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的现状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牧场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海洋牧场研究文献综述

二、中国海洋牧场研究现状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海洋牧场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多 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在基础生物学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对不同 海域的生物群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工饲养和管理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依据。
其次,在生态工程方面,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对海 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此外,我国还在海洋牧场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建立了完善的海洋牧场管理体系,确保了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在海洋牧场的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一环。中国的研究者通过数值模拟、实地监测等方法,对海洋牧场的环境影响进 行了评价。例如,研究者通过比较建设前后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群落变化,评估 了海洋牧场的环境影响。
4、可持续管理: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的学者提出了海洋 牧场的可持续管理策略。例如,研究者通过生命周期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法, 提出了海洋牧场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5、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更加注重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同时,我国还将加 强海洋牧场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 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6、产业链整合:我国将进一步整合海洋牧场的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产业 的协同发展。通过与饲料、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推动海洋牧场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此外,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在海 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导,实现了海洋资源的 有效开发利用。
总之,中国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潜力。面对资金不 足、技术落后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 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 理的完善,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海洋牧场是以水中生物为经济物种,采用人工方式来繁育、生长和收获的一种农业方式。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海洋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海洋牧场日益成为了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篇报告将从海洋牧场的概念、发展现状、优势、未来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概念海洋牧场主要是指人工养殖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

和陆地畜牧业一样,海洋牧场通过人工白天育、喂养和收获来实现精细化管理。

海洋牧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育期,第二阶段是生长期,第三阶段是收获期。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措施,如选种育苗、定时投喂、监控水质等来确保水产品稳定地生长和保持品质。

二、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海洋牧场的发展仍存在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以我国为例,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牧场,占据全球近50%的养殖产量。

而日本也是海洋牧场先进国家,其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均排名世界前列。

其他国家如韩国、挪威等也十分注重海洋牧场的发展,为自己国家的海产品提供了更多优质资源。

三、优势相比陆地牧场,海洋牧场有以下几个优势:1.光照充足:在海洋中,水域开阔,光照条件良好,可以使水生动物生长快、健康,从而更适合养殖。

2.水资源丰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为海洋牧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更加节省了水的使用。

3.环境优美:海洋牧场使用水域广阔、水深较深的海区,环境优美,美观度较高,可以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理上的享受。

4.资金成本低:相比陆地牧场,海洋牧场建设资金成本低,而且维护费用也不高,更适合大规模的养殖模式。

四、未来发展目前,全球对于海洋牧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海洋牧场的发展主要会集中在技术上的创新和水产品种的可持续发展上。

同时,也需要商家加强对消费者知识的普及,让消费者了解到选择在海洋牧场中培养的水产品可以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存在问题尽管海洋牧场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海洋环境污染:由于化工厂、工厂、城市等的污水排放、废弃物排放等原因,海洋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污染程度不断加剧,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陆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global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land resources, the importance of marine resourc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arine ranch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have signific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deeply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marine ranching in China.本文将首先介绍海洋牧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概况,以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研究报告海洋牧场是一种在海洋中养殖水产品的方式。

它利用海洋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的海产品。

本文将介绍海洋牧场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一、海洋牧场研究现状目前海洋牧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和水产养殖等多个方向。

多国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不断探索和完善海洋牧场养殖的技术与方法。

二、海洋牧场的技术发展1.放养密度构建适当的放养密度是海洋牧场养殖成功的重要前提。

研究表明,适当的放养密度可以增加水质的稳定性,减轻污染,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2.水体环境水体环境是海洋牧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水体环境可以使水产养殖更加健康,同时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水体环境管理和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3.饲料和营养饲料和营养素是影响海洋牧场养殖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适当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增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减轻养殖压力。

三、影响海洋牧场发展的因素1.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是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策和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促进海洋牧场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2.市场需求和价格影响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是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海洋牧场的收益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养殖的品种与数量。

3.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是影响海洋牧场生产的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会对海洋牧场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也会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的风险。

总之,海洋牧场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在养殖技术、环境保护和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合作,推动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牧场的现状的研究知识讲解

