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制冷剂与吸收剂

合集下载

吸收式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工作原理

吸收式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工作原理

吸收式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工作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吸收式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剂的工作原理,这可超级有趣哦!
先说吸收式制冷剂吧,就好像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想象一下,有一
个大工厂,里面有各种“小伙伴”。

吸收剂就像是一位勤劳的大力士,把制冷剂这个“小调皮”给抓住。

比如说,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溴化锂就是那个大力士吸收剂呀,它把水这个制冷剂给紧紧抱住。

然后呢,通过一些外部能量的输入,比如加热,就把制冷剂给释放出来,让它去发挥制冷的作用啦!这不就像是在一场游戏中,大家各司其职,一起完成制冷这个大任务嘛!
哎呀呀,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又不一样啦!这就好比是一场刺激的赛跑。

压缩机就像是一个爆发力超强的运动员,把制冷剂气体狠狠地压缩。

就像我们给自行车打气一样,气体会变得很热很热哦。

接着冷凝器这个“冷静大师”出场啦,它把热的制冷剂气体变成液体,让它冷静下来。

然后呢,膨胀阀这个“小机灵鬼”出现了,它让制冷剂液体通过,就像给运动员开了一道小门,让它们能快速通过。

最后,蒸发器这个“魔法屋”让制冷剂液体变成气体,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实现制冷啦!你说妙不妙呀?
那到底哪种更好呢?这可没有绝对的答案哦!吸收式制冷剂比较适合在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地方,比如需要安静的场所。

而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呢,则在很多常见的制冷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像我们家里的空调呀。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就看我们怎么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啦!总之,这两种工作原理都超级神奇,不是吗?让我们一起为这些神奇的科技点赞吧!。

吸收式制冷原理与压缩式制冷原理

吸收式制冷原理与压缩式制冷原理

吸收式制冷原理与压缩式制冷原理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家庭、商业还是工业领域,都离不开制冷设备的应用。

在制冷技术中,吸收式制冷和压缩式制冷是两种常见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收式制冷原理和压缩式制冷原理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一、吸收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制冷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热能来驱动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系统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溶液泵等组成。

1. 工作原理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不同的流体之间的吸收作用。

一般情况下,吸收剂和制冷剂是两种不同的流体。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变成蒸汽状态,然后进入吸收器。

吸收器中的吸收剂将制冷剂吸收,并形成一种稳定的溶液。

溶液被泵送到发生器中,在高温下分离出制冷剂和吸收剂。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释放热量并冷凝成液体状态,然后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循环再次开始。

2. 优缺点吸收式制冷相较于压缩式制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首先,吸收式制冷系统无需机械压缩和运转,因此噪音小、振动小,运行稳定可靠。

其次,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制冷剂通常为无毒、无污染物质,对环境友好。

另外,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制冷量,适用于一些大型的制冷设备。

然而,吸收式制冷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吸收剂和制冷剂的性质不同,需要较高的温度来实现吸收和分离,因此能源消耗较大。

其次,吸收式制冷系统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

3. 应用领域吸收式制冷系统多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特别是一些对噪音和振动敏感的场所,如酒店、医院和实验室等。

此外,吸收式制冷系统还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制冷系统,利用太阳能来驱动制冷循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压缩式制冷原理压缩式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机械压缩和扩压来实现制冷效果。

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等组成。

1. 工作原理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制冷剂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变成蒸汽状态。

热能驱动制冷原理

热能驱动制冷原理

热能驱动制冷原理热能驱动制冷原理是一种新型制冷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转换热能来达到制冷的效果。

它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本文将阐述其中一种基本的工作步骤。

第一步:制冷剂吸收热能热能驱动制冷装置最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吸收热能。

制冷装置通过吸收低温环境中的热能,来使制冷剂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这时,制冷剂会带着这些低温热能蒸发,同时其温度也会升高。

