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1.头尾规律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随年龄增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逐渐缩小,出生时为1/4,6岁时为1/6,成人仅1/8。

2.连续性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4.个体存在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但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包括一定的范围。

三、儿童体格生长趋势与增长模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相同。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儿童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四、体格生长的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assessment of physical growth)是以正常儿童体格测量数据为标准,评价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所处水平及其偏离标准值的程度。对个体儿童而言,除判断其生长、营养状况外,还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肥胖症、侏儒症、巨人症等进行筛选与诊断。对群体儿童而言,可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从预防角度早期发现某一群组儿童偏离正常生长模式的倾向,寻找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一)生长评价标准

生长评价标准(growth standards)是通过一定参照人群(reference population)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制订的。由于参照人群不同,所制订评价标准也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理想标准理想标准选择的参照人群是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的儿童,即这些儿童的喂养、膳食安排合理,能得到足够营养素,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及时、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即在适宜环境中,这些儿童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体格生长较理想。椐此制订出的生长评价参考标准为“理想标准”。我国自1996年以来普遍采用的理想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参照人群值制订的标准。

2.现状标准制订现状标准时不严格限制参照人群的条件,代表某一国家或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水平。我国目前应用的是中国儿科工作者在1975、1985、1995年分别于中国九大城市获得的儿童生长发育衡量数值而制订的标准。

(二)生长评价方法

体格生长的评价,包括体格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身体匀称程度三方面。常用评价方法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指数法、曲线图法。

1. 均值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

均值离差法又称标准差法(Standard Deviation Units),即将个体儿童的体格测量数值与生长评价标准中的均值(Mean ,X )及标准差比较,根据实测数值在均值上下所处位置,确定和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情况。此方法适用于评价正态分布状况。但儿童体重、身高等体格测量数值并不完全呈正态分布,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常以中位数(M )代替均值。

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常将X ±1SD 和X ±2SD 作为界值点,评价分为六等级、五等级和三等级。均值离差法分级标准见图2-6-1。

常用评价指标有以下三种:

(1) 按年龄的体重(weight/age, W/A); (2) 按年龄的身高(height/age, H/A); (3) 按身高的体重(weight/height, W/H)。

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为正常范围,任何一种指标评价为“下”者,均为营养不良。如:W/A 评价为“下”称体重低下;H/A 评价为“下”称生长迟缓;W/H 评价为“下”称消瘦。

2.中位数百分位法

这是近年来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适用于正态分布,也适用于偏态分布。百分位法是将参照人群体格测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与某些百分位相对应的值。以第50百分位(P50)为中位数,其余百分位数为离散距,以此来划分儿童体格生长的等级。常用百分位数等级有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也有用第3、20、50、80、97百分位划分者。其中P50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P3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P97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P3~P97包括了全部样本的95%,属正常范围。百分位法数值分布较均值离差法精细,更能准确分级评价。

六等分: 五等分: 下 中下 中 中上 上 三等分: 下 中 上

在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状况的同时,常对其营养状况也作出判断。目前通常采用WHO推荐的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三项主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儿童近期和远期营养状况。此评价以低于P20为“低”,P20~P80为“中”,高于P80为“高”。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表

按身高的体重按年龄

的身高

按年龄

的体重

评价意义

高低高肥胖++

高中高目前营养好,有营养过度倾向

高低中目前营养好,过去营养不良

中高高高个子,营养正常

中中中营养正常

中低低过去营养不良,目前营养正常

低高中瘦高体型,目前轻度营养不良

低中低目前营养不良+

低高低目前营养不良++

3.身体指数法(body build index method)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群体,体格生长中所存在的某些差别用单项指标很难反映,如果用某些相对值将这些差别突出,使不同对象间形成某种可比性,就能更清楚地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派生出身体指数法。此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位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一定数学公式,将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结合成指数,以评价儿童营养、体型等状况。

表2 常用的身体指数

名称体块指数(Kaup指数)身高体重指数身高胸围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Quetelet Index

公式

体重(kg)

————— X 104

身高(cm)2

体重(kg)

———— X 1000

身高(cm)

胸围(cm)

————— X 100

身高(cm)

含义单位面积中所含

体重数,与皮脂厚度关

系密切,常用于衡量营

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每厘米身高的体

重数,反映人体的密

度与充实度。

通过胸围与身高的

比例,反映人的体型、

胸廓发育和营养状况。

正常范围分级BMI

营养不良<12

偏瘦 12~13.5

正常 15.5~18

优良 15~20

肥胖 >20

随儿童年龄增长

而呈规律性增加:

