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不仅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更好的生产质量和作物品质。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种植技术1. 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科学家们大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自然杂交、切花和人工传粉等方式也能增加种子数量和种类多样性。
2. 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主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水源的分配。
灌溉可以有效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而饮用水的开采和管理则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质量和水的利用率。
近年来,气象预警技术也越来越能够准确的预测出降雨量和灌溉需求,这中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浪费和提高灌溉的效率。
3. 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对于农作物的栽培中,土壤肥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土地的肥力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利用垄、夯、翻松和挖潜等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和改进农地。
例如,土壤检测、化学肥料和氮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优先采取有机肥肥养作物。
二、温室与大棚技术温室技术和大棚技术是比较新的现代农业技术,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温室和大棚技术,可以改善不适合种植的环境条件,例如地理环境、气候和水资源等,同时还可以使用更加精细的技术进行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
三、耕作技术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例如机械化耕种、智能化种植和化肥喷洒等。
与此同时,还有AVL技术(英文为Automated Vehicle Location),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耕地的管理和控制问题。
四、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也将更加依赖这种技术。
例如,通过使用各类传感器,可以保证土壤水分和温度等气候变化的数据准确和准确捕捉,同时还能适应食物的供给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五、农药和化肥的应用农药和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治作物病虫害。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作业一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
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
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概述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传统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方法。
增强耕作效率的新技术1. 精准化农业精准化农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等技术,通过精确掌握土壤肥力、气象状况以及作物需求等信息,实现种植管理的精准化。
这样可以合理配比施肥、湿度调节和病虫害防控等,从而提高耕作效率。
2. 可编程机器人应用于种植可编程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各种种植过程中繁琐而重复性的工作,如割草、除草、浇水等。
这样不仅节省劳动力成本,还能够提高种植的稳定性和产量。
保护环境的新方法1. 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精确施肥。
这样可以减少因肥料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养分利用率。
2. 化学农药替代品的应用传统农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风险。
现代农业通过研发生物农药、天敌引进、遗传改良等方法,力求减少或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新技术1. 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是将生鲜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在适宜温度下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运输和储存措施,可延长产品保鲜期和品质,并保证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食品。
2. 生态果蔬种植技术生态果蔬种植技术强调种植全程无农药、无化肥、无添加剂,注重自然生态循环。
这样既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价值,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结论现代农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运用精准化农业、可编程机器人、精确施肥技术、化学农药替代品等新技术与方法,我们能够提高耕作效率、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
这些科技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 高科技改变农业生产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也迎来了许多新技术的革新。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可持续,并且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无人机、精准农业、基因编辑和垂直农场等。
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农业无人机可用于农田巡视、植物喷洒和精准施肥等方面。
无人机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对农田进行遥感监测,实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农民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等作业,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用无人机还可以精准喷洒农药和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物。
精准农业的发展精准农业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农田、农作物和畜禽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该技术主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并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为农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通过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精确的环境控制和管理。
同时,精准农业还可以进行智能化的播种、施肥、喷洒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可以精确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
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被广泛应用于作物品种的改良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针对作物表达特定基因,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使其能够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抵抗力。
垂直农场的兴起垂直农场是指通过多层建筑结构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该技术可以使农作物的种植空间最大化利用,不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垂直农场通常利用LED灯光、气候控制和循环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农作物提供恒温、恒湿和光照条件。
确保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确保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作物种植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助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智能化农业设施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农业设施的应用迅速扩大。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探测土壤的水分含量、温度、养分状况等数据,从而精确调整灌溉、施肥等工作,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
同时,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播种机、收获机器人等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这些智能化农业设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确保粮食供应。
二、绿色化农业手段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给粮食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等。
因此,绿色化农业手段的创新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有机农业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农业方式。
通过合理利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代替化学肥料和农药,有机农业减少了农产品残留物的风险,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农业手段。
