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次黄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指的是在肝脏和结肠黏膜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和甘氨酸等物质为原材料开展生成的全过程。
漂呤多肽链的关键作用是参加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化学变化,而且对身体的功能一切正常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功效,另外漂呤多肽链对人体生物学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的特性是:漂呤多肽链是在硫酸铵核糖分子结构基本上逐渐生成的,并不是最先独立生成漂呤碱随后再与硫酸铵核糖融合的。
漂呤多肽链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结肠黏膜和胸腺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材料生成漂呤多肽链的全过程。
关键反映流程分成两个阶段:最先生成次黄嘌呤多肽链(IMP),随后IMP再转化成腺嘌呤多肽链(AMP)与鸟嘌呤多肽链(GMP)。
漂呤环各原素来源于以下:N1由天冬氨酸出示,C2由N10-甲酰FH4出示、C8由N5,N10-甲炔FH4出示,N3、N9由谷氨酰胺出示,C4、C5、N7由甘氨酸出示,C6由CO2出示。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4102单独合1653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是一种嘌呤碱的核苷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及aquayamycin的结构鉴定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及aquayamycin的结构鉴定徐冬梅;穆云龙;郭会灿;张丽媛;亢希然;郭英【摘要】筛选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及其产生菌,为新的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以IMPDH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获得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及其阳性菌种,采用16s rDNA序列构建阳性菌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综合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相关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鉴定N05WA-1324A产生菌菌株为链霉菌属菌株,m/z 486,分子式为C25H26O10,为aquayamycin.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IMPDH抑制活性,IC50为18.1μmol/L;对T淋巴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在2.5μmol/L浓度下能抑制99.8%的细胞增殖;同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8.6和23.3μmol/L.N05WA-1324A具有很强的IMPDH和免疫抑制活性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显示其具有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潜力.【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8(043)012【总页数】6页(P1482-1487)【关键词】IMPDH抑制剂;抗肿瘤;结构;Aquayamycin【作者】徐冬梅;穆云龙;郭会灿;张丽媛;亢希然;郭英【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81;国家微生物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050015;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8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81;石家庄市果树站,石家庄050000;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4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MPDH)是鸟嘌呤从头合成途径的重要限速酶[1],其依赖NAD发挥活性,催化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转化为黄嘌呤核苷酸(XMP),如其胞内活性受阻,将导致鸟苷酸合成受阻,从而影响DNA合成,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什么意思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什么意思嘌呤核苷酸循环,指的是人体骨骼肌里面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的作用方法,也就是转氨耦联杯amv循环脱氧的作用。
在做氨基的作用里,能够生成天冬氨酸和次磺嘌呤核苷酸。
这样能够保持人体的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平衡,这样能够保证核酸合成的需要,对人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合成途径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 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
②利用体内游离碱基或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主要补救合成途径是嘌呤碱与5'-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作用下形成嘌呤核苷酸。
★合成过程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
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
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从头合成的调节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从头合成是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径。
但此过程要消耗氨基酸及ATP。
机体对合成速度有着精细的调节。
在大多数细胞中,分别调节IMP,ATP和GTP的合成,不仅调节嘌呤核苷酸的总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核苷酸类物质解读

历史
•1960年,日本科学家发现5 -IMP具有强烈鲜味。
•6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用发酵法生产核苷酸类物质
的最大生产国。 •市场上的“强力味精”、“加鲜味精”是在普通的 味精中加少量肌苷酸钠组成。 •70年代以后,核酸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以其具有抗病 毒和抗肿瘤的作用,受到医药界的普遍重视。
(二) 生产方法
(guanylic acid)(inosinic acid) (xanthylic acid)
碱基
5 -GMP 鸟嘌呤
>
5 -IMP 次黄嘌呤
>
5 -XMP 黄嘌呤
AMP
GMP
鲜味剂的协同效应
当核苷酸与氨基酸类物质混合使用时, 鲜味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成倍地提高。