出生62

1岁120

2岁138

6岁160

随儿童月龄增加先

增大,后减小,转折点

在2~3个月。青春期突

增高峰时降至最低点,

然后随年龄增长上升,

成人期稳定。

4.曲线图法

儿童生长监测图,是根据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体重的数值(均值离差法或百分位法)标在座标纸上而绘制的图,它能直观地观察儿童体重生长水平、速度和趋势,可早期发现生长迟缓。儿童生长监测图的横坐标是年龄,每月一格。纵坐标是体重。图中有2条及2条以上参考曲线,一般最上端一条为第97百分位,最下端一条是第3百分位。若小儿体重在上下两条参考曲线间,且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走向平行,说明生长水平在正常范围。如果儿童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不呈平行走向,而与横坐标平行,为体重不增。

儿童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走向相反,即本次体重与上次体重之差为负数,示体重下降。若本次体重减上次体重虽为正数,但其增长值低于该月龄增长的最低值,即为体重低偏。

5.骨龄评价法

骨龄(bone age)是指生长过程中的钙化成熟度。长骨生长主要由骺端软骨逐步骨化形成,骨化从胎儿期开始,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加多,至成人期完成。通常采用X线检查儿童某部位骨化中心的多少及干骼端融合情况来测定骨龄。最常检查的部位是腕骨,多通过计数儿童手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和骨骺愈合数目,与各年龄儿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

七、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

1、遗传因素:种族、民族和家族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很深。一般来说,西方人比东方人身材高大,父母的体型、脸型特征、性成熟的迟早等都制约着儿童的生长。性别也影响着生长的速度和限度,青春期后,男童的体重和身高均高于女童。

2、营养:营养是影响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营养素是儿童体格生长的物质基础,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胎儿宫内营养不良,则会出现出生低体重,即出生时就体格生长迟缓。生后如果未及时提供足量、比例合适的营养素,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很快就会显示低下。

3、疾病:疾病对儿童的体格生长也有十分明显的阻碍作用。急性感染常引起体重不增和下降,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重,还将影响身高的增长。尤其是垂体性侏儒症、克汀病等内分泌病,对生长发育影响更突出。

4、环境因素:儿童居住、生活的环境也会对儿童的体格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居住环境(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无污染、无噪音等)、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规律的生活制度、符合年龄的体格锻炼等,能促进儿童体格生长达最佳状态。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一、感知觉发育

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婴儿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刺激在儿童与其环境联系中可提供重要信息,学习过程中约7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因此视感知的发展在婴儿早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没有空气,所以听力低下,听觉阈限高于成人10~20分贝。生后3~7天听觉敏锐度有很大提高。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见表2-2-1。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分贝。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分贝为轻度听觉障碍,40~60分贝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分贝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分贝为极重度听觉障碍。应早期发现儿童先天和后天性听觉障碍,并及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

月龄视感知发展听感知发展

1月2月短暂注视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

对铃声有反应

区别笛声和铃声

4月6月9月12月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偏爱注视小物品

听悦耳声音时微笑

对母亲语音有反应

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反

应可以控制

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灵敏性,小婴儿就能对接触身体的襁褓或被褥任何不舒服的刺激表示强烈反应。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例如物体接触嘴唇时,会引起新生儿口部动作;物体接触手掌时,他立刻就会抓握。大腿、前臂、躯干则比较迟钝。随动作发育,婴儿的手逐渐在触觉发育中占主导地位。

二、运动发育

运动(motor)在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运动发育也是婴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基础。儿童运动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为,而且运动的发育还遵循着如下规律:(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为全身性、且欠精确,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精确动作,也由不协调到协调。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发育是自头端向足端。

(3)从近到远:即儿童动作发育是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4)先正后反:即儿童正面动作先于反面动作。

大运动(gross motor) 儿童的姿势或全身活动称大运动,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婴儿2~3个月俯卧抬头45°~90°,4个月俯卧抬胸,竖头稳定。4~6个月会翻身,拉坐时头不滞后,扶站自动跳跃。8个月独坐稳,会爬行。10个月会扶栏杆横走, 12个月从一个物体到另一物体能走几步。12~15个月的幼儿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15个月应该走得稳。18~24个月的幼儿会拉玩具倒退行走,自己扶栏上、下台阶。2岁会跑、双脚跳、扔球和踢球。3 岁能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骑小三轮车。

