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合集下载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引言:儿童的体格生长是衡量儿童健康和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依据。

针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测量需要在儿童站立姿势下进行,将测量尺沿着儿童头顶至脚底的中央垂直线上放置,并让儿童身体保持直立。

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末端要与儿童身体完全接触,并确保测量时尺子与地面垂直。

此外,为了减少误差,测量时最好重复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儿童的身高。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儿童的体重测量通常需要在儿童脱离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采用体重秤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确保儿童裸露身体,没有穿鞋或者任何重物,同时身体要保持稳定。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体重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3.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头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婴幼儿的额骨突起和枕骨突起,放在耳朵上方和颞骨突起之间的最高部位。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头围测量也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4.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胸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儿童胸部最丰满的位置,在胸部两侧贴合。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胸围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二、评价指标: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曲线和百分位数来进行。

体格生长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指标为纵坐标,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来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情况,通常根据曲线的形状分为正常、滞后和超前三种类型。

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个体的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通常用于评价儿童个体的体格生长情况,10%以下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低,90%以上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高。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1.2.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一、目的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无。

四、操作前准备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1.体重测量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

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

小婴儿最好采用载重10—15kg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10g°l-3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50kg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

平时以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3—7岁儿童用载重50kg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50g;7岁以上用载重100kg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患儿穿上后再测量。

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注意:需2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

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0.1cm。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2)立位测量(3岁以上):先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滑侧板与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

3岁以上小儿站于身高计的底板上,要求小儿立正姿势,两眼正视前方,两侧耳廓上缘连线及眼眶下缘连线呈水平位,胸稍挺,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0,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几点同时都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小儿体格生长指标是评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正确进行每项指标的测量对于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儿体格生长指标测量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1.身高的测量身高是衡量身体发育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的测量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测量身高需要准备一个测量尺子,最好挂在墙上,确保地面是水平的。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有人协助。

具体的测量步骤如下:(1)脱掉鞋子,站直,将头部和脊椎贴在尺子上;(2)双脚并拢,脚跟、脚趾贴地;(3)双臂自然下垂,身体肌肉松弛,尽量站直;(4)测量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避免因深呼吸或憋气而改变身高。

注意要点:(1)测量时需要穿轻便衣服,以便测量最准确;(2)必须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测量工具、相同的人员条件下进行测量;(3)在进行身高测量之前,如果儿童患有骨质疾病或遗传疾病,应事先告知医生。

2.体重的测量体重是反映孩子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生长发育快慢的重要参考。

在进行体重的测量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电子秤,并按照以下步骤认真操作。

(1)对儿童进行简单地准备,去掉重物,一只脚放在秤上。

(2)称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锁,需保证脚跟、脚头、踝骨、大腿处于平行状态,测量时应该站直。

(3)在称重之后,需要记录准确的体重数值,一般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1)在每次测量体重之前,需要确保体重秤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误差和不稳定性导致体重误差。

(2)进行体重测量时,需要让孩子穿轻便衣服,尽可能减少会增加体重测量误差的因素。

3.头围的测量(1)选取最粗的地方,即眉毛的高度,围绕头的最宽部位进行头围的测量。

(2)尽量保持松旷,软尺的正反面不要错乱,并从前不断的往后面缓缓的绕圈。

(3)头围测量完成后,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并注意连续性和一致性。

(1)进行头围测量时,需要保持婴儿安静,尽量避免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宝宝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宝宝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宝宝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了监测宝宝的体格生长情况,家长需定期去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也可以定期在家测量宝宝的身长、体重,把数值描记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上来监测宝宝的生长情况。

体重称量方法:
可以用一个布兜把宝宝放在里面,测量完体重后再将宝宝所穿的衣服、尿布一起称一下,用所称体重,减去衣物,即为净重。

也可由家长抱着宝宝一起到磅秤上称重,然后再减去家长体重及宝宝衣物的重量,即为宝宝的净重。

身长测量方法:
给宝宝量身长可以在床沿上进行。

选一个100cm长的软皮尺,用胶布固定在床沿上,把宝宝放在床上,头顶床架一端,身体与皮尺平行,脱去鞋子,家长双手按在婴儿膝部,用一个木板贴于足底与皮尺垂直测量,读出的数字即为身长。

