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诊断系统PPT培训课件
甲状腺病理学 ppt课件

性颗粒,即线粒体;功能不明。
ppt课件
27
甲状腺疾病 Thyroid disease
ppt课件
28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肿 Goiter
甲状腺炎
Thyroiditis
弥漫性非毒性
弥漫性毒性 亚急性 慢性淋巴细胞性
甲状腺肿瘤 Thyroid neoplasm
ppt课件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29
甲状旁腺疾病
--microfollicular- ppt课件
35
C. 胶样型腺瘤(Colloid-)
大滤泡或大小不一、内 含胶质的滤泡,间质少
--macrofollicular-
D. 胚胎型腺瘤(Embryonal-)
瘤细胞小而一致,呈片 状或条索状,无胶质, 间质水肿
--trabecular and solid-
(parathyroid hormone),作用于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促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
收钙,升高血钙。
嗜酸性细胞:青春期前后出现,含大量嗜酸
性颗粒,即线粒体;功能不明。
ppt课件
20
二、甲状旁腺
ppt课件
21
图9 甲状旁腺ppt课模件 式图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二.甲状旁腺
有被膜,两种腺细胞排成索团状
主细胞(chief cell):数量多,多边形,色浅,
为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hormone),作用于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促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
收钙,升高血钙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诊断系统

5、可疑恶性肿瘤
•
5、可疑恶性肿瘤
•诊断标准: 斑片状核改变 核改变不充分 滤泡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量不足 囊性变
•临床处理: 恶性率60~75% 手术切除 可疑髓样癌,辅助检查意义大(血清CT水平及免疫组化)
6、恶性肿瘤
• 乳头状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核的特征: 核增大 核呈卵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出现核拥挤和重叠 纵行核沟 核内假包涵体 染色质粉尘状,核淡染苍白 单个或多个小核仁位于核周边 • 但任何一特点单独出现时均不足以诊断!只有同时出现才对甲状腺乳头状 癌的诊断有意义!
• 甲状腺滤泡性细胞,细胞质丰富,呈细颗粒状。大部分核较大,呈圆形或 卵圆形,有些可见明显核仁
• Hurthle细胞: 反应性或增生型病变 肿瘤:腺瘤/癌
5、可疑恶性肿瘤
• 标本具有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怀疑存在恶性肿瘤,但又不足以明确诊断 • 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可疑Hurthle细胞肿瘤不应归为此类 •甲状腺恶性肿瘤: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低分化癌、 未分化(间变癌)、鳞状细胞癌及转移癌
• 病理标本:由滤泡细胞组成,大部分细胞排列方式变化较大,滤泡细胞结 构改变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细胞明显拥挤和(或)细胞微滤泡形成。如出 现乳头状癌核的特点,则不属于此类。
•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 临床处理: 1、恶性风险:15~30% 2、27~68%为乳头状癌 3、手术切除
4、滤泡性肿瘤(Hurthle细胞型)或可疑滤泡 性肿瘤(Hurthle细胞型)
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具体结果和(或)核非典型 性,但不足以诊断“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恶性肿瘤”, 也就是非典型性细胞数量不足以诊断恶性肿瘤 • 临床处理:恶性风险5~15% 重复活检(20~25%仍为意义不明确)
甲状腺疾病病理ppt课件

.5 0
.5 1
• 细胞核: 毛玻璃样:出现率 50-80% ,染色质粗大、 核膜厚、大而异型、 核沟 核内假包含体 排列拥挤重叠 核分裂少见、增殖指数 2 .5 %
.5 2
.5 3
.5 4
.5 5
.5 6
.5 7
.5 8
.5 9
.6 0
.6 1
.6 2
.6 3
.6 4
.1
甲状腺肿瘤病理
.2
.3
.4
.5
.6
.7
• 从舌根到甲状腺:囊肿、窦道或瘘 • 被覆纤毛柱状或鳞壮上皮 • 可发生癌,多为乳头状癌
.8
• 多为淋巴结转移性乳头状腺癌 • 原发灶多为甲状腺内的隐性癌 • 颈侧骨骼肌内甲状腺组织:
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或甲亢异位
.9
• 异位? • 转移癌? • 多为转移的甲状腺癌 • 颈侧部异位甲状腺确实存在(多发性:舌和颈部
.2 9
.