第二步:热能传递到吸收剂在这一步中,制冷装置需要将吸收到的热能传递到吸收剂中。

吸收剂是一种能够将蒸气吸收进来的物质,它的热容量较高。

因此,通过将热能传递给吸收剂,制冷剂的温度就能够降下来。

第三步:混合制冷剂和吸收剂在这一步中,制冷装置需要将制冷剂和吸收剂进行混合。

这样一来,吸收剂就会将制冷剂吸收进来,从而导致了吸收剂的温度和压力的升高。

而制冷剂则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温度也随之下降。

第四步:制冷装置输出制冷效果在前三步骤中,制冷装置已经将低温热能转化为制冷效应,并且温度也随之下降。

这时,制冷装置需要输出制冷效果,降低环境温度。

为此,制冷装置会将吸收剂和混合液推入制冷机组中,制冷机组会将制冷剂的温度从低温传递给制冷单元,并将有害的废气排出。

总结热能驱动制冷技术是新型的制冷技术,它通过转换热能来达到制冷效果。

制冷装置通过吸收低温环境中的热能,来使制冷剂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之后,制冷装置需要将吸收到的热能传递给吸收剂,混合制冷剂和吸收剂,并输出制冷效果。

这种制冷技术可以实现低碳无污染,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技术。

制冷与低温 第二章制冷方法1

制冷与低温 第二章制冷方法1

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相变制冷的主要方法—液体蒸发制冷 利用液体汽化形成蒸汽的过程中的吸收潜热的效应 2.1.1 液体蒸发制冷原理
p
饱和压力
pk





冷 p0
pk



p0




O
t0
tk t
Qingdao University
Electromechanical Acadamics—Depart. o University
Electromechanical Acadamics—Depart. Therm. Engi.
2.1 物质相变制冷
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其它固体升华制冷剂:为了冷却红外探测器,射线 探测器、记载红外设备等精密仪器,采用固体升华 制冷系统。利用升华气体流量来调节系统中背压和 温度,以保持冷却温度
Qingdao University
Electromechanical Acadamics—Depart. Therm. Engi.
αs (Kg/Kg)
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h2/△h1
循环倍率αs与△h2/△h1的关系
Qingdao University
Electromechanical Acadamics—Depart. Therm. Engi.
水到冰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高于空气到冰表面传热系数。? 水与冰表面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16w/(m2.K);而空气的
流动速度和与冰之间的温差决定了表面传热系数,见表2-1. 利用冰制冷,需考虑体积变化,冰的密度900kg/m3
Qingdao University

第2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第2章制冷剂和载冷剂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气化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制冷,又在高温下把热量放给周围介质,重新成为液态制冷剂,不断进行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是利用制冷剂的集态变化来达到制冷的目的,因此,制冷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

2 . 1 制冷剂制冷剂的种类有几十种,但在工业上常用的不过10余种。

2 . 1 . 1 对制冷剂的要求1.对制冷剂的要求(1)用常温的水或空气做冷却介质时,制冷剂相应的冷凝压力不太高,以减少制冷装置的承受能力。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其相应的蒸发压力不低于大气压力,避免制冷系统的低压部分出现负压,防止空气渗入系统。

同时,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之比不要过大,以免压缩终了的温度过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过低。

(2)通常要求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这样可以缩小压缩机的尺寸。

(3)由于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制冷剂液化,因此,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便于用常温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凝。

凝固温度要低,以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

便于用一般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冷凝。

压缩终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压缩机的润滑条件恶化。

(4)制冷剂的粘度和密度应尽可能小,以减少制冷剂在系统中的阻力。

(5)导热系数要大,可以提高热交换设备的传热系数,减少传热面积,使热交换器耗用的金属材料减少。

(6)对制冷装置所用的材料无腐蚀性,与润滑油不起化学作用;高温下不分解,热稳定性好。

(7)对人体无害,无燃烧和爆炸危险,使用安全。

(8)易于取得,价格便宜。

(9)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10)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小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制冷剂是很难寻觅的,各种制冷剂总是在某些方面有其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有其不足。