比如,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抗虫、抗草等性状,减少对农药的需求,同时也能抗旱、耐盐碱等,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三、精准农业在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精确的农业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土壤测试、遥感技术、远程传感器等手段,精准农业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精确调整农业生产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天气、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更好地管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从而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
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决策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决策中的应用也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现代农业新技术有哪些

现代农业新技术有哪些
除六大高技术领域外,环保技术和农业新技术也是高新技术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技术,主要是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进行监制、控制、治理和保护的各类技术的统称。
而现代农业新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工厂化,绿色革命,持续农业:
①农业工厂化。
农业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是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
它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②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
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
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持续农业。
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
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中国的持续农业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验阶段。
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建立实验区,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便是现代农业新技术的三个分类,有其他和农业新技术方面信息想了解的,可以点。
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农业也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这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本文将探讨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最近几年最具潜力的农业技术创新之一。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有益基因插入到植物中,提高植物的耐病性、抗旱性和产量等级。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制造“无人波”植物,不需要施肥和农药就可成长,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机器人技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农业机器人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和广泛应用。
农业机器人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成本。
据研究估计,如果全球农业的80%由机器人完成,将节省500亿美元的劳动力成本。
农业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无人机测量和监测作物生长,智能除草机器人清除杂草,智能种植机器人种植和维护作物等等。
这些机器人都可以减轻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农机使用成本。
三、区块链技术随着全球网络的扩张和科技应用的逐步推广,区块链技术正在日益被农业生产所采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更透明化,更可追溯和更安全,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追踪粮食的来源,从而帮助消费者了解粮食的质量、安全和生产过程。
如果有任何争议,消费者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追溯问题的源头。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更放心,农业生产的安全和质量也更有保障。
四、气象技术气象技术可以提供准确、详细和及时的天气预报,这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预知天气,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天气灾害对作物生长和收成的影响。
气象技术还可以实现作物的智能灌溉和施肥,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无谓的浪费。
气象技术的创新将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以上列举的创新技术只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一部分。
这些技术都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成果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成果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成果,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来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业生产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利用卫星导航、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农田土壤、气象、植株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施肥、灌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农作物培育抗虫、抗病、高产的新品种,提高耐逆性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四、农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技术,实现了农田、农机、作物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互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现种植、施肥、收割等农业作业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
六、农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七、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抗病虫害、抗逆性品种的培育,以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八、农业能源技术农业能源技术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了农田灌溉、农业机械作业等能源需求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九、农业智能化农业智能化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十、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转基因育种?作物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2、植物组织培养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3、外植体(expl 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5、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
6、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7、双根嫁接苗简介:双根嫁接又叫双砧双贴法,是利用双砧木嫁接黄瓜接穗的一种新型嫁接方法。
8、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口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
无根的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
9、转基因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0、转基因生物: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目标生物中。
11、转基因食品: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愿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2.无土栽培定义: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值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二、简答(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优点:1、栽培地点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2、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3、作物长势强,产量高,产品清洁卫生;4、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
缺点:1、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较高。
3、管理不当,易造成某些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2)、优良砧木应具备的特点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对接穗的主防病害表现为高抗或免疫;嫁接后抗逆性增强;对接穗果实的品质无不良影响或不良影响小。
(3)、穴盘育苗的优点1.自动化播种,集中育苗,节省人力物力,与常规育苗相比,成本可降低30%~50%。
2.穴盘苗重量轻,基质保水能力强,根坨不易散,适宜远距离运输。
3.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定植时不伤根。
4.可以机械化移栽。
