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重点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重点

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3)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4)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5)行政法律关系的运动,包括行政法律关系运动的条件和原因,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界说法律是用以调整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必然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不同的部门法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据此形成不同的部门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的社会形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进行行政法研究的客观基础。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①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一经行政法律规范调整,便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

因此,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和确认,而在行政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此可见,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过程中发生的,与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并非全部都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有那些受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行政关系才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所以,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关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第三,行政法律关系是发生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即包括权利义务的主体与客体和法律关系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基本要素。

行政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关系的结果,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行政关系并不等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体现国家的意志,而行政关系属于物质社会关系。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2024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2024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引言概述: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它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对于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展开,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与职能2. 行政对象: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3. 行政行为: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与合法性要求4. 行政法律关系的时间性与地域性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点1. 上位性与强制性:行政法律关系与合同法律关系的区别2. 公益性与公序良俗:行政法律关系的社会意义与法律保障3. 法定性与自治性: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与行政自主权的平衡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与效力1. 行政法律关系的具体形成方式: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裁决等2. 行政法律关系的效力类型与适用范围3. 行政法律关系的生效与失效条件与程序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维护与救济途径1. 行政法律关系的维护主体与方式2. 行政法律关系的争议解决方法与程序3. 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途径与程序:行政申诉、行政诉讼等五、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与变革1. 法治化进程下的行政法律关系变革2. 信息技术对行政法律关系的影响与挑战3. 国际合作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趋同与差异总结: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它构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具有上位性、强制性、公益性等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与效力、维护与救济途径以及发展与变革都在不断地演变和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

了解和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和特点,对于规范行政活动,保障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行政法律关系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行政法律关系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律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恒定性和不可转化性。

(2)意志的单方性。

(3)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对等性、统一性和不可自由处分性。

(4)争议解决的特殊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对外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的组织,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具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公务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诉讼。

江苏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及解析来源: 点击:192 次发布日期:2011-2-27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题l分,共40分)1.2008年2月6日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 )。

A.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B.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生产成本稳定机制C.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和提高农民收入机制D.促进农民再就业和农业生产多元化机制2.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攻坚阶段B.关键阶段C.重要阶段D.新的阶段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五家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B.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C.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的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D.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4.下列哪一处房地产是可以转让的?( )A.甲公司拥有的,但因公司内部事务而未能及时办理并领取产权证书的某一房产B.丙公司欲向丁公司转让一幢楼房,另一公司提出对该幢楼房的权属要求C.陈某与李某共有一间平房,现李某欲向丁某转让这一房屋,但陈某只是口头同意D.王某拥有的一套已领取产权证书的居室5.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 )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1. 简介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公共权力职能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涉及到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的适用,以及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1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之一,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行使某一特定行政权力,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和处罚等,从而产生与其之间的法律关系。

2.2 公民公民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之一,公民享有参与和监督行政机关活动的权利,同时也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的责任。

行政机关对公民享有的权利进行保障,同时要求公民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2.3 法人和其他组织除了公民之外,行政法律关系还涉及到法人和其他组织。

法人指的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单位,包括企业、社团、事业单位等。

其他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

行政机关与这些组织之间也会形成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会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执法等。

3.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3.1 权利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行政机关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则享有相应的权利,如言论自由、财产权利、合法利益等。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2 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义务关系是指行政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互相责任和义务。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履行好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则应遵守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4.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4.1 公共性行政法律关系是公共法律关系的一种,涉及到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公共权力的行使和合法权益的保护。

4.2 强制性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履行法定义务或执行行政决定,形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强制性特点。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一)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一)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一)引言概述: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活动中,法律规定和确定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是国家行政机关与个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基本特征、主体关系、形成和终止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
1. 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属性
2. 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法性质
3. 行政法律关系的专属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1. 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是行政机关
2. 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是个人或法人
3. 行政法律关系的规制性
4. 行政法律关系的强制性
5. 行政法律关系的单向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关系
1. 行政法律关系的一般主体
2.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
3. 行政法律关系的平等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
1. 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力行使
2. 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行使
3. 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定程序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终止
1. 行政法律关系的自然终止
2. 行政法律关系的单方终止
3. 行政法律关系的互为条件终止
总结: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活动中法律规定和确定的行政机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法律属性、公法性质和专属性等基本特征,其中行政机关和个人或法人是主要的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形成于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行为的对象之间,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并可以通过自然终止、单方终止或互为条件终止等方式终结。

了解行政法律关系对于加强行政管理、维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引言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

行政机关在履行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产生各种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通过行政法规范和行政程序等方式来调整和维护。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特殊性: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所产生的特殊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有一定的区别。

2. 法律性: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依法行政,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3. 非对称性:行政法律关系存在着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不对称性,即行政机关拥有一定强制力和特殊权力。

4. 公共性: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公共领域中产生的法律关系,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的行使。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1. 行政权利和义务:行政机关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享有特殊的行政权利,也有相应的行政义务。

2. 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相关行政许可,规范其行为和活动。

4. 行政契约: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签订行政契约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 行政争议解决:行政法律关系产生争议时,通过行政诉讼或其他争议解决机制进行解决。

行政法律关系的保障为了保障行政法律关系的正常运行和公平公正,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法律规范:制定健全行政法规范,明确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义务,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 行政程序: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程序,保障各方在行政活动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3. 行政机关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4.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行政法律关系的参与,促进公共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法律性、非对称性和公共性等特征。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引言概述: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法律关系,它是指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存在和运行对于维护国家法治、保障公民权益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行政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

正文: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2. 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性质和法律性质
3. 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要素
4.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1. 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民和法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其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参与和地位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变更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条件和程序
2.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方式和途径
3. 行政法律关系的解除和终止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效力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法律效果
2.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责任和救济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保障与监督
1. 行政法律关系的保障机制
2. 行政法律关系的监督制度
3. 公平、公正、公开的行政法律关系建设
总结:
行政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具有行政性质和法律性质的双重属性。

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形成与变更、内容与效力以及保障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与研究。

只有建立健全的行政法律关系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特点是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为行政主体,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行政法规范预先确定。此外,行政法律关系还具有不对等性,行政主体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等。这些分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具体案例,如街道办事处与李某的租金纠纷以及超市对李老太的罚款事件,可以进一步探讨行政法律关系的实际应用。在案例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以明确,并展示了行政法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同时,案例也引发了关于行政主体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人、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其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即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客体是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目标,内容包括主体在该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不对等性、预先规定性与不可选择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行政法律关系的运作依赖于法律事实,法律事实的出现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直接原因。运行方式包括产生、变更和消灭三种形式,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通过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构成要素、特征和运作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行政法律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