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全反射
(完整版)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32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动态问题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中的动态问题传播,经过小孔,会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像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1.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用影子辨别方向。
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影子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东”,“西”,“南”或“北”)方,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3.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时,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光亮,影响阅读。
在下面解决方案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A.把台灯换成吊灯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4.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A.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B.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都是相反的C.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一致的,而左右关系是相反的D.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想反的,而左右关系是一致的5.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有六个洞,A、B是其中两个洞,根据桌面上台球的分布情况,需要采用打反弹的方式将黑球击入A洞或B洞(小球的反弹类似于光的反射),在途中①②③④四个反弹点中应选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1)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当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为________m/s,经过2s,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
光学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光学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学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光的物理性质和行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现象。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内容。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极高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这种传播称为光的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光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路径”的结论。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障碍物,光线将沿着直线路径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打开房间的门时,光线能够从门缝中传播到房间里的原因。
同样地,当我们站在阳光下,太阳光也能够直线传播到我们的身上。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当光线遇到一个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入射角是指光线和表面法线的夹角,而反射角是指光线反射出去的角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的原因。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出去,最终形成我们所见的倒影。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而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得出“折射率之比等于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的结论。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斯涅尔定律。
折射率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光线和介质表面法线的夹角。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我们把一根铅笔插入水中,我们能够看到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的原因就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总结: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光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我们了解了光线在无障碍物的情况下以直线方式传播。
而光的反射定律则告诉我们,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镜子中的倒影。
最后,光的折射定律揭示了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方向的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里。

初中物理:光学内容梳理!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都在这⾥。
⼀、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然光源和⼈造光源。
例如,⾃然光源有太阳、萤⽕⾍等,⼈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炽灯等。
⽉亮不是光源,⽉亮本⾝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层外射到地⾯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叶障⽬。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①激光准直: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光照射不到,形成了⿊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的形成⽇⾷的成因:当⽉球运⾏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球挡住,⽉球的⿊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的成因:当地球运⾏到太阳和⽉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球上,就形成了⽉⾷.如图:在⽉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全⾷,在2的位置看到⽇偏⾷,在3的位置看到⽇环⾷。
④⼩孔成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孔成像成倒⽴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像可能放⼤,也可能缩⼩。
⽤⼀个带有⼩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也会随之发⽣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孔成像原理:光在同⼀均匀介质中,不受引⼒作⽤⼲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孔屏的距离之⽐。
4.光线:⽤⼀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光的径迹和⽅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束光抽象⽽建⽴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法之⼀。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光的反射和折射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3)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第13章 第1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解析】解法1:如图所示.位于S的鱼(漫反射)发出 的光由水和空气的界面折射后进入眼睛,折射光线 好像由S 发出,S 是S的视深位置.已知OS H,设 OS h. 由图可知OC OS tani Htani htanr tan i 得h H tan r
因为从正上方观察,i和r都很小,由数学知识有 sini tanr sinr tanr 由上面的近似关系及折射定律可得: sin i H 3 hH 1.2m 0.9m sin r n 4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题中有一个难点, 就是通过做光路图挖掘几何关系,从而求解透明体 的厚度以及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时间.作出光路图 也是解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考点3:全反射现象
【例3】 (2010 重庆)如图12 1 3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 为 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
此光线在AO界面上点E入射,在三角形ODE中可求得 O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 (120 45) 15,所以 A到D之间没有光线射出. 由此可得有光线射出的圆弧对应圆心角为90 (30 1 15) 45,AB圆弧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R. 4
答案: B 点评:解决几何光学问题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力 学中强调受力分析,几何光学中强调光路图.