(4)、植物组织培养特点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5)、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内容1、提取供体生物的基因2、制备载体DNA,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3、将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4、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鉴定5、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6)、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一、改善食品微生物、改善食品生产工艺⏹二、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提高产量⏹三、改善果蔬采后品质、增加贮藏保鲜性能⏹四、生产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食品(7)、转基因作物危害(8)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转基因食品可分为三类:1、转基因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于现有的食物。
2、除了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现有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某一食品没有比较的基础,即它是一种全新的食品,与现有食品相比较,没有等同性。
(9)转基因作物(GMC,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但是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1.拓宽可利用的基因资源;2.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3.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4.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此外,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10)转基因植物的潜在风险1. 转基因植物释放引发“超级杂草”2. 转基因植物中35S启动子的生物安全性3.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1)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可能危害主要有3大类:(1)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毒素,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2)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过敏源,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3)食品某些营养成分或营养质量可能产生变化,使人体出现某种病症。
(12)由于转基因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提出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对应策略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具体建议如下1.加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在研究与开发转基因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其安全性防范的长期跟踪研究。
2.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与质量审批制度3.不断完善相关法规4.加强宏观调控5.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6.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7.规范转基因产品市场(13)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编码一种不存在于正常植物细胞中的酶;②基因较小,可构成嵌合基因;③能在转化体中得到充分表达;④检测容易,并且能定量分析。
(14)、受体是指用于接受外源DNA的转化材料。
良好的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应满足如下条件:1、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2、受体材料要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3、外植体来源方便,如胚和其它器官等;4、对筛选剂敏感;5、转化率高(1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经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三、填空1、现代农业新技术主要内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和核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快繁组培技术、细胞工程、原生质体培养,空间技术:遥感技术、卫星观测、太空育种2、现代农业涉及的农业领域:作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牧业、兽医水产3、转基因作物种类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以转基因大豆面积最大。
4、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5、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棉花6、目的基因的获得: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和从基因组DNA或mRNA 序列克隆基因7、根据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进行基因克隆局限性:兼并密码子、效率低、未知基因及产物,利用这种方法人类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基因8、从基因组DNA或mRNA序列克隆基因包括:同源序列法、表达序列标签EST、根据连锁图谱克隆目的基因、转座子标签法、差异显示法、cDNA微阵列, cDNA 芯片、电子克隆9、获得EST的途径:大规模cDNA文库测序、各种mRNA水平的分析手段10、Ti质粒可以被分成四种类型:章鱼碱型、胭脂碱型、农杆碱型、农杆菌素碱型或称琥珀碱型11、Ti质粒的功能区域:T-DNA区、Vir区、Con区、Ori区12、报告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LUC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13、常用的受体材料有以下几大类型: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原生质体再生系统、胚状体再生系统、生殖细胞受体系统14、转基因方法:1.载体介导转移系统(最常见的转基因方法。
)2.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15载体介导转移系统,以载体为媒介的遗传转化,也称为间接转移系统法:叶盘法、真空渗入法、愈伤组织共培养、原生质体共培养16、是外源目的DNA的直接转化,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化学刺激法、基因枪轰击法、微注射法、子房注射法或花粉管通道法17、常用选择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除草剂抗性基因18、转化体的鉴定:DNA水平的鉴定(2) 转录水平的鉴定(3)翻译水平的鉴定19、DNA水平的鉴定检测内容:是否整合、拷贝数、整合位置。
20、整合机制:1、同源重组2、位点特异性重组3、转座4、异常重组21: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纯系育种、回交育种、杂交育种、杂交种22目的基因的获得:合成、分离23、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增加产量、控制成熟期、增加营养、具有保健功能2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科学性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分析原则、逐步原则2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基因供体:毒性、过敏性、抗营养作用、致病性受体:安全食用史、繁殖史基因操作:修饰基因的稳定性、对宿主其它基因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基因表达产物的毒性、致敏性、营养改变、标记基因的耐药性26、无土栽培的主要类型:无机营养无土栽培、有机营养无土栽培27、无基质栽培包括:水培和雾培28基质栽培::袋培法、槽培法和岩棉培法29、营养液配方:日本园试标准配方、日本山崎配方30、营养液的配制:称量、调节pH值、配制母液、配制工作营养液31、营养液的管理:浓度管理、pH值调整、温度管理、营养液含氧量调整32、有机肥料的处理::发酵腐熟、干燥处理、粉碎过筛33、栽培设施系统建造:栽培槽供水系统34、嫁接方法:靠接、插接、劈接35、穴盘育苗的配套设备:精量播种系统、穴盘基质、温室床架、肥水供给系统、催芽室36、马铃薯的根系由出生根和匍匐根两部分组成37茎尖培养脱毒:取材和培养、继代和生根、驯化38、无病毒株的繁殖:直接块茎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切段繁殖(A:继代培养B:低温保存)39、双根嫁接优点:1.改善黄瓜品质(外观)2.提高黄瓜产量(效果显著)3. 提高水肥利用效率40、砧木品种的选择:41、双根嫁接苗嫁接技术:褐籽南瓜砧木处理、黑籽南瓜砧木处理、双砧木靠合、接穗处理、嫁接、装苗钵、浇水,进小拱棚42、植物组织培养应用领域:快速繁殖、种苗脱毒、远缘杂交、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生物制品43、广义的组织培养依外植体不同,可分为: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44、组织培养实验技术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作方便,防止污染45、实验室组成:化学实验室、洗涤菌室、无菌操作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46、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培养基包括无机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肌醇、氨基酸)、天然复合物(椰乳、香蕉、马铃薯、水解酪蛋白、其他)47、植物生长调节物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GA ( gibberellic acid赤霉素)47、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可以分水、无机盐、有机物、天然复合物、培养体的支持材料等五大类。
48、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培养基有几十种,常用的培养基:MS培养基、B5培养基、White 培养基、N6培养基、KM—8P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