30
.3 1
.3
2
2.结节性甲状腺肿
腺肿:腺瘤---3:1 • 腺瘤:孤立性结节
包膜完整、厚薄均匀 包膜内结构一致 包膜内外结构不同 包膜外腺泡受压 • 腺肿:多结节或单结节 包膜宽窄不一、分隔不彻底 结节内滤泡大小形态不一 不同结节的滤泡新旧不一 结内外滤泡形态相似 结外甲状腺无挤压
淋巴结)
.1 0
.1 1
.1 2
.1 3
.1 4
卵巢甲状腺肿 ( struma ovarii)--- 恶性罕见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病理学课件PPT 甲状腺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 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 • 胶质增多变浓、吸收空泡减少; • 间质血管减少、充血减轻、淋巴细胞减少。
甲状腺炎
• 急性甲状腺炎 • 放射性甲状腺炎 •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 淋巴瘤样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 • 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萎缩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 其他慢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 乳头状癌
– 镜下观
• 癌细胞围绕一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多。 • 癌细胞单层或多层,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核增大,拥挤重叠,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少,呈透明或毛玻璃样,常 有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仁小或无。 • 间质中常有砂粒体(同心圆状钙化小体)出现。常有明显的纤 维化和透明变性。
– 瘤细胞排列成索状或巢状,很少形成滤泡。少数可呈乳头 状结构。
甲状腺腺瘤
• 病理变化
– 组织学分型
• 腺脂肪瘤或腺软骨瘤
– 由滤泡性腺瘤与成熟脂肪组织或软骨组织混合组成
• 非典型腺瘤
– 瘤细胞丰富、排列紧密,有轻度非典型,可见核分裂像; – 瘤细胞排列成条索、梁状或巢状,很少有完整滤泡;也无
乳头。 – 间质少,但无包膜和血管侵犯。
– 进展及预后
• 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 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有时原发灶后于转移灶发现,有的原发
灶甚至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微小癌/隐匿性癌)。
图注:甲状腺乳头状癌
典型结构为癌细胞围绕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分支较多。
图注: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切面中心为血管,外围瘤细胞。癌细胞立方或矮柱状,胞浆少。 核类圆形,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样或称空泡状,可有核沟,无核 仁。
• 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影响甲状腺聚碘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诊断系统ppt课件

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具体结果和(或)核非典型 性,但不足以诊断“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恶性
肿瘤”, 也就是非典型性细胞数量不足以诊断恶性肿瘤
• 临床处理:恶性风险5~15% 重复活检(20~25%仍为意义不明确)
4、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亚急性甲状腺炎——炎症细胞数量和类型取决于疾病的不同时期: 早期: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 晚期:细胞稀少—淋巴细胞、浆
细胞及组织细胞
注: 多核巨细胞也可出现在淋巴细胞行甲状腺炎和乳头状癌疾病中, 但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典型的多核巨细胞的体积要大很多
• 临床处理:危险分层0-3% 临床随访,时间间隔6~18个月,持续随访3~5年 如结节明显增大或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再次进
裂象; 坏死常见
•甲状腺低分化癌FNAC细胞学特异性欠佳,诊断不明确!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未分化癌病理诊断标准:高度恶性,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细胞大小不一,呈上
皮样、梭样、胞浆丰富; 核偏位,核大、不规
律、多形; 核仁大; 核分裂象多见,病理
性核分裂象; 坏死、多量中性粒细
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甲状腺恶性肿瘤: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低分化癌、 未分化(间变癌)、鳞状细胞癌及转移
癌
THANK YOU
SUCCESS
2019/5/10
5、可疑恶性肿瘤
•
5、可疑恶性肿瘤
•诊断标准:
斑片状核改变 核改变不充分 滤泡细胞数量不足 囊性变
•临床处理: 恶性率60~75% 手术切除 可疑髓样癌,辅助检查意义大(血清CT水平及免疫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单层片状、蜂窝状)、胶质、部分含吞噬细 胞、
病理学 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课件

目录
• 甲状腺疾病概述 • 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学 • 内分泌系统与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01
甲状腺疾病概述
甲状腺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甲状腺疾病的定义
甲状腺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甲状腺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 病。
放射性碘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可采用放射性碘治疗,通过放射线杀灭 癌细胞。
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 检查和颈部超声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甲状腺疾病。
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对甲状腺的影响。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适当增 加碘的摄入量,同时避免摄入 过多的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 物质。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身 体的免疫力,预防甲状腺疾病
的发生。
05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 与康复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0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认知干预
02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如定期测量体温 、脉搏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为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 碘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甲状腺激素通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释放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 织,发挥生理作用。