并且使用要求、运行条件和机器种类及容量不同,对于制冷剂性质要求的考虑侧重面也就不同,所以应该按照主要条件来选择相应的制冷剂。

目前所采用的制冷剂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在选用制冷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条件符合即可选用。

制冷课后习题

制冷课后习题

技术资料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绪论1. 什么是制冷?2. 人工制冷的方法都有哪些?空气调节领域最常用的两种制冷方法是什么?3. 什么液体汽化制冷?第一章 蒸气压缩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2. 在图示有液体过冷,又有回汽过热的制冷循环中,写出各热力设备名称、其中发生的热力过程及制冷剂在各热力设备前后所处的状态(温度、压力、物态)压缩机1234( )( )( )绝热压缩高温高压过热气体3. 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4. 试画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 p -h 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义。

5. 已知R22的压力为0.1MPa ,温度为10℃。

求该状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比体积。

6.已知工质R134a参数值如下表所示,请查找lg p-h图填入未知项。

7.什么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跨临界循环8.有一个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高温热源温度为30℃,低温热源温度为-15℃,分别采用R22和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9.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试说明针对这些区别应如何改善理论循环。

10.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11.某空调用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氨,所需制冷量为48kW,空调用冷水温度tc=10℃,冷却水温度tw=32℃,试进行制冷剂的热力计算。

计算中取蒸发器端部传热温差δt0=5 ℃,冷凝器端部传热温差δtk=8 ℃,节流前制冷剂液体过冷度δtsc=5 ℃,吸气管路有害过热度δtsh=5 ℃,压缩机容积效率ηv =0.8,指示效率ηi=0.8。

12.在同一T-S图上绘出理想循环(逆卡诺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循环过程,比较两种循环,指出理论循环有哪些损失(在图中用阴影面积表示)。

针对这些损失,说明如何改善蒸汽压缩制冷的理论循环。

13.活塞式压缩机,制冷量为1120kw,各状态点参数如下:h1=1780kJ/kg,ν1=0.25m3/kg,h2=1950kJ/kg,h4=650kJ/kg,计算q0、qk、qv、wc、Mr、φk、Pth、εth。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

