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指南烧伤治疗》课件

《指南烧伤治疗》课件
常见原因
火焰、热水、蒸汽、电流、化学物质 等。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配备 防护设备,建立应急预案等。
Part
02
烧伤治疗原则
急救处理
迅速脱离热源
在烧伤发生时,应尽快让 1
患者离开致热源,避免热 力持续损伤皮肤和组织。
保护创面
4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 免外界细菌的侵入和感染 。
冷疗处理
促进愈合
使用生长因子等治疗方法 ,促进创面愈合。
心理护理
STEP 01
心理疏导
STEP 02
减轻焦虑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 导。
STEP 03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 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
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 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 绪。
营养支持
01
02
03
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 解其营养状况。
制定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补充营养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可考虑给予肠内或肠外 营养支持。
Part
04
特殊类型烧伤的治疗
化学烧伤
总结词
化学烧伤是由于皮肤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皮肤和深层组织 损伤。
详细描述
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暴露时间和浓 度。常见的化学烧伤物质包括酸、碱、盐、石油和清洁剂等 。治疗方法包括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去除残留的 化学物质,并就医治疗。
冻伤通常发生在极寒的环境中,导致皮肤变硬、发红和疼痛。治疗方法包括快速 复温,避免过度的热刺激,并给予止痛药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在冻伤与烧伤的 治疗中,应注意预防感染和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烧伤诊疗规范

烧伤诊疗规范

烧伤诊疗规范一、诊断要点:根据烧伤史和体格检查对烧伤作出正确诊断。

1. 烧伤史:应注意烧伤时间及环境。

(1)烧伤时间:烧伤时间越长越严重。

(2)烧伤环境:如火焰伤,在密闭环境下就有可能引起吸人性损伤。

又如高空电击伤就可能引起复合伤,如骨折、脑外伤等。

2. 明确受伤原因。

3. 明确伤情:根据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等综合判断。

4. 鉴别诊断: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1)烧伤面积的估算是烧伤的基本鉴别诊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中国新九分法: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躯干:3×9%;两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表)。

中国新九分法成人女性的臀部和双足各占6%②手掌法:不论性别、年龄,病人并指的掌面约占体表面积的1%,如医者的手掌大小与病人相近,可用医者手掌估算,此法可辅助九分法。

③儿童烧伤面积计算:12岁以下儿童,年纪越小,头越大,下肢越小,可按下法计算: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鉴别:①三度四分法:分为I°、浅II°、深II°、III°。

其中I°、浅II°烧伤一般称为浅度烧伤;深Ⅱ°和Ⅲ°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I°烧伤:红斑浅Ⅱ°烧伤: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深Ⅱ°烧伤: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III°烧伤:焦痂(3)烧伤伤情的判断:根据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等综合判断。

但为了对烧伤严重程度有一基本估计,作为设计治疗方案的参考,采用下列分度方法: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

烧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烧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烧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临床表现】1.I度烧伤局部红斑、疼痛。

2.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层和部分真皮全层。

创面红斑、潮湿、肿胀、有水疱或大疱形成;感觉功能尚好。

3.Ⅲ度烧伤皮肤表皮、真皮层全层损毁。

创面下可见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皮肤烧焦、感觉丧失。

4.可伴有吸人性损伤、中毒等。

【院前处理】维持气道通畅、可能存在一氧化碳中毒者应予吸氧、尽早静脉输液。

【急诊检查】1.估算烧伤面积(表18一1)。

2.动脉血气分析。

3.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吸人性损伤的程度。

4.严重烧伤者应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5.影像学检查:如胸片。

【诊断】根据受伤史及体征、症状可以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与电损伤、化学烧伤鉴别。

【急诊治疗】ABC1.有吸人性损伤者可有气道水肿.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吸氧。

2.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Ⅱ度、Ⅲ度烧伤的患者补液治疗;(1)给予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为2~4ml/kg×体重(kg)×烧伤体表面积百分数。