精细动作(fine motor) 儿童手和手指的运动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称为精细动作。如抓饼干、捏小米花、握笔绘画、使用剪子等。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而且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愈来愈占重要地位,并贯穿于精细动作中。新生婴儿不会主动抓握,4~5个月的婴儿开始伸出双臂抓取面前的物品。最初用手掌尺侧,6个月用全掌,8个月发展到桡掌或桡指抓握,10个月为拇食指对指抓握,12个月能灵巧地捏起小丸,并且会轻轻地抛球。精细动作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双侧肢体的配合性动作愈来愈多。如:1~2岁儿童可一手扶瓶子,一手捡豆粒放入瓶中,双手折纸、玩橡皮泥;2~3岁儿童会画画、穿珠子、系纽扣等。而且,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愈来愈占重要地位。应给儿童提供各种活动机会,帮助提高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开发其创造性潜能。

三、语言发育

语言(language)为人类所特有。正常儿童语言发育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述三方面。1岁以前的婴儿主要是咿呀作声和初步理解,4个月会出声笑,大声叫,6~8个月叫名字开始有反应,10个月会招手“再见”或拍手“欢迎”,12个月能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1岁以后幼儿开始学说话,18个月能说10~20个

词,21~24个月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2岁会用代词“我”、“你”,2岁半能说歌谣,3岁会回答简单问题。1~3岁是口语发育的关键期,先说单词,然后组成句子,逐步完善。

表2 儿童发育简明程序表

年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

2月抬头45°两手轻握拳发出元音

4月抬胸两手胸前相握大声笑

6月坐伸手够物发唇音

8月爬两手传递模仿拍手

10月扶站拇食指捏小丸咿呀学语

12月扶走轻抛球有意识叫人

15月走得好放小丸入瓶指身体部位

2岁跑、双脚跳正确握笔用代词“我”

3岁上下楼梯一步一级穿珠子回答简单问题

4岁独脚跳使用剪子会讲小故事

四、神经心理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能力、性格等方面,对这些能力及特征的检查统称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即用一定的实验手段,用量化的方法,观察人的心理发育。儿童心理测验主要用于检查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情绪紊乱,可协助临床判断是否有心理障碍,并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一)智力测验的目的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上有问题的儿童,以便早期矫治;

2.评价儿童智力低下的程度;

3.对一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是否伴有心理发育异常提供依据;

4.在治疗疾病或智力发育干预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价;

5.为科研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手段;

6.发现和确定超常儿。

(二)智力测验的分类

1.按年龄分:新生儿测验、婴幼儿测验、学龄前儿童测验、学龄儿童测验;

2.按测验对象分:个别测验与集体测验;

3.按测验范围分:单项能力测验与综合能力测验;

4.按测验精度分:筛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

智力测验的种类较多,目前从儿科实用角度多采用筛查法与诊断法的分类。

表4 筛查法与诊断法比较

(三)儿童智力测验

1.筛查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该量表是由美国丹佛学者Frankenberg和Dodds为0~6岁儿童设计的。DDST筛查量表由104个项目组成,分布在个人-社交能区、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语言能区和大运动四个能区。结果异常和可疑者应进一步作诊断性测验。

(2)绘人试验适用于4~12岁。测验时只需让小儿画一个人,无需任何指导语言,然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儿童所画的小人进行评价。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体现出儿童的智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亦可看出儿童绘画技能和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的能力。

2.诊断测验

(1)Gesell发展诊断测验是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A.Gesell)为4周~6岁儿童设计的,为国际公认的经典发展诊断量表。该量表共有588个检测项目,测验内容分五个领域: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运动;

③精细动作;④语言;⑤个人-社交。量表0~3岁部分有18个年龄组,其中4周、16周、28周、52周、18月、24月和36月为关键年龄。量表4~6岁部分为42月、48月、54月、60月和72月5个年龄组。测验结果以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表示。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制定一个新的婴幼儿智力量表经常以它作为效标量表。

(2)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WPPSI)适用于4~6.5岁儿童。韦氏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制定的。量表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部分,每部分有5~6个分测验。每一分测验从规定的起点开始,详细记录项目得分,并记录项目完成时间。测验采用的是离差智商,测验完毕后将每一分测验的分值输入计算机,即可按实际年龄得到言语、操作和总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可客观地反映儿童智力水平。