甲状腺疾病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bethesda分级标准

甲状腺bethesda分级标准甲状腺 Bethesda 分级系统甲状腺 Bethesda 分级系统是一种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用于评估细针穿刺活检 (FNA) 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
该系统于2009 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NCI) 和美国癌症协会 (ACS) 开发,并于 2017 年进行了修订。
分级类别Bethesda 分级系统将甲状腺结节分为六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恶性风险:I类:无恶性证据或良性II类:良性III类:不确定,需要进一步检查IV 类:可疑恶性或恶性V 类: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VI 类:非诊断性恶性风险每个 Bethesda 分级类别都有特定的恶性风险:I类:恶性风险 < 5%II类:恶性风险 < 3%III类:恶性风险 5-10%IV类:恶性风险 10-30%V类:恶性风险 > 97%细胞学特征Bethesda 分级系统基于细针穿刺活检中观察到的细胞学特征,包括:核大小和形状:恶性细胞通常具有较大的核和不规则的核形状。
染色质:恶性细胞的染色质通常较粗和不均匀。
核小体:恶性细胞的核小体通常不明显或缺失。
胞质:恶性细胞的胞质通常较少和较深。
核浆比:恶性细胞的核浆比通常较高。
核分裂像:恶性细胞通常显示出异常的核分裂像,如极性分裂或多核性。
临床应用Bethesda 分级系统用于指导甲状腺结节的管理。
恶性风险较低的结节可能只需要随访观察,而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对于 III 类结节,通常建议进行额外的检查,如分子标记测试或重复 FNA,以进一步评估恶性风险。
局限性与任何报告系统一样,Bethesda 分级系统也有其局限性。
它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所有甲状腺结节,并且不同病理学家之间的解释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该系统基于细胞学特征,而并非最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结论甲状腺 Bethesda 分级系统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帮助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并指导患者的管理。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诊断系统ppt课件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髓样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细胞的特征: 细浆细胞样、梭形、多边形、圆形; 核深染,偏位,有明显核仁; 偶见核内包涵体,可见双核、多核及巨大核; •FNAC样本中,淀粉样物常见,易与胶质混淆,但刚果红染色阳性,对髓 样癌具有诊断价值!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低分化癌病理诊断标准:来源于滤泡细胞的甲状腺癌 细胞间岛状、实性或梁状的细胞排列结果; 细胞浆少,核/浆比高; 可见凋亡及核分裂象; 坏死常见 •甲状腺低分化癌FNAC细胞学特异性欠佳,诊断不明确!
临床处理
• 恶性风险率为1-4%
• 首次穿刺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者应当再次穿刺,但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 个月
• 再次穿刺能获得诊断性结果的病例数60% • 连续两次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应考虑超声随访或手术
2、良性病变
• 1)良性滤泡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 增生性(腺瘤样)结节 胶质结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单层片状、蜂窝状)、胶质、部分含吞噬细胞、 Hurthle细胞 •2) 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 病理报告:桥本甲状腺炎—多种形态淋巴细胞、 Hurthle细胞,以上 两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为特征,该病诊断不限定滤泡细 胞的数量 亚急性甲状腺炎—成簇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大量多核巨细 胞、可见滤泡上皮细胞、Hurthle细胞及炎症细胞
• 病理标本:由滤泡细胞组成,大部分细胞排列方式变化较大,滤泡细胞结 构改变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细胞明显拥挤和(或)细胞微滤泡形成。如出 现乳头状癌核的特点,则不属于此类。
•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 临床处理: 1、恶性风险:15~30% 2、27~68%为乳头状癌 3、手术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具体结果和(或)核非典型 性,但不足以诊断“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恶性肿瘤”, 也就是非典型性细胞数量不足以诊断恶性肿瘤
• 临床处理:恶性风险5~15% 重复活检(20~25%仍为意义不明确)
4、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甲状腺细胞
病理学 bethesda诊 断系统医学
课件
贝塞斯达(Bethesda) [be'θezdə] 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 利县的一个未成建制的自然聚居区,在华盛顿特区西北部紧挨着 华盛顿。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美国国家海军医疗中心
Bethesda 诊断总体分类
病理报告:滤泡细胞(单层片状、蜂窝状)、胶质、部分含吞噬细胞、 Hurthle细胞
•2) 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
病理报告:桥本甲状腺炎—多种形态淋巴细胞、 Hurthle细胞,以上 两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为特征,该病诊断不限定滤泡细 胞的数量 亚急性甲状腺炎—成簇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大量多核巨细 胞、可见滤泡上皮细胞、Hurthle细胞及炎症细胞
• 病理标本:由滤泡细胞组成,大部分细胞排列方式变化较大,滤泡细胞结 构改变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细胞明显拥挤和(或)细胞微滤泡形成。如出 现乳头状癌核的特点,则不属于此类。
•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 临床处理: 1、恶性风险:15~30% 2、27~68%为乳头状癌 3、手术切除
4、滤泡性肿瘤(Hurthle细胞型)或可疑滤泡 性肿瘤(Hurthle细胞型)
1、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 标本满意度评估的内容:细胞和胶质成分的数量和质量
• 标本无法诊断与标本不满意:仅为囊液、几乎无细胞、血液遮盖等
• 标本满意的标准:
最少含有6个适宜观察(即:涂片染色良好、细胞形态不扭曲变形且 无遮盖)的滤泡细胞团,每团最少含10个细胞并且最好分布在一张涂片上。 但需除外一下情况:
•FNAC样本中,淀粉样物常见,易与胶质混淆,但刚果红染色阳性,对髓 样癌具有诊断价值!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低分化癌病理诊断标准:来源于滤泡细胞的甲状腺癌 细胞间岛状、实性或梁状的细胞排列结果; 细胞浆少,核/浆比高; 可见凋亡及核分裂象; 坏死常见
•甲状腺低分化癌FNAC细胞学特异性欠佳,诊断不明确!