由折射定律可得:n
H2 d2 h2 d 2
H 从正上方观察时,相当于d 等于零,则有n h H 3H 解得h 0.9m n 4
点评:比较两种解法,解法2更具有推广的意义. H2 d2 上式n (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H 为物 2 2 h d 深,h为视深,d 为折射点至通过S的竖直线的距离) 可作为经验公式,对一般“物深、视深”问题进行推 广使用.解本题的关键就是近似处理.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复习课

答案解析
01
光的直线传播
02
1. 【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03
2. 【答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即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与法线重 合,即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案解析
• 【答案】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 \times 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 空中的传播速度。
0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 时,如果遇到障碍物,它会被反 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且它们的方向遵循反射定律。
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同,即 反射光与入射光的能量保持不变。
反射定律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01
当光在平滑的表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且都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 射复习课
目 录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 • 光的干涉与衍射 • 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0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日出日落时,太阳光 在地平线上直射,形 成一条长长的影子。
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在 空气中传播时,呈现 出一道笔直的光线。
在晴朗的夜晚,可以 看到明亮的月光直线 照射在物体上。
光源与光速
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 ,如太阳、灯泡、荧光棒等。
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 299,792,458米,是一个恒定的 值,不随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而改变。
光的传播介质
01
光线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而 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减慢。
02
光学三大原理

光学三大原理光学三大原理是光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三个原理,它们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原理和光的折射原理。
这三个原理为光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也是光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个原理的基础是光线模型,即将光看作是一束由数不尽的光线组成的光束。
在均匀介质中,光线是直线,因此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这个原理在光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光线的传播路径,以确定房间的采光情况。
在光学仪器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光线的传播路径,以设计出能够精确测量和分析光的仪器。
二、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原理是指光在与界面相交时,遵循反射定律反射的现象。
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原理的基础是光的波动模型,即将光看作是一种波动,当光波遇到界面时,它会被分为反射波和折射波。
这个原理在镜子、反光镜、光学测量仪器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化妆时需要使用镜子,这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在反光镜和光学测量仪器中,光的反射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光的折射原理光的折射原理是指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遵循折射定律折射的现象。
折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这个原理的基础也是光的波动模型。
光的折射原理在透镜、棱镜、光纤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相机中,我们需要使用透镜来调节光的折射角度,以实现对焦和变焦等功能。
在光纤通信中,光的折射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纤的传输就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
总结光学三大原理是光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三个原理,它们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原理和光的折射原理。
这些原理为光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也是光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十四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全反射
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
某台钟钟面上没有数字,只有刻度线.图示是从平面镜里面看到的钟的像,
则此时指针指的时刻是( )
A.1点20分
B.11点20分
C.10点40分
D.10点20分
答案:C
2.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一个池面较大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灯(可看做点光
源),小鱼在水中游动,小鸟在水面上飞翔.设水清澈且水面平静,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暗的,周围是亮的
B.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
C.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可以看到灯的像,像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
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可以看到灯的像,像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无关
解析:小鸟、小鱼看到的都是灯的像,而不是圆形区域;小鱼看到的是反射成像,像与物以反射面为对称面,像的位置与小鱼的位置无关;小鸟看到的是折射成像,像的位置与小鸟的位置有关
答案:C
3.一人从街上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刚好在自己脚下.如果此人以不变的速度朝前走,则他头部的影子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解析:
设灯高为H ,人高为h ,如图所示.人以速度v 从O 点经任意时
间t 到达位置A 处,即OA =vt .由光的直线传播知头影在图示B 处,
由几何知识得:
h H =AB OB =OB -OA OB
OB =H H -h ·OA =H H -h
vt 故头影的速度为:v ′=OB t =H H -h
v 因为H 、h 、v 都是确定的,故v ′亦是确定的.即头影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4.一光线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这块玻璃的折射率为( )
A.0.866
B.1.732
C.1.414
D.1.500
解析:作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如图所示.θ1为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为反射角,θ2为空气中的折射角.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和光路可逆原理可求解.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θ1′=θ1=30°
由几何知识得:
θ2+θ1′=180°-90°=90°
则θ2=90°-θ1′=60°
光从AO 入射后从OC 折射出,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光从CO 入
射一定从OA 折射,这时空气中的入射角θ2,玻璃中的折射角为θ1,所以
有:
n =sin θ2sin θ1=sin 60°sin 30°
=1.732. 答案:B
5.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垂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此,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和镜鼓旋转的转速分别为( )
A.8,360 r/min
B.16,180 r/min
C.16,360 r/min
D.32,180 r/min 解析:每块反射镜转过的角度α=θ2,其镜面数目N =360°α
=16,转速n =48α2π
=3 r/s =180 r/min. 答案:B
6.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
处的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也随你的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同沙漠蜃景具有相同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
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人们酷热难耐而产生的幻觉
C.太阳辐射到公路上,使公路上空气温度升高,越靠近公路的空气密度越小,有些光线发生全反射
D.太阳辐射到公路上,使公路上空气温度升高,越靠近公路的空气密度越大,有些光线发生全反射
越靠近柏油路面空气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有些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全反射.
