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New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剖析

New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剖析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602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图像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研究图像信息获取、数字图像的处理、分析与识别的算法、地形图扫描影像的自动识别技术、遥感影像目标的自动提取技术、影像压缩与编码技术、多种影像信息的融合技术、小波理论、分形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和图像工程应用。

2.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研究多传感器集成的近景、航空、航天和行星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

主要研究:基于摄影几何的摄影测量、三线阵CCD影像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处理、SAR/InSAR数据处理、机载/车载测图系统、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POS理论与方法、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三维重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等。

3. 计算机视觉研究图像匹配与配准、三维目标的自动重建、三维深度信息的恢复、序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工业部件的自动测量与识别、汽车自动导航、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和视频分析等理论与方法。

4. 遥感技术与应用主要研究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雷达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目标识别方法,多元遥感影像的综合分析方法、时序遥感影像的分析等理论与方法,探讨测绘、环境、地质、林业等领域的应用关键问题。

5. 定量遥感主要研究大气、水体、陆地定量遥感相关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地物目标光谱特性、生化物理参数反演等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生态、环境、灾害等方面领域应用探讨。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二、学习年限: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三、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六、临床能力训练博士生从入学开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轮转由放射科统一安排。

轮转的总时间不少于一年半,其中担任住院总医生半年以上。

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各专业基本诊断及治疗技术,熟悉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等。

研究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轮转科室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达到应有的质量,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完整记录培养过程。

出科时需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

(一)轮转安排:普通放射科6个月CT 6个月MR 6个月介入放射科 6个月(二)本学科专科定向培养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训练要求:(1)学习病种【普通X线诊断】1)呼吸系统及乳腺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中央型肺癌、外围型肺癌、支气管扩张、肺大泡、气胸及胸膜病变、支气管异物(透视及平片)、乳腺癌2)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法罗氏四联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扩张性心肌病、肺心病3)消化系统食管静脉曲张(平片及造影)、食管癌、贲门失驰缓症、膈疝、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梗阻(平片及造影片)、肠套叠(检查及诊断)、胃癌、胃良性肿瘤、消化道憩室(平片及造影)、结肠癌、结肠息肉、巨结肠症4)骨骼系统骨折(各部位)、关节脱位、关节化脓性炎症、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致密性骨炎、颈椎病、腰椎病、转移性骨肿瘤、成骨肉瘤、骨良性肿瘤、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5)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实质占位病变、肾盂占位病变、膀胱占位病变、前列腺肥大、子宫及输卵管病变【CT】1)中枢外伤(骨折、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头皮血肿、脑裂伤)、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脑梗塞、脑出血、颅内动脉瘤.2)头颈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喉癌、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中耳炎、眼球异物、眼科肿瘤3)胸部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扩、肺气肿、ⅠⅡⅢ型肺结核、肺癌、肺不张、纵隔肿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冠脉病变4)腹部肝硬化、肝血管瘤、肝癌、脂肪肝、胆管癌、胰腺炎、胰腺癌、肾癌、肾错构瘤、肾积水、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膀胱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增生5)骨骼骨肉瘤、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结核、椎体结核、转移性骨肿瘤【MR】1)中枢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大腺瘤、垂体微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脑脓肿、脑囊虫病、脑梗塞、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蛛网膜囊肿、多发硬化、脊髓室管膜瘤、脊髓星形细胞瘤、脊膜瘤、髓外硬膜下神经源性肿瘤、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空洞、脊膜膨出2)头颈部眼眶血管瘤、眼眶炎性假瘤、视网膜剥离、鼻窦炎、鼻咽癌、喉癌3)胸部纵隔肿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包积液、肺癌4)泌尿生殖肾结石、积水、输尿管结石、肾囊肿、肾癌、肾错构瘤、膀胱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囊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消化肝癌、肝癌伴门脉癌栓、肝血管瘤、肝硬化、脾大、肝脓肿、肝囊肿、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胰腺炎、胰腺癌6)肌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肉瘤、骨髓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骨转移瘤、椎间盘突出、许莫氏结节、椎管狭窄【介入放射学】1)头颈部:脑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2)胸部:肺AVM、肺癌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肾动脉狭窄、肾癌、门脉高压4)四肢:动脉狭窄、血栓形成(2)理论知识1)能够较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螺旋CT各种后处理功能、MRI各种检查序列的成像原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力,能在测绘、交通、国土、资源、环境、人口、旅游、国防、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部门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可在相关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研究提供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

二、专业毕业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和报告的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资源环境、建筑、地质、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与测绘遥感有关的工程知识,主要有工程制图、信息处理、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系统理论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知识:掌握管理学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初步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工程管理素质。

专业知识: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应用与服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交际。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测绘遥感工程技术及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够开展创新实验和创新科技开发与研究。

(3)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品质高尚、人格完善,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能够和社会融洽相处,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等。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1+4”硕博连读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1+4”硕博连读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与技术“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掌握坚实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地球重力场研究2.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4.计算机视觉与影像处理5.空间信息处理与虚拟现实技术6.多维GIS、网络GIS7.GIS应用工程8.3S集成技术与应用三、学习年限“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

四、中期考核“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凡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少于41学分,其中学校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23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自选课不少于6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见附表。

