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景2、理解题意[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交流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
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
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能够理解并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关系的应用。
2.运用最小公倍数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将最小公倍数方法运用到植树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植树问题相关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植树的重要性,并引入植树问题:如果一棵树每年长高的长度是1.2米,问10年后它的高度是多少?2. 概念讲解讲解比例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关系在植树问题中的应用。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植树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比例关系以及如何确定树的高度。
4. 案例分析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植树问题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比例关系和最小公倍数方法解决问题。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应用比例关系解决植树问题。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植树问题,如不同种类的树生长速度不同,如何确定多年后它们的高度差距等。
六、教学反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分析错题原因,及时纠正。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植树问题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一些拓展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八、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关系和最小公倍数方法在植树问题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本能夠有效地帮助到学生理解植数问题的解法。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师: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题2、出示教学目标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1、动手“种”树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三、验证规律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说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说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①理解题意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可用线段图表示)1.学生试解答2.用小棒检验3.说一说你的想法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104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间隔数”和“棵数”,以及两端都栽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2.在猜想、交流、合作中,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模型”,并在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应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教科书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猜谜语(打一人体器官):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师:大家能猜出来吗?(手)课件出示:、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空叫做间隔。
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4 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 个手指呢?(4;3;2)二、新课讲授课件出示:教材P104 例1同学们在长100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师:说一说“一边”“两端都要栽”的含义。
(路有两边,只栽一边,两端都栽就是头尾都栽)师:“每隔5 m”是什么意思?(每两棵树之间间隔5米)师:关键词要注意。
同学们尝试做一做。
(每隔5 m栽一棵,共栽100÷5=20(棵)。
)师:对吗?检验一下。
100 m 太长了,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试以20m为例师:按照刚刚的算法,每隔 5 m栽一棵,20米栽几棵?(20÷5=4(棵))一起来检验一下师:再算一算,每隔 5 m栽一棵,20米栽几棵?每隔5 m栽一棵,共栽20÷5+1=5(棵)师:间隔数有多少?(间隔数:4个)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在来看看:每隔 5 m栽一棵,20米栽几棵?(每隔 5 m栽一棵,共栽25÷5+1=6(棵))师:间隔数是多少?(间隔数:5个)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画图,你知道30 m、35 m 要栽几棵树吗?师:这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路长÷间隔长=间隔数;棵数比间隔数多1教师规范作答同学们在长100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页118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教具:挂图、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4个)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一)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同桌相互讨论。
2)有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3)学生汇报4)引导总结:两端要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生:棵树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5)在线段图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点数=间隔数+16)这个问题应是:1005=20(个)间隔数20+1=21(棵)棵数巩固练习(一)书第118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反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植树问题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感到好奇,同时也对这个过程中的数学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图示法和实际操作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模拟植树的情景,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间隔数的概念,并逐渐掌握了棵数=间隔数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倾听、表达和交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实验和讨论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不够准确,以及对讨论主题的把握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细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封闭线路上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即棵数与段数的关系(棵数=间隔数)。
-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
生活中“一定的路线”可以是笔直平整的道路、可以是弯弯曲曲的小路、也可以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当然也包括从起点出发后能走回到起点的路等等,不管什么样的路都能抽象成的数学概念就是“线”的概念;而“树”是要种在路上的某一处,抽象出了“点”的概念;两棵树之间的间隙或者说是距离,就是“一段”。
所以“植树问题”其实就是一条线被一些点平均分割成若干段的一件事情,在这样一件事情中,我们要搞清楚“段与点”数量之间的关系,即“间隔数与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关于植树问题的情形,课本主要呈现了以下三种情况:例1: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例2: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例3: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而例3的情况通过“化曲为直”可以转化为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只栽一端”的情况,所以最终植树问题归结为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的三种不同情况。
“植树问题”最基本的要素——“间隔数(段数)”,实质是除法中包含除意义的一种现实情况,属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
“一个数”就是指路的总长,“几个几”中的单位就是一段的长,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而所含单位的数量就是我们提到的“段数”。
这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的有关除法意义的内容。
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植树要求的不同,“树的棵数”也就是“点的数量”会不同。
那么“点数”和“段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我们学习植树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样的话,解决“植树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就是与除法的意义建立关联,而不是去记忆“棵数和间隔数”的各种数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细观察老师的手, 5 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4 个手指有几个间 隔? 3 个手指呢? 2 个手指呢?(强调 1 个手指没有间隔) 你 发现了什么?(提醒手指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谁能说一
说? 手指数比间隔数多 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手指数少 1。 3、引入:
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我 们看看还有哪里有这样的间隔?每个间隔间的距离呢?(间 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间距”相关的数学问题。 (板 书:间隔,间距 )
课题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
授课人:沈君
教材 P106例 1 及练习二十四 1-5 。
授课时间
2015 年 12 月 8 日
课型教学 目标来自新授课时1
本期总第 节
1、知识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体验“化
5m
②画线段图(板书:
)
③构建数学模型(板书:两端都栽,棵树 =间隔数 +1
间隔数 =全长÷间距)
4、解决例 1。(板书 :100 ÷5=20,20+1=21 (棵)) 四、 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 1、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有那些?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做一做 1。
3、能力提升:练习 24 第 4 题。
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体 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表格, 20 厘米的线段。
106 页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呢?板书(植树问题) 三、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例 1,同学们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栽树。
每隔 5 米栽一棵( 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寻求解决办法。
3、引导“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①以小代大: 20 米替代 100 米解决问题
间隔数 =全长÷间距
100 ÷ 5=20,20+1=21(棵)
教师教学 行为反思
教学活动预设
时间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每日一练,设置铺垫 1、每日一练。 2、掌声鼓励计算全对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手,你看到了 数字几?( 5)我还看到一个数字( 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
二次备课
么吗?(缝隙、空格) 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 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
计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了解了这些信息,下面请小组同学合作,老师给每组同学
准备了一条 20 米的小路,请小组成员先交流讨论再动手栽一
栽,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默契?
(3)汇报结果,导出课题
①收集结果,三种不同但都符合要求的方案。 (为什么?)
②我们一起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找答案吧。同学们打开课本
4、拓展练习:练习 24 第 5 题。 五,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
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
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六, 作业
1、课堂作业 :
2、家庭作业 :
化繁为简
植树问题
5m
板书 设计
只栽一边 两边都栽
两端都栽
棵树 =间隔数 +1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 还记得我们去年看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吗? 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从同学们当中招聘几 名校园环境设计师。
2、合作探究。
(1)理解题意 [设计要求 ]:在操场边上,有一条 20 米长
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 5 米种一棵
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从这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