总量的一半在伤后8小时内给予,另一半在后16小时内输入。

(2)烧伤面积大于20%时,根据排尿量补液,留置导尿管。

成人需排尿0.5~1.0ml/(kg·h),儿童尿量需达 1.0ml/(kg·h)。

3.焦痂处理(1)四肢焦痂:抬高患肢,切开减压时切口沿肢体长轴内外侧正中线,贯穿焦痂全长,深达皮下,甚至达深筋膜。

(2)胸壁焦痂:切口沿双侧腋前线,由锁骨下2cm处切开至第10肋,横跨胸前在作2个横切口,于胸前形成一个四方形。

4.创面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术操作,可用无菌湿敷料覆盖伤口。

轻度烧伤者可在门诊治疗,伤口清创,切除坏死皮肤、水疱清创,局部使用抗生素,烧伤敷料。

预防破伤风感染。

5.药物治疗磺胺嘧啶软膏等。

【住院指征】以下情况有条件者应转送至烧伤中心1.10岁以下或50岁以上,II度和III度烧伤面积超过10%者。

2.II度和III度烧伤面积超过20%者。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入院处置】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

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⑹重度或特重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或特殊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烧伤诊疗方案

烧伤诊疗方案

烧伤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主要症状: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

次要症状: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具备上述病因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

⑴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⑵主要症状:受伤轻时一般无明显全身表现,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⑶主要体征:按三度四级分类法,判定烧伤面积及深度。

Ⅰ度烧伤(红斑型):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烧灼感。

2~3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Ⅱ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Ⅱ度烧伤分为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①浅Ⅱ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

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②深Ⅱ度烧伤: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水肿明显。

3~4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Ⅲ度烧伤(焦痂型):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

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二)证候诊断1.热毒袭表证:创面表皮松解、水疱形成、基底红或红白相间,发热、口干喜饮、烦躁、尿黄,舌质偏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略数或细数。

2.火毒伤津证:创面红肿疼痛,水疱形成,基底红、红白相间或苍白,壮热烦躁,口干喜饮,呼吸短促,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或舌光无苔,弦细数。

3.热毒炽盛证:壮热、烦躁、口干唇燥、便秘、小便短赤、创面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舌质红或红绛而干或见紫色瘀块,苔黄或黄白相间,脉滑数或弦数。

急诊烧伤诊疗方案

急诊烧伤诊疗方案

急诊烧伤诊疗方案烧伤分类烧伤可分为三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一度烧伤。

一度烧伤:表皮烧伤,皮肤呈红色,局部疼痛。

二度烧伤:真皮烧伤,皮肤表面呈现水泡,破裂后会有创面,严重时深达皮下组织,局部疼痛。

三度烧伤:化死性烧伤,烧伤部位无痛感,炭化,不能自行恢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急诊处理1. 确认烧伤区域首先确定烧伤区域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查看烧伤区域时要注意,烧伤部位的白色痂皮不可以轻易撕掉或者强行刮除,以免破坏烧伤后残留的少许皮肤组织。

2. 对伤口进行清洗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去掉烧伤部位的异物,避免细菌感染。

清洗时要注意,用不锈钢钳子或手套轻轻掀动水泡,将水尽可能流出,以免破裂后受到细菌感染。

3. 处理烧伤创面清洗后,对烧伤部位进行杀菌处理,撒上适当药物或者涂上适当的抗菌药膏,以保护烧伤创面不受细菌侵袭。

在涂上药膏的时候要注意长度和宽度以及层数。

如果涂药面积过小,用量过少,也会影响到疗效。

4. 医护人员要即刻出现及时引导患者进行处理,安抚情绪并赶快送出急救中心。

医护人员应立即到位,安排对病人的护理,对病情进一步了解,加至药物治疗。

烧伤处理须知1. 去医院如果烧伤面积很小,可以自己清理消毒。

如果烧伤面积有一定的范围,建议就医。

特别是对于三度烧伤,一定要寻找专业医院及时处理,以避免被感染。

2. 不乱用纱布等物理来压缩伤口受到烧伤之后,局部渲染肿胀等异常现象,大家可能会使用手纸、毛巾或者纱布等物理自行来进行压缩,但是,这样做容易刺激伤口,不易透气,还有可能促进感染的产生。

如果要进行紧急止血处理,可以用救生毯或大件毛巾进行包扎,但是最好不要将最外面的毛巾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毛巾细菌直接感染伤口。

