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钢筋配筋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配筋要点及技术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配筋要点及技术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配筋要点及技术规范一、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准确的施工配筋是确保结构安全和强度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配筋要点及相关技术规范,旨在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强度等级与荷载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根据结构的使用需求和地理环境,确定适当的结构强度等级以及所承受的荷载要求。

依据国家规范,结构的强度等级可根据载荷分为不同级别,如Ⅰ级和Ⅱ级等。

而荷载要求则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在进行施工配筋时,必须根据结构的强度等级和荷载要求,合理确定钢筋数量和尺寸,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构件的受力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在施工配筋过程中,需要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合理布置和连接钢筋,增强其受力性能。

例如,在梁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受力状态确定主筋和剪力筋的布置,同时在节点处设置适当的钢筋连接,以提高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

四、钢筋型号和材料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中,钢筋的型号和材料选择是关键一环。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适当的钢筋型号和材料。

常见的钢筋材料包括HRB335、HRB400和HRB500等,其中,HRB500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展性,在某些大型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施工中,应注意控制钢筋的质量,确保其强度和延展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配筋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配筋原则包括合理确定钢筋的位置、间距、直径和排布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梁的顶纵筋间距不应大于最小宽度的1/6,而底纵筋间距不应小于梁高度的1/5。

此外,为了增强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在受压区域增设箍筋,提高整体的抗弯承载能力。

同时,在墙体的配筋中,应注意设置纵筋、箍筋和节间距,以提高墙体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六、施工配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配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

基础钢筋配筋原理基础钢筋配筋原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原理,合理选择和布置钢筋的过程。

钢筋配筋原理的核心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使用要求,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是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进而确定基础的截面面积。

然后根据基础尺寸和截面面积,根据承载力计算原则确定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承载力要求。

承载力计算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受拉区验算原则进行的。

根据基础受力特点,一般采用受拉区宽度或折减宽度法计算截面的受拉承载力。

接下来是根据荷载和基础卸载面积确定截面上受压区域的面积分配。

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基础尺寸,确定基础上的受压区域面积。

一般情况下,将基底承载力作为截面受压均布荷载,以确定受压区域面积。

基础受拉、受压区域的布置和间距,直接关系到基础抗弯强度和承载力。

常见的布置方式有等间距布置、等效间距布置和层间距不等布置。

基础受拉、受压区域的布置一般按照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进行确定。

根据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基础的荷载、受力分布和变形要求,进行钢筋数量的确定。

钢筋数量的确定主要依据基础抗弯强度和承载力、钢筋的受拉、受压产生的抗剪力和剪切力、以及满足变形限值等因素进行。

在钢筋配筋过程中,要根据基础的受力特点和荷载要求,确定钢筋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常用的钢筋形式有直筋、螺旋筋和肋筋等。

根据不同的受力和截面形状,采用不同的钢筋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在配筋过程中,还要根据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要求,确定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厚度越大,可以有效提高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最小要求。

总之,基础钢筋配筋原理是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要求,以及混凝土的受拉、受压承载力计算原则,合理确定基础的尺寸和截面形状,以及钢筋数量、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等参数。

钢筋基本知识与平法识图讲解

钢筋基本知识与平法识图讲解

钢筋基本知识
三、钢筋的机械性能
钢筋的机械性能通过试验来测定,微量钢筋质量标准的机械 性能有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指标。 1、屈服点(fy)
当钢筋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以后,拉力不增加而变形却显著增
加,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时,以这时的拉力值除以钢筋的截面
积所得到的钢筋单位面积所承担的拉力值,就是屈服点σs。
,( Ⅳ级钢)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F,(Ⅳ级钢)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基本知识
H、P、R、B、F、E分别为热轧(Hotrolled)、光圆(Plain)、 带肋(Ribbed)钢筋(Bars)、细粒(Fine)、地震( Earthquake)5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
钢筋基本知识