增效:甜味、肉味
消除:咸、酸、苦味、腥味、焦味
离子交换法
除菌体
(过滤、离心) 加乙醇沉淀 精制(结晶)
除对硝基酚
柱层析 活性炭吸附 肌苷酸
粗制品
四、鸟苷酸的生产
•鸟苷酸由鸟嘌呤、核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1960年,日本科学家发现5‘-鸟苷酸钠具有强烈的 鲜味。1961年又证实了香味极浓的著名菇类-香菇含 有大量的鸟苷酸,从此开始研究GMP的生产方法。
第二节
一、概况
核酸与核苷酸发酵
核酸由众多的单体核苷酸通过3 ,5 -磷
酸二酯键聚合而成。
核苷酸由碱基、核糖、磷酸组成。
脱去磷酸后的碱基称为核苷。
(一)呈味核苷酸
核苷酸类中的肌苷酸(IMP)、鸟苷酸(GMP)、 黄苷酸(XMP)呈强鲜味。如:肌苷酸钠比味精鲜40倍, 鸟苷酸钠比味精鲜160倍。 5 -鸟苷酸 5 -肌苷酸 5 -黄苷酸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要点:
合成部位:肝细胞胞质
关键酶: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
嘌呤碱基原料: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甲酰基(来自四氢叶酸)、CO2。
核糖-5'-磷酸来自磷酸戊糖途径,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
步骤:IMP的合成(IMP是重要的中间产物)、AMP和GMP的生成。
能量变化: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AMP或GMP 的合成又需1个ATP。
一
合成过程
1.部位: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
2.步骤:在磷酸戊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首先合成IMP,IMP是重要的中间产物。
二
合成的调节
别构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
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反馈调节: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
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 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这样可使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以满足核酸合成的需要。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是一种嘌呤碱的核苷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
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
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
1.IMP的合成:IMP的合成包括11步反应:(1)5-磷酸核糖的活化: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物为α-D-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物。
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由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ribose phosphate pyrophosphohinase)催化,与ATP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α-焦磷酸(5-phosphorlbosyl?α-pyrophosphate PRPP)。
此反应中ATP 的焦磷酸根直接转移到5-磷酸核糖C1位上。
PRPP同时也是嘧啶核苷酸及组氨酸、色氨酸合成的前体。
因此,磷酸戊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
如PPi和2,3-DPG为其变构激活剂。
ADP和GDP为变构抑制剂。
(2)获得嘌呤的N9原子:由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amidophosphoribosyl transterase)催化,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PRPP的焦磷酸基团,形成β-5-磷酸核糖胺(β-5-phosphoribasylamine PRA)。
生物化学(9.4)--作业核苷酸代谢(附答案)

核苷酸抗代谢物 [答案]抗代谢物是指在结构上与天然的代谢物类似,如果它们进入人体内,可 与体内的正常代谢物相拮抗,从而影响正常的代谢进行。具体来讲,核苷酸抗代 谢物是指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结构类似物,主要以竞争性抑制作用或 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以 及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作为肿瘤的化疗依据。核苷酸抗代谢物主要有 6—巯基嘌 呤(次黄嘌呤的类似物)、5—氟尿嘧啶(胸腺嘧啶的类似物)、氮杂丝氨酸(谷氨酰胺 的类似物)及甲氨蝶呤(叶酸的类似物)等。
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答案]利用体内现成的嘌呤、嘧啶碱或其核苷,经过磷酸核糖转移酶或核苷激酶 等催化的简单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其合成反应较从头合成要简单,耗能亦 少。通过补救合成,一方面节省了体内的能量和原料,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缺乏从 头合成核苷酸酶系而只能进行补救合成的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该途径则具 有更重要的意义。
成。
试述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答案](1)节省能量和原料。补救合成途径可以节省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的能量 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2)某些器官缺乏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酶系,例如脑、骨髓等,这些器官只能 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所以对这些组织器官来讲,补救合成途径具有更重 要的生物学意义。
试述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答案] 核苷酸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其中 DNA 的合成 原料是 dNTP,RNA 的合成原料是 NTP。 (2)、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ATP 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另外,GTP (蛋白质的合成)、UTP(糖原的合成)和 CTP(甘油磷脂的合成)也可提供能量。
核苷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试题(有答案)

