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选择题

统计学第三章选择题
统计学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选择题

1. 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 )。

A. 频数

B.频率

C.频数分布表

D.累计频率

2. 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 C )。

A. 频数B濒率 C.比例D.比率

3. 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D )。

A.频数B濒率 C.比例 D.比率

4. 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B )。

A.频数

B.百分数

C.比例

D.比率

5.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B )

A.条形图

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 A ) 。

A.环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茎叶图

7.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B )。

A.单变量值分组

B.组距分组

C.等距分组

D.连续分组

8. 组中值是( B )。

A.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

B.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C. 一个组的最小值

D. 一个组的最大值

9. 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C )。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直方图

D.饼图

10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C )。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直方图

D.饼图

11 .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合适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B )。

A.条形图

B.箱线图

C.直方图

D.饼图

12.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 D )。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箱线图

D.线图

13. 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C )。

A.条形图

B.对比条形图

C.散点图

D.箱线图

14. 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B )。

A.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B.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C.两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D.三个变量的对比关系

15. 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 )。

A.环形图

B.茎叶图

C.雷达图

D.箱线图

16.10 家公司的于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72,63,54,54,29,26,25,23,23,20。下列哪些图形不宜用于描述这些数据( B )。

A.茎叶图

B.散点图

C.条形图

D.饼图

17. 下面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个图形,这个图是( D )。

A.饼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茎叶图

18. 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 B )。

A.没保留原始数据

B.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C .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

D .更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19. 下面的那个图形不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D )。

A.条形图

B.饼图

C.帕累托图

D.茎叶图

20. 下面的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 C )。

A.直方图

B.茎叶图

C.累计频数分布图

D.箱线图

21.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 元以下、2000 元

~3000 元、3000元~4000 元、4000元~5000 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C )。

A.2000

B.1000

C.1500

D.2500

22.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

~3000 元、3000元~4000 元、4000元~5000 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C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23.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之一是(A )。

A. 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B. 条形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直方图则是分开排

列的

C. 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分列数据,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值型数据

D. 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各类别数据的多少,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三种。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观现象的数据资料、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并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过程的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和它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即过程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哪些? 答: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 3.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单位、标志、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并举例说明。答:(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全体学生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例如,以我国全部普通高等院校为总体,每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工会、工资等属性或特征。 (4)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 (5)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在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是一个变动的量,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作变量。 (6)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 4.总体好和总体单位有什么关系? 答: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和范围的变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总体单位,也可以转化为总体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北师19秋《心理统计学》离线作业答案-心理统计学

答案: 一、选择题 1、 简单表 相关表 双向表 复合表 D 2、 次数分布多边图 依存关系曲线图 动态曲线图 次数分布直方图C 3、 80斤 80升

80米 80条 D 4、 9.00 10.005 9.005 9.995 D 5、 开区间 闭区间 左开右闭 左闭右开D 6、 次数

组中值 分数 上实限 B 7、 求全距与定组数 求组距与定组限 求中值与划记 记录次数与核对 B 8、 多10 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 相等 多10 数据个数 A 9、

9 10 11 12 B 10、 141.4% 41.4% 126% 26% B 11、 两者都可以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两者都不可以

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A 12、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 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 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 A 13、 8.15 8.75 79.5 62 B 14、

语文 数学 外语 无法比较 C 15、 1 6 80 A 二、判断题 1、在统计推断中小概率事件一般被称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对 2、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对 3、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我们均可用标准差来直接比较两组同质数据的离散程度错 4、计算积差相关系数,所用原始数据必须是比率或等距数据对 5、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都加上10,则所得标准差与原来的标准差相同对 6、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同对 7、事件的概率不仅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且也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有关错 8、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对 9、抽样分布是参数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对

统计学练习题及问题详解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1.下面是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 ────────┬─────────────── │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 指标├──────┬──────── │1982年│1990年 ────────┼──────┼──────── 人口总数│ 101654 │ 114333 男│ 52352 │ 58904 女│ 49302 │ 55429 ────────┴──────┴──────── 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15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 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15年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多少? 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 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 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 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 4.有两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哪个班级的成绩更稳定? 5.2014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

────┬──────┬─────────┬───────── 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 甲│ 1.2 │ 1.2 │ 2 乙│ 1.4 │ 2.8 │ 1 丙│ 1.5 │ 1.5 │ 1 ────┼──────┼─────────┼───────── 合计│──│ 5.5 │ 4 ────┴──────┴─────────┴─────────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9.6件。乙组工人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比较哪组的产量更稳定?比较哪组的产量差异大? 第四章抽样调查 检验结果如下: 1.某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100包, (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统计学练习题最新版