S P I
2.屈服阶段(A-B)
u

y A
B AC D
O
E
E

当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比例增加,开 始时图形还接近直线,而后形成接近于水平的锯齿形线, 这时,应力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而应变急剧地增长,这 种现象好象钢筋对于外力屈服了一样,所以,这一阶段叫 做屈服阶段(A-B)。在屈服阶段,钢筋的性质由弹性转化

—钢筋外形系数
钢筋 类型
光面钢 带肋 筋-带钩 钢筋

0.16
0.14
0.13
0.16
0.17
钢筋基本知识
(2)11G101-1中关于锚固长度的规定 基本锚固长度的确定与环境类别、混凝土强度、
钢筋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抗震类别等因素
有关。
11G101-1中规定的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见下表:
钢筋基本知识
构件无支座时:钢筋收头或封边,有支座时:在支座内锚固。

钢筋配筋率的知识

钢筋配筋率的知识

钢筋配筋率的知识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 0.6一侧纵向钢筋 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t/fy中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臵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臵的纵向钢筋。

下面是03G101图集主编陈青云教授答疑希望对你有帮助。

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基础知识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如何计算设计图纸上各种砼构件中钢筋的用量 (t)?
一、钢筋的表示方法? 二、什么是钢筋的保护层? 三、什么是钢筋在构件中的锚固? 四、在构件中钢筋的连接情况? 五、如何计算基础、梁、板、柱、砌体等构件中的
钢筋用量?
一、钢筋的表示方法
HPB235级钢筋(符号为Ф,Ⅰ级,热轧光圆钢 筋)。
(2)S形单肢箍筋:
每箍长度=构件厚度-2×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 +d
构件厚度为S形单肢箍布箍方 向的厚度。d为箍筋直径。多用 于混凝土墙和大断面梁、柱双向 尺寸的较小方向。
构件厚度
➢ (三)钢筋图示根数及长度的确定
钢筋根数及长度,应按设计图纸规定。 当设计图纸无明确规定时,可参考以下条 款确定。xshα NhomakorabeaL1
L
弯起钢筋的长度=L+2ΔL+2 x
ΔL=S- L1 S=h/sinα L1=hcosα/sinα ΔL=S- L1=h/sinα-hcosα/sinα =h(1-cosα/sinα)=htgα/2
六、钢筋计算的一般方法
(一)计算步骤: ➢ 看懂钢筋配筋图:钢筋模板图、钢筋平面标注法; ➢ 计算构件中各种形式、各种类、各规格钢筋的长
注:Las为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为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钢筋类型 C15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C35
≥C40
HPB235级 钢筋
36.9d
30.5d
26.5d
23.5d
21.4d
19.6d
HRB335级 钢筋
46.2d
38.2d
33.1d
29.4d
26.8d

钢筋配筋图知识要点(初学者入门)

钢筋配筋图知识要点(初学者入门)

钢筋配筋图知识要点(初学者入门)
干施工,看不懂配筋图怎么指导现场施工?做设计,第一步要学会看配筋图!在设计院哪个不是先啃一个月图集的!干工程不管你在什么岗位,看不懂配筋图,这太可怕了!
计算钢筋每米重量的口诀
钢筋直径自相乘
单位厘米要记清
再乘零点六一七
就是钢筋每米重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方法
◆角钢:每米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厚-边厚)×边厚
◆圆钢:每米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注:螺纹钢和圆钢相同)
◆扁钢:每米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
◆管材:每米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板材:每米重量(公斤)=0.785×厚度
◆有色金属的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公斤)=比重×厚度
◆各种有色金属的比重如下:紫铜板8.9 黄铜板8.5 锌板7.2 铅板11.37 铝板2.8
◆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公斤)=2.96×厚度
◆紫铜管:每米重量(公斤)=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黄铜管:每米重量(公斤)=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配筋图,要这样看。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理与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理与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理与计算方法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入手,详细介绍钢筋配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复合材料结构,其力学性质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其中抗压强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配合的水泥、砂子、石子的品种、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钢筋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其中抗拉强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钢筋的抗拉强度与其材质、直径、表面处理、拉力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分析主要涉及到静力学和力学平衡原理。