(3)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6~16岁的儿童。内容与评分方法同WPPSI。

(四)适应性行为测验

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测验结果。目前国内常采用日本“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儿童进行适应性行为评定。该方法适用于6个月至15的岁儿童,包括6种行为能力:①独立生活能力;②运动能力;③作业;④交往;⑤参加集体活动;⑥自我管理。该量表既可用于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又可用于儿童社会能力的筛查。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解析0,2岁男童年龄别身长.体重参考值 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1)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年龄身长(cm) 体重(kg) 岁月 -3SD -2SD -1SD SD +1SD +2SD +3SD -3SD -2SD -1SD SD +1SD +2SD +3SD 0 44.2 46.1 48.0 49.9 51.8 53.7 55.6 2.1 2.5 2.9 3.3 3.9 4.4 5.0 1 48.9 50.8 52.8 54.7 56.7 58.6 60.6 2.9 3.4 3.9 4.5 5.1 5.8 6.6 2 52.4 54.4 56.4 58.4 60.4 62.4 64.4 3.8 4. 3 4.9 5.6 6.3 7.1 8.0 3 55.3 57.3 59. 4 61.4 63. 5 65.5 67. 6 4.4 5.0 5. 7 6.4 7.2 8.0 9.0 4 57.6 59.7 61.8 63.9 66.0 68.0 70.1 4.9 5.6 6.2 7.0 7.8 8.7 9.7 5 59. 6 61. 7 63. 8 65. 9 68.0 70.1 72.2 5.3 6.0 6.7 7.5 8.4 9.3 10.4 6 61.2 63.3 65.5 67.6 69.8 71.9 74.0 5. 7 6.4 7.1 7.9 8. 8 9.8 10.9 7 62.7 64.8 67.0 69.2 71.3 73.5 75.7 5.9 6.7 7.4 8.3 9.2 10.3 11.4 8 64.0 66.2 68.4 70.6 72.8 75.0 77.2 6.2 6.9 7.7 8.6 9.6 10.7 11.9 9 65.2 67.5 69.7 72.0 74.2 76.5 78.7 6.4 7.1 8.0 8.9 9.9 11.0 12.3 10 66.4 68.7 71.0 73.3 75.6 77.9 80.1 6.6 7.4 8.2 9.2 10.2 11.4 12.7 11 67.6 69.9 72.2 74.5 76.9 79.2 81.5 6.8 7.6 8.4 9.4 10.5 11.7 13.0 12 68.6 71.0 73.4 75.7 78.1 80.5 82.9 6.9 7.7 8.6 9.6 10.8 12.0 13.3 1 .1 69.6 72.1 74.5 76.9 79.3 81.8 84.2 7.1 7.9 8.8 9.9 11.0 12.3 13.7 1 . 2 70.6 73.1 75.6 78.0 80.5 83.0 85.5 7.2 8.1 9.0 10.1 11. 3 12.6 14.0 1 .3 71.6 74.1 76.6 79.1 81.7 84.2 86.7 7. 4 8.3 9.2 10.3 11. 5 12.8 14.3 1 .4 72.5 75.0 77. 6 80.2 82.8 85.4 88.0 7.5 8.4 9.4 10.5 11. 7 13.1 14.6 1 .5 73.3 76.0 78.6 81.2 83.9 86.5 89.2 7.7 8.6 9.6 10.7 12.0 13.4 14.9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儿童体格发育及其评价-安医大-妇幼保健学

儿童体格发育及其评价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苏普玉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一、相关概念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体积的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一、相关概念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运动功能的获得(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属质变。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一、相关概念 成熟(maturity)生长发育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形态、功能全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二、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1.纵向测量 ●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特别是长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 ?围度测量指标: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意义 围度测量指标主要是骨骼发育和皮下脂肪的综合反映;他不仅反映骨骼和皮下脂肪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也是某些脏器发育状况的反映。如头围能很好反映大脑的发育状况,胸围能反映肺组织的发育状况。 径长测量指标发育相应器官的骨骼发育状况。如反映骨盆的发育状况。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9-1.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1.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以使婴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时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以cm为记录单

0-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男) 年龄体重(kg)身高(cm)心智发育初生 2.9-3.8 48.2-52.8 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 52.1-57.0 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436.0 55.5-60.7 伏卧抬头9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度,3月 5.0-6.9 58.5-63.7 能手握手。 4月 5.7-7.6 61.0-66.4 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 63.2-68.6 拉坐,头不下垂。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月 6.9-8.8 65.1-70.5 怕羞,认岀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8月7.8-9.8 68.3-73.6 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10月8.6-10.6 71.0-76.3 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12月9.1-11.3 73.4-78.8 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15月9.8-12.0 76.6-82.3 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18月10.3-12.7 79.4-85.4 能识一种颜色。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21月10.8-13.3 81.9-88.4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无震颤。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扁桃体是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

