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本质

合集下载

洞见生命的本质通过自我觉醒获得启示

洞见生命的本质通过自我觉醒获得启示

洞见生命的本质通过自我觉醒获得启示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与困惑,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拨云见日、洞察生命真谛的,往往是通过自我觉醒所带来的启示。

生命,如同一场神秘的旅程,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出生、成长、衰老,经历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但在这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是否隐藏着某种不变的本质呢?自我觉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瞬间顿悟,而是一个逐渐深入、持续探索的过程。

它始于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

当我们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情感时,便是觉醒的开端。

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是被习惯、欲望和外界的声音所驱使,盲目地追逐着一些并非真正重要的东西。

比如,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拼命工作,却忽略了身心健康和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改变自己,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通过自我觉醒,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独特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渴望并非来自于外界的灌输,而是源自灵魂的呼唤。

或许是对艺术的热爱,或许是对知识的渴求,或许是对帮助他人的执着。

当我们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去追求这些真正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快乐的事情时,生命便开始展现出它原本应有的色彩。

自我觉醒也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在这个充满比较和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自卑的漩涡。

然而,当我们觉醒之后,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

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过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同时,也要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包括情绪、性格和能力。

只有在接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变和提升自己。

在生命的旅途中,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而自我觉醒能够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

当遭遇困境时,我们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我们会意识到,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困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探索生命的奥秘

探索生命的奥秘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存在,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哲学领域,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生命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是一系列由化学反应组成的过程,但这并不能完全揭示其真正的本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生命的奥秘。

一、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

目前,关于生命起源的主要理论有两种:生命从外太空传播到地球和生命在地球上自然形成。

前者认为生命是由外星生物通过陨石或其他载体传播到地球上的,而后者则认为生命是在地球上自然形成的。

无论哪种理论,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来支持。

二、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人认为生命是一种物质实体,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生命是一种意识或灵魂的存在。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无法完全解释生命的奥秘。

生命似乎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它包含着无法用语言或符号来描述的深层次的本质。

三、生命的进化生命的进化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

例如,为什么只有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进化,而其他行星上的生物却没有?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进化而不是保持原样?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四、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个体层面的问题。

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有些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和满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精神的成长。

无论是哪种观点,生命的意义都是一个主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寻找和定义自己的生命意义。

五、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延续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生物通过繁殖和遗传来延续自己的基因。

但是,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指基因的延续,还包括了对生命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人类通过文化和知识的传递,将自己的生命延续到了更广阔的范围,这也是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

六、生命的美丽生命的美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世界充满了美丽和奇迹。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色,还是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都展现了生命的美丽。

《细胞学说的创立》学说探索:生命本质

《细胞学说的创立》学说探索:生命本质

《细胞学说的创立》学说探索:生命本质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漫长历程中,细胞学说的创立无疑是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它为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彻底改变了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细胞学说的创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逐步积累。

在显微镜技术尚未成熟之前,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和组成知之甚少。

然而,随着显微镜的改进和应用,微观世界的大门逐渐向人类敞开。

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时,发现了许多小室,并将其命名为“细胞”。

但胡克所观察到的实际上只是细胞壁,并非完整的活细胞。

尽管如此,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细胞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真正对细胞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的是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他自制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菌、红细胞等多种微小生物和细胞结构。

列文虎克的工作使人们对细胞的形态和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19 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的细胞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

施莱登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出了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

他观察到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并认为细胞通过分裂来增殖。

施旺则在研究动物组织时发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由此推断,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施莱登和施旺的工作共同构成了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这一学说的提出,使得生物学从宏观的形态描述进入到微观的细胞水平研究,为后来的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细胞学说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当时生物学界长期存在的“生机论”和“预成论”等错误观念。

生机论认为生物体具有一种特殊的、非物质的“生命力”,而细胞学说则表明生命现象是可以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解释的,生命活动是基于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

医学生的生命观调查与思考

医学生的生命观调查与思考

医学生的生命观调查与思考
医学生的生命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将面临各种生命和死亡的挑战和决定,而他们的生命观将决定他们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对待患者和如何进行医学实践。

