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上窝尔吐壕汉墓出土釉陶樽浮雕内容试析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对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收藏的岩画精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篇1引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岩画精品,这些岩画作品绘制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对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进行了客观完整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岩画研究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一、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概况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达茂旗和乌拉特中旗等地区。
这些岩画作品大多绘制在石头、岩壁和洞穴上,内容涵盖了动物、人物、符号、风景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固阳县和达茂旗地区的岩画最为著名,代表着内蒙古岩画的较高水平。
二、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特点1.绘制年代久远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的绘制年代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些岩画作品传承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艺术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2.内容丰富多样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动物、人物、符号、风景等多个方面。
其中,动物岩画最为常见,包括马、牛、羊、鹿、鸟等形象。
人物岩画则以狩猎、祭祀、战争等场景为主,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符号岩画包括各种符号、标记和图案,具有神秘的意义和价值。
风景岩画则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如山川、河流、树木等。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篇2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包头博物馆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一家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岩画作为重要的馆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对包头博物馆馆藏的岩画精品进行试析,以期为大家呈现这些珍贵文物的风采。
1. 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是包头博物馆岩画收藏中的代表性作品,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
匈奴王金冠: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匈奴王⾦冠: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呼和浩特漫记7)今年,是内蒙古⾃治区成⽴72周年,⽐建国还早两年。
72年风⾬兼程,72年波澜壮阔,72年春华秋实,内蒙古⼀路⾛向繁荣富强、和谐美好。
当然,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区的历史更远远不⾄于这72载春秋,内蒙古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丰富⽽厚重的⾃然与⼈类⽂化遗产。
这⾥让我们⾛进⾃治区的博物院,寻找历史的印记,⽤珍贵的镇国之宝来讲述属于内蒙古的⼀段段精彩的故事,来倾情诉说这⽚草原孕育出的灿烂⽂化。
战国时期匈奴的⼀顶⾦冠,成为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是我国迄今为⽌所发现惟⼀的匈奴贵族⾦冠饰。
⾦质鹰形冠饰,1972年出⼟于鄂尔多斯。
冠饰由冠顶和额圈⼆部分组成,呈现出雄鹰俯瞰狼咬⽺的⽣动情景。
冠顶作半球⾯形,花瓣状,饰浅浮雕四狼吃⽺图案。
狼作卧伏状,盘⾓⽺前肢弯曲,后肢被狼咬住,作反转态。
冠顶中央傲⽴⼀只展翅雄鹰,鹰体由⾦⽚制成,中空,鹰⾝及双翅有⽻⽑纹饰,鹰⾸、颈⽤绿松⽯制成,⾸颈之间嵌有花边⾦⽚相隔。
尾部另作,⽤⾦丝与鹰体连接,可以活动。
额圈由三条半圆形的绳索式⾦带巧妙并合⽽成,前⾯有上下两条,中间及末端均有榫卯相合,后⾯⼀条两端有榫与前⾯⼀条连接。
三条⾦带末端分别饰浅浮雕卧虎、卧⽺、卧马。
整个⾦冠饰构思奇特,制作精湛,纹饰精美,是⼀件极具北⽅游牧民族特点的藏品。
