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要点明晰】
生态移民指原居住在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地区、生 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 境条件恶劣、基本不 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 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 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 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 园的人口迁移。
变式 训练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 错
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题 理不清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人口统计图怎么读?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0.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2年市场经济
从收入来 1990年以前
看,这个 村子经济 对外依存
1991~1997年 1998~2009年
度非常高, 2010年至今
木材、木柴、木炭等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体制确立。在党 的政策指导下, 发展有序的市场 经济;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生态移民:自然环境恶化导致人口搬离, 在另外的地方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过度放牧导致那 曲草原退化。生 态移民,让草原 植被自然恢复。
易错 典题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俄罗斯是全球人口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 严重影响。2007年,俄罗斯政府推出了“母亲基金”(为生育第二个和更 多孩子的俄罗斯家庭提供补贴)项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的常住 人口为1.4624亿人,比2020年1月1日的数据(1.4675亿人)减少了51万人, 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图示意2000~2020年俄罗斯总人口增减 情况。1.2010~2017年,俄罗斯人口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移民迁入 B.人口出生率提高 C.延迟退休政策 D.人口死亡率降低 2.2020年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 A.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B.城镇化问题更突出 C.人口抚养负担增大 D.经济发展速度提高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最高?A. 0-14岁B. 15-59岁C. 60岁及以上D. 65岁及以上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A. 生育率下降B. 医疗条件改善C. 经济水平提高D. 战争答案:D3. 人口迁移对以下哪个方面没有直接影响?A. 劳动力市场B. 社会结构C. 土地利用D. 国际政治答案:D4.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增长应与什么相协调?A. 经济发展B. 资源利用C. 环境保护D. 社会稳定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日本答案:D6. 人口红利是指什么?A. 人口数量的增加B. 劳动力人口比例的增加A.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D. 儿童人口比例的增加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人口政策的目的?A. 控制人口数量B. 改善人口结构C. 提高人口素质D. 降低人口密度答案:D8. 人口增长模式通常分为哪几种类型?A. 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B. 传统型、现代型、后现代型C. 传统型、工业型、后工业型D. 农业型、工业型、服务业型答案:A9.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机会B. 政治冲突C. 自然灾害D. 个人兴趣答案:D10. 人口密度是指什么?A. 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B. 每公顷的人口数量C. 每平方英里的人口数量D. 每平方厘米的人口数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口普查是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答案:全体2.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______。

答案:死亡率3.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______。

答案:10%4. 人口迁移通常分为国内迁移和______迁移。

答案:国际5. 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______。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⑴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响.⑵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开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3.人口合理容量⑴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举措:限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开展科技,提升资源利用率, 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重点考向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最大的人口、经辨规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开展,消费水平意义生存开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 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垃环境人口容置贾源状况、科技开展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抱区开放程度祐度的人口、经济视模生活病费水平-410 -【典例引领】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严寒 C.自然资源丰富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增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④B.①③④ [答案解析]1. C 2. A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 的原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应选C. 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 人口容量越大,③错.应选A.-411 -B.生态环境脆弱 D.生物资源少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对点练习[考点冲关]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以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 图完成1〜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图为某省区 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412 -1 .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2 .要提升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举措是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丙:社会生产力D.T:人口迁入C.人口大规模迁出D.增强科技应用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4 .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 土地资源 C.山东 5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升植被覆盖率D.生物资源D.广东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以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局部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答复6〜7题.105中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开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8.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D.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 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 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 3458.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A. 311; 345B. 207; 344C. 227; 338D. 207; 338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举措是A.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开展科技,提升开放程度-413 -10.以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年龄年龄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兴旺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上下起伏,降水稀少、气候枯燥,植被大局部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开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答复11〜12题.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开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12.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经济开展落后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414 -[直通高考]1. 〔2021•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0.丁省〔2021•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2.有人口学家采用以下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根据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以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A.①②is -B.②③C.①④D.③④-415 -[—| K尚心HUQ餐□人啕刑本.■[~~|人其正厩用东止整日人闾II:国展用【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 此题考查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据图可知, 甲、乙两因素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丙、丁两因素与之成反比.四个要素中,人口规模与资源成正比、与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与人口迁入成正比、与人口迁出成反比、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应选A.2.D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已经很高,扩大耕地面积和人口大规模迁出不现实;住房的建设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反而会因占用耕地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增强科技应用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应选D.3.B 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对;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C、D错.应选B.4.C 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对.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 错;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应选C.5.C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提升植被覆盖率,提升修养水源的水平,C对.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导致土壤荒漠化加重,B、D错.应选C.6.B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应选B.7.D 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沛,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接纳南部的人口迁移;水资源是限制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较为粗放,应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应选D.8.D 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应选D.9.C 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开展的主要战略.应选C.10.D据图可以判断N为开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小; M为兴旺国家,老年人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兴旺,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应选D.11.C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选C.12.B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应选B.[直通高考]1.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因此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应选C.2.D 根据题目表达: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市熟制最高,人口容量最大.应选D.3.C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应选C.-416 -。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3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3