第一章 一、判断对错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5、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 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 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总体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 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 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 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答案D B B A B A 三、多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ABD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CD A、201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3、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4.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BDE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资料整理第三章 判断题部分一.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2: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 次数。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 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 定组限。(∨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 ∨( 可称为次 数分布。)×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12.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B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2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C D。的是( B )3:下列 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家庭按年收入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C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 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两组都可以 D8060—70或70—C、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 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6:、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B、选择的 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A. D、组数的多少不同、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C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 料如下: 2,5,4,4,3,4,3,4,4,2,2,4, A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B.等距分组A.单项式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C.不等距分组8:在分组时, 凡 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 在组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另立一组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C.)次数分配数列是( D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A.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划分连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测试卷及答案共2套

《统计与概率》达标检测 一、填一填。 1.下面是新城区新城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统计图。 (1)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参加()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2)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女生比男生少()人。 (3)参加文艺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和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总人数相差()。 2.下面是某地6~18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情况统计图。 (1)上图中两条折线有2个交点,从左边4,第一个交点说明:从()岁开始,()的平均身高开始超过()生;第二个交点说明:从()岁开始,()的平均身高又超过()生。 (2)从图中你还能看到哪些关于男、女生平均身高变化趋势的信息?(写出2条) 二、按要求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李明和王宏两名同学在某学期前六单元测试中的数学成绩统计表。(单位:分)。

根据表中的成绩,完成下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1)李明第几单元的测试成绩最好? (2)李明和王宏谁的成绩比较稳定? 2.育才小学五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五(1)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五(2)班四个月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解决问题。 1.某地举行自由体操比赛,10位评委给选手赵亮的打分如下:8.5分、8.4分、8.7分、8.5分、8.3分、8.8分、9.0分、8.4分、8.6分、6.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选手赵亮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一个8人小组想知道他们小组更喜欢音乐还是美术,于是他们用1、2、3、4、5分别表示非常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非常喜欢,结果如下表。 你认为哪个科目更受这8名学生的欢迎? 3.下面的统计图是杨老师对五(1)班同学从下午放学到晚饭之前的活动情况进行的调查。 (1)从下午放学到晚饭之前,做什么事情的人数最多?做什么事情的人数最少?做哪些事

统计学指数测试题

指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某百货公司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商品零售总额上涨了25%,零售量上涨了10%,则零售价格增长了(13.64% )。 2.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要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只有当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 0q 0)时,才与拉氏指数等价。 5.只有当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权数为(p 1q 1)时,才与派氏指数等价。 6.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 6.25%)。 7.可变构成指数既受(各组变量值)变动的影响,也受(总体单位数结构)的影响。 8.在综合指数体系中,为使总量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乘积,两个因素指数中通常一个为(数量指标)指数,另一个为(质量指标)指数。 9.综合指数的特点表现为(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和(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指数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A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2.设p 表示商品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则1101 p q p q ∑∑说明了( B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3.作为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平均指数,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B ) A.p 0q 0 B.p 1q 1 C.p 0q 1 D.p 1q 0 4.根据指数所表现的数量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 A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C.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D.时间指数、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5.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A ) 1100 1 . :x f x f A f f ∑∑∑∑ 1001 1 . :x f x f B f f ∑∑∑∑ 1101 1 1 . :x f x f C f f ∑∑∑∑ 0100 1 . :x f x f D f f ∑∑∑∑ 6.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B ) A.166.32% B.85.68% C.185% D.54% 7.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A ) A.降低 B.增长 C.不变 D.趋势无法确定 8.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A ) A.-6.54% B.-3% C.+6.00% D.+14.29% 9.当平均工资指数下降1.72%,各组工资水平指数提高9.62%时,工人结构指数为( D )。 A 、增长11.54% B 、增长18.11% C 、下降11.34% D 、下降10.34% 10.同度量因素的使用时期必须是( C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同一时期 D 、计划期 11.在使用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商品销售量时,( A )。 A 、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 、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_____________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___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___________特征的名称,它分为__________标志和__________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___________。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每个省的人口B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100万元。这里的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25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C 标志 D 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D“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B股价指数 C 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密度E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第一~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 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_________________ ,总体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 ______________ 特征的名称,它分为 _______________ 标志和 _____________ 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 _______________ 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 。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 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 20 万元、 50 万元、 65 万元、 100 万元。这里的 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 25 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多项选择题 C 标志 D 变量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 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 D “总产量 1000 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 B 股价指数 D 人口密度 E 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 总体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 C 人均粮食产量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河南电大贾天骐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 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 )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8: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北师大作业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作业 CAABC BDCCB CABBC 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理论? 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儿童的发展是在一个由若干相互镶嵌的系统组成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这些系统包括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系统。宏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这一模型的启示是,在研究设计时,对儿童发展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微系统上,而应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来考察儿童的发展。另外,观察一个人如何应对生态环境中的变化是理解其发展的最好基础。 2、什么叫做父母教养观念?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比较横向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横向:优点: 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是研究工作较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 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迅速的变化时期。缺点:样本少在追踪过程中易流失;成本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2、评述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 1、艾森伯格提出的解释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的模型。该模型把亲社会行为产生的过程分为3大部分: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意图和行为相联系阶段。 2、亲社会行为的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能否注意受个体因素和个体对情境的解释两方面影响。个体因素又受社会化历史和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个体对情境的解释,受特定情境特征和个体因素影响。 3、亲社会行为意图的确定阶段。紧急情况下,情感因素在决策过程重起主要作用。非紧急情况下,个体的认知因素和人格特质起主要作用。个人目标层次体系在两种情况下都对助人决策有影响。 4、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是否采取行动受个人能力、人与情境变化两方面因素影响。亲社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①统计整理②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④统计分组 2.统计整理的资料() ①只包括原始资料②只包括次级资料 ③包括原始和次级资料④是统计分析结果 3.反映统计对象属性的标志是() ①主要标志②品质标志③辅助标志④数量标志。 4.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复合标志分组③混合标志分组④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分配数列() ①都是变量数列②都是品质数列③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④是统计分组 6.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数量标志分组③复合标志分组④混合标志分组 7.将25个企业按产值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①产值②企业数③各组的产值数④各组的企业数 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①钟形分布②正J形分布③U形分布④对称分布 9.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 ①只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②只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 ③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④可以编制多种分布数列 10.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①选择分组的标志②划分各组界限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和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 ①必须重叠②前者必须重叠,后者可以间断 ③必须间断④前者必须间断,后者必须重叠 12.在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下上限数值时,一般