八、核苷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一、A11、嘧啶核苷酸在核苷酸酶和核苷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生成A、磷酸、核糖B、磷酸、戊糖C、核糖、嘧啶碱D、磷酸、核糖、嘧啶碱E、磷酸、核糖、β-氨基异丁酸2、关于痛风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多基因疾病B、多见于成年女性C、某些参与嘌呤核苷酸代谢的酶先天性缺陷可引起D、表现为尿酸生成增多,产生高尿酸血症E、常用次黄嘌呤的类似物别嘌呤醇来治疗痛风症3、IMP转变成GMP的过程中经历了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脱水反应D、硫化反应E、生物转化4、AMP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A、IMPB、XMPC、GMPD、CMPE、UMP5、AMP和GMP在细胞内分解时,最终均生成A、黄嘌呤B、尿酸C、次黄嘌呤核苷酸D、黄嘌呤核苷酸E、黄嘌呤核苷6、嘧啶核苷酸补救途径的主要酶是A、尿苷激酶B、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C、胸苷激酶D、胞苷激酶E、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7、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A、抑制嘌呤的补救合成B、抑制RNA聚合酶C、抑制DNA聚合酶D、碱基错配E、抑制蛋白质合成8、有关tRNA的结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tRNA分子均是单链多核苷酸B、tRNA分子中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每一分子常含有7~15个稀有碱基C、tRNA的三级结构呈倒L形D、5′-端和3′-端7对碱基组成的螺旋区称氨基酸臂,能直接与氨基酸结合E、L型的拐角处是DHU环和TΨC环,各环的核苷酸序列差别不大9、转录就是A、DNA依赖的DNA聚合酶催化B、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C、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催化D、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E、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10、mRNA约占总RNA的A、9%B、8%C、7%D、5%E、3%1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是A、tRNAB、rRNAC、miRNAD、mRNAE、hnRNA12、携带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并按mRNA上的密码顺序,将其转运到mRNA分子上的是A、DNAB、miRNAC、rRNAD、tRNAE、密码子13、决定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是A、mRNAB、18S rRNAC、28S rRNAD、tRNAE、全部RNA14、RNA主要分为A、信使RNA(mRNA)B、转运RNA(tRNA)C、核糖体RNA(rRNA)D、miRNAE、以上都包括1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嘌呤B、戊糖C、磷酸D、碱基E、核苷酸16、关于DNA二级结构的结构要点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互补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一条链走向5′→3′,另一条链3′→5′B、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A与T、G与C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P
激酶 ATP ADP
ADP
激酶 ATP ADP
ATP
GMP
激酶 ATP ADP
GDP
激酶 ATP ADP
GTP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for synthesis of a nucleotide, from simple precursors; as distinct from a salvage pathway. •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特点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概 述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核蛋白
胃酸
蛋白质
核酸(RNA及DNA)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胰、肠核苷酸酶
核苷 碱基
核苷酶
磷酸 戊糖
Nucleoside: A compound consisting of a purine or pyrimidine base covalently linked to a pentose.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
核苷酸酶
Pi
核苷பைடு நூலகம்
核苷磷酸化酶
1-磷酸核糖
碱基
AMP GMP
黄嘌呤氧化酶 (次黄嘌呤)
H
X
黄嘌呤 氧化酶
G
(黄嘌呤)
嘌呤碱的最终 代谢产物
痛风症的治疗机制
鸟嘌呤 黄嘌呤 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别嘌呤醇
Gout
(痛风症): A disease was caused by the disorder of purine degradation leading to accumulation of uric acid crystals in the joints
•合成部位
主要是肝细胞胞液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氨基甲 酰磷酸
天冬氨酸
• 合成过程 1. 尿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谷氨酰胺 + HCO3氨基甲酰磷 酸合成酶II
2ATP
2ADP+Pi
谷氨酸 + 氨基甲酰磷酸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I 的区别 CPS-I 分布 氮源 变构激活剂 功能 肝细胞线粒体中 氨 N-乙酰谷氨酸 尿素合成 CPS-II 胞液(所有细胞) 谷氨酰胺 无 嘧啶 合成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g2+
NDP
dNDP
S S
二磷酸核糖核苷
还原型硫氧化 还原蛋白-(SH)2
二磷酸脱氧核苷
氧化型硫氧 化还原蛋白
NADP+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FAD) 激酶
NADPH + H+
dNDP + ATP
dNTP + ADP
(五)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 物。 Antimetabolic (抗代谢物) : Many artificial nucleotide metabolic analogues, which are being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s of tumor, virus and diseases, can interfere with, inhibit and block the biosynthesis of nucleotides and further nucleic acids. 嘌呤类似物 氨基酸类似物 叶酸类似物
6-巯基嘌呤 氮杂丝氨酸等 氨蝶呤 6-巯基鸟嘌呤 氨甲蝶呤等 8-氮杂鸟嘌呤等
• 6-巯基嘌呤的结构
次黄嘌呤 (H)
6-巯基嘌呤 (6-MP)
6-MP PRPP 谷氨酰胺 (Gln) PRA 氮杂丝氨酸 甘氨酰胺 核苷酸 (GAR)
MTX 甲酰甘氨酰 胺核苷酸 (FGAR) MTX =
氮杂丝氨酸 甲酰甘氨 脒核苷酸 (FGAM) =
PRPP is an important precursor shared by the de novo pathways for pyrimidines and purines. It is generated from 5’-phosphoribose(5’PR) and catalyzed by 5’-phosphoribosyl-1pyrophosphate kinase (PRPPK).
