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第三十一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及译文言语作者:刘义庆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讎,以为至公。

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世说新语·伤逝》全文阅读及翻译

《世说新语·伤逝》全文阅读及翻译

《世说新语·伤逝》全文阅读及翻译展开全文伤逝第十七【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

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

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

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

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

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

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

至于第10 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

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

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

阮嗣宗:阮籍的字。

预:参加。

③羁绁(w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

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

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

”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第一言语第二上卷下政事第三文学第四中卷上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识鉴第七中卷下赏誉第八品藻第九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下卷上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十七栖逸第十八贤媛第十九术解第二十巧蓺第二十一宠礼第二十二任诞第二十三简傲第二十四下卷下排调第二十五轻诋第二十六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俭啬第二十九汰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谗险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纰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附录世说新语序目世说旧题一首旧跋二首世说新语卷上之上德行第一1〔一〕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汝南先贤传曰: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值汉桓“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有室,荒芜不埽除,曰:…大丈夫当为国家埽天下。

”为豫章太守,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

及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二〕海内先贤传曰:“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在台,迁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三〕欲先看之。

谢承后汉书曰:子所在,“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

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前后为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万里赴吊。

常豫炙鸡一只,以绵渍酒中,●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

酹酒毕,” 留谒即去,不见丧主。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主簿白:〔四〕”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

“商容,许叔重曰:殷之贤人,老子师也。

〔五〕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车上跽曰式。

“蕃在豫章,”袁宏汉纪曰:”为稚独设一榻,去则悬之,见礼如此。

〔六〕【笺疏】“案蔡邕陈太丘碑文…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一〕李详云:。

魏志邓艾传作…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 “陈为豫章,范书不记其年,以稚传…延熹二年,蕃与胡广上疏荐稚等‟〔二〕程炎震云:”推之,知在永寿间。

“徐孺子征聘未尝出门,赴丧不远万里。

常事江夏黄〔三〕御览四百三引海内先贤行状曰:公,薨,往会其葬。

家贫无以自供,□磨镜具自随。

每至所在,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

德行第一:十六、四十三言语第二:十五、十八政事第三:八文学第四:五、九十八雅量第六:二赏誉第八:二十九品藻第九:三十一、六十七容止第十四:五、十一伤逝第十七:二栖逸第十八:二、三贤媛第十九:十一任诞第二十三:一简傲第二十四:三、四排调第二十五:四《德行第一》十六未见喜愠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四十三罗母焚裘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1/7页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言语第二》十五瞳子何必在大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嵇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

”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

何必要大呢,只看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2021年整理〗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2021年整理〗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刘义庆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21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21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

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

《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

《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 6卷,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於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概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

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言语

•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 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 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 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 焉,则交日踈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 羣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 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 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故曰不如伐呉。伐呉不胜,民人外死,大 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 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 • 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 兵迎之。
• (范)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 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 朝。……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 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 《郭泰传》:郭泰(林宗),性明知人, 好奖训士类。……滂曰:“隐不违亲,贞 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及。” (2225-2226)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 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 也。”……林宗雅俗无所失。……恂恂善 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 也。(2231)
•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 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 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 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耻病焉。
• 何谓机锋? • 《尚书· 太甲上》: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 释。 • 机,弩牙也。虞,度也。度机,机有度以 准望,言修德,夙夜思之,明旦行之,如 射先省矢括于度,释则中。
• 夫道形天隔,几二险绝,学不渐宗,曾无 髣髴,驰骋有端,思不出位,神崖曷由而 登,机峰何从而超哉。若勤务于有,而坐 体于无者,譬犹挥毫钟张之则,功侔羿养 之能,不然明矣。盖同有非甚碍,尚不可 以玩此而善彼,岂况乎有无之至背而反得 以相通者耶?

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3)全文

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3)全文

世说新语·忿狷第三十一(3)全文(7)王大、王恭尝俱在何仆射坐,恭时为丹阳尹,大始拜荆州①。

讫将乖之际,大劝恭酒,恭不为饮,大逼强之,转苦,便各以裙带绕手②。

恭府近千人,悉呼入斋;大左右虽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杀。

何仆射无计,因起排坐二人之间,方得分散。

所谓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注释】①王大、王恭:两人是同族叔侄关系,但是感情上有裂痕,所以会做出下文所述之事。

参看(德行)第44 则。

何仆射:何澄,字子玄,曾任尚书左仆射,为人清正。

②讫:通迄,到。

乖:指意见不合。

裙:古人穿的下裳。

【译文】王大和王恭曾经一起在左仆射何澄家作客,王恭当时任丹阳尹,王大刚受任荆州刺史。

到他们快要闹别扭的时候,王大劝王恭喝酒,王恭不肯喝,王大就强迫他,越来越急迫,随即各自拿起裙带缠在手上。

王恭府中有近千人,全都叫来何澄家中;王大的随从虽然少,也叫他们前来,双方的意思是想要打起来。

何澄没有办法,就站起来插入两人中间坐着,才把两人分开。

人们所说的依仗权势和财富的交往,古人认为是可耻的。

(8)桓南郡小几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威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①。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②!问,果如之。

【注释】①车骑:桓冲,桓玄的叔父,曾任车骑将军。

②无所句:桓冲不可能称自己的侄儿为南郡,这是记言疏忽。

【译文】南郡公桓玄还是小孩时,和堂兄弟们各自养鹅来斗。

桓玄因为鹅常常斗输了,就非常恼恨他们的鹅。

于是就在夜间到鹅栏里。

把堂兄弟的鹅全抓出来杀掉。

天亮以后,家人全都被这事吓呆了,说这是妖物作怪,去告诉车骑将军桓冲。

桓冲说:没有可能引来怪异,定是桓玄开玩笑罢了!追问起来,果然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