在静力学分析中,通常采用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

在力学平衡原理的应用中,通常采用受力平衡和变形平衡两个原理,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钢筋配筋的基本原理钢筋配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地设置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其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以利用钢筋的高强度、高韧性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承载能力等。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受力状态,钢筋配筋可以分为受拉区钢筋、受压区钢筋、抗弯钢筋、抗剪钢筋等不同类型。

其中,受拉区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受压区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抗弯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强度,抗剪钢筋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剪强度。

钢筋配筋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1. 钢筋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区域内,以发挥钢筋的最大强度和韧性;2. 钢筋应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排布方式设置,以保证钢筋的均匀分布和最佳利用;3. 钢筋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方向上,以发挥其最大的强度和韧性;4. 钢筋应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充分粘结。

钢筋配筋基本计算方法

钢筋配筋基本计算方法

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一、框架梁钢筋各种钢筋的计算公式:(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钢筋的计算原理第一节平板式筏形基础一、平板式筏形基础标注现阶段图纸经常出现的平板式筏基有两种标注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平法标注方式,下面分别讲解。

(一)、传统标注方式平板式筏基传统标注如图1.1.1所示:图1.1.1:(二)、平法标注方式平板式筏基平筏标注如图1.1.2所示:图1.1.2:解释:图中BPB表示平板式筏基平板,h表示平板的厚度,X表示x方向的钢筋,Y表示y方向的钢筋,B表示底部贯通纵筋,T表示顶部贯通纵筋,4B 表示x方向有4跨,两端均有外伸,3B表示y方向有3跨,两端均有外伸。

二、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哪些钢筋平板式筏形基础要计算的钢筋量如图1.1.3所示:图1.1.3:平板式筏基要计算的钢筋类型三、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的计算原理(一)、基础端部外伸情况基础端部外伸情况包括底筋、面筋和马凳,下面分别讲解。

1、底筋:底筋又分为x方向和y方向,我们先来讲x方向的底筋计算。

(1)、x方向1)、长度计算长度计算分三种情况,无封边构造、u形封边构造和交错封边构造三种情况,下面分别介绍。

a、无封边情况无封边情况构造如图1.1.4所示:图1.1.4根据图1.1.4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无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所示:表1.1.1:平板式筏基无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底筋公式推导过程底筋x方向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备注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弯折长度搭接长度(绑扎)=ξLaE(La)ξ为搭接搭接长度修整系数,与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搭接个数1、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x方向的底筋长度(按定尺钢筋8000计算搭接)。

b、u型封边情况U型封边构造如图1.1.5所示:图1.1.5根据图1.1.5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u型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2所示:表1.1.2:平板式筏基u型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u形封边筋的长度。

c、交错封边情况交错封边构造如图1.1.6所示:图1.1.6根据图1.1.6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交错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3所示:表1.1.3:平板式筏基交错封边构造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公式底筋x方向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基础侧面保护层×2+弯折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备注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交错封边情况x方向底筋的长度。

2)、根数计算平板式筏基底筋的根数计算和底筋的起步距离有关,起步钢筋距离基础外边线不同时,底筋的根数计算也会不同,起步钢筋距基础外边线有三种情况,分别是起步钢筋距离基础边50mm、基础保护层和底筋间距的一半S/2,下面分别讲解。

a、起步筋距基础边50mmX方向底筋起步筋距离基础边50mm如图1.1.7所示:图1.1.7根据图1.1.7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4所示:表1.1.4: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起步筋距基础边50mm)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交错封边情况x方向底筋的根数(按照起步距离50计算)。

b、起步筋距基础边为一个保护层X方向底筋起步距离为一个保护层如图1.1.8所示:图1.1.8根据图1.1.8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5所示:表1.1.5: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起步筋距基础边为一个保护层)底筋x方向根数公式推导过程x方向根数=(y方向外边线长度-起步距离×2)/x方向间距+1y方向外边线长度起步距离x方向间距Ly C Sx方向根数=(Ly-2C)/S+1 侧面构造纵筋根数图纸数出不用计算c、起步筋距基础边为间距的一半S/2X方向底筋起步距离为一个保护层如图1.1.9所示:图1.1.9根据图1.1.9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1.6所示:表1.1.6: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起步筋距基础边为间距一半S/2)(2)、y方向底筋y方向长度根数计算方法和x方向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2、面筋:面筋的计算方法和底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只是有些传统算法面筋的弯折长度为15d,我们在公式里把弯折长度替还成15d就可以了。