(5´-磷酸核糖胺)
H2N-1-R-5´-P
AMP
IMP
GMP
1. IMP的合成过程
① 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 ② GAR合成酶
③ 转甲酰基酶
④ FGAM合成酶 ⑤ AIR合成酶
目录
IMP生成总反应过程
目录
2、AMP和GMP的生成
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③IMP脱氢酶 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④GMP合成酶
6-MP PRPP PPi 次黄嘌呤 IMP ( H) =
= AMP
6-MP = PPi
5-甲酰胺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FAICAR)
氮杂丝氨酸
5-氨基异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
=
6-MP 6-MP
PPi GMP =
PRPP 鸟嘌呤(G)
PRPP
6-MP
腺嘌呤(A)
目录
PRPP ( 磷 酸 核 糖 焦 磷 酸 ) :
•核苷酸的生物功用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组成辅酶 活化中间代谢物
Nucleotid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sm. They are raw materials of synthesizing nuclear acid and energyrich compounds that drive metabolic processes in all cells. They also serve as chemical signals, key links in cellular systems that respond to hormones and other extracellular stimuli, and ar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a number of enzyme cofactors and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Uric acid and urea are the end products of purine and pyrimidine degradation. Some genetic deficiency result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uric acid crystals in the joints, causing gout. The enzymes of the nucleotide biosynthetic pathways are targets for an arra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used to treat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2. 胞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尿苷酸激酶 ATP ADP
UDP
二磷酸核苷激酶 ATP ADP
UTP
CTP合成酶 谷氨酰胺 ATP 谷氨酸 ADP+Pi
3. dTMP或TMP的生成
UDP 脱氧核苷酸还原酶 dUDP dCMP
CTP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AMP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urine Nucleotides
嘌呤核苷酸的结构
AMP
GMP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从头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 补救合成途径 (salvage synthesis pathway)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定义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磷酸 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 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 苷酸的途径。
•合成部位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 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 合成途径。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甘氨酸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 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 进行补救合成。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AMP
GMP
NH3
腺苷酸代 琥珀酸
IMP
XMP
(四)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N代表A、G、U、C等碱基)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 • IMP的合成需5个ATP,6个高能磷酸键。 AMP或GMP的合成又需1个ATP。
•从头合成的调节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_ _ _ + + 腺苷酸代
IMP
琥珀酸
R-5-P PRPP合成酶 酰胺转移酶 PRPP PRA _ ATP
AMP ADP ATP GMP GDP GTP
目录
IMP ( 次 黄 嘌 呤 核 苷 酸 ) :
The de novo pathway for purine nucleotide sythesis leading to IMP consists of eleven metabolic steps. It is common precursor for AMP and GMP.
Nucleotide: A nucleoside with one or more phosphate groups linked via an ester bond to the sugar moiety. DNA and RNA are polymers of nucleotides. Nucleotides are basic subunits of nucleic acids they carry genetic information. They are also the primary carriers of chemical energy in cells,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many enzyme cofactors, and cellular second messengers. A nucleotide consists of a nitrogenous base (purine or pyrimidine), a pentose sugar, and one or more phosphate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