3. 不吃疑似过期药物如果药物疑似过期或超过最佳的存放时间,一定要慎重使用。

因为烧伤患者需要的是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建议将疑似过期药物藏在药物柜中,避免不必要的误用。

4. 饮食注意烧伤后要注意补充水分,以便加速伤口的恢复。

临床诊疗指南--整形烧伤科

临床诊疗指南--整形烧伤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诊疗指南整形烧伤科(2013年版)目录1、先天性唇裂2、先天性腭裂3、唇裂术后鼻畸形4、先天性小耳症5、上睑下垂6、疤痕性秃发7、烧(烫)伤8、手外伤9、褥疮10、下肢慢性溃疡11、下颌角肥大12、基底细胞癌13、鼻缺损先天性唇裂先天性唇裂,俗称兔唇,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口腔唇部及鳄部的中胚叶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先天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1、临床表现唇裂患者由于上唇裂开,皮肤、粘膜以及口轮匝肌的分离移位,有的甚至消失,两侧极不对称,形成畸形。

2、分类及诊断(1) 单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裂隙未裂至鼻底)单侧完全性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2) 双侧唇裂: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裂隙均未裂至鼻底)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完全裂,另一侧不完全裂)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到隐性唇裂,即皮肤和粘膜无裂开,但其下方的肌层未能联合,致裂侧出现浅沟状凹陷及唇峰分离等畸形。

二、治疗及方案外科手术修复是唇裂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应达到以下要求:精确的皮肤、肌肉和粘膜连接;唇红缘对称连续;上唇轻度外翻;鼻孔、鼻底对称;恢复人中外形;瘫痕轻微。

早期行唇粘连术可促进唇肌发育,使裂隙变窄。

(一)、单侧唇裂修复术1、适应证(1)单侧I、Ⅱ、Ⅲ度及隐性唇裂。

(2)出生后3~6个月手术为宜,血红蛋白达100g/L以上。

2、禁忌证(1)营养状况差,血红蛋白100g/L以下,体重不足5kg 者。

(2)同时患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者。

(3)口鼻周围有炎症及皮肤疾病者。

3、手术方法(1)手术常在全麻下进行;成人可采用局麻。

(2)按裂隙的闭合方式,手术方法可分为旋转推进、三角瓣、矩形瓣和直线法等。

(3)按设计切开皮肤和粘膜,分离口轮匝肌。

必要时在唇龈沟做松弛切口,使裂隙对合的张力减少。

(4)调整裂隙两侧白唇对合方式,使患侧白唇高度达到健侧标准,将皮肤、肌肉和粘膜分层缝合。

(5)调整两侧红唇粘膜瓣,使两侧唇形对称后,缝合粘膜。

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一、烧伤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等)、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伤。

这一定义明确了烧伤的致伤因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热力烧伤。

(二)分类。

1. 按烧伤的深度分类。

-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

局部呈现红斑,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

原因在于表皮浅层的损伤主要影响到皮肤的外观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表现为红斑和疼痛。

- Ⅱ度烧伤。

- 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

这是因为伤及真皮乳头层,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而丰富的神经末梢未被完全破坏,所以疼痛剧烈。

-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网状层。

创面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由于烧伤深度加深,部分神经末梢被破坏,所以痛觉相对浅Ⅱ度烧伤有所减退。

-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

创面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

因为全层皮肤及深部组织受损,神经末梢完全被破坏,所以无疼痛感觉。

2. 按烧伤的面积分类。

- 中国新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

头颈部占9%(1个9%),双上肢占18%(2个9%),躯干前后包括会阴部占27%(3个9%),双下肢(含臀部)占46%(5个9% + 1%)。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准确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烧伤的现场急救。

(一)脱离致伤源。

1. 热力烧伤。

- 火焰烧伤:应尽快脱去着火的衣物,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也可用水浇灭或用灭火器灭火。

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紧密,不要强行撕脱,以免加重创面损伤。

- 热水、蒸汽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一般冲洗时间为15 - 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烧伤是热(火焰、热液体)、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性物质等因子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肌肉等所造成的损伤。