六、学位论文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等。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论文应立论正确、分析透彻、推理严谨、论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引证规范、结论正确。

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辅助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实验室和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

摄影测量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摄影测量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摄影测量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门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培养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成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领域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对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徒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高校和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推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和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高新技术和应用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测绘、地理信息、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日益壮大,对于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往往无法完全满足行业对于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学徒制培训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研究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促进专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推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6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起源于原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1958年设勘测专业,1960年改为矿山测量专业, 1964年停止招生,1978年恢复招生。

专业名称先后经历了“矿山测量”、“工程测量”和“测绘工程”的发展与变迁,1986.7获得“矿山测量”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6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6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测绘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科所在的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5个系、1个实验中心,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含客座11人),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博士后11人)。

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拥有14个专门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余万元。

二、适用学科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摄影测量与遥感4、数字矿山与资源勘探5、城乡地籍与国土信息6、测绘仪器与系统三、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能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个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成果。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2) 在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博士、硕士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博士、硕士培养方案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地球物理、数学地质、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多种地球物理、遥感等探测手段获取固体或流体矿产资源的信息,并利用数学地质等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解释,以达到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查等目的。

本学科专业是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是教育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学科之一。

应用地球物理是交叉设置的二级学科。

既包含磁力、重力、电法、电磁、地震、测井和放射性等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又涉及物理学、数学、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当代众多科学成就与方法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势学科。

数学地质是地球科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以数学理论、方法和模型为工具、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定量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学科,为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与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预警提供重要的支撑技术。

本学科1997年获批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资源与环境遥感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交叉学科专业,其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色及3S技术集成优势,开展在数字国土、矿产资源勘查、地质工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地质环境保护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方法研究,解决其实际应用科学技术问题。

二、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为主。

具体要求包括:1. 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 在本学科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三、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1.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结构与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等);2. 应用地球物理;3. 矿产资源与环境工程地球物理勘探;4. 数学地质(地质统计与地学信息处理等);5. 资源与环境遥感(空间信息技术地学应用等);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特殊情况,经申请审批后,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

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博士啊,那可不能是一般人。

得是那种在测绘这一亩三分地儿里超级厉害的人物。

首先呢,得有超深厚的理论功底。

就像盖大楼,理论就是那地基,得打得稳稳当当的。

什么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些核心的测绘理论知识,都得像刻在脑子里一样,不仅要知道,还得能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然后啊,实践能力也不能差。

咱测绘可不是光在书斋里搞搞理论就行的,得出去实地测量呢。

博士得能熟练运用那些高科技的测绘仪器,就像摆弄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熟练。

不管是在野外那种风吹日晒的环境,还是在城市里复杂的地形中,都能准确地获取测绘数据,而且能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还有哦,创新能力必须杠杠的。

这世界变化快,测绘技术也得跟着进步。

博士得有本事开创新的测绘方法、算法或者技术,就像给测绘科学注入新鲜血液一样,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最后呢,交流能力也很重要。

你不能自己闷头搞研究,得能把自己的成果清楚地告诉别人。

不管是在学术会议上给同行讲,还是教那些未来的测绘小菜鸟,都得讲得头头是道,让别人一听就懂,还觉得你特别厉害。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通常呢,这个学制是三到四年。

不过呢,就像跑马拉松,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

有些学霸型的博士,能力超强,可能三年就把该学的学了,该研究的研究透了,那就可以申请毕业。

但也有些同学可能中间遇到点小波折,比如研究课题太难了,或者是实验数据不好获取,那可以延长到四年。

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延长,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得有个限度嘛。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课。

这些课就像是大家都得吃的主食,是基础中的基础。

比如说政治理论课,虽然咱们是搞测绘的,但也得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且这政治理论对咱们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也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英语课,现在测绘可是国际化的,国外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你要是英语不好,就像个聋子和哑巴,只能干着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602 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图像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
研究图像信息获取、数字图像的处理、分析与识别的算法、地形图扫描影像的自动识别技术、遥感影像目标的自动提取技术、影像压缩与编码技术、多种影像信息的融合技术、小波理论、分形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和图像工程应用。

2. 数字摄影测量
主要研究多传感器集成的近景、航空、航天和行星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

主要研究:基于摄影几何的摄影测量、三线阵CCD影像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处理、SAR/InSAR数据处理、机载/车载测图系统、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POS理论与方法、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三维重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等。

3. 计算机视觉
研究图像匹配与配准、三维目标的自动重建、三维深度信息的恢复、序列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工业部件的自动测量与识别、汽车自动导航、虚拟现实、机器学习和视频分析等理论与方法。

4. 遥感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雷达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目标识别方法,多元遥感影像的综合分析方法、时序遥感影像的分析等理论与方法,探讨测绘、环境、地质、林业等领域的应用关键问题。

5. 定量遥感
主要研究大气、水体、陆地定量遥感相关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地物目标光谱特性、
生化物理参数反演等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生态、环境、灾害等方面领域应用探讨。

6. 图像理解
在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图像描述、图像解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图像理解系统的构造技术、空间数据和视频数据挖掘等理论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6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申请延期毕业须按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需要规定,可纳入选修课学分,但不能顶替本学科的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学分。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3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六、学位论文
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
注:选修课不局限于本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可根据培养与科研需要在全校博士或硕士培养方案中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