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1个月宝宝体格发育身长:足月(孕期37-41周)成熟儿(出生体重≥2500克)出生时的身长大约为50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第一个月末身长可增6厘米。

达56厘米左右。

出生时:男平均50.2厘米(46.8-53.6厘米)女平均49.6厘米(46.4-52.8厘米)满月时:男平均56.5厘米(51.9-61.1厘米)女平均55.8厘米(51.2-60.9厘米)体重:足月成熟新生儿的体重应在2500克以上,一般在3000克左右。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新生儿多睡少吃,吸乳不足,加上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份,大、小便排泄相对较多等影响,将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3-4日达最低点,至7-10日左右可以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失去的体重,一般等于初生体重的7%-8%,约200-250克。

随后,体重便开始稳步增长,至第一个月末体重可增加1.5千克,达到4.5千克以上。

出生时:男平均3.2千克(2.5-4.0千克)女平均3.1千克(2.4-3.8千克)满月时:男平均4.9千克(3.7-6.1千克)女平均4.6千克(3.5-5.7千克)头围:出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头部约占全部身长的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人时头部仅占全身的1/8左右。

与此相关,头部长得最快的时期也是在出生后的前半年。

男童较女童稍大。

新生的第一个月头围增长约3.5厘米。

出生时:男平均33.9厘米(31.8-36.3厘米)女平均33.5厘米(30.9-36.1厘米)满月时:男平均37.8厘米(35.4-40.2厘米)女平均37.1厘米(34.7-39.5厘米)胸围:胸围是全胸围的度量,须取呼气与吸气时的周围度量而求其平均数才能量得准确的胸围。

出生时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的增长速率缓慢地超过头围的增长,至3-4个月时头围和胸围相等,其后,胸围逐渐比头围大。

新生儿的胸形多成圆桶状,其前后径与横径相差无几,年龄渐长,横径增加较快,逐渐象成人的胸部。

体格生长测量

体格生长测量

(一)体重: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推算公式如下: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总结提示出生体重3公斤,以后每月长2斤,1岁体重为3倍,2岁体重24斤。

(二)身长(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三)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五)胸围:搜集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六)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七)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症,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总结提示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时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方法(一)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童身体发育标准有如下几项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5)÷2。

2、身高标准,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一岁时75cm,两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7。

3、头围标准,出生时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五岁时50cm。

15岁时54-58cm。

4、胸围标准,出生时32cm,比头围小2cm,以后胸围、头围发育相等,腰围标准与胸围相似。

5、牙齿发育标准,乳牙共20颗,出牙的早晚个体差异很大,最早的四个月萌出,晚的10-12个月萌出,平均7-8个月出牙,两岁以后的乳牙数=月龄-(4-6),两岁半时乳牙出齐,六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以后逐渐的恒牙出现,恒牙共32颗。

6、肌肉的发育,儿童时期肌肉发育不成熟,五岁以后肌肉的增长加快,青春期形成肌肉发育加速。

7、生殖系统发育标准,青春期女孩子9-12岁开始发育,男孩子11-13岁开始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行,但因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儿童生长会慢,脱其自然生产轨道,导致生长落后,一旦这些因素被去除后,将以正常的速度追赶。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卧位测
06
*
三岁以下
取仰卧位 工具:量床 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同一水平 躯干伸直 左手握住孩子两膝,腘窝尽量接触床 右手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足底,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角 两侧的读数一致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
三岁以上
宜清晨进行
工具:身高计 头部保持正中位置,平视前方,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 头、两肩胛间、臀部、足跟靠立柱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度 手扶测量板向下滑动,使测量板与头部顶点接触 测量者目光与读数同一水平面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3
*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
【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 首先与儿童及家长沟通,解释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争取其同意与配合。 准备和检查测量用具及物品是否齐全,校对测量体重称,核对儿童的姓名。 操作者七步洗手法或消毒洗手液清洁手,注意手的温度,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体位 。
*
正常头围
出生平均34cm;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 5岁50cm; 15岁时接近成人54~58cm。
*
胸围测量:
体位:卧位或立位 测量时小儿两手自然下垂,目光平视前方。测量者位于小儿前方或右侧,用左手固定软尺0点在乳头下缘(已发育女孩固定胸骨中线与第4肋间交叉处为固定点),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背部沿两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 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精确到0.1 cm。
体重的测量:
*
【操作方法】
#2022
*
操作方法
体重计算公式:
出生时: 男 3.32kg 女 3.21kg 3~12月:[年龄(月)+9]/2 1~6岁: 年龄(岁)×2+8kg 7~12岁:年龄(岁)×3+2kg