⾃古以来,中国就有“⾐冠之国”的美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冠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蒙古族的头饰上⼗分讲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妇⼥使⽤的头饰不⼀样,她们喜欢⽤红珊瑚、玛瑙、绿松⽯来作装饰。
蒙古族妇⼥缠发髻的习俗可以追溯到蒙古汗国和元代,⽽在簪钗的银板上镶嵌红珊瑚也是蒙古族古⽼的⼯艺。
蒙古族的妇⼥的头饰喜欢装饰红珊瑚与蒙古族的观念有关,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不像汉族那样积累各种各样的财富,他们的财富往往集中在妇⼥的装饰上,尤其是头饰上,⽽且,蒙古族喜欢红⾊,喜欢鲜亮的颜⾊,贵重的红珊瑚正好吻合了他们的这⼀习俗。
内蒙古新州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玉器简析

内蒙古新州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玉器简析作者:杨妹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3期摘要:内蒙古新州博物馆馆藏的新石器时代玉器涵盖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四种考古学文化类型,其中,斜口筒形玉器、玉龟、蚌虎都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鸟喙兽首虫身玉人反映了赵宝沟文化时期万物皆有灵的原始宗教转向人格化的发展过程。
四件代表性玉器体现了原始社会粗犷的艺术风格以及新石器时代玉器通灵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玉器;文化内涵中国新石器时代是指距今大约1万年前开始,距今约2000年前结束的这段历史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玉器与石器的区别。
玉器经历同石器漫长的共存发展后脱颖而出,彻底与石器分化,从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考古和历史研究证实,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其间创造出了无数璀璨的玉文化历史遗存,尤其是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玉器谱写了灿烂光辉的篇章。
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区域的古人,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产生审美意识。
他们会把石器制成装饰品,起到美化和点缀的作用。
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的经验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备,再加上审美水平欠佳,制作不够规整,所以器形比较简单,器身多无纹饰。
一般仅采用琢打磨光的方法。
这些年代久远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处于中国玉器生产的初始雕琢时期,虽然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但原始社会那种粗犷奔放的艺术表达却灵动而强烈。
内蒙古新州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玉器涵盖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四种考古学文化,文化内涵丰富,器型精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现将其中四件代表性玉器作如下分析。
一、斜口筒形玉器新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斜口筒形玉器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征集,属红山文化玉器,上口最大径8.8厘米,下口最大径6.4厘米,最高边7.8厘米。
此玉有瑕斑,即灰白色沁间的黑色“芝麻斑”,局部有包浆。
这是一件竖向断为两半的残器,经历了两次打孔修复。
内蒙古博物馆就藏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元代钧窑香炉

内蒙古博物馆就藏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元代钧窑香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内蒙古博物馆就藏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元代钧窑香炉,它是目前发现的全国器型最大、外形最美的香炉,一跃成为内蒙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的出现,不只是国之瑰宝,推开“世界绝鼎”之门,同时也打破了“钧不过尺”的旧框框。
我们说这件元代钧窑香炉,还是先把镜头拉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附近的一座辽代古城遗址旁边。
1970年12月,在那个又红又专的年代,农民们在“农业学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寒冬腊月仍然在生产队的农田里平整土地。
两位农民一前一后在众多劳动者中挥动工具,奋力地平整着土地。
