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苏教版生物步步高2019年大一轮复习 第1讲
2019教育【苏教版】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金榜课件(知识概览主干回顾核心归纳):必修1 第四章 第1讲 ATP和酶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植物被水淹时,根细胞不能产生ATP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D.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解析】选D。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 绿体;植物被水淹时,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ATP;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在物质方面是可逆的,但在能量方面是不可逆的; 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 释放的化学能,也可以来自光能。
4.酶催化活性的实验验证 (1)原理:① 2 H 2 O 2 酶 2 H 2 O O 2。 ②酵母菌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2)实验设计及现象:
试管编号 试 剂
①
3%的H2O2 溶液3 mL
②
3%的H2O2 溶液3 mL
处理
现象
新鲜酵母菌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并用棉花堵住 能使点燃但无火焰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及实验验证 (1)曲线模型: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 酶具有专一性。
(2)实验验证: ①原理:
②过程: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 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 探究酶的专一性。
考点 二 酶作用原理和酶的特性 1.酶的作用原理 如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 能量变化过程。
(1)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②。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①。 (3)AC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4)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5)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在纵轴上将 向上移动,即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要增大。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细胞生命的历程第讲细胞的增殖课时作业讲义

第1讲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2015年江西临川一中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B.温度和pH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C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D.已分化的细胞都失去细胞周期【答案】D【解析】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一般较低,而且是受生长调节的,其表达主要有三个特点:①具有分化阶段特异性;②细胞类型特异性;③细胞周期特异性,A正确;细胞分裂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故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B正确;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人体内的一些专能干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但具有分裂的能力,存在细胞周期,D错误。
2.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提到的赤道板只是个位置,并不是真正的结构,A项错误;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的参与,B项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项错误;在细胞分裂周期中间期占的比例较大,D项错误。
3.(2015年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确定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便于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它是通过压片操作使细胞分散的前提;观察装片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只有分裂期细胞中才出现染色体,但因分裂期时间较短,处于此期的细胞数较少,故大多细胞都观察不到染色体;探究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可以选择在细胞分裂较旺盛期取材,保证较好的实验效果。
“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第1讲ATP和酶课件 苏教必修1

5.底物浓度
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 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 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 制。
6.酶浓度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且固定的条件下,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7.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的越多,生成物 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2)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 pH。 (3)当pH改变时,最适温度保持不变。
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 物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 计3种不同的温度
解析 Ⅱ和Ⅰ相比较,Ⅱ的酶促反应速率慢,这 是由温度低,酶活性降低导致的;若探究不同温 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来进 行实验,至少应设计3种不同的温度:较低温度、 适宜温度和较高温度。 答案 B
构建知识网络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02022/1/10
【步步高】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3课时蛋白质课件 苏教必修1

误区警示 氨基、羧基及肽键的写法及多肽的命名
2.m 条肽链的相关计算 下图为形成某蛋白质分子的 m 条肽链的结构模式图, 两个氨基酸中间的横线为肽键,1 条肽链的两端的横线 分别表示直接连接氨基和羧基的化学键。
该蛋白质分子中共有 m 条肽链,其中肽键数=脱去的 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m;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 m 个氨基和 m 个羧基。 归纳提升 假定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参与 脱水缩合反应的氨基酸数目为 n,则存在以下关系: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①③⑤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它们脱水缩合后形成三肽,由于③号氨基酸 R 基上
有 1 个羧基,⑤号氨基酸 R 基上有 1 个氨基,因此三肽
中有氨基 2 个,羧基 2 个,肽键 2 个。
答案 C
4.丙氨酸的 R 基为—CH3,谷氨酸的 R 基为—C3H5O2,
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 的原子比例
识图析图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图解
2.功能
(1) 结构 功能(如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还有
各种结构蛋白);
(2) 催化 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3) 运输 作用(如血红蛋白); (4) 调控 作用(如某些激素); (5) 防御 功能(如抗体); (6) 运动 作用(如肌肉中的蛋白质)。
构建知识网络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加以 理解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 (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
(3)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 —○—□—○—□—○— (4)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江苏省2019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选择题1. 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离子的速率相同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2.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B.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中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膜上蛋白质分子都可以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3. ______ ( )A.B.当溶液浓度甲 =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不发生渗透作用C.一定条件下 ,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D. 当溶液浓度甲 >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 当溶液浓度乙 >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4. 关于 “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5. 同时具有下列两曲线所示特点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A. 主动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 B.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_______ _ D. 胞吐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A. 水分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渗透B. 葡萄糖进入各种组织细胞都是协助扩散C. 脂质小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D. 胞吞、胞吐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蛋白质协助_________ ( )6. 面四幅曲线图为物质 X跨膜运输时的四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 ① 和 ④ 都需要 ATP 供能 ② 和 ④ 需要载体协助 B. ③ 不一定是自由扩散 D. ④ 一定是主动运输8. 下图是物质 P 和 Q 运出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 物质 Q 可能表示神经递质 物质 P 和 Q 运出细胞都可能需要载体 9.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A. 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 B. 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10. 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 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生物》 易混易错合集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生物》易混易错合集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1.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是因为病毒能进行繁殖,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碱基和核苷酸也只有4种。
4.有关生物的两个“不一定”(1)生物名称中带“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黑藻、红藻等都是真核藻类,常见的只有蓝藻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
(2)生物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都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以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5.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三个误区(1)误区一: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和鲜重。
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
②在组成细胞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误区二: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3)误区三:易混淆“数量”和“含量”。
人体活细胞中氧的含量最多,但氢原子的数量最多。
6.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种类;蛋白质分子含有多个氨基酸。
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7.R基团中不一定有C原子,如甘氨酸中R基因为H原子;S元素一定在R基团中。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8.关于细胞核结构的五个易错点(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2)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具有选择透过性,如细胞核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3)核孔的数量。
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
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①a 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发生的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②b 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发生的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2)判断正误:
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
因重组
(√)
2.(2018·海安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C.在自然界是经常发生的,通常隐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 D.—般地说,X 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
研究
解析
迷点·误点 辨析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 排列顺序的改变。 (2)DNA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是基因突 变。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如下: 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中。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 种氨基酸。 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 AA→Aa,不会导致性状 的改变。
的突变
解析
4.(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状多种多样,但不属于基因重组。 (2)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
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基因技术等属于广义的基
因重组。
02 Part
课堂研考点—— 以案说法
KETANG YANKAODIAN YIANSHUOFA
【新步步高】2019生物苏教版必修1文档:第一章 第1课时 生物科学和我们 Word版含解析x