以下是一些关于医学生生命观的思考和建议:
1. 尊重生命
医学生应该学会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主权,并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意味着在做出医疗决定时,应该优先考虑患者的需要和意愿,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共同决策。

2. 熟悉伦理和法律规定
医学生应该熟悉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并理解这些规定的目的和作用。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在遵守伦理和法律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医疗决策和行为。

3. 探索生命的本质
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和哲学等领域,深入探索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他们可以思考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以及生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贡献。

4. 培养同理心
医学生应该培养同理心,尽可能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可
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5. 持续学习和成长
医学生应该持续学习和成长,关注最新的医学进展和研究成果,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这不仅有助于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有助于不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医学生的生命观是对于医学实践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健康、尊重、同理心、理性和成长的生命观,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应对医学实践中的挑战和责任,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感悟自我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感悟自我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感悟自我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一、引言生命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后,我终于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本文将分享我的感悟,探索生命的本质,并探讨生命的意义所在。

二、生命的真谛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不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对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

对我而言,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前行,永不停息。

生命如同一条河流,它不断向前流淌,汇聚成无尽的大海。

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能停下脚步,而是要坚韧不拔地努力向前。

只有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三、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都在探索的命题。

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完善。

我们应该通过思考和探索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全力以赴地实现它们。

同时,生命的意义也在于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关系,共同经历和分享生活的喜悦和苦难。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或拥有了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四、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和体悟,我发现了一些令我感悟颇深的道理。

首先,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

人生的旅程没有终点,时间不会倒退。

我们应该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好,感激所拥有的一切。

其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善待自己和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要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人。

最后,生命是可塑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论我们当前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够改变现实,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生命的启示在感悟自我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首先,生命需要自省。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内心对话,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符合自己的道路和生活方式。

其次,生命需要行动。

思考是重要的,但只有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讲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讲述


细胞器
细胞膜内是透明粘稠并可流动的细
胞质基质,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中。 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核糖体、 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 微体、液泡、微管、微丝等。有的细 胞表面还有鞭毛或纤毛。
线粒体由内膜和外膜包裹的囊状结构,囊内是
液态的基质。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入形成一 些嵴,内膜面上有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 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 DNA分子和核糖体。
高尔基体 是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是细胞
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 物排出体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分裂时的新细胞壁 和细胞膜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是单层膜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
内含多种水解酶, 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 糖等生物大分子,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 颗粒。
细胞内没有核膜 和具有专门结构 与功能的细胞器 的分化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纤毛
高尔基体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线粒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特 征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有,自养营养 有(纤维素和果胶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细胞核里 有一种物质可以被碱性苯胺染料染成深色, 这就是染色质。染色质的形状和行为可以 在显微镜下精细地观察到。 伴随生物生长发育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 色质的有趣表现:在细胞开始分裂的时候, 染色质聚集成丝状,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 染色质丝分成数目相等的两部分,即减数 分裂,从而形成两个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细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的探索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的探索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的探索一、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生物学习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生命的本质,从细胞级别、遗传信息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去理解生命的复杂和奥秘。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伟大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细胞观察实验来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命的奥秘之一;通过遗传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遗传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是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的重要观念。

生物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尊重和珍惜生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故事和实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和不容忽视。

可以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通过讨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让学生意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邀请动物保护专家或者环境保护人士来给学生讲解和分享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尊重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生物伦理道德生物伦理道德是生命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一些涉及生命的伦理道德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生命伦理、动物实验等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向学生引导讨论的话题。

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观点,同时也能够理解生物伦理道德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念。

四、生物保护意识生物保护意识是生命观念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生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生物的观念。

通过案例、故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物保护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对生命的理解几句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生命的理解几句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生命的理解几句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命是无比珍贵的,是宇宙中最为神秘而又不可解的现象之一。