海洋牧场的现状的研究知识讲解

社会效益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海洋捕捞业正在实施减船转产。
海洋牧场建设与减产转产政策密切相关。减下来的废旧渔船进行无害化处理后, 可以作为鱼礁材料,变废为宝;同时,建成的海洋牧场还可以为捕捞渔民提供 转产转业出路,有助于稳定转产转业渔民收入,保障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以海洋牧场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为平台,利用政府引导、社会媒体宣传、 扩大公众参与等途径,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倡导树立“人海 和谐、人鱼和谐”的理念,能够提升全社会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更加深入人心。
20
经济效益
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 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按此测算,本规划期内人工鱼礁投放5000万空 立方米,平均每年约可增加50万吨产量,按照主要渔获品种的价格2万元/吨计 算,本规划中仅人工鱼礁建成后每年就可增加100亿元的渔业产值,结合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和海藻移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建成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 范区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150亿元,十年将超过1500亿元。
3
概念与内涵 海洋牧场主要包括以下6个特点:
PART ONE
①海洋牧场注重对生物资源 的养护和补充,拓展了增养 殖生物的活动空间,提高了 养殖产品的品质;
PART TWO
②注重生境修复和资源管理, 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 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 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增殖目 标生物的成活率与回捕率
14
PA类型RT THREE
试验方法
01
02
03
按海域分类
沿岸(近岸)海洋牧场 大洋海洋牧场
按主要对象生物分类

海洋牧场调研报告

海洋牧场调研报告

海洋牧场调研报告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养殖和开采的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通过调研的方式,分析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1.发展规模目前,海洋牧场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全球各地的海洋牧场涉及的领域包括海藻、贝类、鱼类、虾类等。

这些海洋牧场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品种等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海洋产品的需求。

2.技术创新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使得海洋牧场能够更好地适应海洋环境,提高产能,并保证水产品的健康与安全。

3.市场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和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海洋牧场提供了高品质的海洋产品,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此外,海洋牧场还能为旅游业和水域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问题与挑战1.环境污染海洋牧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废水排放、养殖废料等。

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处理措施,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2.生态平衡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在养殖的过程中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海洋牧场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3.安全问题水域中常常存在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会对海洋牧场造成严重的损失。

此外,疫病和病菌的传播也是海洋牧场的一大挑战。

三、发展方向1.绿色发展海洋牧场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养殖区域和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技术创新海洋牧场应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产能和品质。

应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效率,并加强对病虫害等的防控措施。

3.生态保护海洋牧场应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养殖过程中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汕尾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汕尾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汕尾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海洋牧场已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海产品需求的关键领域。

汕尾海洋牧场是中国著名的海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在重要的产业地位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汕尾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汕尾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汕尾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汕尾海洋牧场已建成了一套从海域开发、海洋牧场经营到科技研发的完整系统,是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先进海洋牧业示范区。

目前,汕尾海洋牧场已形成以鱼类为主、蟹、虾、贝类为辅的海产品生产体系,商品品质优良,价格合理。

这里的海产品非常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很多商家来这里批发和零售海鲜。

同时,海洋牧场的发展也为当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步:汕尾海洋牧场存在的问题汕尾海洋牧场虽然发展得比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海洋牧场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虽然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比较长,但国内其他的一些海洋牧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在这方面领先。

比如,汕尾海洋牧场的渔排、渔具、鱼网等基础设施设备更新速度较慢,影响了生产效率。

2.景观建设不够完善汕尾海洋牧场地处滨海旅游区,但景观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与海洋牧场相关的旅游娱乐设施等,限制了汕尾海洋牧场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

3.环保措施不足由于海洋牧场的生产方式对海洋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步:汕尾海洋牧场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汕尾海洋牧场的发展,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汕尾海洋牧场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建设新的渔排、更新渔具、改进鱼网,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海洋牧场周边的海湾和海岸线上,可以建设如海洋公园、海洋博物馆等本地特色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3.加强环保措施要求海洋牧场加强环保意识,增加对环境影响评估,并及时更新环保设施,以保证海洋环境的安全和保护。

2024年海洋牧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牧场市场分析现状

海洋牧场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养殖的一种农业形式,包括海水养殖和海岸养殖两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需求的增加,海洋牧场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海洋牧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目前,海洋牧场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随着人口增长和对高质量蛋白需求的提高,海洋牧场市场将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海洋牧场市场的年度营业额已经达到数十亿元,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竞争态势海洋牧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竞争海洋牧场市场的产品主要包括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海洋牧场养殖企业,产品种类繁多。

不同企业在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在选择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技术竞争海洋牧场养殖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持,包括水质监测、饲料研发、疫病防控等。

