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发育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三方面内容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三方面内容
一、身高评价
身高是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身高评价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判断是否有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具体评价方法可以使用身高百分位曲线或身高标准差来进行评估。
对于身高百分位曲线,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高来判定其身高百分位,以此来评价儿童的身高发育情况。
而身高标准差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高来计算其身高标准差值,如果该值低于正常范围,则说明儿童身高发育存在问题。
二、体重评价
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体重评价可以了解儿童的体重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
体重评价通常使用体重百分位曲线或体重指数(BMI)来进行评估。
体重百分位曲线的评价方式与身高百分位曲线类似,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体重来判定其体重百分位。
而体重指数则是以儿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果该值超过正常范围,则说明儿童存在肥胖问题。
三、头围评价
头围评价是评价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头围评价可
以了解婴幼儿的脑部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发育不良等问题。
头围评价通常使用头围百分位曲线来进行评估。
医生会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性别来判定其头围百分位,以此来评价婴幼儿的头围发育情况。
总结: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生长发育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全面地评价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体格发育调查方案

体格发育调查方案1. 引言体格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发展成熟的过程。
体格发育调查是评估个体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体格发育调查,可以了解到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帮助发现发育异常和疾病风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体格发育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工具等。
2. 调查内容体格发育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2.1 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记录。
2.2 二次性征发育对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别特征的发育调查,包括乳房发育、阴毛发育、月经等。
2.3 特殊体征发育对特殊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调查与其特殊病症相关的体征发育情况。
2.4 饮食行为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等。
2.5 运动锻炼调查对象的体育锻炼情况、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等。
3. 调查方法体格发育调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3.1 实地观察法直接观察和测量调查对象的生长指标,如身高、体重等。
3.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通过调查对象或其监护人的回答,获取相关信息。
3.3 记录资料法收集和整理与调查对象相关的资料和记录,比如医疗档案、生长曲线等。
3.4 专家评估法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体格发育的评估和判断。
4. 调查工具体格发育调查可以使用以下工具进行:4.1 体格测量工具包括身高尺、体重秤、头围尺等,用于测量和记录生长指标。
4.2 问卷调查表用于采集调查对象和其监护人的个人信息、饮食行为、运动锻炼等相关信息。
4.3 专业评估工具包括评估表、评分表等,用于专家对体格发育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5. 数据分析与应用体格发育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可以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指导建议,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生长发育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差异;•饮食和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发育异常和健康风险等。
这些结论和建议可以为个体的成长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学校、家庭、社区等单位提供发育健康促进的参考和指导。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场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 7+70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 0.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 2+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假设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假设头围过大,则要疑心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幼儿园体格发育评价小结怎么写

幼儿园体格发育评价小结怎么写
根据对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发育进行观察和评估,我得出以下结论:
1. 身高体重发育:大部分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符合年龄特征。
少数儿童存在身高或体重偏低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2. 运动能力:大部分儿童的运动能力良好,能够自主行走、跑步、跳跃等基本动作。
部分儿童在平衡和协调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3. 肌肉力量:大部分儿童的肌肉力量较强,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动。
少数儿童的肌肉力量较弱,需要加强锻炼和训练。
4. 柔韧性:大部分儿童的柔韧性较好,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伸展动作。
部分儿童的柔韧性较差,需要加强伸展运动的训练。
5. 视力听力:大部分儿童的视力和听力正常,没有明显异常。
少数儿童存在视力或听力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发育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指导。
建议幼儿园继续加强对儿童体格发育的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10 -1身体发育、青春期发育 (1)

简称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 例,属于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范畴。
一、体成分模型
两成分模型 最初由Behnke AR等人于1942年提出
体脂重(fat mass,FM) 去脂体重(fat-free mass,FFM)
17
Heath- Carter 体型分类法
体型是个体当前的形态表型,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的形态结构,它不考虑 身材大小,是对身体形状和相对组成成分的描述,体型可以发生变化。
将三维空间的体型点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就得到平面体型图 (somatochart)。
9
第二节 儿童少年体能发育
体能(physical fitness)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
6
•原因:营养、社会与文化教育、疾病防治与
医疗保健、远缘通婚。
•表现:新 生儿身高体重、儿童体格、性成
熟、脑重、出牙、脑工作能力等。
•影响:双重性,身高、体重高大化与资源;
青春期提前与少女怀孕等。
•问题:增长限度?结果的利弊?