对于生命的理解一直是人类思考和追寻的焦点。

生命的存在给予了我们体验世界的机会,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丰富和思维的奇妙。

但是,生命本身的本质及其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哲学家、科学家和宗教信仰者们讨论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命的本质、意义以及多样性,并强调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说明。

以下是对于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示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生命的理解:1.2.1 生命的本质首先,我们将深入研究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存在,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属性。

我们将探讨生命起源的理论,探讨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成分,以及生命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1.2.2 生命的意义其次,我们将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存在,还有更为深层的精神和意义。

我们将探讨生命的目的和使命,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体在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

1.2.3 生命的多样性此外,我们将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生命在地球上表现出无限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形式和种类中展现着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我们将探讨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于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将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认识和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中的观点,并呼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并为生命的珍贵和尊重共同努力。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探讨生命的本质、意义和多样性。

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生命的重要性、无限可能性和珍贵性,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行动。

首先,我们将探索生命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探索生命的本质教学目的:在分子水平上讲授生命的本质,阐释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什么是生命。

教学重点: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生命的本质教学难点:遗传的奥秘课时分配: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0.5课时探索遗传的奥秘0.5课时生命的分子基础0.5课时生命的基本特征0.5课时教学内容:探索生命的本质一、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1.细胞学说1665年,英国人胡克(R·Hooke,1635年~1702年)在《显微图谱》中记载了他在显微镜下对软木薄片的观察,他看到的是一些“形如蜂房”的“小匣子”或“小房间”,胡克把这叫做“细胞”,实际上这是死了的细胞的细胞壁。

接着有很多人(包括列文虎克在内)对细胞进行了观察和记述,留下了不少资料,但他们都没有认识到细胞对于生物体有何等重要。

19世纪,两个德国人,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 den,1804年~1881年)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年~1882年)提出了细胞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细胞在生物体的构成和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才真正开始把对生物体的研究提高到细胞的水平。

细胞学说的基本思想是:(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构成的。

最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复杂的高等生物一般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有机体,但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不是独立的生物体。

从生命的层次上看,细胞是具有完整生命力的最简单的物质集合形式,即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单位。

(插播视频:病毒及细胞)(2)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是一个独立有序的、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结构与功能体系。

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

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地进行全部的生命活动。

在多细胞生物中,尽管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受到整体的协调与控制,但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控制的、高度有序的代谢系统,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各种组织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协调进行的。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的分裂而产生,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从一个细胞生长发育而来的,不论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还是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其生长和发育可以部分地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加来实现,但细胞体积不可能无限地增加,因此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并伴随细胞的分化来实现。

(插播视频:骨骼的生长)(4)细胞是生物体的完整遗传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尽管数目众多的各种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又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来的,因而这个生命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这个生命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因为在细胞的中心细胞核中“存在着生命的本质”——遗传信息。

(5)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细胞结构完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细胞生命特征的丧失和细胞的死亡。

比如从细胞分离出的任何结构,即使是保存完好的细胞核或是含有遗传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不能在细胞外作为生命活动的单位而独立生存。

细胞才是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只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才能保证细胞具有生命的各种基本特征,使其能独立自主、协调有序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细胞的类别细胞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各不相同,结构的复杂性程度相差悬殊。

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直径只有100nm,鸟类的卵细胞最大,鸡蛋的蛋黄就是一个卵细胞,因为其中存积大量的营养物卵黄,可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

一些植物纤维细胞可长达10cm,人的神经元细胞可长达1m。

大多数细胞一般都很小,直径在1μm~100μm范围,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3.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细胞学在最近取得了重大成果,悉尼·布雷内、罗伯特·霍维茨和约翰·苏尔斯顿用线虫作生物研究对象,排列出了线虫基因图谱——第一个动物基因图谱,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跟踪的细胞图谱,指出细胞分化时会经历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并确认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基因的变化状况,发现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特征,揭示这些基因在细胞死亡过程中怎样相互作用,并证实了人体内也存在相应基因,这就打开了探究人体细胞分化和演变的大门。

为此,这三位科学家荣获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 细胞的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