目前市场上技术先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海洋牧场市场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海产品的竞争。

国外海产品以其高品质和丰富的品种优势,对国内海洋牧场企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一些高端餐饮企业也开始进军海洋牧场市场,通过直接合作或直采的方式,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对市场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发展趋势未来海洋牧场市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水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随着水质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海洋牧场养殖企业将能够更好地控制水质,提高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养殖品种的多样化未来海洋牧场市场将呈现出产品多样化的趋势。

除传统的鱼类、贝类和海藻之外,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健康和安全食品的需求。

品质和安全标准的落地随着对海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未来海洋牧场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标准的落实。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可追溯体系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将成为海洋牧场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技术体系
03 增殖物种行为和驯化控制研究
通过海洋牧场资源关键种的行为研究,掌握其生理行为和生态特性,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设施,目的是控制其在海洋牧场内的生长繁殖、索饵、避敌行为,以保持甚至增加海 洋牧场生物资源量、掌握甚至控制生物资源分布,目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 实现可持续产出。目前国内主要开展了音响驯化试验和研究。
益日益显著。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 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 1684吨。另外,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 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
海洋牧场已经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区分布图
一监测评价到综合监测评价的跨越。
13
14
技术体系
05
海洋牧场渔获及加工技术研究
海洋牧场是人工模拟自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高生产力系统及各种类型的高产渔场而建造 出来的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性能的人工渔场,并具有超过天然系统的高产效应。 山东、辽宁等地海洋牧场以增殖型海洋牧场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获得渔获物。目前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性采捕网具开发、生态型渔具渔法开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风险 评估、水产品深加工与贮藏研究等。
黄渤海区
东海区
南海区
资金 (亿元) 建设海洋牧场 (个) 涉及海域面积 (平方千米) 投放人工鱼礁 (万空立方米) 建成人工鱼礁区面积 (平方千米)
44.52
148 346.7
3.83
23 235.7
7.45
74 270.2
1805.4
157.1
70
206.2
4219.1
256.6
增殖型和休闲型 休闲型海洋牧场 养护型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
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往往把放流苗 种的数量、鱼礁建设规模和投入的资 金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就造成了 仅重视建设期投入、项目的可行性分 析不足、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完成 后综合评价缺失等种种问题。牧场运 营缺乏系统管理,天然饵料增殖与幼 体庇护技术匮乏,缺少种苗投放与产 品采捕规范,牧场资源环境综合监测 评估技术严重滞后。
海洋牧场在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环境修复、渔业种群资源增殖、海域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维系等方面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形成的人工鱼礁区,为大型藻类、附着生物等提供了附着基质,礁区内形成的多 样性流场和流态,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生长、避敌等所需的生息空间。
藻类移植及海草床建设对于修复海底生态环境、解决海域荒漠化问题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净化 水质、改善底质,还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防止赤潮发生。
③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 或驯化,区别于完全采捕野 生渔业资源的海洋捕捞业;
5
概念与内涵
PART FOUR
④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 海域,区别于在人工设施形 成的有限空间内进行生产的 海水养殖业;
PART FIVE
⑤饵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区 别于完全依赖人工投饵的海 水养殖业。
PART SIX
⑥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区 别于单纯增殖放流、投放人 工鱼礁等较初级的资源增殖 活动。
6
技术 体系
8
技术体系
增殖物种行 为和驯化控 制研究 海洋牧场监 测评价技术 研究 海洋牧场渔 获及加工技
海洋牧场生 物资源增殖 技术研究
海洋牧场生
境构造技术
术研究
9
技术体系
01 海洋牧场生境构造技术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环节,是生物赖以生存栖息的基础。海洋牧场 生境构建是指针对近海海藻(草)床受损、产卵场消失等生态系统荒漠化等问题,根据海 域水流、地质环境因子以及生物构成等情况,建设与生物相适应的生息场。目前主要研 究内容包括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生境优化、人工鱼礁、海藻场、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 礁建造、上升流营造等。
和海藻,底播海珍品,增殖放流鱼、虾、蟹和头足类等为
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
建设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已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 55.8亿元,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 涉及海域面积超过850平方千米,投放鱼礁超过6000万空立方米,目