位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 1.体格生长评价 (1)评价指标 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 1)数据表法 ①离差法(标准差法) 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表1 等级划分法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以下几项: 一、体重 体重是衡量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个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来说,体重增加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一般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0—2.5公斤,2—10岁每年增长约2公斤,青春期体重增加较快,男孩每年增重约5公斤,女孩约4公斤。 二、身高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的增长也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0—3.5厘米,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0厘米,6—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0—1.5厘米,故第一年共增长约25厘米。第二年全年约增长10—11厘米,以后每年增长5—8厘米不等。与出生身长相比,1岁时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男女青春期时身高的增长明显加速。青春期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0—12岁,男孩较女孩迟1—2年。青春期身高突增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这样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5厘米。一般身高突增开始时,儿童的身高可达到其成

年身高的80%,到达突增高峰年龄时,儿童身高可达到其成年身高的90%。突增期过后,身高减慢增长,直到女17岁,男20岁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三、头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是按一定规律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左右,生后第1年全年约增长12—14厘米,第2年约增长2厘米,第3年约增长1厘米。可见婴儿期是脑发育最快的1年。婴幼儿定期测量头围,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如果头围过大,要注意有无脑积水、佝偻病等疾病;头围过小常常伴有智力迟缓。 四、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32.6厘米,以后随着心肺发育胸廓也随之增大,胸围很快赶上头围,并于1岁半左右超过头围,形成了所谓的头胸围交叉,此后胸围一直超过头围并以每年递增1.5—2厘米的速度快速发育。头胸围交叉出现的早晚常被作为营养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反之,则出现晚。 五、颅骨 婴儿出生时各颅骨缝均未闭合,后囟已接近闭合。前囟位于两顶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 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 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X 7 + 70 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 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x 7?12月婴儿体重=6 (公斤)+月龄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X 2 + 7 (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e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 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 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e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 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e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

间, > 厘米示营养良好, <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 (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 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 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 (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 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 12~18 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 1?2 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 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 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 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 (terminent teeth) 和恒牙 (permanent teeth) 。乳牙共 20 颗。婴儿出生 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 2岁半出齐。自 6 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 2.连续性 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 .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 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 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 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4.个体存在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但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 差异。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包括一定的范围。 三、儿童体格生长趋势与增长模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 相同。随年龄的增加,儿童 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儿童 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1 岁后身高 66%, 4岁时 60%,10岁时 54%。 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 2 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 6 个月 8、牙齿 时无牙,一般在 长出第一颗恒牙 第一磨牙),即出现 24 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 岁 长出第二磨牙, 18 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1.头尾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 2 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 长的 1/2。随年龄增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逐渐缩小,出生时为 1/4 , 6 岁时为 1/6 ,成人仅 1/8 。 例如体重和身长,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研究生班讲义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王惠珊)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评分标准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评分标准

量床两侧读数一致,误差不超过0.1cm。 2 测量者眼睛与滑动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胸围婴儿卧位,双手自然平放,处于安静状态,测量者位于婴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于右侧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 经背部右侧,沿两肩胛骨下角,经左侧回至零点。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取平静呼吸时中间读数。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上臂围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换位于婴儿左侧。 1 测左上臂肩峰至鹰嘴连线的中点。 1 将软尺零点固定于此中点,绕上臂水平一周,周径与肱骨成直角。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皮下脂肪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用皮褶卡测量,测量前校正刻度为零。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位于婴儿左侧。 1 左手拇、食指间距3cm,捏起平脐处锁骨中线部位的腹壁皮肤与皮 下脂肪,使之与肌肉分离,测量时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2 右手用皮褶卡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使上下刻度 线对齐。 1 读数精确到0.5mm。 1 头围已脱去帽子及解开发辫。 1 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食指固定软尺 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头部,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避开发辫,分 开头发)经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处。 2 软尺左右对称,不能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前囟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将两手拇指置于前额部,手掌放于颞部,用中指及食指检查。 1 软尺测量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测得结果用厘米×厘米表示。 2 读数精确到0.1cm。 1 测量后询问婴儿何时能抬头、会笑、独坐、站立、走路、有意识的叫爸妈 等重要标志性发育指标。 1 测量完毕将婴儿交回家属并感谢配合。 1 用发育量表评价小儿各项指标发育水平。 1 综合评价操作熟练。 1 手法轻柔,爱护婴儿。 2 随时注意给婴儿保暖。 1 用柔和语言安抚婴儿。 1 测量数字记录及时准确。 2 操作前后衣物整理妥当。 1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教学目的: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学时:4学时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