• 甲状腺滤泡性细胞,细胞质丰富,呈细颗粒状。大部分核较大,呈圆形或 卵圆形,有些可见明显核仁
• Hurthle细胞:
反应性或增生型病变 肿瘤:腺瘤/癌
5、可疑恶性肿瘤
• 标本具有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怀疑存在恶性肿瘤,但又不足以明确诊断 • 可疑滤泡性肿瘤或可疑Hurthle细胞肿瘤不应归为此类 •甲状腺恶性肿瘤: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低分化癌、
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
• 不能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滤泡性病变 非典型滤泡性肿瘤 不能确定是否为肿瘤 可疑恶性肿瘤
• 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 细胞具有结构和(或)核的不典型性,但不足以诊断(可疑滤泡性肿
瘤、可疑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但非典型性比良性病变显著
• 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FLUS)
2、良性病变
亚急性甲状腺炎——炎症细胞数量和类型取决于疾病的不同时期: 早期: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晚期:细胞稀少—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
注: 多核巨细胞也可出现在淋巴细胞行甲状腺炎和乳头状癌疾病中, 但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典型的多核巨细胞的体积要大很多
• 临床处理:危险分层0-3% 临床随访,时间间隔6~18个月,持续随访3~5年 如结节明显增大或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再次进行细针穿刺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未分化癌病理诊断标准:高度恶性,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细胞大小不一,呈上皮样、梭样、胞浆丰富; 核偏位,核大、不规律、多形; 核仁大; 核分裂象多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坏死、多量中性粒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 但任何一特点单独出现时均不足以诊断!只有同时出现才对甲状腺乳头状 癌的诊断有意义!
• 临床处理: 恶性风险97~99% 手术切除
6、恶性肿瘤
• 甲状腺髓样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细胞的特征: 细浆细胞样、梭形、多边形、圆形; 核深染,偏位,有明显核仁; 偶见核内包涵体,可见双核、多核及巨大核;
1、伴细胞学非典型性的实性结节 2、伴炎症的实性结节 3、胶质结节
临床处理
• 恶性风险率为1-4% • 首次穿刺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者应当再次穿刺,但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 个月 • 再次穿刺能获得诊断性结果的病例数60% • 连续两次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应考虑超声随访节性甲状腺肿 增生性(腺瘤样)结节 胶质结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未分化(间变癌)、鳞状细胞癌及转移癌
5、可疑恶性肿瘤
•
5、可疑恶性肿瘤
•诊断标准: 斑片状核改变 核改变不充分 滤泡细胞数量不足 囊性变
•临床处理: 恶性率60~75% 手术切除 可疑髓样癌,辅助检查意义大(血清CT水平及免疫组化)
6、恶性肿瘤
• 乳头状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核的特征: 核增大 核呈卵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出现核拥挤和重叠 纵行核沟 核内假包涵体 染色质粉尘状,核淡染苍白 单个或多个小核仁位于核周边
1、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Nondiagnostic or Unsatisfactory) 2、良性病变 (Benign) 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 (Atyp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or (Follicular Lesion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4、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Follicular Neoplasm or Suspicious for a Follicular Neoplasm) (Specify if Hürthle cell type) 5、可疑恶性肿瘤 (Suspicious for Malignancy) 6、恶性肿瘤 (Malign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