制冷与空调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 (3)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 (3)1.2 空调技术发展简史 (4)1.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关系 (4)第2章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 (5)2.1 制冷原理 (5)2.2 制冷循环类型 (5)2.3 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 (5)第3章压缩式制冷系统 (6)3.1 压缩机 (6)3.1.1 压缩机的作用 (6)3.1.2 压缩机的类型 (6)3.1.3 压缩机的选型 (6)3.2 冷凝器与蒸发器 (6)3.2.1 冷凝器 (6)3.2.1.1 冷凝器的类型 (6)3.2.1.2 冷凝器的设计与选型 (6)3.2.2 蒸发器 (6)3.2.2.1 蒸发器的类型 (6)3.2.2.2 蒸发器的设计与选型 (7)3.3 节流装置 (7)3.3.1 节流装置的作用 (7)3.3.2 节流装置的类型 (7)3.3.3 节流装置的选型与安装 (7)第4章吸收式制冷系统 (7)4.1 吸收式制冷原理 (7)4.1.1 吸收式制冷基本概念 (7)4.1.2 吸收式制冷循环 (7)4.2 溶液的性质与选择 (7)4.2.1 溶液的性质 (7)4.2.2 溶液的选择 (7)4.3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8)4.3.1 设计原则 (8)4.3.2 系统优化 (8)4.3.3 设计要点 (8)第5章空调系统概述 (8)5.1 空调系统的分类 (8)5.2 空调系统的组成 (9)5.3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9)第6章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 (10)6.1 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10)6.1.2 负荷计算方法 (10)6.1.3 负荷计算步骤 (10)6.2 空调设备选型 (10)6.2.1 制冷设备选型 (10)6.2.2 制热设备选型 (10)6.2.3 送风设备选型 (10)6.3 空调系统设计要点 (11)6.3.1 合理布局空调系统 (11)6.3.2 选用合适的空调形式 (11)6.3.3 优化控制系统 (11)6.3.4 节能措施 (11)6.3.5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11)第7章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11)7.1 自动控制基础 (11)7.1.1 自动控制概念 (11)7.1.2 自动控制原理 (11)7.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7.2 空调系统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 (12)7.2.1 传感器 (12)7.2.2 执行器 (12)7.3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12)7.3.1 室内温度控制策略 (12)7.3.2 室内湿度控制策略 (12)7.3.3 能效优化控制策略 (13)第8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 (13)8.1 能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13)8.1.1 能效评价标准 (13)8.1.2 能效评价方法 (13)8.2 制冷系统能效优化 (14)8.2.1 选择高效制冷压缩机 (14)8.2.2 优化制冷循环系统 (14)8.2.3 改进冷凝器和蒸发器设计 (14)8.2.4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 空调系统能效优化 (14)8.3.1 选择高效空调设备 (14)8.3.2 优化空调系统设计 (14)8.3.3 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14)8.3.4 利用可再生能源 (14)第9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4)9.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装 (14)9.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5)9.1.2 设备安装 (15)9.1.3 管道安装 (15)9.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试 (15)9.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5)9.2.2 制冷与空调系统调试 (16)9.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6)9.3.1 定期检查 (16)9.3.2 定期保养 (16)9.3.3 应急处理 (16)第10章制冷与空调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6)10.1 制冷新技术 (16)10.1.1 环保制冷剂研究与应用 (16)10.1.2 热泵技术 (17)10.1.3 磁制冷技术 (17)10.1.4 太阳能制冷技术 (17)10.2 空调新技术 (17)10.2.1 变频空调技术 (17)10.2.2 热泵空调技术 (17)10.2.3 空气源热泵技术 (17)10.2.4 新型空调系统 (17)10.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节能与环保 (17)10.3.2 智能化与网络化 (17)10.3.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18)10.3.4 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8)第1章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1.1 制冷技术发展简史制冷技术是人类在摸索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一、制冷技术1、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

吸收式制冷的原理:常用的工质对有氨水和水/溴化锂。

吸收制冷的基本原理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利用工作热源(如水蒸气、热水及燃气等)在发生器中加热由溶液泵从吸收器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并使溶液中的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

(2)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又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节流器降压到蒸发压力。

(3)制冷剂经节流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系统中的热量而激化成蒸发压力下的制冷剂蒸气。

(4)在发生器A中经发生过程剩余的溶液(高沸点的吸收剂以及少量未蒸发的制冷剂)经吸收剂节流器降到蒸发压力进入吸收器中,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并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5)吸收过程往往是一个放热过程,故需在吸收器中用冷却水来冷却混合溶液。

在吸收器中恢复了浓度的溶液又经溶液泵升压后送入发生器中继续循环。

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条件下又能强烈地吸收低沸点组分蒸气这一特性完成制冷循环。

目前吸收式制冷机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原理图:吸收式制冷的特点:吸收式制冷以自然存在的水或氨等为制冷剂,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除了利用锅炉蒸气、燃料产生的热能外,还可以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在同一机组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采暖)的双重目的。

整套装置除了泵和阀件外,绝大部分是换热器,运转安静,振动小;同时,制冷机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