测量时头颈及躯干要伸直在一条直线上。

特别提醒:在不同时间段所测的体重有0.2kg左右的波动,这与进食时间以及尿不湿的干湿程度等因素有关。

建议宝爸宝妈们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测量宝宝的体重,最好是排空大小便、裸体或仅穿内衣的情况下进行,以得到更加可靠的监测数据。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引言:儿童的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体格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童保健体格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一、身高测量身高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儿童身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儿童应该站直,双脚并拢,背部贴近测量仪器。

2. 儿童头部应保持水平,眼睛注视前方。

3. 测量仪器应放置在垂直的平面上,避免斜放或倾斜。

4. 使用直尺或身高测量仪器,轻轻压住儿童的头发,将头部与身体连成一条直线。

二、体重测量体重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儿童体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专用的儿童体重测量仪器,将儿童放置在上面。

2. 儿童应该穿着轻便的衣物,不戴鞋袜。

3. 测量前应将测量仪器调零,确保准确性。

4. 测量时应该保持仪器的水平,避免晃动或颠簸。

三、头围测量头围是衡量婴幼儿头部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婴幼儿头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软尺或专用的头围测量仪器,将尺子或仪器放置在婴幼儿的额头和耳朵之间。

2. 测量时应该轻轻贴近婴幼儿的头部,不要过紧或过松。

3. 测量前应将测量仪器调零,确保准确性。

4. 测量时应保持尺子或仪器的水平,避免斜放或倾斜。

四、胸围测量胸围是衡量儿童胸部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儿童胸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软尺或胸围测量仪器,将尺子或仪器放置在儿童的乳头水平位置。

2. 测量时应该轻轻贴近儿童的胸部,不要过紧或过松。

3. 测量前应将测量仪器调零,确保准确性。

4. 测量时应保持尺子或仪器的水平,避免斜放或倾斜。

五、体重指数测量体重指数(BMI)是衡量儿童肥胖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儿童的BMI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儿童专用的BMI计算公式或在线计算工具,输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2. 获得BMI值后,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对比相应的BMI百分位曲线,评估儿童的肥胖程度。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以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以及其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将小儿置于垂直测量板上,头部、背部、臀部、腿部和脚跟紧贴测量板,双脚并拢,膝盖伸直,头部与身体成一个直线。

使用测量杆或墙壁上的标尺,精确测量小儿的身高。

2.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将小儿光着身子放在称上,确保称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称的零点校准和称的稳定性。

3. 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估小儿脑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头部最宽的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4. 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估小儿胸廓发育情况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乳头最高点和背部最突出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5. 臂围测量:臂围是评估小儿上肢发育情况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上臂最粗的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二、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意义1. 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通过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臂围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小儿的整体生长状态,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

2. 识别生长发育异常: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可以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例如,如果小儿身高增长缓慢或体重增长不达标,可能提示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内分泌问题。

通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小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3. 判断营养状态:小儿的体格生长指标还可以反映其营养状况。

例如,体重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营养不良,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肥胖。

根据小儿的营养状态,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帮助小儿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营养平衡。