手中的铁锹突然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除去上面覆盖着的土层,两个像锅一样的圆形铁器呈现在他们面前,接着他们发现,这两个铁器分别盖在两个大瓮上。
农民们好奇地将铁器移开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6件精美的瓷器静静地躺在那里,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此时惊动了不远处正在劳动的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的师生,他们闻讯赶来看到这些美丽的瓷器后,断定这些瓷器绝非是普通的容器。
当地干部、农民便把这些瓷器拉回生产大队,后把这批瓷器交给了内蒙古博物馆研究收藏。
白塔村附近的这座古城是辽代的丰州城故址。
该古城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期,以后金,元两代继续沿用,历经450年的风雨沧桑,至明初因战火屡毁而渐衰。
元代诗人刘秉忠在《过丰州》诗中曾描述当时城市盛景:“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
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如今,在城址内的西北角上,还保存着一座辽代的塔,塔高555米,因其通体洁白称为白塔,白塔下原有寺院,但是辽代时的寺名已经无从考证,至金世宗大定7年(1167年)重修后,寺院改名大明寺。
白塔为寺院内的一座藏经塔。
上面提到的大瓮中的瓷器,就出土于塔东南约1000米的地方。
当初出土的这6件瓷器分别是:钧窑香炉1件,钧窑镂空高座双螭耳瓶1对,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1对,龙泉缠枝莲纹瓶1件。
包头博物馆文物介绍

包头博物馆文物介绍
包头市博物馆
包头市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是一所综合性的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古代器物和民俗文物。
以下是部分文物介绍:
1. 包头铜雕
包头铜雕具有典型的草原民俗特征,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元素。
它们造型形态各异,包括人物、动物、神话传说人物、器物等,工艺精湛,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珍品。
2. 陶俑
包头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出土于包头市各地和周边区域的陶俑,它们造型丰富多彩,有壮观神话人物、幽默滑稽的动物、活泼自然的花卉等,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文物。
3. 民族服饰
包头市博物馆收藏了多种民族服饰,展示了包头地区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饰、头饰、鞋袜等,反映了包头地区多民族、多文化的历史。
4. 历史文献
包头市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包括历代碑刻、奏疏、信札、地方志等,记录了包头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传承。
以上是包头市博物馆部分文物介绍,欢迎各位游客前来参观。
人教版内蒙古包头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内蒙古包头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列文物。
他参观的是()A: 元谋人博物馆B: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C: 西安半坡博物馆D: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答案】C【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题中的图片是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它出土于西安半坡村,现保存于西安半坡博物馆,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题.汉武帝在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中,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的强大,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A: 分封制B: 推恩令C: 郡县制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答】下图是从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论点:________论据:(1)唐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
(2)卖胡饼的店铺兴盛。
(3)武则天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被选入宫参政议。