在当前能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吸收式制冷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1) 无原动力,直接使用热原理,因此机器坚固亦无震动,少噪音,能安装于任何地点,从地室一直到屋顶均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如果溶液的压力也等于0.77k Pa,则此时溶液 处于相平衡状态。
如果溶液的温度和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压力 由0.77k Pa提高到9.6k Pa,此时溶液在h-ξ 图上的 状态点仍为A点,溶液处于过冷状态,一般称为 过冷溶液。
由此可见,液相区中的所有点不仅可以表示溶 液的平衡状态,也可以表示溶液的过冷状态。 因为压力对溶液比焓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如果再对A状态的过冷溶液加热,则随着温度 的升高,溶液的水蒸气压也升高。 当溶液的水蒸气压低于溶液的压力9.6k Pa时, 溶液中的水蒸气不会蒸发,溶液的质量分数不 变。 当溶液的水蒸气压达到9.6k Pa时,此时溶液又 重新达到相平衡状态,由状态点为60%的等质 量分数线与9.6k Pa的等压线的交点B,可读得 溶液的温度为 91.8℃,比焓为 373.4kJ/kg (溶 液在发生器中,处于开始沸腾的状态)。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二.溴化锂溶液的比焓-浓度图(h-ξ 图)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常计算溶液的焓差,求取 在产生蒸气过程中和吸收蒸气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因此h-ξ 图是非常有用的。
h-ξ 图描述溴化锂溶液的水蒸气压、温度、质量 分数和比焓之间的关系。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2-2 溴化锂溶液的性质
溴化锂水溶液是由固体的溴化锂溶解在水中而成 的。在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溴化锂的沸点 是1265℃,两者相差1165℃。
一.水作为制冷剂的特点
优点:1.价格低廉,取用方便;2.汽化潜热大; 3. 无毒、无味、不燃烧、不爆炸。 缺点:常压下蒸发温度高,当蒸发温度降低时,蒸 发压力也很低;蒸汽的比容大;不能制取0℃以下的 低温。
hl
c
0 t 0
t
pl
dt 418.60
(3-2)
hH
c
pH
dt 418.60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根据实验所得的溴化锂在水中的熔解热数据, 按式(3-1)计算温度为某一给定值时,各质量分 数下溶液的比焓,这样就可画出液相部分的等温 线簇。有了等温线簇,则可根据溴化锂溶液的水 蒸气压作出相应的等压线簇。 为了作图的方便,通常先选定温度基准值。 国产溴化锂溶液的h-ξ 图是以70℃为基准值的, 即求出温度为70℃时各种不同质量分数溴化锂溶 h70c 液的比焓值 。
溶液水蒸 汽的 分压力( mmHg) 水在同温 度下的饱 和蒸汽压 力 (mmHg) 水在相应 压力下的 饱和温度 (℃)
3.6 7.3 7.3 67.5
35.7 61.5 92.4 634.0
零下 6.5 6.5 43.5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3.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很 容易产生结晶; 一定温度下的溴 化锂饱和水溶液, 当温度降低时,由 于溴化锂在水中溶 解度的减小,溶液 中多余的溴化锂就 会与水结合成含有 1、2、3或5个水分 子的溴化锂水合物 晶体析出,形成结 晶现象。
11.对大气环境没有破坏作用;
12. 价格便宜,容易获得。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二.吸收剂应具有的性质 1.在相同压力下,吸收剂的沸点比制冷剂的高,而 且相差的越大越好; 2.具有强烈地吸收制冷剂的能力;
3.无毒、无臭、不燃烧、不爆炸,安全可靠;
4.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小;
h-ξ 图的作用: 1.可以确定溴化锂溶液的状态参数; 2.可以将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中溶液的热力过程清楚 地表示出来。
h-ξ 图是进行溴化锂吸收式循环过程的理论分析、 热力计算和运行特性分析的主要图表。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第二章 制冷剂与吸收剂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2-1 制冷剂与吸收剂应具有的性质
一.制冷剂应具有的性质
作为制冷剂的物质,必须具有某些化学、物理和热 力学性质,以使制冷机在运行中能有较好的经济性, 效率高和有一定的安全性。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5 .溴化锂溶液的密度与温度、质量分数有关;溴 化锂溶液的密度比水大,当温度一定时,随着质量 分数增大,其密度增大;如质量分数一定,则随着 温度的升高,其密度减小。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6.在一定温度下。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粘度急剧 增大;在一定质量分数下,随着温度升高,粘度下 降。 7.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温度和质量分数有关: 质量分数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不变 时,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8.溴化锂溶液的比热很小。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溴化锂水溶液具有下列特点: 1.无色液体,有咸味,无毒,加入铬酸锂后溶液呈 淡黄色; 2 .水蒸汽分压很小,它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 汽压小的多,故有强烈的吸湿性;
