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三个月:专题(14)教材基础实验(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2题型4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2题型4

题型4 图示图解类[模板概述] 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解题思维模板如下:例题 (2014·重庆,9节选)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

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与呼吸强度)。

激素处理――→24 h 用放射性物质喂饲叶片(位于第四果枝节主茎上)30 min ――→24 h测定该叶片和幼铃等的放射性强度图1图2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__________组。

B 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 组叶片的光合产物________________。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 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思维导表(2)幼铃中葡萄糖主要是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输出。

答案C输出减少C>A>B>D解析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的,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百分比最高,因此幼铃脱落显著减少。

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百分比较多,即光合产物输出减少。

由图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中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中有机物的输入,则D组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中有机物输出明显减少,且小于B组,则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

1.甲状腺激素(T4)的形成经过合成、贮存、重吸收、分解和分泌的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T4)是由甲状腺球蛋白(TG)参与合成的,过程①中的无机离子是__________;TG-T4复合物以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019高三生物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三生物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及答案:高考复习就像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仅要制定好大的战略,针对每一场战役更要制定好相应的战术。

2019高考历史如何复习?下面是高三生物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1.果胶酶的组成及作用: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能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2.酶的活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反应速度来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2.常用的酶制剂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四类。

★三、酶母细胞的固定化1.酶和细胞固定化的基础知识①.固定化酶技术使用的反应柱上的孔应满足酶颗粒___________通过,反应溶液___________通过,若反应物颗粒过大则不能用此法。

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其中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_固定化。

2.实验操作(1).活化就是指让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用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反复几次,直以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3).制作成功的凝胶珠应为________形,颜色为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过浅。

(4).将凝胶珠加入用于发酵的葡萄糖溶液后发现有_____________产生,同时有___________味散发。

(5).固定化酶的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2019版高考英语(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练习:专题1 阅读理解 14 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题(含解析)

2019版高考英语(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练习:专题1 阅读理解 14 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题(含解析)

ATurning the lights out or wearing a blindfold while eating could be a quick way to lose weight,according to scientists.The simple trick works because it stops diners eating for pleasure rather than for calories.It also triggers(引发) a part of the brain that is worried that unseen food may go bad.An experiment by the University of Konstanz,in Germany,found that people who were blindfolded consumed nine percent fewer calories before they felt full,compared to those who could see.They also vastly overestimated how much they had eaten because they could not see how much was left on the plate.Blindfolded volunteers estimated they had eaten 88 percent more than they actually had.Scientists believe that not seeing food on the table also allows the body to know when it is full in real time rather than remembering past experiences where it might have taken a full plate to feel full.In the experiment,50 people were blindfolded and 40 were allowed to see their food.All were told not to eat within two hours of the experiment.They were then given three 95g bowls of chocolate ice cream and invited to eat for 15 minutes.Their bowls were taken away and the remaining ice-cream weighed,while the participants were quizzed on how much they thought they had eaten.On average the group who could see ate 116g while the blindfolded groups ate 105g.However,the blindfolded group believed they had eaten 197g while compared with 159g for the non-blind volunteers.They were also asked how pleasant the ice-cream tasted and the blindfolded group rated lower than those who could see.“The experienced pleasure of eat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blindfolded group.Not seeing the food might have decreased the appetite.Si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ting experience and in the overall dining experience.”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visual influence of food plays a large part in the taste.While restaurants that allow diners to eat in the dark state that it triggers other senses,in fact eating in the darkness is likely to taste far milder than usual.1.With the lights out,diners eat less partly because .A.they want to finish their meals quicklyB.they trust their feelings more than everC.they focus more on fun than the caloriesD.they worry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food答案D解析细节理解题。

步步高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四

步步高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四

一、与生长素有关的常见实验分析题下列是一组探究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A.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C.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D.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审题关键(1)甲实验胚芽鞘生长,乙实验胚芽鞘没有生长,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该实验的胚芽鞘均没有尖端,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也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甲和乙对照不能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答案 C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

(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

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审题关键(1)由图2可知,图中b侧细胞较长,a侧细胞较短,说明b侧生长较快,a侧生长较慢。

因此可知b侧为背光侧,故单侧光来自a侧。

(2)如果图1植物横放,则茎表现出背地性,a侧生长慢,故位于远地侧。

(3)该实验未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如要证明,还需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 C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1)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

