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打印版字帖)
《玄秘塔碑》名迹赏析(一)

28/书画艺术·1月号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 邓宝剑《玄秘塔碑》笔法问题辨要一、把握柳体笔法的方法自古以来学柳体者众多,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入门的途径,而一旦稍有功夫,便弃之不习,甚而痛贬其举体刻板、抛筋露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柳体的笔法被碑刻所掩盖,而学书者不能有透过一层观。
碑刻拓本上的字样显得方严遒劲,然而一旦运用于纸素,则很难再现此风貌。
所以要想让“颜筋柳骨”从碑版上走下来,成为鲜活的笔墨,必须首先“透过刀锋看笔锋”,去领会原汁原味的柳体。
领会被碑刻所掩盖的柳体笔法,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碑刻与墨迹的对比。
柳公权的楷书墨迹仅有《送梨帖》之后的四行跋语,然而这弥足珍贵的43个字已经可以让我们直接面对真正的柳体。
《〈送梨帖〉跋》和《玄秘塔碑》诸碑的差异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一个人全然认定碑刻上的字样就是柳体的原貌,那么见到这四行跋尾或许会不以为然,甚而疑其为伪。
叶公好龙,此之谓也。
陈继儒称赞此43字为“真神品也”,是深有体认之语。
董其昌称柳公权“用笔古淡”,也可从此跋尾获得验证。
除了将柳公权的碑刻与墨迹进行对比之《<送梨帖>跋》柳公权1月号·书画艺术/29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神策军碑》拓片(局部)柳公权外,我们还可以在柳公权的各种传世碑刻之间进行比较。
因为刻工有精有粗,拓本有早有晚,所以距离柳体的原貌也就有远有近。
《玄秘塔碑》刻工虽已颇精致,然而亦多有方硬锐利之处,而《神策军碑》则饱满圆润,更近于书写的状态。
此外,敦煌本《金刚经》笔画圆润,颇能传柳体笔法之秘。
研习《玄秘塔碑》,如果参照《金刚经》和《神策军碑》,可以避免板刻之习。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柳体碑刻与其他书家的墨迹进行对比。
由于颜真卿对柳公权影响极大,所以可从颜体墨迹《自书告身》中看到其与柳体笔法的诸多相近之处。
由于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大家受柳公权的影响极大,我们还可以从他们的墨迹中看到柳体笔法的遗韵。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着,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大旨于福林寺素法师。
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介绍

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介绍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
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
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
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
《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
《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
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
《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
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端甫卒。
史館修撰裴休製碑曰:玄祕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
於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
捨此無以為丈夫也。
背此無以為達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
摩其頂曰:必當大弘教法。
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廣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
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與?殆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
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
具威儀於西明照律師,稟持犯於崇福寺昇律師,傳涅槃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
復夢梵僧告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
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玄秘塔碑全文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撰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
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
岁时锡施,异於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
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
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
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
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
讲涅盘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