是() 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②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③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④另立一组。 13.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 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①单项式分组②等距分组③不等距分组④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①正比②等比③反比④不成比例 15.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①行标题②主词③列标题④总标题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49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是( ) ①统计调查的继续②统计汇总的继续 ③统计调查的基础④统计分析的前提 ⑤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续点。 2.统计分组( ) ①是一种统计方法②对总体而言是“组” ③对总体而言是“分”④对个体而言是“组” ⑤对个体而言是“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②按数量标志分组③选择分组标志 ④划分各组界限⑤按主要标志分组 4.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 ①等距数列②异距数列③品质数列 ④变量数列⑤次数与频率 5.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 )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各组名称④次数⑤分组标志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 2. √3.×4.√ 5。× 6。×7.× 8.× 二、单选题 1.C 2.B 3.D 4.B 5.C 6。C 7.C8.A 9。B 10.C 11.A 三、多选题 1。ABCD(题目中的“五个”应去掉) 2.ABE 3。BDE 4。BE 5。AC 6.A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判断题 1。× 2.×3.× 4。×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二、单选题 1.B 2。C 3.C 4。C 5。C 6.D 7.D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三、多选题 1.ABCDE 2.ABE 3。BDE 4.ABCD 5.ABCDE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判断题 1.× 2。× 3.×4.√5。√ 6.√ 7.× 8.×9.×10.× 11.√ 12.√ 二、单选题 1。B 2.B 3.B 4。A 5。A 6。C 7。D 8.C9。B 10。C11。D12.B 13。B 三、多选题 1.ADE 2.CDE 3.ABCD 4。CD 5.ACD 6.ABCD 7.CDE 8.BC 9.BCE

四、计算题 1.某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频数分配表 2.某生产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频数分配表 第4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 2. ×3。× 4. √ 5.√ 6.×7.×8。× 9。×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三、单选题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D 12. B 四、多项选择题 1。 AC E 2. ABC 3.BD 4. BCD 5。 BC D 6. AB D 7。 BCDE 8。 ACE 五、计算题 1。⑴ 企业 2008年 2007年实际销售 额 2008年销售额为2007年的百分比(%) 计划 实际 完成计 划(%) 销售额 比重 (%) 销售额 比重(%) 甲 1200 30 1224 30.91 102 1100 111.27 乙 1 .91 102.6 900 114 丙 3.18 95 1640 104。27 合计 4 00 99 3640 108.79 ⑵ 略 2. ⑴ 计划完成程度= %108%100100 28 272726=?+++ ⑵ 设在第五年第二季度提前天X 完成,则: ()100919127759123=-?++X X (天)5.45=X 即提前两个季度(6个月)又45天半完成5年计划. 3。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 5%100% 9%100--=95.79%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4.21%完成. 4。 设计划规定产值X ,去年产值Y 则:Y X %105%103=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 %1%2%5.1++ 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 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 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 是时点指标 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B. 固定资产折旧 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 C. D. 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 B. (2%+4%)÷2=3% C. (2%+4%)÷3=2% 453025%1%2%5.1++++3%1%2%5.1??

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 A. 众数不存在 B. 众数等于均值 C. 众数等于中位数 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 B. 乡村大 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A. 0 20 40 50 60 80 100 B. 0 48 49 50 51 52 100 B x f f f f x f f x f f f x f x x f x x 本题答案选;所以;表示工人数目。 量,表示某组工人平均日产均日产量,表示甲乙两组工人总平甲乙乙甲甲乙甲乙乙甲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