3、马凳:(1)、马凳长度计算1)、马凳的形状常见的马凳形状有以下几种,如图1.1.10~12所示:图1.1.10~122)、马凳直径的确定马凳各段直径一般按左式取值:二级12≤马凳直径≤面筋直径3)、马凳长度计算马凳各段长度往往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图1.1.13、14所示:图1.1.13、14根据图1.1.13、14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马凳长度的计算公式如表1.1.7表1.1.7:平板式筏基马凳长度计算公式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Ⅱ型马凳的L2值(按照马凳放在上排底筋上计算)。

2、马凳的L3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L1一般取多少?(2)、马凳个数计算1)、Ⅰ型马凳个数计算Ⅰ型马凳属于点式布置马凳,布置在面筋纵横筋的交错位置,经常出现两种布置方式,矩形布置和梅花型布置。

a、平板式筏基马凳矩形布置情况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如图1.1.15所示:图1.1.15根据图1.1.15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公式如表表1.1.8表1.1.8:平板式筏筋马凳矩形布置个数计算表b、平板式筏基梅花形布置情况平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如图1.1.16所示:图1.1.16根据图1.1.16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形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个数计算公式如表1.1.9 表1.1.9:平板式筏基马凳梅花形布置个数计算公式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马凳的个数c、梁板式筏基矩形布置情况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如图1.1.17所示:图1.1.17根据图1.1.17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如表1.1.10表1.1.10: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矩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表d、梁板式筏基梅花形布置情况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如图1.1.18所示图1.1.18根据图1.1.18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如表1.1.11表1.1.11:梁板式筏基Ⅰ型马凳梅花形布置情况个数计算表2)、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a、平板式筏基情况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在实际施工中只取一个方向(x方向或y方向)布置马凳如图1.1.19所示:图1.1.19根据图1.1.19我们推导出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如表1.1.12表1.1.12:平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表思考与练习: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基础Ⅱ型马凳的个数(按照马凳排距为1000计算)b、梁板式筏基情况梁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在实际施工中布置马凳如图1.1.20所示:图1.1.20根据图1.1.20我们推导出梁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如表1.1.13表1.1.13:梁板式筏基Ⅱ、Ⅲ型马凳个数计算表马凳总个数=左块个数+右块个数=y方向每排的个数×x方向左块马凳排数+y方向每排的个数×x方向右块马凳排数(二)、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1、底筋:(1)、x方向1)、长度计算a、墙身或柱宽范围内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贯通纵筋构造如图1.1.21所示:图1.1.21根据图1.1.21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底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4所示:表1.1.14:平板式筏基底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公底筋x方向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备注b、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底筋长度的计算方法和基础端部外身情况相同。

2)、根数计算非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向纵筋根数计算方法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相同。

(2)、y方向底筋y方向纵筋长度计算方法和x方向相同。

2、面筋:(1)、x方向1)、长度计算a、墙身或柱宽范围内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墙身或柱宽访范围内面筋x方向构造如图1.1.22所示:图1.1.22根据图1.1.22可以推导出平板式筏基面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如表1.1.15所示:表1.1.15:平板式筏基面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基础端部无外伸情况,墙身或柱宽范围内)x方公面筋x方向长度=满基x方向外边线长度-底筋侧面保护层厚度×2+弯折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备注b、墙身或柱宽范围内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2)、根数计算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_ (2)、y方向计算方法同x方向。

3、马凳:马凳的计算方法同基础端部外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