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

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3
身材匀称度
可反映人体下肢发育状况,用坐高
(顶臀长)/身高(长)比值与人群参
数比值比较.
35
不同年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
At birth
SH(cm)
TH(cm) SH/TH 1y 2y 6y 10y 14y
33.5
50.2 0.67
47.9 53.3
76.5 87.9 0.63 0.61
(五)胸围测量
• 测具要求:无弹性软尺。 • 测量方法:3岁以下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测量 时,被测者处于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软 尺绕胸前右乳头下缘经右侧绕背部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再 绕至左乳头下缘回到零点,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 数,误差不超过0.1CM。 • 注意事项:测量胸围时,软尺各处应完全接触皮肤 (1岁以下小儿皮下脂肪松厚,宜稍紧),在读数时 皮尺位置应前后左右对称。
(六)囟门的测量
• 除头围外,还可据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时 间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 闭合,最迟约6-8月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 1-2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月龄左 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闭合。 • 测量方法: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 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边连线的长度。比如一连 线长为2.0厘米,另一连线长为1.5厘米,那 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21
评价方法:
界值点的选择:
均值离差法:X ± 2SD
百分位法: P3~ P97
等级表示
三分法 *五分法 下等 下等 中下 中等 中等 中上 上等 上等
百分位法: P3
P25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是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以及一些常见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儿童身高测量要求儿童站立,身体挺直,双脚并拢,脚跟、屁股和后背紧贴墙面或测量仪的垂直规格上,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与身体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准确读数。

2.体重测量:测量儿童体重时,要求儿童穿着轻便的衣物,脱下鞋袜,并将容器放在称上,记录体重。

也可以在成人站在称上,然后儿童与成人一起上称进行测量,再减去成人的体重,就是儿童的体重。

3.头围测量:头围测量是评估婴幼儿脑部生长和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

使用卷尺绕着头的最大平围处水平围绕进行测量。

头围测量时要注意卷尺的水平、松紧以及是否与耳朵对齐。

###二、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1.身高曲线:根据身高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常用的身高曲线有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WHO儿童身高曲线等。

比较常用的是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

2.BMI曲线:BMI(体重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或偏瘦情况。

BMI曲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肥胖与否。

中国儿童BMI曲线和WHO儿童BMI曲线是常用的评估肥胖情况的标准。

3.头围曲线:根据头围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脑部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常用的头围曲线有中国儿童头围发育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脑部发育情况。

###三、常见的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1.矮小症:根据儿童的身高曲线判断,如果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就可能存在矮小症的可能。

2.肥胖:根据BMI曲线判断,如果儿童的BMI超过了正常范围,或者超过了肥胖的阈值,就可能存在肥胖的可能。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演示教学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演示教学