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又称为“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发育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

如果调节细胞“自杀”的基因出了问题,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却继续分裂繁殖,便会导致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增长,比如癌症;如果基因错向不该死的细胞发出“自杀令”,却使免疫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便破坏了人体的组织或免疫系统,比如艾滋病。

二、探索遗传的奥秘达尔文的进化论将变异看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遗传问题并未着力分析;而且与其说他道出了变异的原因,不如说他只是描述了进化的过程。

19世纪奥地利的牧师孟德尔(G·Mendel,1822年~1884年)是经典遗传学的创始人或奠基人,被称为经典遗传学之父。

他的豌豆杂交试验获得了重大成果,1865年,他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假设,并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表明遗传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单倍体生殖细胞时分离;控制两对性状的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在遗传中彼此是独立的,不存在相互影响,在遗传中表现出自由组合的特点。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1866年~1945年)通过著名的果蝇杂交试验,结合细胞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染色体遗传学说,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认为“遗传因子”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染色体上,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因素。

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上、下代之间传递的规律,提出基因突变、连锁、交换、伴性遗传等概念。

摩尔根写出了经典著作《基因论》,并于1933年获诺贝尔奖。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1843年~1915年)发现细胞核里有一种物质可以被碱性苯胺染料染成深色,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各种生物体的染色体各不相同,不但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结构形态不同,而且组成染色体的DNA也不同。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里。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也有DNA)。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它的DNA储存在细胞质中。

人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携带了人体绝大部分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数目与生物物种有关,不同物种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又与生物的繁殖过程有关,染色体与遗传因子相对应,都是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所以摩尔根曾断言: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物质载体。

摩尔根在他的《基因论》一书中预言:“基因之所以稳定适应为它代表着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

这一大胆的设想把人们的目光引向更深的物质层次,对于揭开遗传之谜有重要作用。

1953年,美国人沃森(J·D·Watson,1928年~)和英国人克里克(F·Crick,1916年~)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成为生物学最伟大的突破之一,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纪元,人们已开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了,这就是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插播视频:生命密码的破译)三、生命的分子基础一个典型细胞通常含有104种~105种不同的分子,其中将近半数是小分子,即分子量不超过几百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一般为简单的单质。

其它则是分子量相当大(从104至1012)的大分子,一般都是聚合体。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类: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有多糖,它们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的多聚物。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生物体内组建生命结构,行使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的功能分子,它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并起着关键的作用。

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结构单体,天然氨基酸有20种。

人体有成千上万种蛋白,每一种蛋白都具有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2.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体连接形成的大分子多聚体。

核酸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贮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

(1)DNA的结构DNA是4种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链。

核苷酸单体由一个戊糖、一个磷酸、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

DNA的碱基配对是很准确的,A总是与T配对,G总是与C配对,这叫做碱基配对原则。

A、T之间以两个氢键相连,G、C之间以三个氢键相连。

DNA两条链是互补的,即一条链上的碱基次序由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次序决定。

这点对于DNA的复制是非常重要的。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NA通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来携带遗传信息,3个碱基对决定蛋白质上的1个氨基酸,称为三联体密码,最简单的病毒DNA约含有5 000个碱基对,而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就有种可能的排列方式,可以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

由于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沃尔森和克里克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是迄今为止分量最重的一项诺贝尔奖,被称为“诺贝尔奖中的诺贝尔奖”。

(2)DNA的功能作为遗传物质的DNA都有以下功能:第一,贮存遗传物质。

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贮存于细胞核中的 46 条 DNA 双螺旋大分子中。

第二,传递遗传信息。

DNA是通过自我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分子的。

第三,表达遗传信息。

(插播视频:基因与人生)四、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虽然错综复杂,但毕竟具有共性,这就是生命的特征。

我们不能给出生命的严格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生命的一些特征来理解生命。

(1)生命表现为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和复杂有序的物质结构不管生命系统多么严密复杂,其构成的基本物质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它们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构成了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而这些成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结构,形成细胞,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