烧伤属于开放性的损伤。

浅度烧伤若不合并感染,一般没有后遗症;深度烧伤由于皮肤全层或其深层组织破坏,大多造成机体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功能重建。

烧伤康复目的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或减轻纤维瘢痕增生、挛缩,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诊断要点】
症状有烧伤遗留的组织坏死创面或增生性瘢痕、奇痒、肢体畸形等、体征纤维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僵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
1.烧伤分类
烧伤面积通常采用“九分法则、头和颈9%,双侧上肢各9%,双下肢各2X9%,躯干前面2X9%,躯干后面2X9%和会阴部为1%。

烧伤深度: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I度烧伤(上皮损伤)、浅n度烧伤(真皮浅层损伤)、深n度烧伤(真皮深层损伤)和m度烧伤(皮肤全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按照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标准,将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的Ⅱ度烧伤,或10%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的II度烧伤;或11%?20%的Ⅲ度烧伤;或烧伤面积虽然未达上述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伴有休克;②伴有复合伤或合并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II度烧伤;或超过20%的Ⅲ度烧伤。

瘢痕评定主要评定瘢痕部位、大小及稳定情况。

稳定瘢痕表现为,瘢痕组织充血减退,色泽变淡,质地变软,基底松动,痛痒减轻。

运动功能
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关节活动范围。

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肌力。

感觉功能主要评定受累部位及相应部位的感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在涉及上、下肢的烧伤时,应考虑对其所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进行评定。

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
自我感觉包括
维持正确体位。

后期重点是控制纤维瘢痕组织的增生、挛缩,恢复肢体功能。

1.物理治疗
光疗法
紫外线疗法:紫外线Ⅰ?Ⅱ级红斑量照射局部可止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刺激组织的修复功能;Ⅲ?Ⅳ级红斑量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每次照射面积不大于600on2,并根据创面情况,酌情增减剂量和照射次数。

对大面积烧伤可行全身照射法,按全身照射的剂量和进度照射,15?18 次为1疗程。

红外线疗法:目的是减少渗出液,干燥创面。

20?30min/次,1?2次/d。

对大面积烧伤可行全身持续照射,常用的
光浴器,距离身体要高,保持30? 35°C的温度,持续6?7h。

冷疗法:适用于Ⅰ?Ⅱ度烧伤者。

采用冰袋及冷水袋局部冷敷,以减少渗出,温度一般控制在5°C左右,每次冷敷30min。

电疗法
超短波疗法:超短波局部并置或对置,无热量(以抑制细菌的繁殖),8?lOmin/次,1次/d, 5次为1疗程。

微波疗法:同超短波法,将辐射器对准局部,无热量,6?8min/次,1次/d,3次?5次为1疗程。

.
音频电疗法:适用于烧伤后期影响关节活动的瘢痕组织。

电极板并置或对置,耐受量,20min/次,1次/d,20次为1疗程。

水疗法:主要采用温水浸浴疗法,用于全身面积或四肢烧伤,水温38?39°C, 30?40min/次。

浸浴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光疗法:主要采用激光疗法,低能量He-Ne激光,对小面积烧伤行点状照射,可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和感染。

lOmin/次,1次/d。

在烧伤结痂期可用大功率激光器(CO2激光器)行激光切痂,可减少出血。

高压氧疗法:有利于创面愈合,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其他理疗:蜡疗法及超声波疗法,均可软化瘢痕,1次/d,20次为1疗程。

运动疗法
1)当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好转,体温接近正常,局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即可开始,一般于伤后10d左右或术后2周左右。

①呼吸训练:主要训练腹式呼吸,一日多次迸行。

②健康肢体的主动运动:可和呼吸运动交替进行。

③烧伤肢体的小范围主动运动和轻柔的被动运动:做被动运动时治疗师要握持患肢,且经常变换被握部位,以免损伤创面。

④被固定肢体,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运动,一日多次。

上述运动15?30min/次,每日数次。

2)卧床期间训练闭眼、张口;双臂上举、外展;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握拳、伸指;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训练,外展,直腿抬髙,屈伸髋、膝、踝关节。