13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7.胸围测量
3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小儿取卧位或立 位,3岁以上小儿,取立位。测量者位 于小儿前方或一侧,用手指将软尺零点 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手拉软尺,绕经 小儿后背,以两侧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 ,注意前后左右对称,经另一侧回到起 点,然后读数。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 间数,误差不超过0.1cm。测量时软尺 应紧贴皮肤,注意软尺不要打折。
9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顶臀长测量
操作步骤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为顶臀长,多用于3岁以下小
儿。测量时小儿取仰卧位,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身体, 使其头部贴于测量板顶端。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提 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 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精确至0.1cm 。
10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4.坐高测量
多用于3岁以上小儿。测量时小儿取坐位 ,两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成直角。令 小儿挺身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 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双足平放地面 上,足尖向前。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 ,精确至0.1cm。
11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2)3岁以上小儿测量:
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小便排出、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进 食后2小时称量最佳。
★: 3-7岁儿童用载重50kg的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50g; ★: 7岁以上儿童用载重100kg的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如有条件可使小儿离开体重计后再次站于体重计上,重新测量读数, 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以减少误差。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生长发育评估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囟门
一、体重 weight,W
各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
3
项目(分 )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洗手、戴帽子、口罩
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
自我介绍,向小儿及家属交代测量目的
确认小儿空腹或为进食后 2 小时 准备(10)
1
六、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
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 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9
腹围测量
腹围测量注意事项及得分
取平卧位
2
腹围(8 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脐部
2

经同水平绕背一周回至零点 2
读数精确至 0.1 cm
2
七、上臂围(upper arm circumference)
14
身高测量注意事项及得分
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
1
水平板与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
1
儿童赤脚站在底板上,呈立正姿势
2
背靠立柱,两眼平视前方,耳郭上缘与眼眶下缘成水 3

身长(20 双上肢自然下垂
1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呈 60°
2
两足后跟、骶骨、两肩胛间、枕部同时接触立柱
4
检查者轻轻滑动量板至与小儿头顶接触
算。
体重测量注意事项及得分:
检查校正体重秤
2
小儿赤足轻轻站在体重秤的适中部位, 2
双手自然下垂
体重(10 先加砝码于横杠的自由端,再调整游锤 2

,直到杠杆呈正中水平位
稳定后读数。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手将软尺始端(0点)固定在小儿右侧 眉弓上缘,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绕过 枕骨粗隆回至0点,读数精确到0.1cm。
10
正常头围
出生平均34cm;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 5岁50cm, 15岁时接近成人54~58cm。
11
胸围测量:
3岁以下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立位。 测量时小儿两手自然下垂,测量者位于 小儿前方或右侧,用左手固定软尺0点在乳 头下缘(已发育女孩固定胸骨中线第4肋 间),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背部沿两 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 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精确到0.1 cm。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1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2
【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首先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解释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争取其同意与 配合。准备和检查测量用具及物品是否齐 全,校对测量体重称,核对患者的姓名、 床号。
2. 操作者六部洗手法或消毒洗手液清洁 手,注意手的温度,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体 位。
12Biblioteka 正常胸围关键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
32
<1~2
1岁 >1岁
46 头围+(年龄-1)
约相等 >(年龄-1)
13
上臂围测量(左) :
侧左上臂中点(肩峰至鹰嘴中点)周径(精确 到0.1 cm)。
筛查1~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5
身高(长)的测量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
立位测 ---身高
6
▪ 三岁以下
取仰卧位 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 同一水平 躯干伸直,腘窝接触量 床 左手握住孩子两膝右手 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脚根 部,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 角,两侧的读数一致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 三岁以上
取立正姿势 两眼直视前方,胸部挺 起,两臂自然下垂 枕、肩、臀、腘窝、脚 跟同时接触量板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 度 头顶部用三角尺测量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7
身高计算公式:
出生时:50cm <6个月:50+月龄×2.5cm 7~12月:65+(月龄-6)×1.5cm 1岁: 75cm 2岁: 87cm 2~12岁:年龄(岁)×7+75cm
8
坐高(顶臀长)测量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9
头围的测量: 正确测头围应操作者位于患儿右侧,
14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
体重的测量:
1 室温:25~28℃ 2 应在晨起空腹时,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婴 儿距上次吃奶后3小时测量 3 应尽可能脱去孩子衣裤及鞋子,或扣除衣 物的重量 4 使用秤前校正零点,如果是磅秤使用后挂 起挂钩 5 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
体重计算公式:
出生时:男3.33±0.39kg 女3.24±0.39kg <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kg 7~12月:6+月数×0.25kg 1岁: 10kg 2~12岁:年龄×2+8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