4.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可以帮助监测治疗效果。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注意事项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注意事项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注意事项嘿呀!以下就是关于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的注意事项啦!1. 哎呀呀,测量前一定要让孩子处于放松的状态呢!可不能刚疯跑玩就来测量呀,那样数据能准吗?2. 测量工具得选准选好哇!尺子、秤啥的都得是经过校准的,不然误差可就大啦!3. 测量身高的时候,孩子的站姿要正确哟!抬头挺胸,双脚并拢,可别歪七扭八的呢!4. 称体重的时候,要把身上多余的东西拿掉呀,像厚重的外套、鞋子,不然体重能准吗?5. 测量头围得注意尺子要水平环绕呀,松紧要适中,太紧太松都不行呢!6. 测量胸围的时候,要让孩子自然呼吸,别憋着气或者大口喘气,这会影响数据的哟!7. 测量臂围和腿围的时候,位置要找准哇,不然前后数据一对比,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啦!8. 测量过程中,得跟孩子好好沟通,让他们配合好,不然哭闹起来可就麻烦喽!9. 多次测量的数据要做好记录呀,别测完就扔一边不管了,这咋观察孩子的生长变化呢?10. 测量的环境也很重要呢!要安静、舒适,别乱糟糟的,影响孩子心情和测量结果。

11. 测量人员的操作要规范呀,不能随随便便应付了事,这可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大事!12.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测量的频率要有讲究哇,不能一概而论哟!13. 测量时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可别不当回事,得赶紧找医生看看呀!14. 每次测量完,要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件可怕的事呢!15. 测量的数据要及时跟家长沟通,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呀!16. 测量工具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保证卫生和准确性,这可不能马虎!17. 如果孩子当天身体不舒服,就别强行测量啦,等好了再说,不然数据没意义哟!18. 测量的时间最好固定,这样对比起来更有参考价值呢!19. 家长在旁边也要保持安静,别干扰测量过程呀!20. 最后哇,一定要记住,测量只是手段,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目的呢!哇,这么多注意事项,大家可得记住喽!。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测量工具准备:1.身高测量仪:包括儿童尺子或身高测量杆。

2.体重计: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体重计。

3.头围量表:使用刻度清晰、材质柔软的头围量表。

步骤一:身高测量1.将身高测量仪安放在光滑平整的地面上。

2.让儿童脱去鞋袜,站立直观。

3.将儿童的肩膀、臀部、脚跟、脑后头固定在身高测量仪上。

4.用测量仪上的滑块轻轻按压儿童的头顶,使其平躺在身高测量仪上。

5.确保儿童的头部、背部、臀部、小腿、跟部、脚跟都保持贴紧身高测量仪。

6.在儿童站立直观的状态下测量身高。

注意要点:1.测量时要确保测量仪安放平稳,避免摇晃。

2.儿童自然站立,身体直接贴靠身高测量仪。

3.确保儿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4.儿童头顶要与身高测量仪接触稳定。

5.测量时要给予儿童安全感,确保他们能够保持站立姿势。

步骤二:体重测量1.将体重计放在平整、稳固的地面上。

2.让儿童站立或坐下,依次测量体重。

3.让儿童脱光鞋袜和多余的衣物。

4.请儿童小心地站在体重计上,并确保双脚均匀分布在上面。

5.等待体重计稳定,读取儿童的体重数值。

注意要点:1.确保体重计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2.儿童站立时,双脚要平稳地站在体重计上,并尽量避免身体晃动。

3.测量时要充分配合儿童,给予他们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4.为减少测量误差,应保持体重计平稳和免受撞击。

步骤三:头围测量1.让儿童坐下或平躺,保持头部稳定。

2.将头围量表放在儿童的头上,围绕额头和枕骨搭结合。

3.确保头围量表的刻度清晰可读,并确保头围量表紧贴在儿童的额头和枕骨处。

4.记录儿童的头围值。

注意要点:1.确保头部与头围量表的表面保持贴紧。

2.测量头围时,要确保头围量表水平放置,不要扭曲或卷起。

3.尽量避免头发影响头围的准确测量。

在进行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宝宝选择适当的测量时机,比如在喂饭后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2.尽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
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
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
1.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2.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 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
持在22-24 摄氏度。

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
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

小婴儿
最好采用载重10—15kg 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
10g。

1-3 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 50kg 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
裤鞋袜后进行。

平时以进食后 2 小时称量为佳。

3—7 岁儿童用载重
50kg 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7 岁以上用载重 100kg 体重计测
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
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
患儿穿上后再测量。

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
注意:需2 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
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

