.5 实践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世说新语》中的政治与权谋6.1 政治斗争的描写6.2 权谋策略的展现6.3 政治与人物的关联6.4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6.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政治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世说新语》中的文人风采7.1 文人的生活方式7.2 文人的思想观念7.3 文人之间的交流7.4 文人的创作活动7.5 实践练习:选择一位《世说新语》中的文人,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风采。

第八章:《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8.1 女性角色的定位8.2 女性形象的塑造8.3 女性与社会的关联8.4 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独特性8.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女性形象,探讨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第九章:《世说新语》中的道德与伦理9.1 道德观念的体现9.2 伦理关系的描绘9.3 道德与政治的关联9.4 道德在《世说新语》中的作用9.5 实践练习:结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讨论《世说新语》中的一个道德问题。

第十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与研究动态10.1 阅读方法指导10.2 文本解析技巧10.3 研究动态概述10.4 学术观点介绍第十一章:《世说新语》中的生活琐事11.1 生活琐事的描写11.2 生活与人物的关联11.3 生活琐事中的智慧11.4 生活琐事对现代生活的启示11.5 实践练习:选择《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生活琐事,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智慧。

世说新语第二讲讲义

世说新语第二讲讲义

《世说新语》第二讲讲义一、导入1、在江苏省金坛市著名的“金沙八景”中,有一处叫作“漫塘春水”。

人们以“漫塘”为此景命名,便是为了纪念当地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刘宰。

嘉定二年(1209年),金坛发生饥荒。

刘宰在当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粥局,救济灾民。

此后,在嘉定十七年(1226年)和绍定元年(1228年),刘宰又两次设立粥局。

据史载,其间受其惠者,每日超过万人。

此外,在隐居的三十年里,刘宰还在家乡设置义仓,创立义役,乡人凡有无地可耕、无处可居者,刘宰皆倾力相助并视之为己任。

2、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二、课程内容顾荣施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曰:其仆也,焉施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学而思1、上面的故事一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尝:曾经应人请:赴宴觉:发觉行炙人:做烤肉的人或端着烤肉的仆人炙:烤肉欲:想要之:的色:神色,脸色因:连词,于是辍:停止,放下施:给同坐:一起坐的人嗤:嘲讽之:他其:他仆:仆人焉:怎么能岂:哪里终日:整天执:拿着之:指烤肉遭乱渡江:遭受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经:经历异:感到奇怪所以:…的原因乃:是三、知识讲解:文言文中“之”的用法1、的2、代词,可以代人也可以代物。

世说新语导读

世说新语导读

❖ 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 即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 戎、刘伶。

❖ 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谈到:“汉 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 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 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
❖ 按照哲学家冯友 兰先生的说法, 风流是一种人格 美,构成真风流 有四个条件:
❖ 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落他们, 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世说新语》导读
❖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学习《世说新语》
❖ 阅读 ❖ 做人 ❖ 作文
《世说新语》导读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
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 【难兄难弟】
❖ 曹魏末年,司马昭专权,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当 时的皇帝曹髦就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皇位。
❖ 对于司马氏集团的政治野心和专权、篡权行为,不 少正直之士是极为反感的,但是又不敢刚正直言, 以免在改朝换代之中像清流之士一样遭受杀身灭族 之祸。他们慑于统治者的淫威,为了保全性命,于 是就开始回避现实,不谈政治,明哲保身,甚至做 自己不想做的事,讲自己不想讲的话,行为放荡不 羁,“皆以任放为达”,这种处世之道被后世称为 “魏晋风度”。

目录
❖ 德行第一 文学第四 识鉴第七 规箴第十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捷悟第十一
❖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内容:1.3.1 《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及作者刘义庆简介1.3.2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3.3 《世说新语》的价值与影响1.4 教学活动:1.4.1 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作者及特点1.4.2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的了解和阅读体会1.4.3 讨论《世说新语》的价值与影响第二章:《世说新语》的篇目与结构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世说新语》的篇目设置,理解其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世说新语》的篇目设置及其寓意2.2.2 《世说新语》的结构特点: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门,内容丰富,涵盖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篇目与结构2.3.2 学生阅读选篇,分析其结构特点2.3.3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篇目与结构的认识第三章:《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简约、含蓄、幽默、生动3.2.2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语句与词汇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讲解经典语句与词汇3.3.2 学生朗读经典语句,体会语言特色3.3.3 学生尝试运用《世说新语》中的词汇与句式进行练习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4.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名士的风采与特点。

4.2 教学内容:4.2.1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分类: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等4.2.2 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如王羲之、谢安、陶渊明等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介绍《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分类与典型人物4.3.2 学生阅读相关篇章,分析人物形象特点4.3.3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中人物形象的感悟第五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集,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收录了自汉末到晋代的一系列短篇故事和语录,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世说新语》的作者及编撰背景2.1 作者简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官至侍中、中书令,博学多才,喜文学,好交游,与当时的文化名流交往密切。

2.2 编撰背景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士人阶层追求享乐,崇尚虚无主义,刘义庆以此为背景,通过收集整理士人间的言行举止,编纂了《世说新语》。

第三章:《世说新语》的特点3.1 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3.2 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文章生动形象。

3.3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简洁有力的描述,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4.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2 关注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

4.3 品味语言魅力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特点以及阅读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世说新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起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我们将具体讲解《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深入感受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六章:《世说新语》中的名篇解析6.1 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经典篇章,如《汰侈》、《雅量》等,进行详细解析。

6.2 分析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展示《世说新语》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程炎震云:“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袭江 陵,害殷仲堪。”
嘉锡案: 观中兴书所载企生对桓玄之语,词严
义正,生气凛然。在有晋士大夫间,不 愧朝阳之鸣凤。而临终不免逊词乞怜者 ,徒以有老母故也。忠孝之道,于斯两 全。虽所事非人,有惭择木,君子善善 从长,可无深责尔矣。
1.44 “王恭从会稽还”
余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 车还洛。”
——《晋书》本传
怀帝永嘉初,王敦自青州 “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
归洛阳,委弃公主”。
——《晋书》卷七十六《王舒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献之 致 郗道茂 书: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 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 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 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 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 气耳!”
此即《世说》所谓“大吴不免哀制”也 。……坦之……哭母以死。故康伯不及 用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世说新语导读二章-六
1.39 “王子敬病笃” 关于“上章”:
“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 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 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 厄,谓之上章。”
——《隋书·经籍志》
王献之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 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晋书》卷八十
王敦 “于时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婢百
“(太原王氏)总的说来,始终是依 附于司马氏皇权或相权而发展。”
——田余庆
1.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
程炎震: “哀制,谓服中也。不免哀制,似谓不
胜丧。……”
《类聚》二十引宗躬孝子传曰:
“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 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痛断绝,至 七祭,吐血而死。”
嘉锡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