A: 社会风气开放B: 社会经济繁荣C: 文化昌盛D: 科举制完善【答案】A【解答】根据题述内容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卖胡饼的店铺兴盛及女性入宫参政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
故选A。
第4题.明朝时期,为监视百官,保护皇帝,维护皇权至上,朱元璋设立的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是()A: 军机处B: 内阁C: 东厂D: 锦衣卫【答案】D【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所以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A: 鸦片战争之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C【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第6题.严复雕像坐落在天津古文化街上。
从宝鸡出土的胡人牵驼图砖雕说起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4月(下)历史文博从宝鸡出土的胡人牵驼图砖雕说起战发生。
桂系积极联络各地方实力派,拟共同向南京国民政府进言,吁请中央军停止进入陕西,为“西安事变”的和平善后创造条件。
1月12日,李宗仁电刘仲容转阎锡山,请阎锡山领衔,四川、广西副署联名发出通电,但阎锡山没有回应。
同日,李宗仁致电云南龙云,谓“自中枢规定陕甘军事善后办法公布后……,陇海道上征车频繁,潼关以西刁斗相望,战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故“吾辈为国家民族前途计,为目前地方安宁计,拟向中央联名进言,以期消弥内争,共图对外。
”[6]龙云以“至甫澄已有通电主张,此时无再联名之必要”为由拒绝。
李宗仁又与四川刘湘联系。
于15日由刘湘领衔,李宗仁、白崇禧联名,向全国发出吁请中央军停止进入陕消弥内乱共同对外的通电。
电文说“中央部队仍续向西安压迫”,“设不幸激起内变,恐张杨所部挺而走险,予敌人以可乘之机。
国事前途,宁堪设想。
”桂系电文请求采取政治解决,承诺共同抗敌救国。
桂系的这些努力,体现了在国难当头之时,桂系抛开党派利益和个人恩怨,将消除内战、团结抗日放在首要位置,为“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提供了推动力。
总之,桂系为图自保而发动的“两广事变”,以及抗日的策略,为“西安事变”的发动准备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舆论、民众等基础。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桂系顺应历史潮流,主张政治解决和团结抗日,反对内战,有力地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反过来给予桂系正能量,使桂系能够举广西全省的物力、人力,投入到伟大抗战之中。
注释:[1]刘仲容.西安事变的回忆.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52页[2]《西安事变资料》,第2辑第166页[3]刘仲容.回忆我在桂系工作时的几件事.文史资料选辑,第73辑第32页[4]龙泽应.西安事变时桂系的态度.广西文史资料,第17辑第159页[5]《广西文史资料》,第19辑第238页[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合编.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第281页国内刊号C N61-1499/C2020年04月(下)历史文博昂首抬蹄,紧跟胡人步伐前进。
内蒙古文物考古论文索引

《内蒙古文物考古》论文索引创刊号(1981年)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现阶段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问题...................苏秉琦(2)内蒙古东部地区青铜时代两种文化..............刘观民徐光冀(5)西沟畔汉代匈奴墓地调查记...........伊克昭盟文物站内蒙古文物工作队(15)伊克昭盟补洞沟匈奴墓清理简报..............伊盟文物工作站(27)试论汉代匈奴文化的特征..................郭素新(34)潮格旗炭窑口岩画.....................盖山林(38)包头郊区召湾汉墓清理简报...............包头市文物管理所(46)试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艺术.............张郁郑隆金高官其格(52)巴图湾水库区的古墓....................陆思贤(60)唐王逆修墓志铭考释....................张郁(67)昭盟地区的辽代墓葬....................项春松(73)辽代春州考.....................张柏忠孙进己(80)辽李知顺墓志铭跋.....................李逸友(82)额济纳旗沙漠中古庙清理记................内蒙古文物工作队(85)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记额济纳旗西夏彩塑.............盖山林(90)准格尔旗大沙塔壁画及附近的古城................郑隆(93)四子王旗红格尔地区金代墓葬和遗址..............田广金(100)包头燕家梁出土元代瓷器调查记................