答案:AC
7.如图甲所示,有两束细平行单色光a 、b 射向空气中上下表面平行
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已知玻璃砖足够大,不需考虑光到达玻璃砖侧面的折
射和反射.若玻璃砖对单色光a 的折射率小于对单色光b 的折射率,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砖中,a 光比b 光的速度小
B.两光束在玻璃砖中仍然是平行的
C.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后,两光束之间的距离一定比入射前的要小
D.无论增大或减小两光束入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两光束最终都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
解析:a 、b 两束光穿过玻璃的可能光路如图乙、丙所示,
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
乙 丙
8.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 ,一细束白光从Q 点垂直于直径MN 的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从玻璃砖的圆弧面射出后,打到光屏P 上,得到由红到紫
的彩色光带.已知QM =R 2
.如果保持入射光线和屏的位置不变,只使半圆形玻璃砖沿直径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小于R 2
,则( ) A.在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B.在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C.在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D.在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解析:一细束白光从Q 点以垂直于直径MN 的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从玻璃砖的圆弧面射出后,打到光屏P 上,得到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当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入射角减小,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所以屏上光线不会消失,故选项A 、B 错误;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入射角增大,最先消失的是临界角小的,即紫光,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
9.某液体的折射率为2,距液面深h 处有一个点光源,站在旁边的人看到液面被该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 ( )
A.2h
B.2h
C.22h
D.h
解析:
岸上的人看到水面被照亮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出后进入了人的眼睛.
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折射,如图所示.设光线OA 在界面上恰好发生全反
射,则sin C =1n
,可知C =45°,由几何关系可知: tan C =r h
解得:r =h tan C =h
故其直径d =2r =2h .
答案:A
10.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的半径大得多,可认为射到地球的太阳光为平行光.假设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那么,太阳照亮地球的范围比有大气层时太阳照亮地球的范围(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变化) ( )
A.大
B.小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
如图所示,假设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则太阳光只能照亮图
中双箭头直线所示的区域.当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时,由于空气的
折射率大于1,且离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层越密,折射率越大,相
当于太阳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肯定要发生折射,作出其
光路图如图中的单箭头折线所示.显而易见,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时,太阳光照亮地球的范围比有大气层时照亮地球的范围要小一
些,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
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共40分.
11.(13分)图示为一测量微小位移的装置.光线从放在刻度尺后面的发光体P 发出,垂直射向平面镜M 上,再反射到刻度尺上,刻度尺距镜面的距离CO =1 m.当使平面镜绕O 旋转一微小角度θ后,反射光线射到刻度尺的N 处.已知CN =2 cm ,求镜面上离点O 为5 cm 的A 点向上移动的距离AA ′.
解析:平面镜转过θ角时反射光线转过2θ角,即
∠CON =2θ,CN =CO ·tan 2θ
又2=100·tan 2θ
解得:θ=38′12″
AA ′=OA ′·sin θ=5×sin 38′12″ cm =0.05 cm.
答案:0.05 cm
12.(13分)如图甲所示,直角玻璃棱镜中∠A =70°,入射光线垂直于AC
面,求光线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并作光路图.(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2)
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光第一次射到AB 面上时,入射角∠1=70°,发生全反射;再射到BC 面上时,入射角∠2=50°,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再射到AB 面上时,
入射角∠3=30°,发生折射.根据sin ∠3sin ∠4=1n
,可知折射角∠4=45°. 答案: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为45° 光路图如图乙所示
13.(14分)如图甲所示,透明介质球的球心位于O 点,半径为R ,光线DC 平行于直径
AOB 射到介质球的C 点,DC 与AB 的距离H =32
R .若DC 光线进入介质球后经一次反射再次回到介质球的界面时,从球内折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作出光路
图,并算出介质球的折射率.
解析:
光路如图乙所示,光线经反射后到达介质与空气的界面时,入射角i ′
=r ,由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r ′=i ,折射光线PQ 与入射光线DC 平行,
则:
∠POA =∠COA =i
sin i =H R =32
解得:i =60°
由图可知,折射角r =i 2=30° 所以sin r =12
折射率n =sin i sin r
= 3. 答案:如图乙所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