溶液浓 度 (%) 58 58 62 62 溶液温 度 (℃) 32 42 50 95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有了70℃的等温线,再利用溶液的质量定压热 容数据,就可以根据下式求任意温度时的等温线。
h
x c
h
c
x
70c
c p dt h c ( x 70)
(3-3)
c
x c p
式 中 c p —— 溴 化 锂 溶 液 的 质 量 定 压 热 容 x c [kJ/(kg· ℃)] ,以 c p 作为( x-70 )℃的平均 值。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4.溴化锂溶液对黑色金属和紫铜管等普通材料有 强烈的腐蚀性,有空气存在时情况更为严重,因腐 蚀而产生的不凝性气体对装置的制冷量影响较大; 防腐蚀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保持高度真空,尽可 能不让氧气侵入。此外在溶液中添加各种缓蚀剂也 可以有效地抑制溴化锂溶液对金属的腐蚀。 常见的缓蚀剂有铬酸盐、钼酸盐及锑、铅、砷的 氧化物。还有一些有机物,如苯并三唑 ( C6H4N3H )、甲苯三唑 TTA(C6H3N3HCH3) 等在 溴化锂溶液中也可作为缓蚀剂。 在溴化锂溶液中加入0.1% ~ 0.3% 的铬酸锂,并通 过加入氢氧化锂使溶液的PH值为9~10.5范围内, 可以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二.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锂是碱金属族,溴是卤素族,溴化锂的化学性质 大体上与食盐类似,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在大气中 不会变质,也不会分解和挥发,而且无毒。
无水溴化锂: LiBr 分子量 86.856 ,成分 Li7.99% , Br92.01% 。比重 3.464 ( 25℃),熔点 547℃,沸点 1265℃。外观无色结晶颗粒。 溴化锂具有强烈地吸水性,极易溶于水。
h hl l hH (1 l ) q
式中
(3-1)
l
——溶液的质量分数(%)。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q前取负号是因为溴化锂溶解与水中是放热过程。
假定溴化锂和水在温度为0时的比焓均为 418.60kJ/kg ,则在不同的温度下,其比焓可由 以下式中求取: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ξ 图中的汽相部分的等压线簇,是由一系列同 一压力下与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处于相平衡的水 蒸气比焓所连成的曲线组成的。
在每条等压线上,根据纵坐标可以求出该压力下与 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处于相平衡的水蒸气的比焓。 又因为与溶液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其温度和压 力与溶液相同,所以与溶液液相部分的压力和质量 分数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水蒸气的温度。
制冷剂应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性质:
1. 蒸发压力不要太低;冷凝压力不要过高;
2. 蒸发潜热大,以减小制冷剂的循环量;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3. 比容小; 4. 热力系数高; 5.传热系数高; 6. 液相和气相的粘度都低; 7. 化学性质不活泼,和金属等不化合,稳定性好; 8. 无毒和无刺激性; 9. 无可燃性和爆炸性; 10. 容易检出外漏的气体;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在h-ξ 图上只要知道溶液的温度、质量分数、水 蒸气压、比焓这四个状态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就可 以确定另外两个参数。 h-ξ 图上的等压线反映的是一定温度和质量分数的 溶液所具有的水蒸气压,而不是溶液的压力。只要 在处于相平衡时,溶液的压力才等于其水蒸气压。 例如,已知一稳定状态下的溴化锂溶液,其水 蒸气压为0.77k Pa(5.8mmHg),温度为42℃,状态 点在h-ξ 图上为0.77k Pa等压线与42℃等温线的交 点A,由A点的纵坐标查得溶液的比焓为279.6kJ/kg, 由横坐标查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60%。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第三类:T-X 图有极值存在的溶液,当溶液具有此 点的成分时,它将在一恒定的温度下沸腾,而且气 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完全相同。
对于第三类溶液,当其气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完 全相同时,不能采用精馏的方法获得纯组分,因此 不能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