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
头顶接触头板。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2)立位测量(3岁以上):先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滑侧板与
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

3 岁以上小儿站于身高计的底板上,要求小儿立正姿势,两
眼正视前方,两侧耳廓上缘连线及眼眶下缘连线呈水平位,胸
稍挺,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
600,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几点
同时都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

测量者轻轻滑动滑侧板
直至与小儿头顶接触,读数前应再次观察被测量者姿势是否保持
正确,待符合要求后再读取滑侧板呈水平位时其底而立柱上的数
字,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误差不超过。

3.坐高测量
1)3岁以下小儿,取仰卧位测量,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
身体,使其头顶贴于测最板顶端,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
提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精确至。

头顶到坐骨结节
的长度,称顶臀长。

2)3岁以上小儿,取坐位,两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成直
角,令小儿挺身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双脚平放地而上,足尖向前。

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精确至。

注意:坐凳高度,如脚悬空,可在脚下填充木板,使
大腿的伸直面与地面平行。

某些疾病时身体各部分比
例失常,此时需要分开测量上部量及下部量以进行比
较。

4.上、下部量
1)上、下部量:上部量是指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距离;下部量是指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距离。

2)取仰卧位或立位,用软尺或硬尺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垂直距离,为下部量,精确至cm。

身长/高减去下部量即为上部量。

0—3 岁婴幼儿取仰卧位测量,3 岁以上儿童取立位测量,要求同身长/高测量。

5.头围测量
被测者取立位或坐位,测量者位于被测者前方或一侧,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同定于一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过耳上方,经枕骨结,最最高点,两侧对称,从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数。

误差不
超过cm。

注意: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注意软尺不要打折。

6.胸围测量
3 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立位,3 岁以上儿童取立位。

测量者
位于被测者前方或一侧,用手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一侧乳头
的下缘,手拉软尺,绕经小儿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
注意前后左右对称,经另一侧回到起点。

然后读数。

取平静呼、吸
气时的中间数,误差不超过。

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软
尺不要打折。

注意:被测者需处于安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两跟平视前方。

7.腹围测量
取卧位,测量婴儿时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经同水平位绕背一周回到零点;儿童可平脐经同水平位绕背一
周后回到零点进行读数,精确至0. lcm。

8.腹部皮下脂肪
取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测量者在测量
部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该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起,捏时两手
指应相距3cm,右手拿量具(皮褶量具),将钳板插入捏起的
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测量其厚度,精确至。

9.上臂围
取立位、坐位或者仰卧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一般测量
左上臂,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
点水平位将软尺紧贴皮肤绕上臂一周,回至零点读数,精确至。

六、并发症处理无。

七、相关知识
1.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
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容
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2.身高(长):身高为头部、脊柱及下肢长度的总和。

3 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

3.上、下部量:在患有某些疾病时可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常,此时需要分开测量上部量及下部量以进行比较。

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中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增长,中点下移,2 岁时在脐下,6 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 岁时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此时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

4.头围: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

头围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

胎儿期脑发育最快,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为34cm,头围在 1 岁以内增长较快,特别是生后前3 个月,头围即可增长6cm,6 个月时已达44cm,1 岁时为 46cm。

周岁以后增长明显减慢,2 岁 48cm,5 岁 50cm,15 岁接近成人头围,约 54-58cm,头围测量在 2 岁前最有价值。

5.胸围: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其大小与肺、胸廓、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有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2cm,第一年末头、胸围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

营养不良、佝偻病、缺乏锻炼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可推迟到岁以后。

1 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 l。

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2 岁后则腹围较小。

腹围受多
种因素影响,故实际临床意义不大。

患儿腹部疾病时需动态
监测以观察腹水的变化情况。

7.通过测量皮褶厚度可反映皮下脂肪及小儿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上臂二头肌部位、背部及腹部。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1 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一 5岁增长缓慢,约 1—2cm,因此在无条件测量体重和身高的场合,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 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为营养良好,—为营养中等,< 为营养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