7
三、 身体比例变化
第一类反映身体各横截面指标的相互关系,如:身高 胸围指数(胸围/身高)、肩盆宽指数(肩宽/盆宽)、 BMI等。 第二类反映个体下肢长度和线形高度(如身高)间的 比例关系。坐高/身高指数 、下肢长指数Ⅰ 、下肢 长指数Ⅱ。 其他指标如腰臀比、腰高比等。
童年期脑发育
细胞增殖、移行和分化 功能的复杂化和专门化
22
大脑重量变化:
新生儿: 350~400g (成人的25%) 6个月 : 700~800g(成人的50%) 12个月 :800~900g 24个月 :1050~1150g (成人的75%) 36个月: 1200g左右 6~7岁: 1300~1350g(成人的90%) 12岁: 1400g(接近成人) 20岁: 1500g 左趋势
第3章 体格体能发育

(5)身长中心点:全身中心点随身长的增加而向下移动。 (6)身长与指距: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加。 (7)身长与头长 (8)头围: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饶头一周的长度。 (9)胸围:平乳头绕胸一周。 (10)上臂围:用来筛选胎儿营养不良。
2、与婴幼儿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1)颅囟:可以使胎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改变头部形状,避免发生颅内损伤,还可保 证颅骨随大脑的发育而不断扩大。 包括:前囟、后囟、蝶囟 和乳突囟。
婴幼儿囟门异常发育: 1、囟门鼓起 2、囟门凹陷 3、囟门早闭 4、囟门迟闭
(2)骨龄检测 (3)乳牙的发育 (4)脊柱的发育
(二)其他年龄期的体格发育 1、学龄前期的体格发育 2、学龄期的体格发育 (1)骨骼的发育 (2)恒牙的发育
3、青春期的体格发育
青春期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突增 2、发育顺序:从远端到近端,向心性发育。 3、体型的差异 4、骨骼发育
二、体能发育
1、概念:体能是通过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 2、分类 3、与体能发育有关的要素 (1)心血管耐力 (2)肌肉强力和耐力 (3)柔韧性 (4)敏捷性 (5)力量 (6)平衡性 4、体能发育规律
第二节 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和异常发育
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孕母情况 3、性别 4、后天营养因素 5、疾病 6、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 7、体育锻炼
第三章 体格体能发育
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目录
CONTENT
第一节
体格体能发育规律
第二节
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和异常发育
第三节
体格发育的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婴幼儿期体格发育特征。 熟悉:青春期特格发育特点。 了解:其他年龄阶段体格变化及体能发育。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常用的方法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常用的方法一、测量身高。
1. 量具选择。
测量儿童身高,咱们常用的就是身高计啦。
这身高计得是那种很标准的,刻度清晰准确。
就像咱们找对象得找靠谱的一样,量具不靠谱,那测量出来的数据就没谱。
也可以用那种便携式的测量板,对于小一点的孩子,特别是还不能很好地站在身高计上的小宝宝,这测量板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1.2 测量方法。
让孩子站得直直的,就像小松树一样挺拔。
双脚并拢,脚跟、臀部、肩部和后脑勺都要紧紧靠着测量的板子或者身高计。
这时候啊,眼睛要平视前方,可不能歪着头或者低着头。
测量的时候呢,要轻轻地把测量板或者身高计的头板按下来,刚好接触到孩子的头顶就可以了。
这就像给孩子的身高盖个小印章一样,要盖得刚刚好。
二、测量体重。
2.1 量具选择。
体重秤那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有那种电子体重秤,很灵敏,数字一下子就出来了,就像变魔术似的。
还有那种传统的机械体重秤,只要秤是准的,也很好用。
不过呢,秤得定期校准,不然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2 测量方法。
孩子测量体重的时候,得尽量少穿衣服,最好就只穿个小内裤。
要是冬天穿得厚厚的,那测出来的可就不是孩子的净重啦。
让孩子稳稳地站在体重秤的中间,可别一只脚在秤上,一只脚在外面,那可就乱套了。
三、测量头围。
3.1 量具选择。
软尺就是测量头围的好帮手。