前,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效周边海域渔业资源补 充量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 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20
社会效益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海洋捕捞业正在实施减船转产。
海洋牧场建设与减产转产政策密切相关。减下来的废旧渔船进行无害化处理后, 可以作为鱼礁材料,变废为宝;同时,建成的海洋牧场还可以为捕捞渔民提供 转产转业出路,有助于稳定转产转业渔民收入,保障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以海洋牧场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为平台,利用政府引导、社会媒体宣传、 扩大公众参与等途径,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倡导树立“人海 和谐、人鱼和谐”的理念,能够提升全社会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更加深入人心。
21
经济效益
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 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按此测算,本规划期内人工鱼礁投放5000万空 立方米,平均每年约可增加50万吨产量,按照主要渔获品种的价格2万元/吨计 算,本规划中仅人工鱼礁建成后每年就可增加100亿元的渔业产值,结合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和海藻移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建成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 范区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150亿元,十年将超过1500亿元。
30
发展对策
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
在国家层面上,编制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出台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国家和 行业标准,明确我国海洋牧场的定义、范畴和类型,将财政资金投向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牧场。在沿海省 市层面,根据海域自然条件、海洋功能区属性、环境质量做好海洋牧场选址和区划。
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
12
技术体系
04
海洋牧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
海洋牧场监测是了解和研究海洋牧场的基础,是用科学的方法监测海洋牧场环境和资源质量及 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及时、准确、全面提供海洋牧场环境、生物和生态 质量信息,为海洋牧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牧场环境监测及 评价、生物资源监测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目前国内在监测评 价方面主要是通过设施和技术的研发集成构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了从单
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估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 究。 29
存在问题 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
海洋牧场建设往往仅被视为获取 海洋水产品的途径,经营者对产量和 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海洋牧场在 提供生态廊道、庇护野生种群、调节 流场和物质输运等方面的生态作用被 忽视。除少数海洋牧场建设兼顾了红 树林、海草床、海藻场等自然生境的 修复,其他绝大多数牧场未能重视对 所处海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因此也难以抵御环境与生态灾害。如 何让海洋牧场有效促进受损生境和生 物群落的恢复还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海洋牧场建设还可有效带动沿岸地区水产品育苗、养殖、加 工、外贸、交通运输、休闲垂钓、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22
建设 现状
建设现状
我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总体处在人工鱼礁建设和增 殖放流的阶段。生息场综合建设技术、鱼类行为驯化技术、 放流技术、生态与环境监控技术、选择性捕捞技术以及法 律法规等的研究正在开展。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沿海 从北到南已建设了一系列以投放人工鱼礁,移植种植海草
10
技术体系
02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增殖技术研究
生物资源增殖是指针对海洋牧场自然种群补充不足等问题,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 向海洋牧场投放资源关键种亲体、种苗等水生生物,以期增加其资源量的活动。目前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放流海域调查及生态增殖承载力评估、放流品种筛选及适宜性评价、增殖规格和密度
选择、苗种中间培育和运输技术、标志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价等。
的技术水平却很低。人工鱼礁基本上以石块
礁、小型构件礁、废旧渔船为主,增殖放流 大都一投了之,没有生物控制技术和必要的
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鱼礁选型不科学,
部分海洋牧场出现礁体漂移和沉陷、掩埋现 象,增殖放流对象单一,没有合理搭配,放
监测与效果评价。财政补助资金没有用于建
设真正意义的海洋牧场。
流规格和数量的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缺少
15
类型
试验方法
01
按海域分类
沿岸(近岸)海洋牧场 大洋海洋牧场
02
按主要对象生物分类
金枪鱼海洋牧场 鲑鳟鱼海洋牧场 海珍品海洋牧场 滩涂贝类海洋牧场等
03
按主要功能分类
休闲观光海洋牧场 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 综合型海洋牧场等
17
效益 分析
效益分析
01
生态效益
02
社会效益
03
经济效益
19
生态效益
海洋牧场的现状研究
01
概念与内涵
02
04
技术体系
目录
CONTENTS
03
类型
效益分析
05
建设现状
06
存在问题及 解决对策
概念与 内涵
概念与内涵 海洋牧场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 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 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 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是由生息场修复与优化、 种苗生产、种苗放流、鱼类行为控 制、生态与环境监控、育成管理、 收获管理 等多种技术要素有机组合 的海洋渔业生产系统。其对象生物 即包括沿岸鱼贝类,也包括洄游性 鱼类。是以实现人渔和谐、可持续 生产为目标的新型海洋渔业生产方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