刘幻真(113)汉雁门司马封泥考略....................吴荣曾(116)巴林左旗出土的几方官印...................王晴(117)乣军起义军万户之印....................邵国田(119)内蒙古阴山地带的石器制造场.................汪宇平(121)准格尔旗窑子梁仰韶文化遗址.................斯琴(128)内蒙古中南部石佛塔等遗址调查................崔璇(131)重要文物藏品辽代白瓷佛像......................邵清隆(141)重点文物古迹土默川上的第一座明代城寺——美岱召...............李逸友(143)简讯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成立(本刊记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市上窝尔吐壕汉墓出土 釉陶樽浮雕内容试析
杨! 君 ( 包头博物馆)
! ! %&&$ 年 ’ 月, 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在市南 郊麻池乡上窝尔吐壕村东约 %( ) 公里处, 抢 救性清理了两座汉墓, 墓葬为西汉晚期墓。 其中 &$*+,% 出土一件绿釉浮雕陶樽 ! , 雕刻 精致, 内容较为丰富, 题材以珍禽瑞兽及神话 传说为主, 雕刻手法细腻, 层次分明, 是一件 汉代艺术珍品 ( 图一) 。本文就绿釉浮雕陶 樽所饰内容试作分析。不妥之处, 敬请指正。 釉色泛绿。樽 绿釉浮雕陶樽 ! 釉陶器, 体为筒状, 深腹。带博山盖, 盖为子母口, 盖 周缘侧边饰一周由对顶三角形和菱形方格及 圆点组成的花纹带。樽体直口, 近沿处及近 底处各饰一周与盖侧缘相同的花纹带。中间 通体浮雕图案, 中腹部对称有二铺首衔环, 三 蹲熊足。口径 -#( $ 、 高 $# 厘米。浮雕图案 由博山、 桑树作背景, 峰峦起伏, 山峦与禽兽 错落有致, 相得益彰。所雕内容分为上古神 话、 瑞祥神兽等, 共 %& 幅图 ( 编号 % . %& ) , 可 分四组, 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叙述。 第一组! 神兽! 包括九尾狐和独角羊图 案。 %( 九尾狐! 一足抬起, 回首眺望, 九尾拖 地, 其状惊恐, 站于山端 ( 图二, %) 。据 《 山海 经・南山经》 记载: “ 青丘之山, 有兽焉, 其状 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婴儿, 能食人, 食者不蛊” 。 可释为它是能吃人的怪物, 吃了它的肉可避毒 邪。王褒 《四子讲德论》 : “ 文王应九尾而东夷 归周” 。 《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 “ 太平 则出而为瑞” , 是说到太平的时候, 它就出现在 世间, 显示祥瑞。这种狐狸出产在东方君子国 附近的青邱国, 是和龙、 凤、 麒麟等生物同属于 吉祥的神话动物" 。在汉代砖雕或画像里。 常有九尾狐和不死树、 三足神鸟、 捣药玉免等 同列于西王母左右, 故知其必为祥瑞之物。有
出土可以看出, 远古人类对猪是比较崇拜的。 综上所述, 图中猪的形象是作为传说中的神 兽来表现的。 &" 神牛# 立于山峦之上, 牛身上有横条斑 纹, 身体造型为侧身漫步状 (图二, $’) 。据 《山 海经・东山经》 记载: “ 空桑之山……有兽焉, 其 状如牛而虎文, 其音如钦, 其名曰车 令车 令, 其鸣自 叫, 见则天下大水” 。叙述的是空桑之山有兽, 形状象牛, 有老虎斑纹, 名叫车 令车 令, 当它出现在 世间, 世间一定会发生洪水。据 《淮南子・本经
+) , 一只位于西王母右上角 ( 图二, ", ) , 呈展 翅高飞状。它们应是西王母身边的三青鸟。 据 《 山海经・海内北经》 记载: “ 其南有三青 鸟, 为西 王 母 取 食” 。又 《 山海经・大荒西 经》 记载: “ 有三青鸟, 赤首黑目, 一曰大 ), 一曰少 ), 一曰青鸟” 。郭璞注: “ 皆西王母 所使也。 ” 据 《 中国神话传说》 : “ 三青鸟住在 昆仑山西方的三危山, 它们从三危山展翅一 飞, 就超越千里, 来到西王母所常住的玉山的 岩洞里, 从锋利的爪子下面掷下了连毛带血 的各种攫取自空中和原野的能飞会跑的动 物, 做它们那生着老虎牙齿的主人一顿可口 的肴膳! 。可见, 图中两只青鸟就是跟随在 西王母身边轮流寻找食物的。 )# 白虎! 虎首为正面, 怒目圆睁, 竖耳翘 尾, 造型呈侧身伫立之状 ( 图二, "" ) 。作为 四灵之一的白虎, 不仅代表西方的天象, 并且 还是威武、 勇猛、 骠悍的象征, 且能 “ 吃鬼” 。 在我国古代习俗就以为虎可驱除邪恶。 《后 汉书・礼仪志》 注引 《 山海经》 曰: “ 画虎于 门, 当食鬼也” 。可见画虎是用来抵御妖魔 鬼怪的, 画面中的这只虎是作为神兽或守护 神来刻绘的。 $# 双狸! 位于虎的下方, 造型呈侧身奔 跑状 ( 图二, "% 、 "’ ) 。是瑞兽之一种, 马王堆 一号汉墓出土的漆盘上亦绘有狸形 " 。 第四组! 禹化熊治理洪水 ! 包括神龙、 禹、 蹲熊、 野猪、 神牛、 神鹿图案。 "# 神龙与禹 ! 画面中神龙张口舞爪, 身 躯呈 “ -” 型 ( 图二, "* ) , 背上蹲一 “ 熊” , 即禹 的化身 ( 图二, ") ) 。据 《 山海经・海内经》 王 逸注: “ 禹治水时, 有神龙, 以尾画地, 导水所 注。应龙, 乃黄帝神龙……今乃助禹治水, 则 亦当为黄帝之任命也” 。这条神龙应该是助 禹治水的应龙。 %# 蹲熊! 熊的面部为正面, 四肢弯曲呈 躬状 ( 图二, "$ ) 。 关于 “ 熊” 有神话传说: 鲧、 禹父子为治 — (’ —