软尺要那种柔软又有弹性的,刻度也要清楚。
可不能用那种硬邦邦的尺子,孩子的头又不是木头,硬尺子可不好量。
3.2 测量方法。
测量的时候,把软尺的零点放在孩子的后脑勺最突出的地方,然后绕着头一圈,经过眉毛上方和耳朵上方,最后再回到零点。
软尺要轻轻贴合头皮,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就像给孩子的头围系个合适的小腰带一样。
四、测量胸围。
4.1 量具选择。
还是软尺啦。
这软尺在测量儿童体格发育的时候可是个大忙人呢。
4.2 测量方法。
让孩子平躺着或者站着都行。
测量的时候,软尺要经过孩子的两个乳头的连线,绕着胸部一圈。
要注意软尺得是水平的,不能歪歪斜斜的。
简述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简述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主要包括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不同身体部位的生长发育不一致、个体差异显著等方面。
在婴幼儿期,身体各部位的生长相对均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而骨骼系统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则继续进行。
此外,女性的生长发育比男性提前,但男性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在青春期时男性身高和体重通常会超过女性。
个体差异方面,则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因此,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一节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 身高(长)
头围
胸围 等
5
出生至青春期前的生长规律
infant
toddler pre-school school
6
(一)体重(
Weight,W )
•器官、系统、体液的 综合重量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
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推算公式p41
7
关键 年龄
•诊断、治疗的窗口
34
脊柱发育
颈曲 胸曲
抬头
坐
腰曲
骶曲
35
脊柱发育
年龄
3月 6月 12 月
动作
抬头 坐 走
肌肉群
颈后肌 腰肌 下肢肌
脊柱弯曲 颈前曲
胸后曲 腰前曲
36
长骨的发育
骨龄:即骨发育的年龄
37
骨化中心…出现的顺序(计算骨龄用)
38
测骨龄常用部位:左手腕
骨龄的临床意义: 骨龄落后 骨龄提前
19
头围的增长
Growth on headcircumference
年龄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5岁
实际头围(cm)
34
增长(cm)
6 6
40
46
48
50
2
2 3-4
20
15岁53-54Fra bibliotek头围异常
头围过大,或突然增长过快:脑积 水、 脑肿瘤; 头围过小,或者不能正常增长:脑 发育不良,小头畸形
11
身高(长):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立位测---身高
≥3岁
12
关键年龄
实际长度
身长(高)增加
出生
3月
50cm
61-62cm 11-12cm
12月
24月 >2岁至青春期前
75cm
85cm
12-13cm
10 m 5-7cm/年
13
身高(长)增长规律
•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 25cm ), 为生长第一高峰。
39
牙齿的发育
乳牙(primary or deciduous teeth) 共20颗 第一乳牙萌出的年龄:4-10月
>13月未出牙称出牙延迟
乳牙出齐的年龄: 2-3y
40
乳牙萌出的顺序
41
恒牙(secondary or permanent teeth)
共32颗
6岁:萌出第1恒磨牙
7~8岁:乳牙按萌出 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萌出第2 磨牙 18岁以后:第3磨牙
实际体重 (kg)
体重增加 (kg)
与出生时 比较(倍)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3
6± 9± 12± 3 3 3 2kg / 年
8
1 2 3
>2岁至青春期前
体重增长的规律
• 生后第一年是增长最快的一年为生 长的第一个高峰。 • 体重增加的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前 3 月体重的增加约等于后 9 月的 体重增加,是一个非匀速增长过程。
24
头胸围生长曲线
cm
60 55 50 45 40 35 30 3 1 2 3 4 5 7
25
头围
胸围
5.上臂围