(2)对照组: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

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B.若a、b均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C.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D.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审题关键(1)本实验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云母片阻断的部位,因变量为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1第二篇四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1第二篇四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上__的__非__等_ _位__基__因__自由组合。 4.若雌性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体积均等,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 最终去向是 退化消失 。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 5.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指的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而非基因的 形状是线形的。
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 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矫正易混易错
一、孟德尔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产生隐性纯合子的原因是_基__因__ 分离 。 2.高茎(Dd)豌豆产生的雄配子与雌配子的比例 远大于1 , 不 管 是 雄 配 子还是雌配子中D与d配子比均为 1∶1 。
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 ,若要在幼年就根据某伴Z遗传的性状识 别雌雄,杂交的亲本可以是 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 。 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 遗传物质 。 11.对于某一生物而言,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 , 不 能 说 主 要 是DNA。 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 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是 便于分别检测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及子代 噬菌体的放射性 。
第二篇 保分1 回归基础要点
四、遗传、变异与进化
栏目 索引
强记常考语句 矫正易混易错
强记常考语句
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成功的四个原因(必修二11页)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 (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2019年新疆高考生物三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新疆高考生物三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新疆高考生物三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可以发生在不含线粒体的细胞中B. 兔的红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菠菜叶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D. 甘蔗细胞内不含还原糖,不适合作为还原糖检测的材料2.图为细胞摄入某种物质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这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称为胞吞B. 该过程的发生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 囊泡的形成及运输过程不消耗能量D. 该过程表明细胞对物质的摄入具有选择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的现象B. 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C. 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但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D. 造成同卵双生兄弟或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入侵机体的病原体B. 效应T细胞可攻击靶细胞,使病原体裂解死亡C. 浆细胞具有记忆能力,使得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D.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因而具有消炎的作用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总是有利的B.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才出现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 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与能量均为金字塔形C. 利用黑光灯发出的物理信息可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 随着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温室种植的植物主要利用白然光进行光合作用,为研究红光和蓝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温室种植的某种楨物进行不同补光处理,并测定淀粉生成量作为光合速率的观测指标(如图1)。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专项一命题点6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专项一命题点6

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真题重温练(A卷)1.(2018·全国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 C解析突变体M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突变体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项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然条件下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故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B项正确;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得到X,C项错误;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使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大肠杆菌X,D项正确。

2.(2016·海南,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答案 C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3.(2016·全国Ⅰ,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 D解析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1七

2019年高考高中生物步步高二轮考前三个月完整版保分1七

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原因原核细胞易受外源DNA的侵袭,具有限制酶的原核细胞可选择性地破坏不同于自身DNA的外来DNA,从而适应环境。

2.PCR扩增DNA的大致过程(选修三10页)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子链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3.启动子的位置和生物作用(选修三11页)位于基因首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4.农杆菌转化法中农杆菌的作用(选修三12页)农杆菌可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含的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5.转移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的原因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6.原核生物作为转基因受体细胞的优点(选修三13页)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7.用两种不同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的主要优点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也能防止反接)。

8.转基因抗虫或抗病农作物个体检测(选修三14~15页)用相应害虫或病原体分别感染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观察比较植物的抗性。

9.细胞内的代谢产物一般不会过度产生和积累的原因代谢产物过多以后,可以负反馈抑制与之相关的酶的活性,从而使代谢产物的量不会过多。

10.与杂交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势(选修三37页)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

11.选取茎尖培育脱毒植物的原因(选修三39页)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1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添加血清的原因(选修三46页)人类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而动物血清成分复杂,可保证细胞营养需要。

(扩展补充:如果要研究某种营养成分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时,反而要用无血清培养液,此时是要排除血清复杂成分的干扰)13.单克隆抗体主要的优点(选修三54页)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基础实验[直击考纲]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考点44 观察类实验和鉴定提取类实验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 ( √)(3)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 ×)(5)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 ×)(6)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以减少实验误差 ( √)2.判断下列有关鉴定提取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8·重庆,3D)( √)1.观察类实验镜呢?提示上述实验中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还有“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也用到了显微镜。

(2)在哪些实验中用到了盐酸?各起什么作用?提示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②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在“探究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实验中,盐酸提供酸性环境。

④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3)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能否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几乎不含有DNA和RNA。

②能否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颜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提示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④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提示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⑤选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取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提示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示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2.鉴定提取类实验提示 不能,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 液是0.01 g/mL 的CuSO 4溶液,两种试剂的本质不同,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的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 2+,故应先加A 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 液摇匀使用。

(2)脂肪的鉴定是否一定要借助显微镜?提示 不一定,因为脂肪的鉴定有两个方案,可磨碎后试管内鉴定,肉眼观察即可,也可做切片借助显微镜观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何区别?提示 前者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原理是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而后者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 .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 A解析A项,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B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成装片后才能进行观察,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将保持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且根尖细胞分裂期较短,未必能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细胞。

C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则扩散速度越慢。

D项,叶绿体的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 A解析A项,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O4溶液。

B项,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该先进行漂洗,然后进行染色。

C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制作装片的基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低温诱导不会再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先对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制成装片。

D 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分别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如果先在室温下混合,会导致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使温度梯度的设置失去意义。

3.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A解析A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使DNA呈现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 呈现红色。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C项,绿叶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应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和“胡萝卜素提取粗品的鉴定”实验。

D项,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4.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答案AB解析A项,用5 mL量筒量取2 mL斐林试剂比用10 mL量筒更精确。

B项,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才能保证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C项,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呈蓝色),故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

D项,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B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红色花瓣是由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项正确。

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液泡中细胞液的颜色接近无色,两者之间有颜色差异,因此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

通常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因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较多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D项正确。

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 B解析A项,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

B项,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首先从细胞的角隅处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项,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溶液浸润整个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