(9)瘢痕牵张
颈部:颈前瘢痕取仰卧位,肩背下垫枕,使颈过伸牵张瘢痕。

颈一侧瘢痕时头向健侧倾斜和转动。

腋部:上肢外展90°,或上举过头,仰卧位时双手交叉
于脑后使腋部伸展。

一侧腋部瘢痕,患侧手放置在肩上方,健侧手放置在腰臀部,双手各握毛巾一端,做上下擦背动作,牵张患侧瘢痕。

在墙壁头顶上方装置一滑轮和绳索,绳索两端安装把手,双手交替作上下拉动。

肘部:肘前瘢痕,用手拉门把,利用自身体重产生牵张作用。

将患者放置于桌面,手掌朝上,肘部下方垫薄衬垫,用适量沙袋加压于前臂,作缓慢牵引。

手握门把作前臂旋转运动。

手:拇外展、对掌运动,握拳、伸指运动,手指外展、内收训练。

双手指蹼:双手指相互交叉,扩张指蹼瘢痕。

髋部:髋前侧瘢痕取俯卧位牵张瘢痕,并作下肢后伸动作;仰卧位作下肢外展活动,或下肢屈曲抱膝动作。

髋后侧和臀部瘢痕取仰卧位作下肢抬高运动。

站立位将患下肢抬高,用于帮助做压腿动作,或下蹲以牵张瘢痕。

膝部:膝后瘢痕取俯卧位伸膝牵张胭窝瘢痕组织或在膝前施加适量沙袋加压。

膝前瘢痕可做下蹲屈膝训练。

足部:仰卧位或坐位主动训练踝关节背屈、跖屈、内外翻。

2.维持功能位置
伤后48h之内应平卧。

休克期后若头面部有烧伤,床头应抬高30°左右,有利于头面部消肿。

1周后恢复平卧。

颈前部烧伤:去枕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颈两侧瘢痕挛缩畸形。

或枕垫于后颈部使颈后伸位,以预防前颈部瘢痕挛缩。

腋部、胸背部、两侧胸壁、上臂烧伤:上肢充分外展90°位。

肘部烧伤:如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肘关节应置于伸直位。

背侧烧伤,一般保持肘关节屈曲70°?90°,前臂保持中立位。

手烧伤:手背烧伤,腕关节置于掌屈位;手掌或环形烧伤,腕关节以背屈位为主;全手烧伤,将腕关节置于微背屈,各指蹼间用无菌纱布隔开,掌指关节自然屈曲40°?50°,指间关节伸直,拇指维持外展对掌位(手安全位)。

臀部、会阴部烧伤:保持髋伸直位,双下肢充分外展。

下肢烧伤:若膝前侧烧伤,膝部微屈10°?20°;若膝后烧伤,膝关节保持伸直位。

小腿和踝部烧伤:小腿保持中立位,踝关节背屈位。

夹板支具
作用:防止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保护早期创伤部位。

应用原则:与烧伤后姿势体位治疗相同。

常用夹板:手安全位夹板、踩关节背屈夹板、伸膝夹板、伸肘夹板等。

加压治疗加压治疗须在瘢痕未隆起之前开始。

应连续加压,除个人清洁卫生外,其余时间不应解开,压迫6?12个月。

弹力绷带: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肢体包扎自远端缠向近端。

开始时压力不宜过大,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压力。

在不影响远端血液循环的前提下,愈紧愈好。

弹力服:弹力服、弹力面罩、弹力背心、弹力短裤等。

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重点是起床、穿衣、下床、梳头、洗漱、吃饭、喝水、用厕所和家务劳动。

自助器应用:例如进食自助器(多用生活袖套、多用旋转手柄及弯角食具)、书写自助器、穿衣自助器等。

职业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计划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和工作体能的训练。

例如:脑力劳动者可
训练书写、微机操作等;体力劳动者可训练金工、木工、电工等操作。

外用药物
硅凝胶膜(dca-care):直接粘贴于瘢痕表面,必须稍超出烧伤瘢痕面积;也可用胶带、弹力绷带、弹力套固定。

硅酮凝胶绷带:将硅凝胶直接涂在弹力绷带上制成。

使用方便,固定牢靠。

桂酮气雾剂:以聚桂氧焼树脂(polysiloxane)为主要成分,均匀喷涂患部,2?3次/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