上肢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最粗处的肌肉、 脂肪和骨骼的围度。 反映皮下脂肪和肌肉厚度情况;可间接反 映脂肪变化,用以估计营养状况及筛选儿 童营养不良。
26
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45
青春中期:女12-16,男14-18,性征发 育,生长减速,第二性征全部出现; 青春后期:女17-21,男19-24,基本成 熟,生长停止,第二性征发育完成,性腺 成熟。
体格发育
1
本课目的要求
•掌握体格及相关系统生长发育规律 •应用体格生长评价方法判断儿童 生长状况
2
生长 growth
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
是量的变化,可以用度量衡测定, 有相应的测量值。
3
发育 development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 与成熟。
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 — 心理 的发育成熟过程。不能用数量指标 来衡量。
16
男孩
女孩
坐高/身高比值的意义
由于随年龄增大身高主要来 自下肢的增长,所以坐高占 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17
身长的增长指标
3.上部量和下部量 4.身长中心点 5.身长与指距 6.身长与头长 (p42)
1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H.C)
指头的最大围径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9
例如:2个三月龄婴儿
出生体重 A B 2Kg 3.5Kg 三月时体重 5Kg 6Kg
3-12月的体重按公式:[年龄(月)+9]/2
是否A小儿体重增长不正常?为什么?
• 公式仅用于药量和补液计
10
(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1.身高(长)(height or length)
指头、脊柱、下肢长度的总和, 即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
(智齿)
42
牙发育异常
萌牙延迟:严重佝偻病、甲低
排列紊乱:甲低、脑发育不全
无牙、牙釉质发育异常:外胚层发 育不良
43
44
青春期体格生长规律
体格生长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peak height velocity,PHV)
青春前期: 女孩 : 8cm左右;
9-11 岁,每年身高增长
男孩: 11-13岁,每年身高增长9cm左右。
1、囟门 前囟(1-1.5)、后囟(6-8w) 异常发育 鼓起:颅内压增高 凹陷:急性脱水、营养不良 闭合过早(小头畸形。补钙过多),迟闭 (佝偻病、呆小病)
27
2.骨龄检测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 3.乳牙的发育(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
28
与体格发育相关的
其他系统发育
29
骨骼发育
Bone Growth
•头颅 •脊 柱 •长骨 Craniums Vertebral column
30
头
前囟
颅
骨缝
后囟
31
囟门和骨缝大小及闭合时间
出生(cm) 闭合年龄
前囟
后囟
1.5-2
0.5
1-2岁
1-2月(部分出生即闭)
骨缝
可及
3-4月
32
前囟大小的测量
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
33
前囟的临床意义:
•提示疾病
张力高:颅内压升高 张力低:脱水 早闭:小头畸形 晚闭或扩大:甲低、脑积水、严重佝偻病
*遗传因素 *连续追踪测量
21
A B
A、B小儿2岁前的头围增长情况
22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C.C)
平乳头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 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肌肉、 骨骼和肺的发育。
23
头胸围的关系
关健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 1岁 >1岁 32 46 头围+年龄-1 <1-2 约相等 >年龄-1
•身长(高)增加速度随年龄增加而 减慢,前 3 月 = 后 9 月身长(高)的 增长。是一个非匀速增长过程。
14
2. 坐 高 ( 顶 臀 长 ) Sitting height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15
男女孩坐高与身高的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m 12m 2y 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