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08全国卷Ⅰ3-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题。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答案D2.该城市是 (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答案 B(08四川5-7)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B.20%C.30%D.40%答案B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答案D5.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答案C6.(08广东文基5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

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答案 D(08江苏23-24)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答案AC8.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双选)()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答案AC9.(08广东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饮用水质量好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答案C。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城市规模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小城市18.480.512.658.0中等城市9.888.49.271.0大城市43.878.033.869.0特大及超大城市28.184.844.467.81.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高于家属随迁老年群体,其主要取决于()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②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③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④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2.D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小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不实行计划生育也不会出现生态赤字D.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答案:D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错误;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出现生态赤字,C错误。

2.[2024·广东模拟]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 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 041万人,全国人口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B.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C.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也随之减小D.高温、干旱对人口数量而言,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答案:A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据此可知,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A正确。

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B错误。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随之减小,C错误。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二(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0.750.72.23.65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①④ C. ③④ D. ②③(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答案 3.B 4.A1- 1~111 ----------- 1111 1II 1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立60岁女I 2D31年40(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 12),回答 5〜6题。

人口规模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C . P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6.图中反映了 ()A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D.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答案 5.AC 6.B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右图为上海市195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回答7-8题。

7. 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A. 20世纪60年代 B .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B . P 为环境承载力 D . P 为环境承载力1995*生活质量图 12— X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同答案 7.B 8.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9-10题9•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 •经济因素D •技术因素 10 •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答案 9.B 10.D12题。

11 •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C.过渡型 D.现代型12.该地区()A .大量人口外迁B .城市化水平咼C .人口增长过快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答案 11.D 12.B(上海市奉贤区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 截止2007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 64.77亿。

F 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读图回答13—15题。

20 4013.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aB.b14. C 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 15. e 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答案 13.A 14.B 15.D(福建省才溪中学 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表1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表, 完成16-17 题。

年份 汉族少数民族东经 北纬 东经 北纬 1964 114° 30' 32° 45' 106 ° 02' 30 ° 56' 1982 114 ° 19' 32° 39' 106 ° 07' 30 ° 47' 1990114 ° 17' 32° 36' 107 ° 05' 31 ° 09' 2000114 ° 17'32° 28'106 ° 53'31 ° 07'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e D.f ( )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D. 人口大量迁出c 大洲( )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A .汉族向南迁,少数民族向北迁 C.汉族向东南迁,少数民族向西北迁 17.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重心位于()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B.汉族向北迁,少数民族向南迁 D .汉族向东北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C .江南丘陵D .东北平原(江苏省淮安市2009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自治区人口出图318•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A.人口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西藏和上海B. 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年净增人口最少C.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的出生率越高D.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人口的死亡率越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北京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其原因主A. 上海人口老龄化比北京较严重,人口死亡率较高B. 上海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比北京好,人口增长较慢C. 上海外来人口比北京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 北京居民的寿命比上海长,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答案 18.B 19.A(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4亿。

下表是’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 2007年我国流 动人口城乡结构”。

读表回答20〜21题。

20.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较稠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①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② 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③ 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④ 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①②③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C.①②④D.①③④—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 ,回答23〜24题:2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 “低-低-低”模式C. 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 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 24.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人口出生率高 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城市化进程快答案 20.C 21.A(福建省漳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图5为某地a , b , c , d 四时期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 22题bo ------------------------------------ ------------输 40 初:》 1DS22.四时期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 . aB . b答案BC . cD . d(广东省佛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6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牛■率4 l :t 195E 19)1( 1965 H7L 陀 丙卜& 诃站 f if 1答案 23.D 24.C 25.(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 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 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 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2 ------------------------------------------- °1950 19601970 19&01990 1998(年)图例——总人口 一-乡村人口材料三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 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 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 __________ (填“低”或“高”)的。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人均占有量,原是 _______________(5) 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