第1课时生物科学和我们[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2,认识生物科学及其作用。
2.结合教材P2积极思维,举例说出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3.观察教材P3表1-1,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发病率。
4.观察教材P3表1-2,了解基因诊断的应用及特点。
5.分析教材P4~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重难点击] 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2.科学实验。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全世界80多亿人口中,将有3亿人患肿瘤,其中1亿人因癌症而死亡,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威胁,请你阅读教材P2~3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1.什么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有什么作用?答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科学不仅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也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2.下图是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变化图(1)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不同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不同,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你认为下列生活习惯哪些是健康的呢?B、D、E、I、JA.吸烟B.远离放射源C.酗酒D.定期体检E.加强体育锻炼F.作息不规律G.大喜大悲H.喜好油炸食品I.不吃霉变的食物J.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3)联系自己熟悉的事例,说说哪些环境因素可引发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答案引发癌症的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如黄曲霉素、砷化物、亚硝胺等)和生物因素(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
预防癌症的措施: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热点拓展
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 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 形图,请分析: (1)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 水、蛋白质 。 (2)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 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 、N 其必含的元素是 C、H、O 。 (3)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 O、C、H 。
A.实验中应该用互花米草采样地点的海水进行水淹处理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6 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 D.互花米草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
解析
答案
2.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 2
②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比值 高 →细胞代谢旺盛,但抗逆性差
自由水/结合水 比值 低 →细胞代谢强度降低,但抗寒、抗旱、 抗热等抗逆性增强)
归纳 整合
水与种子的关系 ①种子晒干时减少的为自由水,仍能萌发;试管加热或炒熟,则丧失 结合水,种子死亡不萌发;种子萌发吸收水主要是自由水增多,代谢 加强。 ②不同种子亲水能力不同,大豆(主究
命题点一 以坐标曲线为信息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1.某科研小组将选自同一海滩的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 每天分别以0 h、3 h、6 h、12 h和24 h进行水淹处理。处理50 d后,测定植株自 由水与结合水含量,并计算二者的比值 (曲线甲),测定K+吸收速率(曲线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中,错误的是
3.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①、②、③所表示
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A.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①、②、③必为同一类物质 √
解析 答案
4.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细胞中的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Fe、Mn、Zn、Cu、B、Mo
无机自然界
化合物
C
C、 H、 O、 N
巧记
(1)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木(Mo)桶(Cu)。 (2) 大量元素: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即 O( 洋 ) 、 C( 探 ) 、 H( 亲 ) 、 N(丹)、S(留)、P(人)、Ca(盖)、Mg(美)、K(家)。
A.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 C.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 D.若④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解析 答案
方法 归纳
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的种类
考点二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知识梳理
√ B.C、H、O、N、P、S、K、Ca、Mg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 √
A.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中都存在 C.在细菌的化学组分中,P元素仅存在于DNA和RNA分子中
√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参与细胞的 代谢调节
解析 答案
命题点二 依据元素组成推断化合物的种类
2.细胞中的化合物
鲜重 无机盐 最多 脂质
常考基础诊断
(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 )
(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 ) (3)因为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O是最基本的元素( × ) (4)在沙漠植物仙人掌的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 )
教材热点拓展 图甲表示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中与“水”有关
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分析:
(1) 图甲中可表示细胞呼吸 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 变化的曲线是 ② 。 (2) 图甲中可表示人一生中 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是 ① 。
线粒体内膜、核糖体、 (3)图乙中进行①②⑤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4)大肠杆菌体内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否和人体内的完全相同?
提示 不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细胞中元素的含量、种类及作用的分析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 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 ——“ 位置细胞” 和 “ 网格细胞 ”起到了重要 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
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解析 答案
2.(2018· 南京外国语学校检测 )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多选)
1.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 自由水 和 结合水 。
结合水
(2) 功能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化学反应 自由水 →参与许多_________ 液体环境 →为细胞提供_________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水的转化及其与代谢的关系
降低 温度 ①自由水和结合水相互转化:自由水 结合水 升高 温度
淀粉)>花生(主要含脂肪)。
2.细胞中的无机盐
子
离
复杂 化合物
生命活动 主动
常考基础诊断 (1)生物体内的水就是细胞内的水( × )
(2)同种植物的萌发种子和休眠种子内含水量相同( × )
(3)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导致细胞代谢停止,有利于种子长
时间储存( × )
(4)Mg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 )
第一单元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1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A)。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B)。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考点二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考点三 矫正易错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强记长句
重温高考
课时作业
演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