% 羊, 起坐事之” 。文中记角触之, 一下 全都明白。汉代瑞兽中的 “ 羊瑞” 或由此而 来。独角羊出现在包头汉墓出土的黄釉陶樽 上, 更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组! 羿骑马射鸟 ! 包括羿、 神马和 鸟图案。 画面为羿 ( 图二, $) 骑在奔腾的神马背 上 ( 图二, %) , 转身张弓搭箭。箭指向山峦上 一只鸟 ( 图二, &) 。这只鸟寓意太阳精魂的 化身。据 《 淮南子・精神篇》 记载: “ 日中有 踆鸟。 ” 高 诱 注: “ 踆、 猶 蹲 也, 谓 三 足 鸟” 。 《 楚辞・天问》 王逸注: “ 羿仰射十日, 中有九 日, 日中九鸟皆死, 堕其羽翼。 ” 所以有 “ 羿马毕 日, 鸟解羽” 之说。因此, 图中 “ 鸟” 是象征太 阳的 “ 踆鸟” 或 “ 阳鸟” , 为太阳之精。 羿本是擅长射箭的天神, 他接受了天帝 的使命, 降到凡间诛除恶害。 《 淮南子 ・ 本 经训》 记载: “ 尧之时, 十日并出, 焦禾家、 杀 ! 万方数据 — ’" — 草木, 而民无所食。猰貐、 凿齿、 九婴、 大风、
图一! 绿釉浮雕陶樽
万方数据
— ’% —
关九尾狐的神话传说, 在 《 吴越春秋・越王吴 余外传》 也有记载: “ 禹三十未娶, 恐时之暮, 失其制度。乃辞云: ‘ 吾娶也, 必有应矣’ 。乃 有九尾狐适于禹。禹曰: ‘ 白者吾之服也, 其九 尾者, 王者证也。 ’ ” 可见, 九尾狐在先秦两汉 时期确实作为吉祥瑞兽之物广为图画的。如 山西玉县出土的汉代铜温酒樽! 、 云南昭通出 土的汉代石棺" 、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 都有九 漆棺# 及包头汉墓出土的黄釉陶樽$ , 尾狐的图像, 这是汉代 “天人感应” 、 “ 谶纬” 思 想在艺术上的突出反映。 "# 独角羊! 身体造型呈侧身漫步状, 独 角向后蜷曲作半圆形, 尾巴上翘 ( 图二, ") 。 它应是古代传说中的觟 (, 属神兽。据 《论 衡・是应篇》 记载: “ 觟 ( 者, 一角之羊也, 性 知有罪。皋陶治狱, 其罪疑者, 令羊触之。有 罪则触, 无罪则不触。羊本二角, 觟 ( 一角, 体损于群, 不及众类, 何以为奇?故 皋 陶 敬
& # 家畜和人, 结果被羿生擒活捉 " 。 《 淮南子・
本经篇》 : “ 羿擒封豨於桑林” 。从画面看, 这 只野猪不象吃人的猛兽。关于对灵猪的崇 拜, 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就有众多猪形装 饰品出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有陶猪及猪纹
" ’ # ( # 陶缶本, 红山文化中出土有猪首碧玉龙 " , 大 " ) # 汶口文化中出土有猪彝, 从这些猪形器的
封豨、 修蛇皆为民害” 。天帝派羿佐尧治理 天下, 于是羿 “ 诛 凿 齿” 、 “ 杀 九 婴” 、 “ 缴大 风” 、 “ 上 射 十 日 而 下 杀 猰 貐” 、 “ 断 修 蛇” 、 “ 擒封豨” , 万民皆喜。上述文献记载了羿既 是为民除害的英雄, 又是擅长射箭的神人。 绿釉陶樽上羿骑马射鸟形象, 正是对羿射九 日功德的歌颂。 第三组! 西王母与珍禽瑞兽! 包括三足 鸟、 西王母、 玉兔、 青鸟、 白虎和双狸图案。 "# 三足鸟! 画面中一只三足鸟立于岩石 上, 翘首回望 ( 图二, $) 。据 《 山海经・海内 北经》 郭璞注: “ 有三足鸟主给使” 。是说三 足鸟专门跟随在西王母身边做各种杂事。 %# 西王母! 立于山峦之上, 头戴发饰, 面 部庄严肃穆, 身体表现出乳房。因有三足鸟 跟随在西王母身边, 所以确定此神为西王母 ( 图二, &) 。据 《 山海经・海内北经》 珂案注: “ 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 善啸, 蓬发戴 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 据此推断, 西王母 是一个长着豹子尾巴, 老虎牙齿, 头发乱蓬蓬 地披着, 头戴玉胜, 善于啸叫, 掌管瘟疫刑罚 的怪神。画面中西王母表情严肃端庄, 尽失 文献中描述的凶恶恐惧之像, 可见陶樽上刻 画的西王母已经人格化了。 ’# 玉兔! 画面中玉免立于山峦之上, 眺 目远望 ( 图二, () 。据 《 淮南子・览冥篇》 记 载: “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 月。 ” 《 太平御览》 卷四引傅玄 《 拟天问》 中记 载: “ 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 所以后人常以 玉兔来象征月亮。玉兔捣药图案在汉画像中 比较多见。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 在一勾 新月之上有奔兔和跃蛙, 包头召湾汉墓出土 的黄釉陶樽浮雕中有玉兔捣药图案。绿釉陶 樽所饰玉兔与左边的太阳精魂化身— — —阳鸟 ( 图二, )) , 形成鲜明对照。阳鸟与玉兔, 喻 示着太阳与月亮, 分别代表了阳与阴, 这是汉 代阴阳五行思想在艺术上的反映。 *# 青鸟 ! 一只位于九尾狐旁边 ( 图二, 万方数据
面中禹化熊骑在神龙背上, 以示禹骑龙御天 治水成功。这就是 “ 虬龙负熊” 的神话传话。 画面寓示墓主人乘神龙登天成仙之意。在河 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三组蚌
% # 图, 第三 组 蚌 塑 图 中 " , 有人骑龙的形象与
“ 虬龙负熊” 的神话传说相吻合, 反映鲧禹治 水神话有着更古老的依据。 浮雕中的神龙形象也是作为四神之一的 青龙来雕刻的, 与对面的白虎形象遥相呼应。 这不仅反映了四神在汉代的盛行, 同时也反 映了墓主人对神兽的崇拜。 !" 野猪# 即所谓 “ 封豨” , 造型为侧身伫 立状 ( 图二, $% ) 。是长着长牙、 利爪, 力气赛 过牛的猛兽。它不但毁坏田里的庄稼, 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